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垄沟玉米间作双珠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垄沟只耕不种的栽培方式,采取垄台种大豆垄沟增行种玉米,利用玉米与大豆高矮作物间作,使玉米、大豆空间光效应得到互补,避免了玉米行间遮光,双株栽培增密度,充分发挥高光效作物玉米的增产潜力,又使大豆在适宜的条件下获得稳产。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栽培因子之一,合理地密植栽培有利于协调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协调田间小气候,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制约贵州威宁县玉米密植栽培增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威宁县玉米合理密植栽培策略和思路,为今后本地区合理密植栽培,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通过立体种植实施无公害栽培,形成辣椒栽培的高效模式,以玉米间作辣椒模式为突破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糯玉米套种辣椒互为创造生存的环境,两种作物的复合群体共生时间短、竞争弱.  相似文献   

4.
在晋南小麦玉米两作区,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拟推品种和不同密度对玉米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都呈增加的趋势,而单株干物质则呈降低趋势,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正大16在任何密度下,均比大丰133显著增产,正大16和大丰133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8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间作套种作用、玉米套种方式的基础上,从考虑选用玉米品种是否适合间作套种、间作套种玉米带宽控制适度、合理控制套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四个方面就间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为地方农作物栽培实现丰产、高产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4年富锦市长安镇漂筏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大豆4:2间作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玉米高光效栽培配套技术,针对玉米大豆4:2间作在品种、密度、施肥、田间管理及机械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该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但其配套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豆45cm双条密植技术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专用品种很少,为做好技术储备,今年我们开展了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为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选择适宜品种和相应的密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玉米比较效益的提高,目前玉米已成为富锦市主要大田种植作物,种植面积超过35%,为了全面提高玉米产量,推广玉米适度规模种植,近年来我市开展玉米110cm垄上双行密植技术研究,针对该模式品种、施肥、耕作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形成了具有我们富锦市特色的玉米110cm垄上双行密植技术模式,为提高我市玉米产量树立了典型和样板。  相似文献   

9.
采用种两垄空一垄的方式,在不影响玉米通风透光的情况下,每穴种植两株,而二比空是运用"双株紧靠"的方式进行栽培。这种栽培技术是玉米栽培中一项突破性技术,它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很好解决玉米密植与通风的所面临的矛盾问题,这种技术可极大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可实现密植增产高达20%左右,进而达到产量提升、增加总产值、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随着该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不少地区有出现花生叶片缺铁黄化的情况,一度成为制约本地花生高产的限制因素。在此,地方上有推进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花生叶片缺铁黄化的情况慢慢减轻甚至消失,这证实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铁元素含量的改善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由此展开论述,在介绍作物需求最大的微量元素——铁元素的基础上,就玉米、花生间作对铁营养状况的影响,以及玉米、花生间作对改善花生铁营养的分子生态调控机制做系统分析,为进一步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的农艺技术做要点阐述、技术性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挖掘阿瓦提县果园地综合效益和经济潜力,寻找适应当地果林间作模式栽培的新饲草作物,促进林、农、畜协调发展,开展了林果间作新型饲草引种试验研究。研究结合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现状,集成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好的主要林草模式,解决当地畜牧业发展饲草紧缺问题,提高农牧民收入。介绍了参试饲草作物的生育期特点和生产效益,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豆6:6间作种植,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玉米带与大豆带交替轮作,合理轮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示范的角度出发,研究玉米-大豆6:6高光效种植过程中,两个作物生育进程、产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除了小麦和水稻之外,也作为人们平时饮食结构的补充和补给。如今现代农业产业化亟待转型,精准扶贫的口号已经打响,面对各地玉米栽培中机械化、精细化水平还不能满足对玉米产量的情况,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首先阐述了对我国玉米栽培情况的现状分析,介绍了影响玉米产量的土壤及肥料因素、自然及气候因素以及选种和密植因素,取云南省普洱市烟草示范区的烟后玉米栽培技术与黑龙江虎林市的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为例,介绍了新技术内容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黄瓜加行高矮密植栽培,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在原栽培行(主栽行)之间加行密植,矮化整枝,通过增加前期密度来提高前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米体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程的动态分析,可知玉米单株的生长动态曲线和各器官是同一趋势,其动态为典型的生物S型曲线.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过程,往往由于种子体积、生育期、叶面积和光合强度的不同,其干物质积累速度及最终干重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与普通玉米比较,甜糯玉米因鲜嫩香甜,加上营养丰富,适口性较好,在中国市场极为畅销,栽种甜糯玉米,有着极广阔的市场潜力。但是,从栽培管理来看,比普通玉米难度要大,一旦管理不善,有导致减产、减收等情况。如何高效栽培甜糯玉米成为论述的核心议题,由此而展开论述,分别从:遴选播种地块、隔离地段种植、适期安排早播、合理组织密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病虫害防治措施、后期适时安排采收等几个方面,对玉米品种彩甜糯6号北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做个例介绍,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银杏的高产复合栽培"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银杏的生长特性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银杏的高产复合栽培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从栽培方式、苗种选择、蔬菜间作、经济型果树、常规管理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栽培基质对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云杉幼苗进行育苗试验,对比了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云杉幼苗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栽培基质中,泥炭、椰糠、珍珠岩分别占20%、30%、50%的情况下,云杉幼苗与地径生长状况最好,最有利于云杉幼苗根部的生长;泥炭、椰糠、珍珠岩分别占50%、30%、20%的情况下,不利于云杉幼苗干物质的积累;而泥炭、椰糠、珍珠岩分别占30%、30%、40%的情况下,云杉幼苗干物质积累状况较好。试验结果对云杉幼苗培育过程中科学选择基质配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生间作生态种植模式,可以做到主栽作物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多收玉米200 kg/667m2或花生100 kg/667m2。玉米花生种植农艺措施融合,是一条稳粮增油、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农业发展之路,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措施。玉米花生间作主要是利用玉米边行优势突出,单株生产力高及玉米花生不同生态位互补原理而进行的一种绿色高效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生理机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玉米全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S"曲线型,叶面积指数的消长曲线呈单峰态。地膜覆盖玉米产量、百粒重、穗粒数比裸地的高,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增加土地积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