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丁公藤对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滑膜炎症及痛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丁公藤组。通过前交叉韧带切除术(ACLT)构建KOA模型,造模成功后,丁公藤组外敷丁公藤28 d。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14、21、28、35、42天检测各组大鼠冷痛敏阈值和机械痛敏阈值,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提取各组背根神经节、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Western blot和PCR检测滑膜IL-1β、TNF-α,背根神经节TRPA1、TRPV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丁公藤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冷痛敏阈值、机械痛敏阈值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丁公藤组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IL-1β、TNF-α、TRPA1和TRPV4的蛋白和基因水平较空白组增加(P<0.05~0.01),丁公藤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0.01)。结论 丁公藤能抑制滑膜炎症,缓解KOA大鼠冷刺激痛和机械刺激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膝痹宁的药物活性成分, 通过干预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代谢因素探讨膝痹宁软骨保护效应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制备膝痹宁水提物, UPLC-Q-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膝痹宁的活性成分。将大鼠分为空白组、KOA组、膝痹宁组, 提取大鼠软骨组织, 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形态; 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取各组大鼠血清完成代谢组学分析。  结果  经鉴定, 膝痹宁含活性成分56种; 组织学切片提示膝痹宁具有软骨保护作用, 并能上调KOA大鼠软骨组织PPARγ、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P < 0.01), 降低MMP3、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P < 0.01);此外, 代谢组学研究发现, 膝痹宁对13种KOA差异代谢物存在干预作用, 涉及10条代谢通路。  结论  膝痹宁具有多种药物活性成分, 其KOA软骨保护效应与药物活性成分对KOA的代谢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HMGB1研究“易层”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易层组。KOA模型通过碘乙酸钠构建,造模成功后,易层组外敷“易层”贴敷28 d。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并提取各组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抑炎因子IL-4、IL-10、TGF-β含量;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滑膜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易层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TGF-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结论 “易层”贴敷能够抑制滑膜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平衡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小分子化合物WP1130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生物学水平:WP1130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或人THP-1细胞后,利用多种NLRP3炎症小体活化剂(Nigericin、ATP、MSU、胞内LPS转染)活化NLRP3炎症小体,使用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aspase-1和IL-1β的分泌水平,确定WP1130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效果及其特异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igericin诱导的线粒体损伤情况,探究WP1130是否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动物水平: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 WP1130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多种激动剂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但对非炎症小体相关炎性因子IL-6、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WP1130对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无显著影响(P>0.05)。机制研究表明,WP1130并不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线粒体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相较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TNF-α的分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P1130能够特异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易层敷贴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纤维化TGF-β1、α-SMA、COL1A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易层组,膝关节腔注射200 ng转化生长因子-β1重组蛋白(TGF-β1)建立膝关节滑膜纤维化动物模型,2 d 1次,持续3次,造模14 d后给予易层敷贴外用治疗28 d后取滑膜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滑膜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滑膜p-PI3K、p-AKT、HIF-1α、TGF-β1、α-SMA、COL1A1的表达水平。提取雄性SD大鼠膝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以10 ng·mL-1 TGF-β1诱导24 h建立KOA滑膜纤维化细胞模型,易层冻干粉干预24 h, 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HIF-1α、TGF-β1、α-SMA、COL1A1的蛋白表达,qPCR检测HIF-1α、TGF-β1、α-SMA、COL1A1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HE染色滑膜炎加重(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味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蠲痹汤加味组和氨基葡萄糖组,每组15只,通过木瓜蛋白酶注射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蠲痹汤加味组和氨基葡萄糖组分别给予蠲痹汤加味和氨基葡萄糖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9(IL-9)、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水平,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和关节滑膜厚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9、NO、MDA、MMP-3水平明显升高,SOD、TGF-β1、TIMP-1水平明显降低,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关节滑膜厚度增加(均P 0.05);与模型组比较,蠲痹汤加味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9、NO、MDA、MMP-3水平明显降低,SOD、TGF-β1、TIMP-1水平明显升高,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关节滑膜厚度减小(均P 0.05)。【结论】蠲痹汤加味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软骨基质的降解,从而发挥防治KO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骨痹康胶囊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清洁级SD大鼠,从中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采用单侧跟腱切除法制造大鼠KOA模型,将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组,抗骨质增生胶囊组,膝骨痹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经药物干预30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膝关节软骨中IL-6和IL-9的表达。结果关节软骨中IL-6和IL-9的表达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骨痹康胶囊中剂量组能显著下调关节软骨中IL-6和IL-9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骨痹康胶囊能够减轻KOA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病损,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9的破坏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NLRP3炎症小体及其特异性抑制剂Mcc950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20只1日龄新生SD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和Mcc950治疗组,每组40只.通过人工喂养、缺氧复氧、冷刺激加脂多糖(LPS)灌胃建立NEC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肠组织病理表现,并对肠组织行损伤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炎症小体NLRP3、细胞焦亡主要标志分子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EC组大鼠体重减轻,肠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绒毛坏死、脱落,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层可见水肿分离,相应的肠组织损伤评分升高,IL-lβ、IL-18、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EC组相比,Mcc950治疗组大鼠体重下降趋势变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肠组织损伤评分降低,IL-1β、IL18、NLRP3、Caspase-1和GSDMD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NEC模型,Mcc950可抑制NLRP3介导的炎症及细胞焦亡,从而在NEC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膝骨关节炎病理进程中滑膜成纤维细胞(FLSs)焦亡与其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将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6只/组,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膝骨关节炎组(膝骨关节炎模型),使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法(ACLT)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通过HE染色及Mankin'评分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的破坏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的蛋白和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在细胞实验中,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等量的PBS处理),细胞焦亡组(LPS+ATP处理),小干扰RNA转染组(LPS+ATP+siRNA处理)。使用脂多糖+三磷酸腺苷(LPS+ATP)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发生焦亡,分别使用不同的小干扰RNA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发生焦亡,使用RT-qPCR验证不同的小干扰RNA抑制NLRP1、NLRP3 、ASC和caspase-1的转染效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细胞焦亡相关的蛋白和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MGB1的蛋白水平。结果 动物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膝骨关节炎组滑膜组织中焦亡相关的蛋白及HMG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软骨组织Mankin'评分明显升高(P<0.05);细胞实验中,小干扰RNA能够明显抑制NLRP1、NLRP3、ASC和caspase-1的mRNA表达(P<0.05),细胞焦亡组中细胞焦亡相关的蛋白及HMGB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小干扰RNA转染组(P<0.05),各细胞焦亡组细胞上清中HMGB1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小干扰RNA转染组(P<0.05)。结论 在膝骨关节炎病理进程中,NLRPs炎性小体介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焦亡可促进HMGB1的大量释放,这与细胞焦亡下游因子caspase-1蛋白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H探讨骨痹方对KOA大鼠软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及膝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改良Hulth''s法复制40只KO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维固力组)、骨痹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另假手术组(n=8)大鼠术中暴露前后交叉韧带后即可,正常组(n=8)大鼠无需任何处置。每日灌胃1次,共8周。8周后取各组大鼠患膝滑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AKt及其下游靶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检查评分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骨痹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膝关节滑膜损伤评分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AKt及下游靶蛋白Bcl2表达低于正常组,骨痹方高剂量组AKt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骨痹方中剂量组AKt表达量与正常组接近;与模型组比较,骨痹方高剂量组AKt表达量及下游靶蛋白Bcl2显著升高(P<0.01),Bax表达降低。结论 骨痹方可以有效地减少膝骨关节炎病变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凋亡,一定程度地改善膝骨关节炎病理组织形态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干预KOA大鼠软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组和XFC组,XFC组予0.324 mg/g灌胃7 d后制备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XFC含药血清作用于RA-FLS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将RA-FLS分为空白组(RA-FLS)、模型组(RA-FLS+5 μg/mLLPS)、MCC950组(RA-FLS+LPS+MCC950)、XFC组(RA-FLS+LPS+XFC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电镜观察RA-FLS焦亡形态,ELISA检测IL-1β、IL-18浓度,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NLRP3、caspase-1、GSDMD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XFC作用于RA-FLS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24 h。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上升(P<0.05),电镜下可见RA-FLS内形成大量小泡,膜上形成孔隙,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IL-1β、IL-18浓度和NLRP3、GSDMD、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XFC含药血清组、MCC950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细胞焦亡情况改善,IL-1β、IL-18浓度和NLRP3、GSDMD、caspase-1 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XFC可能通过NLRP3/GSDMD通路抑制FLS细胞焦亡,下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关节局部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丙酸钠(SP)对大鼠脓毒症模型结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与NLRP3炎性小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LP)组、模型+SP(CLP+SP)组和假手术+SP(Sham+SP)组。建模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收集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结构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中IL-6、TGF-β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和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情况。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脓毒症模型,记录每组大鼠72 h生存率。结果:SP治疗能提高CLP组大鼠的生存率,减少病理损伤。CLP+SP组结肠组织中IL-6、TGF-β和TNF-α水平较CLP组低(P<0.05)。相比CLP组,CLP+SP组结肠组织中claudin-1和occludin表达有所增加(P<0.05)。CLP+SP组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IL-β和IL-18表达与CLP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SP能提高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此外,SP可能通过提高脓毒症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减少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以及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阻断SMA 1 h后再灌注2 h,II/R+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II/R组)右美托咪定干预后行再灌注,Dex假手术组(Dex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和II/R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取夹闭SMA 1 h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部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行肺损伤评分;ELISA检测肺部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8、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部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Sham组,I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W/D值、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的TNF-α、IL-18、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P<0.05),p-AMPK蛋白表达减少(P<0.05);相较于II/R组,Dex+I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轻微,W/D值、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的TNF-α、IL-18、IL-1β表达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AM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右托美咪定通过对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抑制,减轻炎性反应,进而改善大鼠II/R所致的AL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方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滑膜微血管密度(MVD)、内皮抑素(ES)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健脾化湿通络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30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血管MVD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HIF-1α、VEGF-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滑膜血管PI3K、AKT、p-AKT、m TOR、ES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升高,滑膜组织MVD计数升高,血清IL-6、VEGF、HIF-1α和滑膜血管PI3K、AKT、p-AKT、m TOR、ES表达显著升高,IL-10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健脾化湿通络方组MVD计数和血清VEGF-A、HIF-1α、IL-6表达降低,滑膜PI3K、p-AKT、m TOR、ES降低,血清IL-10升高。结论健脾化湿通络方通过调节PI3K/AKT/m TOR通路、HIF-1α及ES表达改善滑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和糖尿病分组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LRP1)炎症体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分析其在糖尿病心肌病中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高糖高脂饮食组和糖尿病组。以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8周后行血清学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并计算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NLRP1、ASC和caspase 1的蛋白及mRNA表达等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组体质量、血 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NLRP1 mRNA、caspase 1 mRNA及NLRP1蛋白表达增加(P<0.01),但空腹胰岛素、IRI、ISI、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变化(P>0.05),心肌组织ASC和caspase 1蛋白及血清IL-1β、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糖尿病组中,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胰岛素、ISI和体质量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射血 分数、短轴缩短率及E/A比值下降并伴有NLRP1/ASC/caspase 1通路mRNA同步增加和NLRP1、caspase 1蛋白水平升高,但心肌组织中ASC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P>0.05)。此外糖尿病组中IL-1β、IL-18也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高糖高脂饮食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升高伴有空腹胰岛素,ISI和体质量降低(P<0.01),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及E/A比值下降并伴有NLRP1、caspase 1蛋白表达增加和血清L-1β、IL-18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可诱发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及心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LRP1/ASC/caspase 1炎症体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假手术组、8%O2+92%N2组(低氧A组)和15%O2+85%N2组(低氧B组),各51只。比较各组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低氧A组HIF-1α表达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低氧B组、假手术组、HIBD组(P<0.01)。4组大鼠学习潜伏期、记忆潜伏期、学习错误次数和记忆错误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1),而低氧A、B组的记忆潜伏期和学习错误次数、记忆错误次数均少于HIBD组(P<0.05~P<0.01),低氧A组的学习潜伏期亦少于HIBD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进行单次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能够有效促进HIF-1α表达,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