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为了获得一种毒性低、可降解的药物载体,以Sn(Oct)2为催化剂,以1,4-丁二醇和丙交酯为原料,使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PLA),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偶联小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2000Da),合成了阳离子嵌段共聚物聚乳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PLA-PEI,PE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脂溶性的PEA为基本材料,制备了疏水性核装载疏水性药物多西紫杉醇(DTX),壳为亲水性聚乙烯亚胺的阳离子纳米粒,并对PEA/DTX纳米粒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考察,包括粒度分布、形貌、电位、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和细胞摄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氧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酸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接枝产物大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硅表面活性剂以及它们的丙烯酸酯,用FTIR和。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用DSC、WAXD、接触角测量仪和XPS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硅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表面活性剂作为接枝链的引入,降低了接枝共聚物的接触角,提高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降低了半结晶时间,但没有破坏聚乙烯的晶格;接枝共聚物的亲水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在血液肿瘤细胞表达的特点,合成叶酸-聚乙烯亚胺(FA-PEI)聚合物,探讨其作为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α、β、γ3种FR在血液肿瘤细胞K562、K562/A02、U266细胞株上的表达;利用叶酸(FA)活性酯在微碱性条件下与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的支链氨基反应,合成FA-PEI共聚物;用葡聚糖凝胶柱G-25分离、纯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扫描法及氢核磁共振谱(~1H NMR)法验证交联是否成功.结果:α、β、γ3种FR在K562、K562/A02、U266 3种细胞株上均表达,其中,α-FR的表达占优势,较β-FR和γ-FR表达量高;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图谱在365 nm处出现叶酸的特征性吸收峰;核磁共振(~1H NMR)示:在2.5~3.2处出现PEI亚甲基质子的特征性化学位移,在6.5~9.0处出现叶酸芳香质子的特征性氢信号.结论:FR在K562、K562/A02、U266 3种细胞株上均有较高表达;FA-PEI偶联成功,为其作为血液肿瘤治疗中1种潜在的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合成了稳定的壳聚糖接枝聚乙烯亚胺接枝共聚物(CHI—g—PEI),首先利用高碘酸盐对壳聚糖进行氧化,合成含醛基的壳聚糖;然后利用PEI上的氨基与醛基的席夫碱反应进行接枝;最后用硼氢化钠(NaBH4)还原亚胺,得到稳定的接枝共聚物CHI—g—PEI,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氧化壳聚糖产率的影响,以及PEI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产物和中间体用红外光谱(IR)、核磁谱图(^1H—NM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常压条件下、连续微波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8min,合成了特性粘度为0.51dL·g^-1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考察了聚乙二醇(PEG)浓度、聚合时间对共聚物特性粘度和收率的影响。此外,实验研究了连续微波炉与家用微波炉中反应体系的温升曲线。结果显示,相比于家用微波炉中的间歇微波辐射,连续微波辐射下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平稳无突跃。  相似文献   

7.
半乳糖-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共聚物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的聚乙二醇中活性较弱的羟基转化为氨基,利用乳糖分子中含有半缩醛结构,可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AT-PEG)分子中的伯氨基形成Schiff 碱,然后在氰基硼氢化钠作用下选择性还原为稳定的C-N 单键,使半乳糖连接在PEG的一个氨基上,合成半乳糖-单端氨基聚乙二醇(Gal-PEG-NH2),以Gal-PEG-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Nε-苄氧羰基-L- 赖氨酸-N-羧酸酐[Lys(Z) NCA]开环聚合制备一系列半乳-糖-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LL-PEG-Gal)嵌段共聚物,通过调节Lys(Z) NCA和 Gal-PEG-NH2的摩尔比例([A]/[I])可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IR、13C-NMR、UV等方法进行共聚物结构分析,并对其接糖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糖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反应生成的带有一侧氨基的聚乙二醇能引发Lys(Z) NCA 聚合生成Gal-PEG-PLL,其中半乳糖的接入率为8.3%。随着[A]/[I]的增加,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组氨酸修饰的阳离子聚合物载体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其基因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聚乙烯亚胺-组氨酸(PEG-b-PLG-g-PEIsHISs,GGIS)聚阳离子载体,用1H-NMR表征载体材料结构;通过凝胶电泳实验研究载体对质粒DNA的压缩能力,粒径分析仪测定载体结合DNA后在不同N/P比条件下的粒径及表面电荷;用MTT法测定载体在HEK293T,Hela,BEL7402和A549等细胞株上的细胞毒性,考察GGIS体外细胞转染效率。结果显示在N/P≤30时,载体材料的平均粒径在100~200 nm,表面电荷在10~30 m V,适合细胞吞噬。体外细胞毒性表明,GGIS的细胞毒性较PEI 25K低。GGIS具有较强的DNA缩合能力,且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因此,GGIS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能够携带报告基因在体外有效表达,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性基因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
常压条件下、连续微波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8min,合成了特性粘度为0.51dL.g-1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考察了聚乙二醇(PEG)浓度、聚合时间对共聚物特性粘度和收率的影响。此外,实验研究了连续微波炉与家用微波炉中反应体系的温升曲线。结果显示,相比于家用微波炉中的间歇微波辐射,连续微波辐射下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平稳无突跃。  相似文献   

10.
采用~(13)C-NMR及二正丁胺滴定法研究了端羟基聚乙二醇(PEG)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之间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发现在三苯基铋(TPB)的催化下,对[NCO]是零级反应,即反应与IPDI分子上两个-NCO基团的活性无关,当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时,对[NCO]为二级反应,而且与异佛尔酮脂环的碳原子相连的-NCO表现较强的反应能力.采用DBTDL与TPB混合催化时,反应表现为二者的加和作用,混合催化剂的应用有利于前期反应的加速和后期反应的完善,提出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单体配比不同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八乙氧基甲酯(简称MAMG)的共聚物。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吸湿率和上色率。实验结果表明,吸湿率和上色率随共聚物中第二单体MAM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共聚物的T_(?)随组成中MAMG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将活性开环易位聚合得到的聚降冰片烯所带的茂钛取代环丁烷末端基转变成烷氧基茂钛,然后在AlEtCl2助催剂存在下催化乙烯与丙烯配位共聚合,合成出聚降冰片烯聚(乙烯co丙烯)两嵌段共聚物.考察了铝钛比、聚合温度和单体配比对乙丙共聚合的影响,并通过溶剂萃取及13CNMR分析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约36%的活性聚降冰片烯有效地转换并在助催剂AlEtCl2存在下使乙丙共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低的聚合温度和铝钛比以及高的乙烯单体比有利于增加乙丙共聚物中形成嵌段共聚物比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桥连法制备了透明质酸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接枝共聚物(HA-g-MPEG),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氢核磁质谱(1HNMR)、碳核磁质谱(13CNMR)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中透明质酸红外光谱在1640cm-1处的谱带消失,而在1624cm-1处出现酰胺I带,说明连接透明质酸与MPEG反应生成了酰肼键;从DSC分析可知,聚乙二醇连接透明质酸后,链段运动受到限制,晶区结构的规整性下降,导致其熔点降低.1HNMR和13CNMR进一步证实了透明质酸与聚乙二醇的接枝共聚物的生成,并确定了各个峰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N)在二氧六环(DOA)中的碱解行为.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能促进SAN的碱解,尤其是促进腈基转化为酰胺基;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酰胺基进一步转化为羧基;PEG分子链长对于SAN碱解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聚对苯乙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Wittig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对苯乙烯和长链聚氧化乙烯的嵌段共聚物(PPVPEC)600).该共聚物在常温下为无定形结构,并可旋涂形成均一稳定的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6.3℃,N2环境下热分解温度达359℃;可以直接掺杂锂盐制备结构为ITO/PPVPEO600(LiClO4)/Au的发光电化学池器件,起亮电压为2.6V,其发光波长在蓝绿光范围内,有2个峰值分别是458和485nm。  相似文献   

16.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s composed of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 (MePEG) and poly(D,L- lactide) (PDLLA) were prepar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ic micelles. The use of MePEG-PDLLA as drug carrier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open literature, but there are only few data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se- ries of MePEG-PDLLA copolymers with different lengths in the medical field. The shape of the polymeric mi- celles is also important in drug delivery. Studies on in vitro drug release profiles require a good sink condi- tion.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a series of MePEG-PDLLA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rug release. To estimate their feasibility as a drug carrier, polymeric micelles made of MePEG-PDLLA block copolymer were prepared by the oil in water (O/W) emulsion method. From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measurements, the size of the micelle formed was less than 200 nm.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polymeric micelles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was determined using pyrene as a fluorescence probe.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 centrat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hydrophobic segments. MePEG-PDLLA micelles have a considerably low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0.4-0.5 μg/mL), which is apparently an advantage in utilizing these micelles as drug carriers. The morphology of the polymeric micelles was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micelles were found to be nearly spherical. The yield of the polymeric micelles obtained from the O/W method is as high as 85%.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系列酚酞型聚芳醚腈共聚物,并通过IR、DSC和TGA对共聚物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及力学性能,共聚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良的机械性能、较佳的断裂韧性和可溶解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聚乙二醇 (40 0 )磷酸酯的合成进行研究 ,讨论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并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 ,为该产品的中试生产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