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农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 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一般健康问卷(GHQ-28)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月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月末时,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MRSS总分及GHQ总分均下降;研究组、对照组PANSS总分减分值分别为(6.59±1.80)、(2.66±1.06),研究组减分值优于对照组(t=-11.052,P〈0.01);研究组GHQ总分(10.03±1.87)低于对照组(17.37±1.4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农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门诊随访和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3例,分别纳入门诊组和住院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住院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门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门诊组患者的PSP总分为(71.17±11.40)分,高于住院组的(50.75±1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6,P=0.00);门诊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0.57,-0.78,-0.75;P〈0.01);住院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53,-0.50;P〈0.01),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3,P=0.32)。结论长期住院不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建立社区康复可能有效延缓精神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开放管理对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室内开放(A组)、院内开放(B组)、院外开放(C组)三组,每组40例,于基线时、开放3月末、开放6月末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检测体重、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并记录开放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开放3月末、6月末与基线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社会功能总分、PANSS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6月末B组、C组与A组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社会因子分、症状和副反应因子分、社会功能总分、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组与B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三组基线、开放3月末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以及PANSS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管理可以提高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促使其精神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然而,单纯药物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近年来,非药物康复措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中,但关于精神运动康复对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精神运动康复对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04例青壮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利培酮(2~4 mg/d)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每周2~3次、每次45~55 min的精神运动康复,对照组在研究结束后接受相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第4、8、12周接受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 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总评分、SSPI评分以及ITAQ评分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3.989、204.245、82.817、279.596、26.144、7.463,P均<0.01);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总评分和SSPI评分以及ITAQ评分的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0.053、5.306、33.417、33.013、18.608,P<0.05或0.01);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总评分和SSPI评分的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472、9.798、3.843、14.390、20.661,P<0.05或0.01)。干预第12周,研究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SSPI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研究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精神运动康复可能有助于改善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和3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于入院时、治疗2、4及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首发组与复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和第8周末,首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组阴性症状分量表分虽也逐渐降低,但至第4周后差异方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末首发组显效率为46.43%,复发组显效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8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阴阳性症状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依从性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治疗组,15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15例),采用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每周5次,共干预20次。于基线、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因子分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共有27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有3例脱落。经rTMS干预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ANSS阴性因子分减分值分别为(4.67±2.47)分和(2.33±1.8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41,P=0.016);SANS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1.87±8.04)分和(5.92±6.4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8,P=0.038)。根据PANSS阴性因子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6.7%;根据SANS总分评定治疗组的有效率达到46.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阴性症状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轻微的一过性头痛和入睡困难,未见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BS模式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予一般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12、18、24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第12、18、24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第12、18、24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间康复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2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参加日间康复站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 PSP)在康复前和康复后3、6个月,对两组疗效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康复6个月,康复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PS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SP总分在时间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F=18.965,F=4.265,F=30.189,F=21.988,F=18.620;P<0.05或P<0.01);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SP总分在交互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 F=16.398,F=17.237,F=3.734, F=19.937;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日间康复站的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对照组(单用齐拉西酮治疗),各43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两组的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2周末起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SANS总分、情感平淡、注意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康复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将284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3例)和对照组(141例),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综合干预,持续1年;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访。在入组时、半年末、一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DSS、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1年后,干预组SDSS评分(7.54±2.11)明显低于对照组(9.77±2.74),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PANSS评分(38.88±9.58)、阳性量表评分(7.40±1.12)、阴性量表评分(11.32±5.92),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20.16±5.19)均低于对照组(46.884±16.37、8.60±3.19、13.52±7.81、24.76±8.08),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复发率18.18%(26例)低于对照组34.75%(49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03,P〈0.01)。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CBT,疗程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副反应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T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化法,将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文拉法辛缓释片+氯氮平)和对照组(氯氮平+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于治疗第2、4、8周末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NS总分和部分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协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吸烟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比例吸烟的原因。方法搜集慢性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236例,使用PANSS评定其临床精神病理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其健康状况。结果 2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吸烟行为168例(71.2%),非吸烟患者68例(28.80%),前组每日平均吸烟量为(18.6±6.9)支,26.7%患者是在首次发病后开始吸烟,吸烟患者服药剂量高于非吸烟患者。吸烟组PANSS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得分均低于非吸烟组(P〈0.05),PANSS阴性症状7个条目得分及其总分,一般精神病理分总分和PANSS总分与患者每天的吸烟量呈负相关(P〈0.05)。吸烟患者空腹血糖高,血脂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的比例高于非吸烟者。结论吸烟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正性作用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比例吸烟的原因之一;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健康均有一定影响,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组(研究组)和阿立哌唑纽(对照组),观察8周。共完成研究6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NASS)分别评定基线和治疗后组内组间总分、各分量表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盐酸文拉法辛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P300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阴性精神分裂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为研究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听觉P300检测以及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潜伏期P2、N2、P3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N2、P3亦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波幅P3均高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潜伏期P2低于治疗前,波幅P2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阳性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P〈0.01)。结论 盐酸文拉法辛可提高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听觉P300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音乐节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无错化学习模式的音乐节奏训练3个月。对照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普通工娱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反应缺乏因子、激活因子及抑郁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仅PANSS阴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反应缺乏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SP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PS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节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普通工娱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方法 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3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及病房收集22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超高危组)、23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急性期患者(急性期组)、18例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采用PANSS量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和多重比较分析比较3组阴性症状的特点。结果 超高危组及急性期组阴性症状(采用SANS评估)总分高于稳定期组[分别为(48.95±19.98)、(58.68±21.29)、(34.61±1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3组人群中,快感缺乏和情感平淡因子分占阴性症状总分比例最大。急性期组快感缺乏分高于超高危组和稳定期组(F=11.33,P〈0.05),超高危组和急性期组的言语贫乏分高于稳定期组(F=8.42,P〈0.05),超高危组和急性期组的意志缺乏分高于稳定期组(F=13.8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平淡和注意障碍在3组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高危人群中已经出现明显的阴性症状,尤其是快感缺乏和情感平淡,因此需要在超高危期就开始干预阴性症状,以期改善功能结局。阴性症状各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组各34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齐拉西酮82.20±4.04mg/d和利培酮3±1.20mg/d),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1.76%和79.41%,利培酮组分别为58.82%和7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齐拉西酮组阴性症状因子分在治疗4和8周时[分别为(15.4±2.0)和(12.8±3.2)]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分别为(20.8±2.2)和(17.7±7.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吸烟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0例,其中吸烟患者27例,非吸烟患者63例,均使用利培酮治疗。详细收集临床资料,使用住院患者烟草使用状态调查表对患者吸烟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基线时及治疗12周末的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对患者在基线时及治疗12周末进行认知功能的检测,分别对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基线时吸烟组患者PANSS总分(91.3±20.9)vs.(80.6±17.2)、阴性症状量表分(20.7±8.6)vs.(17.4±6.3)、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分(43.4±12.3)vs.(38.2±10.8)均高于非吸烟组(均P〈0.05);非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高于吸烟组(50.6±18.2)vs.(42.2±14.3),P〈0.05,而错误应答数低于吸烟组(75.5±21.9)vs.(85.3±15.8),P〈0.05。治疗12周末,吸烟组患者阴性症状减分值为(12.2±10.4),非吸烟组(6.1±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7,P〈0.05);吸烟组患者WCST中完成测查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以及学习到学会的改善值显著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2.1、2.0;P均〈0.05);RBAN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的增分值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重于非吸烟患者;但是吸烟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在治疗后的改善明显好于非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产阿立派唑对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进入研究组(给予阿立派唑治疗,30例)和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30例),在治疗前、治疗第6周末、治疗第12周末均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末在PANSS精神病理评分和PANSS总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周末两组在PANSS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PANSS总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组治疗第12周末有效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治疗6周末以及12周末,2组在SDSS因子分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个人生活自理方面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阿立派唑在改善某些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要优于奋乃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