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得到极近距离煤层不同采煤工艺下联合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现场实测法对错距为20 m的上下煤层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通过观测得出上煤层因为采高小、顶板坚硬,造成工作面没有明显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超前影响剧烈范围为工作面前方20 m,工作面巷道围岩塑性区深度为1.5~2.0 m;下煤层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平均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27.4和15.5 m,超前剧烈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30 m,工作面巷道围岩塑性区深度2 m,在这种条件下,20 m锚距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开采矿压显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短壁机械化开采的矿压显现特征,采用理论计算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柳塔煤矿2~(-2)煤层12607旺格维利采区和哈拉沟02107L旺格维利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短壁工作面开采的来压规律,为短壁机械化开采工作面岩层控制提供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得出不同错距下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通过对山西灵石某矿9#和10#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应用常规错距理论和现场矿压观测分析,论证得出在坚硬顶板条件下,下煤层工作面只能布置在上煤层采空区的稳压区,联合开采的最小合理错距为26 m。矿压观测分析表明:在稳压区布置下煤层工作面,上下煤层两工作面压力均有明显减小;若将上下两工作面距离再次拉大,矿压显现改善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三软煤层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特征,采用现场矿压观测的方法,在教学三矿13012复采工作面布置3个观测站,并分原始煤层和复采区域2个阶段对观测站支架的工作阻力和最大工作阻力进行观测。经过对比分析,初步掌握了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安全高效进行复采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矿压观测,对浅埋煤层单体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4112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来压强度等矿压显现规律以及工作面过断层的矿压显现特征,并对工作面支护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了影响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的因素,为现场顶板管理提出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6,(2):245-247
为研究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的矿压规律,以转龙湾煤矿23103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制定了矿山压力观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观测。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及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总结分析了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开采时矿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李家壕近距离煤层群同采时上煤层开采对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地质雷达实测得出上煤层开采对底板的破坏深度约为20m,利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间距变化时下煤层矿压影响做出了分析,并现场对下煤层12108工作面的矿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煤层间距在25~30m时,上煤层开采会对下煤层的矿压产生影响,造成下煤层顶板下沉量变大,来压步距减小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矿压显现剧烈这一难题,根据某矿10303综放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条件,结合综放回采巷道现场矿压观测结果,采用FLAC3D数值计算分析回采巷道应力场分布以及塑性破坏场情况,研究表明,在上位煤层残留煤柱影响和本煤层工作面采动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耦合作用下,回采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高达1 947、2 086 mm,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矿压显现剧烈。提出把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下方应力降低区内,减少本煤层区段煤柱宽度以及加强巷道支护可保证下煤层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9.
马平  申红军  邢平伟 《山西煤炭》2010,30(4):48-50,57
通过观测研究,揭示了近浅埋煤层360m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和顶板活动规律,对比300m工作面,总结了工作面长度对矿压显现的影响规律,对研究浅埋煤层顶板结构理论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柳塔煤矿薄基岩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薄基岩浅埋煤层矿压规律,防止薄基岩浅埋煤层工作面发生切顶事故,造成溃砂溃水事故,通过对大柳塔煤矿22614工作面现场矿压观测,得出了薄基岩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上覆基岩厚度大于10 m的区域,工作面顶板来压比较明显,支架动载系数相对比较大,工作面上覆基岩厚度小于10 m的区域,工作面顶板来压不明显,实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大部分为5 400~7 200 kN,现有支架能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