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估低能量超声波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日起至2022年7月1日。筛选有关低能量超声波治疗男性ED患者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采用ReviewManager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低能量超声波治疗vs.安慰治疗)11篇,与安慰治疗比较,采用低能量超声波治疗后,男性勃起功能可显著获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5,IIEF5)在术后1[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4.01,95%CI 0.41~7.61,P=0.03]、6 (WMD=1.92,95%CI 0.54~3.31,P<0.01)、12个月(WMD=2.22,95%CI 1.03~3.41,P<0.01)均有明显改善。有10项研...  相似文献   

2.
阴茎勃起硬度是完成满意性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ED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回顾阴茎勃起硬度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总结常见的硬度评估方法,包括评估客观指标的Rigiscan、轴向弯折试验、阴茎血流彩超,以及评估ED患者主观感受的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IIEF)、IIEF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勃起硬度分级(EHS),讨论其特点和临床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治疗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3年12月以前Medline、Embase、Cocb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并阅读检索文章及参考文献,纳入PDE5抑制剂治疗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用Jadad量表评价,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EF)、IIEF第3问题(IIEF-Q3)、IIEF第4问题(IIEF-Q4)、阴茎插入成功率(SEP-2)、完成性交成功率(SEP-3)及GAQ总体评价问卷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采用Review manager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篇研究被纳入,所有纳入研究Jadad评分均为3分以上高质量试验。10篇文献IIEF-EF评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合并WMD=5.79,95%CI为(4.91,6.66),P0.001。6篇文献IIEF-Q3评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合并WMD=0.96,95%CI为(0.83,1.08),P0.001。6篇文献IIEF-Q4评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合并WMD=1.11,95%CI为(0.98,1.25),P0.001。2篇文献SEP-2评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合并WMD=20.08,95%CI为(13.76,26.04),P0.001。5篇文献SEP-3评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合并WMD=25.56,95%CI为(22.24,28.80),P0.001。11篇文献GAQ评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OR=6.20,95%CI为(3.65,10.52),P0.001。11个试验药物不良反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OR=7.43,95%CI为(4.11,13.44),P0.001。结论:PDE-5抑制剂能安全有效地改善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检索The 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4月,纳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ED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发表偏倚风险评估。结果共11篇随机对照研究及5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本项研究,累计病例2 0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s)对患者满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OR=1.73,95%CI(1.34,2.23),P0.01]。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真空负压勃起装置(VED)对患者满意度改善无显著疗效[OR=1.51,95%CI(0.76,3.00),P=0.24];阴茎海绵体药物注射前列腺素E1(PGE1)对患者满意度改善效果显著[OR=8.50,95%CI(3.09,23.42),P0.01]。偏倚分析显示纳入的研究结果无明显发表偏移。结论对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ED患者,采用PDE5-Is可显著改善ED症状;而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选择联合治疗是适宜之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点状体外低能量冲击波(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采用ED1000治疗的ED患者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随访评估患者的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勃起硬度分级(EHS)、性生活日志问题2(SEP2),性生活日志问题3(SEP3)、总体评估问卷(GAQ)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2例患者平均年龄30.69岁,基线IIEF-EF平均14.94分,治疗后4周、12周随访分别为20.97分和21.47分,与基线水平比较明显改善(P0.01)。EHS评分基线平均1.75,治疗后4周、12周分别为2.66和2.56,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患者SEP2、SEP3回答"能"为21.88%和0,治疗后4周和12周SEP2分别为68.75%和71.88%,SEP3分别为43.75%和56.25%。GAQ问卷回答"有"治疗后4周和12周分别为GAQ1 81.25%和71.88%;GAQ2 65.63%和68.75%;治疗4周和1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71.88%。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阴茎体部疼痛,有少量皮下出血瘀斑,未做特殊治疗,1周后痊愈。结论:LI-ESWT治疗后12周内可以明显改善ED患者的勃起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相关问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亦铭  周苏  张凯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12):1121-1125
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过程中,患者问卷是一种常用评估工具,其种类和数量也日渐增多。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且有效的ED问卷,包括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男性性健康量表(SHIM)、IIEF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勃起硬度分级(EHGS)、自尊心及性关系问卷(SEAR)、勃起功能障碍治疗满意度量表(ED-ITS),以及勃起质量问卷(QEQ)、治疗满意度评分(TSS)、心理及人际关系评分(PAIRS)、性体验问卷(SEX-Q),并对其临床针对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规律服用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4例ED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西地那非50 mg每日1次口服(西地那非规律治疗组,n=111)、西地那非100 mg性生活前30 min口服(西地那非按需治疗组,n=102)、他达拉非10 mg每日1次口服(他达拉非规律治疗组,n=121)。3个月后评估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阴茎勃起硬度评分(EHS)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34例ED患者中316例获得随访,3组患者年龄、BMI、受教育情况、病程、失访率、基线IIEF-5评分及EH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IIEF-5评分及EH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地那非规律治疗组、西地那非按需治疗组及他达拉非规律治疗组IIEF-5评分[(15.15±2.05)分vs(15.55±2.36)分vs(15.54±2.27)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西地那非规律治疗组EHS评分[(3.12±1.52)分]低于西地那非按需治疗组[(3.48±1.80)分](P0.05)。西地那非规律治疗组、西地那非按需治疗组及他达拉非规律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2%、62.4%和80.8%,西地那非按需治疗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地那非规律治疗与他达拉非规律治疗疗效相当,优于西地那非按需治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值得推荐的ED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西地那非治疗ED的有效性。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光盘(CBMdisc 2004新版)和清华同方数据库中CHKD期刊全文库检索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凡摘要或方法中出现随机对照字样,无论有无盲法均予纳入。对纳入的试验设计特征用Jadad计分评价。以IIEF中Q3和Q4评分及IIEF总评分为疗效指标,采用RevMan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9个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其中6个为Jadad计分3分以上高质量试验。5个试验的IIEF Q3和Q4评分meta分析,OR=8.83,95%CI为(6.67,11.69),P<0.0001。4个高质量试验的IIEF总评分meta分析OR=13.76,95%CI为(9.50,19.92),P<0.0001。显示西地那非能够显著提高ED患者的疗效指标。结论西地那非能有效改善男性勃起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ED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药联合西地那非治疗中药无效型勃起功能障碍(ED)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38例中药治疗无效(服用4周中药,治疗后IIEF-5评分改善率30%且≤21分)的ED患者,重新辨证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中药同时联合西地那非100 mg性生活前1 h服用,在2、4周后观察患者IIEF-5、勃起硬度分级(EHS)、性生活日志问题2(SEP2)、性生活日志问题3(SEP3)、中医证候评分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等指标,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2、4周后IIEF-5评分[(16.96±2.55)分、(19.41±2.82)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EHS4比例(44.58%)上升,与治疗前EHS4(3.36%)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SEP2肯定回答的比例分别为90.49%,96.95%,与治疗前(38.11%)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SEP3肯定回答的比例分别为63.77%、89.73%,与治疗前(22.01%)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真实世界研究发现中药联合西地那非治疗ED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提高ED患者IIEF5评分,提高勃起硬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现有临床证据评价左卡尼汀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4年4月期间Cochrane图书馆、Pub Med、MEDLINE、EMBASE、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有关左卡尼汀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751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排除失访人数后实际纳入6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卡尼汀治疗后配偶自然妊娠率高于对照组[RR=3.2,95%CI(1.74,5.87),P=0.000 2];左卡尼汀治疗12~16周和24~26周后精子活动率[WMD=5.21,95%CI(2.78,7.64),P<0.000 1;WMD=9.29,95%CI(1.28,17.29),P=0.02]、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WMD=12.44,95%CI(4.58,20.31),P=0.002;WMD=9.76,95%CI(3.56,15.97),P=0.002]均高于对照组;左卡尼汀治疗12~16周和24~26周后精子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4.91,95%CI(-2.63,12.45),P=0.2;WMD=0.93,95%CI(-3.48,5.34),P=0.68];左卡尼汀治疗12~16周后畸形精子百分率低于对照组[WMD=-2.48,95%CI(-4.35,-0.61),P=0.009],而左卡尼汀治疗24~26周后畸形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4.38,95%CI(-9.66,0.89),P=0.1];左卡尼汀治疗12~16周和24~26周后精液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3,95%CI(-0.43,0.18),P=0.42;WMD=0.28,95%CI(-0.02,0.58),P=0.07];其中4项研究报告了左卡尼汀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当前证据,左卡尼汀可能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配偶的自然妊娠率及患者的精液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