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阳明学研究’课题研讨暨《中华化研究集刊》编务会议”于2002年4月8日至9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河南、浙江等省市的在中国哲学和阳明学研究领域成就显的知名专家学、出版社的总编、编辑,以及本  相似文献   

2.
钱仓水 《寻根》2020,(2):94-97
蟹先秦典籍里频频涉蟹:《周易·说卦》传曰“为鳖,为蟹,为蠃(通螺),为蚌,为龟”,把蟹列为有着坚硬外壳的水产动物一类;《尚书·周书·王会》曰成王时“海阳献大蟹”,《山海经·海内北经》曰“大蟹在海中”,都提到了海里产大蟹;《国语·越语》曰“今其稻蟹不遗种”,吴国水稻田里的蟹吃光了稻谷,连种子都没有剩下来;《庄子·秋水》曰“虷(蚊子幼虫,又名孑孓)、蟹与科斗(即蝌蚪)”.  相似文献   

3.
"狼烟"考     
李正宇 《寻根》2006,(2):92-99
“狼烟”一词的出现及流行燃烽火以报警,西周时期已有。《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烽火”是个统名,分指烟焰及火光,即《墨子·号令篇》所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火”又称为“烽燧”,《史记集解》引《纂要》云:“烽主昼,燧主夜。”《昭明文选》卷四十四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李善注引曹魏张揖说:“昼举烽,夜燔燧。”说明白天燃烟为号称为“烽”,夜间燃火为号称做“燧”。唐代《烽式》规定,警烽的传递速度“一昼夜须行二千里”(宋·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前集》卷五《烽火·行烽》条引)。在电讯尚未发明的…  相似文献   

4.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5.
這是非常有名的典故/段子了。見於《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蒓羹,但未下鹽豉耳!”同事異文又見於《郭子》:陸士衡詣王武子,武子有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機曰:“卿東吴何以敵此?”機曰:“千里蒓羹,未下鹽豉。”(《太平御覽》卷八六一;參見《御覽》  相似文献   

6.
京剧《天下归心》取材《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通过描述一代贤君郑庄公摒弃前嫌,与母亲重归于好的故事,表达中国古人”血浓于水”的孝道亲情与非凡智慧。《天下归心》,一部京剧,意义深邃.感人肺腑.尤其关照现实的深刻寓意,呼唤的是社会和谐的良知与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道生法”出自《黄帝四经·经法·道法》,是战国黄老之学核心思想之一。“道生法”第一次从哲学意义上阐明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问题,同时也在国家法度层面为汉初社会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淑丽 《寻根》2009,(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一行·行人·行事《孟子·公孫丑下》:“孟子爲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驥爲輔行。王驥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爲小矣;齊滕之路,不爲近矣;反之而未嘗與之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按照汉代人王逸的说法,《天问》这部奇伟的作品,是屈原在他被放逐之时,“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而创作出来的。这一解释可以证诸《吕氏春秋·谕大》所引的《商书》,以及汉代人王延寿所作的《鲁灵光殿赋》。前  相似文献   

11.
<正>一、“阳明心学”对近世中国的影响及意义“心学”是儒学的重要派别,南宋陆九渊作为宋明两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有不合。陆九渊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即王阳明)继承发展其学说,被称为“陆王心学”,在中国儒学体系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后因东亚诸国(尤以日本为甚)对王阳明的极度推崇,而被称之为“阳明学说”或“阳明心学”,这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并逐渐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充满创新自信的民族。崇尚革新、创新、立新,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和重大标志。远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有对创新、立新的高度自觉。先秦哲学中的“尚新”意识、“尚新”思想,内容丰富,含义深遽,几乎各派哲学,都对“尚新”有所言说。其中蕴涵的比较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尚新”价值观,约有四端。一、“新命”价值观。《诗经·大雅》首篇《文王》一诗,相传为西周初年周公所作,诗的主  相似文献   

13.
楚鱼     
①②③④《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说苑·贵德》,《孔子家语·致思》。此语出于楚昭王,《说苑·君道》、《韩诗外传》卷三,以及《孔子家语·正论》均载有“楚之望”。《墨子·非攻下》原文为:“昔楚熊丽讨(封)此睢山之间”毕沅注云:“讨字当为封字...  相似文献   

14.
翻开《史记》,第一个进入我们视野的人物就是黄帝。司马迁称黄帝是“法天则地,四圣遵序”的远古第一帝王,从此确立了黄帝至高无上的始祖地位和“史从黄帝始”的正统史观,得到了后世史家和炎黄子孙的广泛认同。司马迁从黄帝开始记史,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从黄帝开始记史是汉代大一统的需要大一统思想产生于周代,秦统一六国后,将其确立为统治思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就是《诗经·小雅》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翻版。西汉统治者,尤其是汉武帝,继承并完善了大一…  相似文献   

15.
阳明学东传朝鲜半岛后,"亲民""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学说,在朝鲜朝统一的特定历史时期中,遭到广泛攻击和辩斥。受廷臣排斥阳明学的影响,以燕行使臣为代表的朝鲜朝学者,多次就阳明学与中国学者展开辩论。他们虽不认同阳明学,却肯定了王阳明于心学以外的其他学术成就,呈现出一种纠缠、交错的思想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阳明学在朝鲜半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说“婴”     
修订本《辞源·女部》“婴”字条的第一个义项是:“初生的女孩。《玉篇》引《仓颉篇》:‘男曰儿,女曰婴。’”也就是说《辞源》的编者认为“婴”的最早义项是“初生的女孩”,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释义有误。古多称初生儿为嫛婗,《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唐·张谔《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相似文献   

17.
明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是关于《三国演义》作之性情行状的宝贵资料,对认识《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及思想、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其“图王”事实语焉不详,迄今为止又乏旁证,故人们认识多存疑惑。本认为其或系指效法孔子作《春秋》,所图之王当为观念之王,而并非指实际地争做帝王。  相似文献   

18.
武维春 《寻根》2009,(2):49-53
清初“四王”在画坛影响甚大,创娄东、虞山画派,其中王原祁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曾任《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四王”对山水画发表的意见,在当时是举足轻重的。王原祁在他的画论著作《雨窗漫笔》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古代的君主一般称为“皇”、“帝”、“王”等。而人们通常不太了解,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君主一般被称为“后”。例如,《韩非子·五蠹》中有:“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句中的“夏后”即“夏王”之意。  相似文献   

20.
《礼记·月令》傩仪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月令》傩仪考杨孟衡傩仪,征诸文献早而全者,首推《礼记·月令》篇。《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隋书·牛弘传》:“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古传周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