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输油臂回转接头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输油臂的结构及操作条件,对回转接头进行受力分析和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简化,将原来的静不定问题转化为静定问题,从而大大简化了回转接头的设计计算。对回转接头的寿命检验借鉴了关节轴承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输油臂轴承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丽  马家驹 《轴承》1995,(11):10-13
  相似文献   

3.
4.
轧机轴承寿命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毓宁  王时任 《轴承》1989,(3):47-52
  相似文献   

5.
新型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及关节轴承寿命判断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韶峰  庄汀生 《轴承》1996,(6):30-33
对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的工作原理、轴承摩擦系数测量原理作了介绍。在判断轴承失效时,只要下列一项达到即认为轴承的寿命已到:(1)轴承中的摩擦系数达到0.25。(2)轴承径向磨损达到0.004dm(dm为关节轴承球面直径)。(3)轴承表面温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应用可靠性理论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偏航轴承进行寿命预测.以1.2MW级风力发电机组为例,依据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谱,并且考虑到实际工作过程中机舱底板和塔架的变形对偏航轴承的影响以及偏航轴承摆动的工作状况,利用可靠性设计的方法计算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寿命.在失效概率为10%的情况下,偏航轴承的运行时间为1.329×105小时,可靠度达到99.2%.  相似文献   

7.
8.
9.
10.
孙亚斌 《起重机》2000,(1):15-16
本语文主要对三排圆柱滚子回转轴承能随不同类型的载荷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来确定它的寿命计算公式,并给出具体进行说明,为轴承的寿命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为例,以其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承载能力和滚道接触应力等作为条件约束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复合形法对随车起重机回转支承的滚道中心直径和滚动体直径参数进行优化,并提出了适用于随车起重机回转支承的设计方法,为制定适用于随车起重机回转支承行业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平面滑动回转支承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倩  王世博  毛勇 《机械设计》2013,30(4):44-47
介绍了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基础的新型滑动回转支承。说明了与普通滚动回转支承相比,此滑动回转支承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工艺简单、价格成本低廉、安装维护方便、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对滑动回转支承进行了理论上的外载荷(倾覆力矩、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分析,由此确定了滑动回转支承外载荷与结构尺寸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由此提出滑动回转支承的设计方法,确定了滑动回转支承的主要结构尺寸。最后,对滑动回转支承与滚动回转支承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其具有功耗低、性价比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首先运用赫兹理论对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轴承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时的接触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回转轴承接触应力、接触角和变形量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计算公式编写回转轴承计算程序.结合液压挖掘机实例,计算出在不同工况下的接触应力和接触角,进而分析影响回转轴承接触应力的因素,给出避免轴承过早失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型回转支承是许多机械设备中重要零件,因此对其进行故障诊断的意义重大。这篇文章针对回转支承的结构特点,总结了现有的信号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信号处理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处理方法、全息谱信号分析方法、双树复小波变换方法(DTCWT)及基于多尺度主元分析的聚类经验模式分解法(EEMD-MSPCA),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适合大型回转支承信号处理的方法,并对今后大型回转支承信号处理方法的前景做了展望,指出数据融合的方法是今后处理大型回转支承故障信号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四点接触转盘轴承轴向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四点接触转盘轴承的受力变形的几何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可计算出较准确的受力与轴承变形、接触角变化的关系,为获得转盘轴承准确受力变形关系提供了依据。介绍了程序求解过程。最后进行实例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6.
变桨距回转轴承模型试验相似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节约试验成本的同时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运用相似理论对回转轴承模型试验进行分析,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回转轴承模型试验所需要的相似准则,并进一步讨论模型试验应遵循的条件及其放宽.最后,通过回转轴承结构模型的试验物理量的相似比计算说明上述相似准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转盘轴承在受载时不再遵循刚性套圈假设这一实际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双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实体有限元模型。根据转盘轴承的实际工况设置了模型的边界条件,通过求解计算得到了转盘轴承内部的受力状况,并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基于刚性套圈假设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中有更多的钢球受载,且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最大接触应力值有所降低。这归因于有限元方法将套圈看作是弹性体,在转盘轴承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套圈将发生径向平面内的结构变形。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符合转盘轴承的实际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8.
单排球式回转支承的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转支承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基础件。通过运用赫兹的弹性接触理论对单排球式回转支承内部的接触问题进行计算,推导出了该类型回转支承承载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而分析了回转支承的结构及工艺参数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回转支承承载能力的方法,以供工艺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A rota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wo substructures generally consists of a slewing bearing which is very often used for heavy loads at low speeds. Slewing bearing condition monitoring is a good method to identify the inception and propagation of structural defects at an early stage for timely remedy, and ultimately, enable condition-based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instead of schedule-based.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valuation accuracy is not high based on single vibrating signal. We present a new strategy for health evaluation of slewing bearing based on multipl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we applied the genetic algorithm to model multiparameters health evaluation. Seventy days fatigue life test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special slewing bearing test table and 70 sets data was chosen to input the networks evaluation model for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ith GA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converges more easily, takes fewer iterations and shorter training time, and has higher precision and good stability. And the output of multi-parameters health evaluation network model shows a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targe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 Therefore, this methodolog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health state of slewing bearing.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回转支承轴承的质量,保证轴承在一定载荷下不会出现心部破坏,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轴承滚道表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确定一定的硬化层深度值。基于上述要求,建立了回转支承轴承滚道硬化层深度计算方法,为确保回转支承轴承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