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以来45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同期41例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对比分析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总结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及应用技巧.结果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常规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优点,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对于困难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例肥胖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护理,提出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方式总结和讨论。方法:对6例肥胖患者依据临床情况给予清醒气管插管方法和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方法。结果:6例肥胖患者均顺利进行气管插管。结论:插管前充分的准备和气管插管时护士熟练的护理配合,保证了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气管插管在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2例符合气管插管的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气管插管组19例和早期气管插管组23例。常规气管插管组出现明显呼吸衰竭表现时才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早期气管插管组在未发生明显呼吸衰竭之前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发病24h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插管后患者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患者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早期经口气管插管能及时保护气道、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容低压可冲洗气管套管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对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选用高容低压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用传统气管套管,观察患者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高容低压可冲洗气管套管较传统气管套管可明显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叶涛  余追 《临床医学》2013,33(9):23-24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方法将4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24例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留置时间及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率。结果经鼻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明显低于经口气管插管。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是有效的,插管留置时间更长,部分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避免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在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中度(60例)、重度(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滴药组(60例)和雾化吸入组(60例),观察在气管切开后7、14和21d患者的平均痰量和痰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在中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雾化吸入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气管内滴药组,痰量也较后者显著减少;重度颅脑损伤组气管切开患者中,气管滴药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痰量明显低于雾化吸入组。结论 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中度损伤患者雾化吸入法在稀释痰液防止下呼吸道感染方面效果优于气管滴药法;在重度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气管内滴药效果优于雾化吸入法。  相似文献   

7.
气管套管主要应用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借助于气管套管维持患者的呼吸.ICU是以救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诊疗体系[1],收治的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及呼吸道不畅,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防护隔离巾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35例气管切开合并耐药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实验组患者应用气管切开防护隔离巾,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换药.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感染情况、气管切开患者24 h发生喷溅污染敷料及气管切口菌落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皮肤感染率及气管切开创面菌落数减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防护隔离巾可增加气管切开患者的舒适感、保护患者皮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工作中,给神志清醒的患者留置胃管而不慎将胃管置入气管内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呛咳、窒息。而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或昏迷,在给其留置胃管时很难判断是否误入气管。为提高气管插管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笔者尝试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充盈后填塞整个气管口,而后再行留置胃管,从而避免了除气管导管外的其他异物进入呼吸道,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概括各类气管切开后的危重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后进入康复医学科的中间监护病房(也称后ICU病房)接受康复治疗的护理工作。从病室管理、患者体位及心理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吸痰护理等几个方面阐述气管切开后护理的措施与方法,以达到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及肺部感染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拔出气管套管,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气管插管患者较多,由于气管插管尾端(固定在口腔或鼻腔外露的部分)较长,常与呼吸机管道或雾化装置相连,重力增加,处于下垂状态,导致气管插管固定部位变形,导致部分塌陷,影响患者通气;也会压迫患者鼻腔、下颌部皮肤,形成反向力压迫气管后壁,引起损伤,增加患者的不适感,给患者带来痛苦.江苏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根据临床上需要设计出一种气管插管尾端托架来支撑固定气管插管尾端,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舒适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头颈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以及气管切开指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气管切开情况分为预防性和紧急性气管切开。对比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指征。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有57例,紧急气管切开有46例。其中预防性气管切开中度和重度吸入性损伤有41例,占71.93%;紧急气管切开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有24例,占52.17%。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是(5.51±1.28)h,紧急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是(24.80±4.67)h。结论:中重度头颈部大面积烧伤患者要尽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没有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气道损伤后24 h是气道梗阻的高发时间,应该要密切患者是否出现如呼吸道有大量粘稠分泌物,口鼻内有大量血清样渗出以及吸氧治疗,Pa O2升高不明显,"鱼嘴状"口唇以及颈部焦痂形成等应该考虑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同期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决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于困难气管切开的病例仍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例,中度42例,重度62例,治疗后死亡29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15.87)TBSA%,其中轻度16例,中度13例,重度7例,治疗后死亡15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容低压可冲洗气管套管对提高机械通气患者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对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选用高容低压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用传统气管套管,观察患者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高容低压可冲洗气管套管较传统气管套管可明显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在气管切开患者堵管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 自制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实施前后各1年内所有入住本院急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并经积极治疗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患者舒适度、意外事件发生率和一次性堵管成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意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最多见的基础疾病均为脑肿瘤术后患者和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堵管方法能显著增加患者堵管过程中的舒适度,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运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帽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堵管能显著增加患者堵管过程的舒适度,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气管食管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多为先天性食管畸形,常见于小儿、青少年。常见病因为外伤、气管内或气管切开后的气管插管套囊过度充气,恶性气管食管瘘多见于食管癌。气管食管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病情观察,控制肺部感染,增加患者的全面营养,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现将我科1例贲门失弛缓术后1年半气管食管瘘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是ICU医师必须掌握的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救治技术,而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多在床旁进行。由于ICU床旁手术条件简单,而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多数患者气道保护能力差,因而手术风险相对较高。现回顾我院ICU345例床旁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气管插管在ICU床旁气管切开术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利多卡因胶浆作气管插管润滑剂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插管术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大多在保留自主呼吸下实施,给常规的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仅为78%[1]。为了减轻患者多次插管时的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对38例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在气管  相似文献   

20.
辛玲  程鸽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25-25
目的:探讨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插管患者顺利拔出气管套管的方法.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自气管切开插管到拔除气管套管一直使用硅胶气管套管,并使用硅胶内芯封管后拔管;观察组开始用硅胶气管套管,后用金属气管套管过渡拔管.比较两种拔管方法对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拔管后48 h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插管患者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过渡拔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