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浆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元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测量 48例房颤患者 (其中风心病 2 8例 ,冠心病 2 0例 )和 30例正常人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和纤维蛋白元(Fg) ;并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结果 :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血浆D -dimer浓度极显著升高 (0 .47± 0 .45对 0 .14± 0 .0 6mg L ;P <0 .0 1) ,纤维蛋白元水平也显著升高 (3.34± 0 .94对 2 .5 4±0 .5 5g L ,P <0 .0 1)。而PT、APTT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风心病患者与冠心病患者之间D -dimer,Fg及PT、APTT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血浆D -dimer和Fg水平升高 ,可能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00例(糖尿病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变化。以单纯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组,n=240)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260)为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白细胞介素2、降钙素原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 05);上述指标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 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管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2 12例住院病人 ,分为非冠心病组 (91例 )和冠心病组 (12 1例 ) ;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亚组 (5 0例 )、两支病变亚组 (30例 )和三支病变亚组 (41例 ) ;比较在不同分组条件下各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间的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 [(378± 10 0 ) μmol/L]非常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345± 77) μmol/L](P <0 .0 1) :单支病变亚组、两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 (348± 88) μmol/L、 (397± 10 4 ) μmol/L和 (40 7± 10 9) μmol/L ,两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 (P <0 .0 5 ;P <0 .0 1)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非常显著相关 (P<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调整年龄、性别、BMI、SBP、DBP、PP、TC、TG、HDL、LDL、ApoA1、ApoB、Lp(a)、Glu后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间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血尿酸水平随冠心病人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 ,但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脂蛋白 (a)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 40例脑梗死患者和 2 0例对照者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脂蛋白 (a)在脑脊液及血清中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与对照者脑脊液中脂蛋白 (a)含量分别为 (2 4 0± 2 7) μg L及 (2 1 2± 2 2 ) μg L,血清中脂蛋白 (a)含量分别为 (0 30 2± 0 0 35) μg L及 (0 2 67± 0 0 33) μg L,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清中脂蛋白 (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脑脊液与血清中脂蛋白 (a)水平均无相关关系 (P >0 0 5)。结论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脂蛋白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脂蛋白 (a)是反映脑梗死脂代谢异常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00例(糖尿病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变化。以单纯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组,n=240)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260)为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白细胞介素2、降钙素原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管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增高在心房颤动 (房颤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79例诊断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并对房颤按持续时间、病因不同分设亚组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 (4.30± 2 .87)、(1.15± 0 .90 )mg/L ,两组比较p <0 .0 5。器质性、孤立性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0 6± 1.92 )、(4.37± 1.32 )mg/L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6 0± 1.80 )、(5 .0 0± 1.6 0 )mg/L ,均高于阵发性房颤 (3.30± 1.2 0 )mg/L ,p <0 .0 5。 结论 :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 ,以及呈持续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p(a) ]在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对 6 2例慢性房颤患者实施经食道超声检查 (TEE)或二尖瓣置换术探查左心房血栓 ,同时检测血Lp(a)、D 二聚体 (D Dimer)和纤溶酶原活性 (PIg)等凝血指标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1)高Lp(a)水平患者左心房血栓检出率为 5 6 %明显高于低Lp(a)水平者血栓检出率 13 % (P =0 .0 0 13)。 (2 ) 45例慢性房颤患者经TEE检查发现左心房自发显影 (SEC)≥ 2级者 2 8例。其中 ,高Lp(a)水平者 5例 ,血栓发生率占 10 0 % ;低Lp(a)水平者 2 3例 ,发生血栓者 4例 ,血栓发生率占 17% (P =0 .0 0 135 )。 (3)血栓组D Dimer、Lp(a)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 ;高Lp(a)水平组D Dimer水平明显高于低Lp(a)水平组。结论 :高Lp(a)水平与左心房血栓形成高度相关 ,是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李宁榕  吴素华  黄琦 《河北医学》2004,10(6):489-491
目的 :通过观察C -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 10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亚组 3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亚组 6 8例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 (SAP) 4 4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ACS组CRP高于SAP组 (19.2 3± 18.2 6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 6 .34± 2 5 .38mg/Lvs 12 .0 7± 10 .85mg/L、1.72± 0 .82mg/L ,P <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12 .0 7±10 .85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ACS组FIB高于SAP组 (3.5 3± 1.2 9g/Lvs 2 .2 4± 4 .81g/L ,P<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 (3.87± 1.5 0g/Lvs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 <0 .0 5 )。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CRP和FIB水平增高 ,二者均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DD)在诊断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DD含量 (AMI患者发病后进行连续测定 ) ,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2 0例健康对照组DD为 0 .40±0 .31mg/L ,18例心绞痛患者DD为 0 .5 6± 0 .35mg/L ,16例OMI患者DD为 0 .6 1± 0 .47mg/L ,8例未接受溶栓的AMI患者DD为 1.0 1± 0 .5 2mg/L。 15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DD为 2 .92± 1.0 3mg/L(其中 12例溶栓有效者为 3.0 5± 1.0 5mg/L)。 结论 血浆DD测定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指标 ,对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 - 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6 2例健康者、4 4例脑出血、5 0例脑梗塞及 4 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 - 1水平的测定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为 96 .5± 14 .1pg/ml,脑梗塞组为 10 2 .2± 18.7pg/ml,冠心病组为 78.9± 14 .7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ET - 1水平为 4 2 .5± 13.6pg/ml;各患病组血浆ET -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ET - 1水平较冠心病组升高更为明显 ,而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ET - 1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ET - 1水平显著升高 ,血浆ET - 1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8.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