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胆囊炎超声诊断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认为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对患者手术病理结果和超声声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依据胆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Calot 三角的声像图对患者的胆囊粘连情况进行判断,检查结果显示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中有32例胆囊粘连,超声检出粘连28例,检出率为87.5%,超声检出评估胆囊粘连结果和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依据声像图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对术中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应用超声对胆囊炎的病因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证实结果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前行腹部系统超声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胆囊张力、囊壁厚度、胆汁情况和超声墨菲氏征反应等相关情况,便于指导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显像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46例于2015年04月至2016年0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患者视作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其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究,均予以超声显像诊断进行检查,评价其诊断结果。结果 4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出现2例误诊患者,其余44例均为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5.65%。患者胆囊腔内有点状回声出现,且较为密集。同时囊腔周围有局限性积液出现。44例患者的胆囊大小在5.4cm×2.1cm至5.3cm×11.8cm之间。超声显像得到,胆囊穿孔部位在胆囊体部患者、胆囊底部患者以及胆囊颈部患者分别为16例、20例以及8例。结论对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患者予以超声显像诊断效果较好,其诊断的准确率高。能较直观性的将患者胆囊穿孔情况、实际穿孔的部位以及是否出现腹现象腔积液。医生可通过超声显像检查结果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并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疾病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超声图像特点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早期超声图像持点及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超声图像特点为:胆囊极度肿大,宽径比长径增大更明显,胆囊张力极高;胆囊壁增厚、粗糙,可发生局限性增厚,胆囊与肝之间有条索状的细的液性暗区,胆囊内有稠厚的胆汁或脓汁,多数伴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可对术前急性胆囊炎程度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玉玉 《中外医疗》2012,31(19):179-17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在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前使用超声诊断,对检查结果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探讨超声诊断在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对比发现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74%(18/19)。超声测得术前胆囊大小平均是8.8cm×3.8cm,平均囊壁厚度是(O.27±0.06)cm;手术病理检查发现胆囊平均大小11.Ocm×4.5cm,平均囊壁厚度为(0.4l±0.12)cm。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急性胆囊炎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之一。具有可床旁检查,报告迅速,具有简便、无损伤性、易操作、可重复等优点,对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早期筛选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超声检查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笔者所在基层医院自2005年1月到200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23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总结胆囊疾病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价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患者23例,经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样病4例,胆囊继发肝病改变1例,胆囊癌1例。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疾病,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无创的优点,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恒艳 《吉林医学》2009,30(15):1632-1633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不同原因致胆囊壁增厚的特点及鉴别。方法:选择50例B超检查胆囊发现胆囊壁增厚患者,分析其病因分布以及不同病因及胆囊壁增厚特点。结果:肝硬化腹水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4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他9例。结论:超声可以对胆囊壁增厚作出诊断,并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莉 《四川医学》2005,26(1):120-120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8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胆囊炎的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39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息肉样病变268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8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71%(682/698)。结论超声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显像特点及胆囊收缩功能.方法:对25例无肝胆疾病的正常对照组和经内科治疗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炎患者56例,包括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1例,进行99mTC-EHIDA肝胆显像及定量分析.结果:20例胆囊未显像,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例,慢性胆囊炎16例,其中结石性胆囊炎9例.与对照组比较,非结石组与结石组的胆囊收缩潜伏期(LP)延长,胆囊排泄分数(EF)及排泄率(ER)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预测胆囊疾病和评价胆囊功能方面,放射性肝胆显像可作为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情况,并分析超声检查在其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接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中的4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2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参考组。两组患者均安排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及对比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胆囊长径与胆囊厚径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长(P0.05);研究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薄(P0.05);研究组患者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在诊断胆囊炎胆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胆囊炎胆结石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特点。结果检查结果表现,所有患者中肝内胆管结石4例,胆囊颈部结石5例,胆囊体结石30例,胆囊底部结石21例。其中超声表现典型胆囊结石的有26例,非典型胆囊结石的有14例,非典型囊颈部结石5例,非典型泥沙样结石5例。结论在诊断胆囊炎胆结石的过程中,利用超声可现实出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检查操作易行,显示率相对较高,可作为诊断胆囊系结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穿孔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急性胆囊炎患者,用高低频探头相结合的扫查方法,在患者右上腹行纵、横、斜多方面扫查,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8例胆囊穿孔,术前超声诊断51例,诊断符合率87.93%,其声像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而且易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穿孔有较高的准确性,不仅可以判断穿孔的部位,同时可以观察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穿孔的主要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疾病患者采用早期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在手术治疗后证实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X线技术在手术前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技术在手术前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胆囊炎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手术前检查发现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胆囊炎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手术前检查发现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5%,高于对照组的70.5%。结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疾病患者采用早期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明显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显像特点及胆囊收缩功能。方法 :对 2 5例无肝胆疾病的正常对照组和经内科治疗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炎患者 5 6例 ,包括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31例 ,进行99mTC EHIDA肝胆显像及定量分析。结果 :2 0例胆囊未显像 ,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4例 ,慢性胆囊炎 16例 ,其中结石性胆囊炎 9例。与对照组比较 ,非结石组与结石组的胆囊收缩潜伏期 (LP)延长 ,胆囊排泄分数 (EF)及排泄率 (ER)均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在预测胆囊疾病和评价胆囊功能方面 ,放射性肝胆显像可作为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急性胆囊炎患者接受超声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为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术后取样本进行病理诊断。分析超声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7.06%(33/34)。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胆囊大小平均为8.65 cm×3.72 cm,胆囊壁厚度平均为(0.31±0.06)cm,胆汁透声良好为82.35%(28/34);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胆囊大小平均为11.08 cm×3.34 cm,胆囊壁厚度平均为(0.39±0.08)cm,胆汁透声良好为85.29%(29/34)。结论超声诊断能够比较准确的为急性胆囊炎患者确诊,便于临床治疗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及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8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及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超声声像图检查对胆囊轮廓、囊壁厚度、囊壁回声、囊内回声、胆囊颈部显示情况,并比较与手术可行性及难度间关系。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3%,大部分胆囊病变可以完成LC,但手术的难度同时与病史及发病时间、有无颈部结石等相关,在急性胆囊炎与非急性胆囊炎,它们有不同的联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对LC可完成性及难易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84例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颈部嵌顿3例,2例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例为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为Mirrize综合征。结论: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快捷,是急性胆囊炎LC术前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其进行检查,观察其胆囊壁是否发生扩张,然后再为其进行肝功能检查(如血清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等),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这170例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在这170例患者中,胆囊壁发生改变的患者有165例,占患者总数的97.1%,胆囊壁未发生特殊改变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2.9%.在这165例胆囊壁发生改变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的胆囊壁增厚程度大于0.4cm,其余少部分患者的胆囊壁增厚程度小于0.4cm,所有患者的胆囊壁均较为粗糙,少数患者的胆囊壁可见双边影.对这170例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在这170例患者中,肝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有164例.综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及肝功能检查的结果,对这170例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显示,被诊断为急性黄疸溶血性肝炎的患者有15例,被诊断为急性黄疸阻塞性肝炎的患者有10例,被诊断为急性黄疸肝细胞性肝炎的患者有145例.对这170例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证实,这170例患者均患有急性黄疸型肝炎,其中临床确诊为急性黄疸溶血性肝炎的患者有15例,诊断符合率为100%,临床确诊为急性黄疸阻塞性肝炎的患者有9例,诊断符合率为90%,临床确诊为急性黄疸肝细胞性肝炎的患者有140例,诊断符合率为96.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准确率较高,对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前的应用优势。方法 对1420例急、慢性胆囊炎并结石、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超声诊断与LC、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9.8%。超声诊断所确认的手术适应症为LC术式的选择提供了准确而有效的临床依据。结论 超声诊断作为LC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检查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aparoskopische cholecystektomie,LC),前适应预测的评价。方法:对腹腔镜后术治疗患者的术前超声预测以及和手术资料,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成功率,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超声的术前检查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判断手术适应证正确率为98.7%,结论:超声诊断的指标中除胆囊壁厚度外,胆囊大小和有无胆囊颈部结合均是选择PLC手术应注意的指标,LC术前的超声检查有助于LC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提高LC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利用甘露醇缩胆作用诊断慢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样 10 0例右上腹疼痛就诊超声的患者 ,超声除外了肝、胰、右肾疾患 ,以及胆系结石、急性胆囊炎、典型慢性胆囊炎。口服甘露醇前后观察胆囊体积 ,计算其收缩指数。结果  5 9例收缩指数大于 0 .5 ,诊断胆囊未见病症 ,4 1例收缩指数小于 0 .4 9,诊断慢性胆囊炎。结论 本法有助于提高慢性胆囊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