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Zhu H  Ye D  Chen H  Lu W  Xie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30-633
目的:建立免疫重建的荷人卵巢小鼠腹腔移植模型。方法: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悬液腹腔注射建立有免疫功能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鼠模型3只;用人PBL和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腹腔注射建立免疫重建荷人卵巢癌SKOV3 SCID鼠模型3只,观察其生物学、免疫学特性。结果:每组免疫重建小鼠成瘤比例为3/3。免疫重建均检测到人IgG 存在,与未重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重建荷瘤鼠主要成瘤在腹腔,分布于肝下素、腹膜、横膈、肠系膜等部位,与未重建组比较,成瘤减少;原代移植瘤细胞形态、CA125表达与SKOV3细胞相似,但透射电镜观察到早期细胞凋亡表现;组织学观察到成片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免疫重建荷人卵巢癌SCID鼠腹腔移植模型已初步建立,本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在免疫功能情况下人卵巢癌腹腔播散的生物学行为,为卵巢癌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了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腹腔移植动物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以卵巢癌SKOV3细胞作对照,将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卵巢癌SKOV3/CDDP细胞1×107/ml,建立SCID小鼠顺铂耐药卵巢癌腹腔移植模型,观察小鼠活动、原位移植成瘤率、肿瘤生长以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以及耐药相关基因GST-π和Topo-Ⅱ的共表达率.结果两组SCID小鼠均100%成瘤,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检测,从移植瘤细胞形态学、生长特性和分泌CA125等方面未见明显改变.SKOV3/CDDP组耐药相关基因GST-π和Topo-Ⅱ共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该卵巢癌SKOV3/CDDP细胞SCID小鼠腹腔移植模型,模拟了人卵巢癌腹腔播散的生物学行为,且能保持细胞的耐药性,是研究卵巢癌生物治疗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卵巢上皮性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卵巢上皮性癌腹腔移植瘤模型,16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LPA处理组,将6×106个未经处理的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和用LPA刺激后的SKOV3细胞分别注入2组裸鼠腹腔,待裸鼠自然死亡后,观察移植瘤大小、重量、腹腔转移灶的数目及腹腔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成瘤率均为100%,但LPA组移植瘤生长速度、重量和腹腔转移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PA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在腹腔内增生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免疫重建荷人卵巢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方法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皮下接种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同时腹腔注射人脾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功能重建.观察成瘤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中人IgG含量以及流式细胞学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鼠脾内人T细胞表型鉴定免疫重建.结果:免疫重建的小鼠成瘤率为89.6%,免疫组化证实皮下瘤保持原细胞系特征.3种方法检测发现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效果优于用脾淋巴细胞.结论:免疫重建的荷人卵巢癌-SCID小鼠模型已初步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人腹水型卵巢癌的实验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例伴有大量腹水的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鼠腹腔,原代移植瘤形成后进行鼠间传代,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腹水形成情况,腹水细胞学涂片、计数,检测荷瘤鼠血和腹水中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的浓度,肿瘤组织及器官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3只原代人卵巢癌SCID鼠腹水型移植瘤模型,原代移植成功率为37.5%,自第4代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为100%,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移植瘤的成瘤潜伏期及荷瘤鼠的生存期均明显缩短(P〈0.05),荷瘤鼠血和腹水中CA125的浓度升高,移植瘤仍保持原癌的病理形态特点。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卵巢癌SCID鼠腹水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人腹水型卵巢癌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日本2005年实验动物学会第52届年会将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SCID小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胃癌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MKN-45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胃壁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的原位成瘤率都为100%;②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2884±1337mm3,腹腔淋巴结、肝、肺、膈转移率分别为67%、83%、33%和8%;③SCID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4582±1326 mm3(P<0.05),肝转移率90%(P>0.05),与裸小鼠较为接近,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90%,肺和膈转移率分别为100%(P<0.01)和60%(P<0.05)。结论证明应用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胃癌的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NT)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LNT与卵巢癌细胞株SKOV3共同体外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LNT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的影响;建立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LNT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利用新生血管计数实验检测LNT对卵巢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LNT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在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中.注射香菇多试验组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CNA的表达随着LNT的浓度增加而降低;LNT组肿瘤周围的血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LNT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卵巢癌细胞株SKOV3及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SCID小鼠异位移植模型建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食管癌SCID异位移植模型并对其转移性淋巴来源细胞进行筛选。方法将食管癌细胞系Eca-109细胞悬液注射至SCID小鼠胃壁。三个月后或动物频死时处死解剖,观察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转移情况,对肉眼可见的转移病灶先建立皮下移植模型后建立转移性细胞亚系。结果胃壁移植15只SCID小鼠,获得9只胃壁移植瘤动物,其中一只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取淋巴结转移灶部分移植至SCID动物皮下,在动物皮下传代两个月(共4代)后,进行常规组织块培养,初步建立细胞亚系,命名为LnF1/Eca-109。结论肿瘤胃壁移植是建立食管癌免疫缺陷动物自发性移植模型和筛选转移性细胞亚系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MCF-7细胞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转移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5只经放射线处理的SCID小鼠腋背部皮下。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处死荷瘤鼠并做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转移情况。结果接种SCID小鼠后6~10d成瘤,成瘤率为5/5只,潜伏期平均(7.4±1.3)d。接种后5只鼠分别于第60~68天拉颈处死,检测荷瘤,平均直径为(26.6±2.2)mm,平均重量为5.28g。病理学检查,转移脏器有3个部位,出现肺转移的为4/5只、骨转移的为3/5只和淋巴结转移的为1/5只。结论建立了人乳腺癌SCID小鼠转移动物模型,该模型可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两种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 将1例人卵巢癌组织移植裸鼠,建立人卵巢癌裸鼠原代移植实体瘤模型的基础上,传代第十五代实体瘤细胞和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皮下移植裸鼠.观察两种人卵巢癌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染色体.结果 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高于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P<0.05).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可存活30~58 d;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存活96~158 d.病理检查:肉眼观察实体瘤瘤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为实体,血性少量腹水,有肝、脾转移;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呈囊形,肿瘤长大后可出现破溃,坏死、脱落,未见腹水及肝、脾转移.组织病理显微镜观察均呈乳头状生长,癌细胞生长活跃,细胞核大小不规则,核分裂多见与人癌组织一致.实体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染色体多为亚二倍体和多倍体;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多为三倍体或四倍体.结论 实体瘤细胞与SKOV3细胞皮下移植瘤有区别,实体瘤模型与人卵巢癌更为一致,并向肝、脾转移.  相似文献   

11.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卵巢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绿色荧光蛋(GFP)基因标记人卵巢癌细胞株H08910,建立新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08910/GFP 2×106个细胞注射于裸鼠腋下,收集瘤块后接种于左侧卵巢包膜下,共6只.术后利用荧光体视显微镜连续观察肿瘤生长情况,4周后处死荷瘤鼠,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 种植的原位移植瘤成瘤率100%,移植后2周可观察到左侧肋脊角处绿色荧光团,并逐渐增大,4周后,可见肿瘤侵及腹膜、网膜、肠管、脾脏、肝脏、子宫、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达66.7%.结论 成功建立新型裸鼠原位人卵巢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ICC)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分离卵巢癌腹水中癌细 胞的可行性。方法 复制卵巢癌腹水模型,分阴性对照组和4 个阳性组(A、B、C、D 组),即4 ml 良性腹 腔冲洗液中分别有0、5、10、20 和40 个标记线粒体绿色荧光(Mito-Tracker Green)的卵巢癌SKOV3 细胞, 每组样本制备3 份。复制卵巢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分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6 只BALB/c 裸鼠,阳性组 裸鼠在卵巢接种SKOV3 细胞,各组分别在接种后4、6 和8 周取2 只裸鼠收集腹水。采用磁激活细胞分选法 富集癌细胞,用ICC-FISH 鉴别分离样本中的癌细胞,以8 号染色体探针(CEP8)信号>2 个为FISH 阳性标准, 规定DAPI+/EBA-1+/Mito-Tracker Green+/CEP8+ 细胞为检测癌细胞。结果 腹水模型:阴性对照组和阳 性组均可见EBA-1 阳性细胞,阳性组均有标记的SKOV3 细胞,癌细胞的回收率为20% ~ 50%,12 个阳性样 本中9 个样本的检测率为100%。裸鼠模型:在200 倍显微镜视野下,4、6 和8 周每个视野的SKOV3 细胞数 最多分别为3、8 和15 个。结论 将卵巢癌腹水磁富集后,ICC-FISH 可以准确地识别其中的癌细胞,该方法 为研究和治疗卵巢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CO2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持续性CO2气腹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暴露于不同压力(8、10、12mmHg)和作用时间(1、3h)的CO2环境中,对照组细胞放入CO2培养箱常规培养。收集各组细胞后接种于裸鼠腋下,建立有差异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接种6周后脱臼处死全部裸鼠,测量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接种7d后各组均明显成瘤,各CO2气体处理组的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其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也高于对照组(P<0.01)。各CO2处理组中肿瘤细胞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气体本身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转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和相应体外细胞系.方法将病理证实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行鼠间传代,取移植瘤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和建系,并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移植瘤和建系细胞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历时14个月传至5代,皮下移植瘤存活率为90%,持续6个月,体外建系(OVA-319)细胞生长稳定.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符合原肿瘤组织基本特征;染色体分布在12~46条之间,多为异倍体,显示人类肿瘤异常染色体;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分析原代、体内移植瘤和OVA-319细胞结果一致,表现为瘤细胞生长活跃、细胞周期分布相仿,MAGE-2基因在mRNA水平异常表达.结论人卵巢癌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和OVA-319细胞系为人类肿瘤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观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模型中进行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方法:卵巢癌细胞SKOV3接种裸鼠腹腔,建立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模型,在同一张切片上以抗鼠CD34标记鼠血管内皮细胞,PAS染色行基底膜样结构标记。并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比较MMP2在卵巢癌腹腔移植瘤中央和边缘区域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卵巢癌腹腔移植瘤中央区域可见卵巢癌细胞围成管状结构,中间可见红细胞,未见CD34阳性细胞出现,PAS阳性物质呈颗粒状弥散分布在卵巢癌细胞浆内,有的贴附在管腔内侧。免疫组化提示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肿瘤中央区域组织比肿瘤边缘区域明显增高,RT-PCR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央区域MMP2表达与边缘区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巢癌细胞分泌PAS阳性物质,可能参与构建肿瘤的血管基质重塑。卵巢癌中央区域可见血管生成拟态,肿瘤中央区域MMP2表达高于肿瘤边缘区域,MMP2表达是否与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有关,仍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系统.方法 将外科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技术筛选高转移和特异器官转移瘤株.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特性,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人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立了两株转移生物学特性不同的人胃(肝转移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0304)和人胃(原发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株模型分别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419只,其中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在转移时间、器官转移率、肝转移程度和宿主生存期上两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率为100%和69.5%,脾转移率为94.3%和55.6%,淋巴结转移率为62.6%和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43.5%和30.5%;肝、脾、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周和5周,3周和6周,2周和3周,3周和6周.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分别以弥漫累及肝左右叶为主和肝右叶累及为主.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荷瘤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4.3 d和106.9 d.结论 外科原位移植体内筛选法是一种建立人恶性淋巴瘤裸鼠高转移模型和特异器官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是首次成功建立的来自同一瘤源的两株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和高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