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静息心率(RHR)与中老年女性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体检科参与体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RHR分为4组:70次/min组(对照组)、70~79次/min组、80~89次/min组、≥90次/min组;比较不同RHR组女性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HR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强度。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着RHR的加快呈上升趋势(χ2trend=23.52,Ptrend0.001),RHR≥90次/min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63.2%,显著高于70次/min组(33.2%)、70~79次/min组(46.7%)、80~89次/min组(53.6%);糖脂代谢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G水平随着RHR加快逐渐增多(Ftrend=4.03,Ptrend=0.045),且≥90次/min组的TG水平较70次/min组女性升高了19.4%(2.22±1.84比1.86±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心率≥90次/min组中老年女性患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风险分别是RHR70次/min组人群的3.11倍(95%CI:1.64~5.88)和2.60倍(95%CI:1.38~4.90)。结论中老年女性RHR越快,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发生危险性越高,因此本文将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及其中间表型的评估与预测提供新的靶向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回族中老年人群体成分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南阳市45岁以上回族世居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583人(男257人,女326人)。采用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受试者的体成分,同时抽血化验血脂指标。结果 (1)回族中老年人群中,男性体重、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和体液量均高于女性,体脂量低于女性(P均<0.001);女性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男性(P均<0.05),女性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较高(P均<0.05),男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检出率较高(P=0.001),而LDL-C无性别间差异。(2)按BMI≥28 kg/m~2、24.0~27.9 kg/m~2、≤23.9 kg/m~2分组,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检出率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体脂量、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和体液量与TC、HDL-C、LDL-C均存在线性相关(P均<0.05),与TG存在相关的只有体脂量(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脂量、肌肉量进入TC回归模型,体脂量、肌肉量、体液量进入HDL-C回归模型,只有体脂量同时进入TG回归模型和LDL-C回归模型。结论回族中老年人群多种体成分与血脂水平均有相关性,体脂量可能对血脂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50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6月在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体检的50岁以上人员1162例,其中男性668例,女性494例,年龄50~89岁。按年龄分为四组:A组(50~59岁)、B组(60~69岁)、C组(70~79岁)和D组(80~89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4项测定,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年龄以及各组不同性别间血脂水平和异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男性血脂总体水平比较,女性TC平均水平升高(P0.05),而血脂HDL-C、LDL-C和TG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B、C、D各组中,与男性比较,女性血脂检测指标均有升高(P均0.05)。各组男性,随年龄增加,血脂异常发生率增加。结论在男性人群中,随年龄增长,血脂水平降低,血脂异常率升高。而女性随年龄增加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50岁以上人群,男性与女性血脂水平有明显差异,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新疆地区2053例30~80岁维族居民行横断面调查,筛查IFG人群,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该IFG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9.8%(613/614)。高TG血症患病率为85.5%(525/614),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72.5%(445/614)和40.7%(250/614),男性高于女性(75.0% vs 70.1%,52.4% vs 29.9%,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29.8%(183/614),男性低于女性(28.0% vs 3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TC、2 hPG。 结论 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为99.8%,其中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40.7%,其危险因素为年龄、TC和2 hPG。  相似文献   

5.
对本社区中老年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筛查,统计不同性别血脂异常发生率。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13%,男性TG异常、LDL-C异常、HDL-C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检出率高,尤其男性,需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东莞市东部地区35岁以上居民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东莞市横沥镇35岁及以上的19 058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检测。结果完成问卷调查、血脂检测共9 921人。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为35.47%。TC、TG、HDL-C、LDL-C浓度分别为(5.20±1.02)mmol/L、(1.56±1.34)mmol/L、(1.49±0.38)mmol/L、(3.03±0.90)mmol/L。血脂异常类型以高TG、高TC为主。男性49岁以下年龄段组的TC、LDL-C浓度及LDL-C血症患病率较女性同年龄段组高,50岁以上较女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TC、TG、HDL-C浓度及高TC、高TG、低HDL-C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东部地区35岁以上居民TC、TG、LDL-C浓度及高TC、高TG、高LDL-C患病率较高;血脂异常类型以高TG、高TC为主;中年男性及更年期以后女性血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7.
4784例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特点及与体质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血脂分布的规律及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从血脂紊乱的角度探讨老年男性的体质量控制问题.方法 对4784例老年男性体检者进行调查并测定血脂水平,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6岁组,按BMI水平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MI:18.5~23.9 kg/m2),超质量组(BMI: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结果 4784例老年男性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5.1±0.9)mmol/L、(3.0±0.8)mmol/L、(1.5±1.0)rmmol/L、(1.3±0.3)mmol/L,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为44.8%(2141例),其中TC、TG、HDL-C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0.4%(497例)、9.3%(445例)、29.8%(1425例)和19.4%(928例).不同年龄组随增龄TG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均P<0.01),80~96岁组的TC和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老年男性超体质量占46.8%(2239例),肥胖占15.5%(740例).随BMI水平的升高,TG水平亦升高,而HDL-C则随BMI升高降低,不同体质量组T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96岁组亦以高TG和低HDL-C为主要类型的血脂异常,其血脂分布特点与70~79岁组相似.80~96岁组肥胖和超体质量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44.6%(228例)和11.9%(61例).结论 老年男性血脂异常以高TG和低HDL-C为主,TC升高的检出率高于2002年全国普查的结果;超体质量、肥胖的检出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老年男性随增龄TC和LDL-C水平下降,而HDL-C水平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心率与全因死亡及冠心病事件关系的队列人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健康人群心率的分布状况,评估不同心率水平与死亡和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心肺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研究人群为北京和广州的工人和农民人群,入选时年龄范围为35~59岁.从1983和1984年开始进行基线调查,每2年进行1次终点事件随访,2005年结束研究.以12导联静息心电图连续5个RR间期计算心率.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及冠心病首发事件.结果进行资料分析的人群共9856名,其中男性4805名,女性5051名.平均随访16.2年.静息时平均心率男性为67.9次/min,女性为71.6次/min(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的心率均显著增加.队列人群中发生全因死亡1523例,冠心病事件200例.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年龄、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后,以心率60~89次/min为对照组,心率<50次/min、50~59次/min、90~99次/min和≥100次/min组的全因死亡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依次为0.76(0.49~1.17)、0.87(0.75~1.02)、1.33(1.06~1.68)和1.48(1.03~2.14).心率与冠心病事件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心率≥90次/min的人群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该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1 213例。比较老年与非老年以及老年各年龄组间AMI患者各血脂参数〔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等〕的差异。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TC、LDL、TG、TC/HDL-C、LDL-C/HDL-C、TG/HDL-C、N-HDL-C、载脂蛋白B低于非老年组(P=0.000),而HDL-C、脂蛋白(a)、载脂蛋白A高于非老年组(P<0.05)。6069岁女性AMI患者的TC、LDL、HDL、N-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于男性;在7069岁女性AMI患者的TC、LDL、HDL、N-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于男性;在7079岁老年AMI患者,女性的TC、TG、HDL-C、N-HDL-C、载脂蛋白A高于男性(P<0.05);在≥80岁老年AMI患者,女性的TC、N-HDL-C、载脂蛋白A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的老年AMI同性别间比较,6079岁老年AMI患者,女性的TC、TG、HDL-C、N-HDL-C、载脂蛋白A高于男性(P<0.05);在≥80岁老年AMI患者,女性的TC、N-HDL-C、载脂蛋白A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的老年AMI同性别间比较,6069岁年龄组的TC、LDL、TG、N-HDL-C高于7069岁年龄组的TC、LDL、TG、N-HDL-C高于7079岁及≥80岁年龄组(P<0.05),但三组间HDL-C无差异(P>0.05),7079岁及≥80岁年龄组(P<0.05),但三组间HDL-C无差异(P>0.05),7079岁组与≥80岁组同性别间各血脂参数无差异(P>0.05)。老年AMI患者的血脂正常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AMI患者(20.21%,P<0.05),单纯性低HDL占AMI患者血脂四项联合异常的最大比例。结论老年AMI患者的血脂异常危害暴露水平低于非老年患者。老年AMI各年龄组内女性较男性存在更为严重的血脂异常;低龄老年组的血脂异常较中高龄老年组更为严重。单纯性低HDL-C是老年及非老年AMI患者最常见的血脂组合异常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流行情况, 探索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5至10月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5 635名18岁以上塔吉克族, 收集问卷调查(一般信息、疾病史、个人史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和血液标本检测数据[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分析塔吉克族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塔吉克族研究对象年龄(41.9±15.0)岁, 男性2 726人(48.4%)。TC、LDL-C、TG水平边缘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7.2%、14.7%、8.9%。高TC血症、高LDL-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1%、4.9%、9.4%、32.4%,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7.0%。男性、更高的文化程度、更大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生活在城镇、吸烟是血脂异常的正相关因素。结论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脂异常患病情况以较低的高TC、高LDL-C和高TG血症患病率和较高的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主要特点。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运重建1年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控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标准筛选我院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指标、冠心病用药及血运重建治疗情况。根据术后1年静息心率分为三组,即心率≤60次/min组(278例)、61~69次/min组(425例)及≥70次/min组(357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用药组(804例)和未用药组(256例)。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心率控制不良(心率≥70次/min)的因素和影响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结果:入选了1 060例血运重建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26. 2%患者静息心率≤60次/min,40. 1%患者静息心率在61~69次/min,33. 7%患者静息心率≥70次/min,75. 9%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率在61~69次/min组中β受体使用比例最高。在心率≥70次/min组中美托洛尔使用的平均剂量最高。心率控制不佳(≥70次/min)的危险因素包括:正在吸烟(OR=2. 72,95%CI:1. 84~4. 00,P<0. 01)、糖尿病(OR=1. 63,95%CI:1. 14~2. 32,P<0. 01);而对目标心率的知晓则与心率控制成正相关(OR=0. 02,95%CI:0. 01~0. 04,P<0. 01)。影响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包括:对心率控制知晓(OR=3. 63,95%CI:2. 18~6. 06,P=0. 000),心肌梗死(OR=1. 71,95%CI:1. 17~2. 49,P=0. 005)和基础静息心率高(OR=1. 08,95%CI:1. 05~1. 11,P=0. 000)。结论:尽管β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但仍有1/3的患者静息心率控制不佳。在心率≥70次/min患者中,β阻滞剂使用剂量同时也高,考虑患者基础心率高,医师加强心率控制,但仍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告知患者心率控制目标可加强门诊随访,调整药物。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6-2007年15~85岁T2DM人群503例。依据2005年IDF推荐的有关亚太人的MS标准诊断MS。结果①T2DM并MS总发生率为53.28%,男性39.44%,女性67.06%,各种代谢异常由高到低分别为低HDL-C血症65.8%,中心性肥胖64.3%,高TG血症32.8%,高血压21.1%。女性中心性肥胖、低HDL-C血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而高血压、高TG血症男女无统计学意义。②MS发生率男性以75岁以上年龄组最高(50%),女性则以55~65岁组最高(77%),除15~35岁组以外各年龄组女性均较男性发生率高,MS及其组分的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在35岁以上进入MS高发年龄。③各组分;1种占45.97%,2种23.74%,3种9.61%。中心性肥胖+低HDL-C血症(45.1%)、中心性肥胖+高TG血症(32%)、中心性肥胖+高血压(17.1%)、高血压+低HDL-C血症(14.5%)、高血压+高TG血症(10%),男性女性均以中心性肥胖+低HDL-C血症发生率高,分别为32.7%和57.5%,三种代谢异常组分发生率依次为中心性肥胖+高血压+低HDL-C血症(11.7%)、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TG血症(8.9%)、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8.2%),男性女性均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低HDL-C血症组合发生率高,分别为9.6%和1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高血压是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重要的可干预因素,寻找出性别差异对于卒中风险的影响,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 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烟酒嗜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疾病既往史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以及Lg Hcy和各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2 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SBP、GLU、TC、HDL-C、非HDL-C、TG的水平以及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均较男性患者显著升高(P0.05),但是女性患者Hcy血浆含量和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较男性患者明显降低(P0.05)。男女患者罹患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SBP/DBP、Lg Hcy的升高以及HDL-C的降低,但是在女性患者除了上述危险因素外,还包括TG的升高(P0.05)。女性患者Lg Hcy和SBP、DBP、TG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但是男性患者仅Lg Hcy和DBP的交互作用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男女,降低SBP/DBP水平,均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血浆Hcy含量的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Hcy又通过与不同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增加卒中患病风险,这些差异应该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踝臂血压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从参加了2006-2007年唐山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以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852人,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统计的为4778人,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息心率对ABI的影响。结果静息心率四分位组(≤63,63~≤70,70~≤76,76次/min)平均ABI分别为1.11±0.10,1.09±0.09,1.08±0.10,1.06±0.1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吸烟、经常锻炼和饮酒后,静息心率与AB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空腹血糖、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hsCRP、吸烟、经常锻炼和饮酒之后,与静息心率≤63次/min组相比,静息心率70~≤76和76次/min组发生ABI≤0.9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99(95%CI 1.23~3.24)和2.86(1.82~4.50)]。结论静息心率升高是ABI≤0.9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都地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析年龄40岁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数据,比较高血压前期与正常血压人群的糖脂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血压前期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空腹血糖受损、单纯性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前期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老龄、肥胖、餐后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都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和HDL-C升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其中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成都地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高且更易发生糖尿病和血脂紊乱。尽早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干预,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都地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析年龄40岁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数据,比较高血压前期与正常血压人群的糖脂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血压前期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空腹血糖受损、单纯性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前期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老龄、肥胖、餐后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都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和HDL-C升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其中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成都地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高且更易发生糖尿病和血脂紊乱。尽早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前期和糖脂代谢干预,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对其相关因素尤其是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35例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TH。随机选取40例无肾脏病的老年体检对象为对照组。结果血液透析组PTH、TG及LDL-C/HDL-C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下降(P<0.05),LDL-C、TC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PTH水平与TC、TG、HDL-C、LDL-C无明显相关(P>0.05),与LDL-C/HDL-C比值成正相关(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高PTH水平可能与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RHR)与脉搏波速度(PW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病患者278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70 次/min,RHR2组:70~79次/min,RHR3组:≥80次/min。对入选患者测定颈-股脉搏波速度(PWV),并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RHR3组的SBP、DBP均高于RHR1组、RHR2组;RHR2组SBP高于RHR1组;从RHR1组、RHR2组至RHR3组FBG、TC、TG、LDL-C、PWV、hs-CRP随着RHR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P<0.05或P<0.01),HDL-C随着RHR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P<0.05)。RHR与SBP、FBG、TC、TG、LDL-C、PWV、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RHR2组或RHR3组的PWV、hs-CRP显著大于或高于RHR1组。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RHR是PWV、hs-CRP、LDL-C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明显心血管病(CVD)临床症状,有高甘油三酯(TG≥1.60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8mmol/L),静息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对无明显CVD临床症状,有高TG/低HDL-C血症的550例[其中静息ECG有缺血型ST-T改变者250例(A组),无缺血型ST-T改变者300例(B组)]进行2年随访对比观察,观察其的CAD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2年随访期中,A组的CAD的发生率为16.00%,死亡率为3.20%;均显著高于B组的CAD发生率(2.00%),死亡率(0.66%),P均0.001。结论:结果显示无明显CVD临床症状,有高TG/低HDL-C血症,伴有静息ECG缺血型ST-T改变对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镇海炼化公司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现况。方法通过2004年1362位老年人体检化验血脂各组分结果,参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判断血脂异常。结果公司老年人的血脂各组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女性均高于男性(P<0.01)。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57.78%(男性为52.25%,女性为68.22%,P<0.001);血脂异常中,最常见的是高TC血症为37.52%(男性为34.27%,女性为43.64%,P<0.05);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为36.20%(男性为30.22%,女性为47.49%,P<0.01);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20.34%(男性为17.30%,女性为26.06%,P<0.001);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为7.49%(男性为8.88%,女性为4.87%,P<0.01)。单种血脂异常率为21%(男性为22.02%,女性为19.07%);合并2种血脂异常率为26.36%(男性为22.58%,女性为33.47%);合并3种血脂异常率为9.69%(男性为7.08%,女性为14.62%);合并4种血脂异常率为0.73%(男性为0.56%,女性为1.06%)。结论公司内老年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都超过半数,高TC血症最为常见,其次为高LDL-C血症,且以合并2种以上脂质成分异常更为常见。老年女性的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