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刺天鼎治疗呃逆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 1991年以来采用深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 ,皆为男性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74岁 ;症状持续最短15小时 ,最长 5天。均经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而不缓解。针刺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 ,先寻找扶突穴 (喉结旁开 3寸 ,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 ) ,扶突穴直下 1寸即天鼎穴。直刺 1 5~ 2 5寸 ,中等量刺激 ,有向胸膈部放射性传导为佳 ,留针 10分钟。治疗效果 :11例中 ,针刺单侧天鼎穴呃逆即停止 6例 ;症状减轻 4例 ,后经左右双侧交替针刺 1~ 3次后痊愈 ;无效体会 :中医认为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 ,属足阳明胃经病症 ,天鼎穴属手阳明大…  相似文献   

2.
天鼎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 1 997~ 2 0 0 0年 ,笔者采用天鼎穴位注射氯丙嗪、6 5 4 -Z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呃逆 2 5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 1 8例 ,女 7例。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6 5岁 ;病程 3~ 7天。本组病例中无肝癌、食道癌、胃癌等恶性病变者 ,且均治疗前服中西药物未见效者。2 治疗方法  取穴 :双侧天鼎穴。  操作方法 :以 5ml一次性注射器安上 7# 注射针头 ,抽取盐酸氯丙嗪注射液 1ml(含氯丙嗪2 5mg) 6 4 5 - 2注射液 1ml(含 6 4 5 -Z 5mg)。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微抬头 ,在扶突穴下 1寸 ,胸锁乳突肌后缘取天鼎…  相似文献   

3.
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合并顽固性呃逆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风病导致膈神经受针刺而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比较难治。急性中风病合并呃逆又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信号。因此 ,积极治疗中风病中出现的呃逆、对减轻病人痛苦 ,改善中风病的予后 ,均至关重要。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合并顽固性呃逆 2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脑血管病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9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 54岁。经头颅CT检查确定为脑出血者 8例 ,脑梗塞14例。所有病人除有中风病之临床表现外 ,均有顽固的持续性呃逆、多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或针刺…  相似文献   

4.
针刺天鼎穴治疗呃逆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采用针刺天鼎穴为主 ,治疗呃逆病人 93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呃逆病人 93例 ,其中男性 54例 ,女性 39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短2h ,最长 2 3d。1.2 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医者选用 1.5寸毫针 ,针刺患者颈部两侧的天鼎穴 ,针尖向锁骨方向 ,呈 4 5度角斜刺入穴位 0 .5~ 1寸 ,并进行捻转 ,使患者有明显的得气感 ,并向锁骨方向传导 ,留针 30min ,每隔 5min行针 1次 ,每次约 1min ,每日 1次。对于呃逆病人病程在 2 4h以内的 ,只取天鼎穴进行治疗 ;病程…  相似文献   

5.
天鼎穴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天鼎穴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28例,结果:痊愈11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结论:天鼎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特效穴。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呃逆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4年来 ,笔者用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呃逆2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7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男性 1 8例 ,女性 9例 ;年龄 1 7~ 5 7岁 ,平均 33岁 ;病程 1 0天~ 3个月。治疗方法及效果取吴茱萸末 2 0 g,用香油调 ,外敷于双侧涌泉穴 ,敷料胶布外固定 ,每日更换一次。治疗后全部患者获效。治愈 2 5例 ,呃逆及伴随症状消失 ,半年不复发 ;显效 2例 ,呃逆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次数减少。典型病例王某 ,男性 ,5 6岁。患者 1 0天前患脑栓塞 ,情志不畅而出现呃逆 ,逐渐加重 ,夜不能眠。经用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未见好转。现症呃逆连声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华蟾素对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华蟾素治疗。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2~68岁。消化性溃疡8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4例,胃癌6例,肝癌2例,食道癌4例,结肠癌3例,胰腺癌1例。每日2次,五天为一个疗程。结果:13例患者穴位注射治疗后三天呃逆症状消失,9例症状明显减轻,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注射五天后,29例患者呃逆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患者无效。总显效率达90.6%,其中2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未给予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或消失,其他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病例1:患者胡某某,男,57岁,2010年5月4日入院。患丘脑梗塞,在外院治疗7天,打嗝不止6天。经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遍用中药、蒙药、西药解痉、镇静、胃动力药,药物封闭,针灸,皆不效,后来我院治疗。证见:口角向右歪斜,左侧半身不遂,喉中呃逆不止,打嗝时腹部抽动,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诊为:中风病,呃逆。用旋覆代赭汤原方,再加丁香8g,柿蒂10g,生姜、干姜各15g,水煎服,2剂而呃逆治愈。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我科自1985~1987年治疗10例呃逆持续三天以上,经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采取小剂量阿托品穴位注射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男9例,女1例,21~30岁4例,31~45岁6例。住院治疗2例,门诊治疗8例。病程3天以上8例,5天以上2例。诱发因素:受凉4例,生气4例,下壁右室心肌梗塞、心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配合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呃逆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呃逆的诊断,病程持续3天不缓解者。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7天。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取穴:膻中、中脘、膈俞、肝俞、内关、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天鼎穴治疗呃逆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天鼎穴为主,治疗呃逆患者9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呃逆患者93例,其中男54例,女3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23天。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选用1.5寸毫针,针刺患者颈部两侧的天鼎穴,针尖向锁骨方向,呈45°角斜刺入穴位0.5~1寸,并进行捻转,使患者有明显的得气感,并向锁骨方向传导,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次约1分钟,每日1次。对于呃逆病程在24小时以内的,只取天鼎穴进行治疗,病程超过24小时的,进行随证配穴,…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起顽固性呢逆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呃逆 ,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常因影响患者的饮食及睡眠而加重病情。笔者以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血管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 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且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塞或脑出血 ,病后不同程度地伴有顽固性呃逆。本组 5 0例中 ,男 36例 ,女14例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86岁 ,平均 6 1 8岁 ;病程 1~ 18天 ,平均 5 6天 ;脑血栓形成 4 6例 ,脑出血4例。2 治疗方法与疗效评定依次取双侧膈俞、内关、足三里…  相似文献   

13.
指压廉泉治疗呃逆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治疗时持续呃逆时间最长者45天。其中并发于腹部手术后6例,并发于胃疾患4例,因食物刺激而诱发4例,原因不明3例。方法:令患者端坐,头向后仰,医者以食指按在患者廉泉穴上,指尖朝向内下方。以患者略有窒息感为宜,持续5~10秒钟,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1~2次。如1次按压未奏效,10分钟后可做第2次按压。结果:以呃逆停止,观察1周未复发为痊愈;呃逆强度和频率明显减缓为好转;呃逆强度和频率均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本组患者均获痊愈,其中1次按压痊愈13例,2次按压痊愈4例。体…  相似文献   

14.
李晖 《中医药导报》2002,8(2):81-81
笔者在临床上时遇顽固性呃逆 ,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以穴位注射治疗则收意外之功 ,兹举隅报道如下。1 病案报告案 1  李×× ,男 ,6 8岁 ,素喜煎炒之品。因反复上腹痛 1年、呃逆 2 0天 ,于 1998年 5月 2 5日入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刻诊 :上腹隐痛 ,呃逆频发、声洪亮、冲逆而出 ,口干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予法莫替丁、胃复安、吗叮啉等药治疗无效。于 5月 2 9日予 1%普鲁卡因、维生素K3 行胃俞、足三里、天鼎、大肠俞、合谷、曲池穴位注射。当日呃逆次数减少 ,连治疗 3天后呃逆停止。一年后…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呃逆33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呃逆是肝癌介入治疗后临床上常见症状 ,尤其是生长位置接近于膈肌的肝癌患者 ,在介入治疗后 ,常出现呃逆现象 ,影响休息、饮食、睡眠 ,甚至导致患者烦躁不安 ,病情加重。临床常用 6 5 4 2、胃复安、氯丙嗪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常不理想。近年来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呃逆 3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3例肝癌患者中 ,男 2 7例 ,女 6例 ,年龄 38~78岁。均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 2 4h内出现呃逆者 30例 ,2 4~ 48h出现者 2例 ,48h以上出现者 1例。治疗方法 取穴 :双侧内关穴。用药 :氯丙嗪注射液 ;规格 :2 5m…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呃逆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0例中,男34例,女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5天;有33例患者在发病后7天内就诊.其中脑梗死后呃逆4例.癌症晚期呃逆2例.  相似文献   

17.
呃逆,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电针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10天。中医分型属实证者11例,其中胃火上逆型7例,气郁痰阻型4例;虚证者9例,其中脾胃虚寒型8例,胃气衰败型1例。由一般疾病或精神因素而致者19例,由晚期恶性病(晚期肺癌)而致者1例。 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例。A组为经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者,B组为经用中西药及电针内关、隔俞、足三里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针刺天鼎穴治疗呃逆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2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1天,最  相似文献   

19.
膻中穴埋针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呃逆 ,现代医学统称为“膈肌痉挛” ,临床上以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如偶然发作者 ,不治自愈。但对发作不止 ,连续呃逆数天的患者 ,一般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笔者近年来采用膻中穴埋针治疗祛病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病程在 3天以上 ,经其它治疗无效者。 2 0例患者中 ,最小 1 3岁 ,最大 30岁 ;其中男性患者 1 2例 ,女性 8例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2 0天 ,病程 3天者 4例 ,4~ 1 0天者 1 2例 ,1 0天以上者 4例。2 治法2 .1 取穴 膻中穴 (前正中线 ,平第四肋间隙处 )。2 .2 埋…  相似文献   

20.
针灸三步递进法治疗呃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偶然发病 ,多可不治自愈 ;重者严重影响吃饭、睡眠、说话 ,非常痛苦 ,此类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在针灸临床上 ,呃逆的治疗方法很多 ,疗效也很好。但是总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呃逆 ,虽经多方治疗 ,始终无效。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三步递进法治疗呃逆 ,经多年实践 ,疗效颇佳 ,尤其是顽固性呃逆 ,疗效稳定而持久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呃逆患者 83例。男性 5 1例 ,女性 32例 ,年龄 2 7~ 81岁 ,平均 49.7岁。病程 1天~ 1 0年。其中 ,心脏换瓣术后 4例 ,肿瘤及其术后 1 8例 ,其它腹部手术后 2 5例 ,中风 1 9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