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雄花发育异常突变体是研究花器官发育及基因功能的理想试材,树木的花发育异常突变体更为罕见。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白桦雄花发育异常突变体的成熟花药及花粉特征。方法以该种突变体为试材,对野生型(WT)、突变体的2种花序(NLM、MM)及其花药花粉进行了观察分析、活力检测、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突变体的2种花序散粉量极少,部分花药不开裂;WT、NLM、MM 3种花粉的I-KI染色率分别为99.1%、64.1%和68.9%;花粉萌发率分别为88.9%、1.63%和1.86%。DAPI染色发现突变体花粉粒出现皱缩、膨大、变形等现象。上述结果表明, 突变体花粉活性较低,萌发率差。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花粉大小不一,萌发孔孔盖较小且严重内陷。结论白桦雄花发育异常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分析为白桦的花药花粉发育机理,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白桦雄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白桦雄花发育过程中赤霉素(GA),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及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变化。结合白桦雄花形态解剖观察,研究了这些内源激素与白桦雄花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含量的GA及花芽分化初期低含量的ABA,IAA,ZR有利于白桦雄花芽的分化,ABA,ZR和IAA能促进雄蕊原基分化及孢原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白桦雌雄花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白桦为雌雄同株异花,石蜡切片观察表明:6月中旬,雌花花芽开始分化,雌蕊原基形成后当年不再继续分化,即以雌蕊原基的形式越冬。雄花在6月中旬已进入花芽分化期,花序、苞片已经形成,8月中旬小孢子囊内产生小孢子,并以单核小孢子的形成越冬。  相似文献   

4.
白桦雄花序发育初期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发育初期2个时期的白桦雄花序进行的蛋白质双向电泳(two-dimemional electrophoresis,2-DE)研究结果表明,2个时期的2-DE图谱,有275个蛋白点在表达上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162个蛋白点在5月31日雄花序2-DE图谱中的表达量均高于5月28日,1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低于5月28日;2个蛋白点为5月28日雄花序2-DE图谱所特有;1个蛋白点为5月31日雄花序2-DE图谱所特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获得与雄花序发育时期的相关蛋白,进而得到相关的特异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白桦雄花序发育机理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RT鄄PCR 技术,揭示了BpMADS3 基因在白桦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模式:BpMADS3 基因仅在花器官中 强烈表达,在茎、叶组织中不表达。采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BpMADS3 基因上游启动子,获得1 426 bp 长度启动子序 列,构建BpMADS3 基因启动子驱动GUS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在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中GUS 染色表明,GUS 活性集中 在萼片和心皮中。在拟南芥ap1 突变体中过量表达BpMADS3 基因,能恢复拟南芥ap1 突变体花器官的正常发育。 BpMADS3 基因转化烟草发现,转基因植株出现早花表型,且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相关开花基因表达水平均上调。   相似文献   

6.
白桦育苗造林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桦为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6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皮白色纸质簿片裂,叶三角状卵形或三角形,长3~7厘米,无毛叶柄长12.5厘米,雄花序2~3顶生,果序单生下垂长2~5厘米,果序柄长1~1.5厘米,甲苞中裂片三角形,稍短于侧裂片小坚果具宽翅。白桦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平均海拔2000-2800米的山坡、沟谷林区,且常成小片纯林或与云杉、冷杉等混生。  相似文献   

7.
从卫星搭载的玉米自交系鲁原3624自交后代中选育出1份雄性不育突变体。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花粉镜检对其育性进行鉴定,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了不育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另通过测交、正反交、回交以及自交对不育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不育突变材料雄穗无任何花药外露,花药内基本无可染花粉粒,且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均能稳定遗传,属于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EMS(甲磺酸乙酯)处理优质水稻品种黄华占种子,经过田间筛选和对M1、M2代连续的遗传分析得到317份独立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材料.通过对花器官形态观察及花粉染色分析,初步将这些突变体材料分为6类,其中花粉发育突变体在不同的花粉发育时期出现异常.这些突变材料为深入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分子机制及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充足的材料.98个无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用于雄性不育基因TDR的测序分析,其中3个突变体在3个不同的位置上出现单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9.
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群落演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在白桦种群分布区内所选择的二个代一地区定位观测资料,采用电子计算进行运算,模拟,研究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所处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白桦是一个过渡种群。  相似文献   

10.
棉花T—DNA标签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T—DNA插入得到棉花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Coker 312杂交得到F1代。F1代植株出现了不育与可育两种性状的分离,分离比是1:1。对F1代进行形态学观察、卡那霉素和除草剂抗性鉴定、PCR扩增检测以及遗传学分析,证实雄性不育突变性状的表现与T—DNA插入共分离,从而认为突变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显性杂合突变,这为利用T—DNA标签法进行雄性不育有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白桦雄配子体的形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1996年以30-35年生白桦的雄性序为材料,分期取样固定,利用OLYMPUS显著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6月底7初出现小孢子母细胞。接着进入和娄裂过程。7月底8月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随之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8月中旬分裂完毕。产生小孢子。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研究白桦和真桦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对水分的调节能力,探讨两树种与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学机制,选用1年生实生苗,采用LI-6400型光合仪,测试分析了光和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白桦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真桦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白桦的光合速率在8:00达到第一个峰值,10:00出现午休现象,在12:00出现第二个峰值;真桦在12:00出现峰值.白桦和真桦的蒸腾速率均表现为清晨最低.真桦的日平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白桦,真桦表现出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特性,其适宜干旱环境的能力要强于白桦.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次生白桦林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白山1hm2次生白桦林样地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活立木2550株,分属于14科23种;从株密度、平均胸径及胸高断面积等分析看,白桦和落叶松在林分中占有绝对优势;样地内所有林木的径级分布为"S"型,白桦、落叶松和红松的径级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水曲柳和春榆的径级分布近似于倒"J"型;从径级结构分析看,白桦和落叶松等先锋树种的小径级林木在林下分布很少,更新很差,而红松、水曲柳等寿命较长的树种在林下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更新良好,随着演替的进展,它们将逐渐进入主林层;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看,落叶松在样地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而白桦、水曲柳、红松和春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根系力学特性,对华北地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进行单根拉伸,系统分析白桦根系材料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标距、同一拉伸速率下,抗拉强度与直径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且表现为幂函数关系,极限延伸率与直径呈负相关关系,最大抗拉力与直径存在正相关关系;同一拉伸速率下,标距较小的单根有较小的弹性模量和较大的平均抗拉力、平均抗拉强度及平均极限延伸率;以400 mm/min和10 mm/min不同速率拉伸根系,根系在400 mm/min下大多为脆性断裂,易拉断破坏,拉伸速率的变化对抗拉强度和最大抗拉力的影响不显著。对白桦根系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表明,根系直径较小时,随应变增加应力呈线性增大,表现出较好的线弹性关系,直径增大后,应力应变曲线递增缓慢,没有明显的线性区间。根据白桦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建立并拟合得出了白桦单根本构关系的经验模型,检验表明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白桦是优良的造林和用材树种,其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传统育苗方法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大量繁育白桦优质苗木是必不可少的育苗手段,同时也是白桦良种选育和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就白桦生物学特性和国内外白桦组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影响白桦组织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白桦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桦花粉的生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荥光法研究了白桦不同无性系。同一无性系接穗的不同砧木及不同年龄间植株的花粉生命力差异,并用培养基法进行了白桦花粉人工萌发试验。通过比较荧光法与人工萌发法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效果,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可用荧光法代替人工萌发来测定白桦花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