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咸海曾是世界第4大湖。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农业灌溉需求,咸海流域各地区大量从阿姆河和锡尔河调水,从而导致咸海快速缩小、水面降低、水质恶化。到21世纪初,湖面已缩减到原来的1/8,干涸的湖底成为盐碱度很高的盐漠,生物物种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生态危机。中亚国家独立后,阿姆河与锡尔河上下游地区由于缺水产生了矛盾,进而严重影响了国家之间的关系。虽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最终中亚国家未能对咸海水资源危机提出一致的解决方案。随后,哈萨克斯坦独自开展针对咸海的保护措施,挽救了咸海北部的部分水体;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也开始在咸海危机治理方面采取积极态度。目前,学术界主流意见是,咸海危机是人为的,不宜将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咸海危机由于治理和地下水的补给有所缓和,虽不会像预测中的那样完全消失,但最终能够恢复到什么程度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咸海危机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做了较完整的论述,以期为我国西北干旱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4,(22):64-6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泊,位于克孜勒库姆沙漠中。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引水灌溉工程导致咸海面积大幅缩减,后因各种因素咸海仍在不断缩小。美国宇航局卫星图片发现,2014年咸海首次出现干涸部分。通过对比美国宇航局系列卫星图片可以发现,从2000年至2014年,咸海轮廓呈戏剧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爽  白洁  罗格平  吕娜娜  吴淼 《地理学报》2021,76(5):1257-1273
1960年以来咸海流域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使得社会经济用水激增,致使至1990年咸海面积萎缩50%,引发咸海生态危机。目前对引起咸海生态危机的社会经济用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趋势尚不清楚。本文在整合了多途径获取的1960—2016年咸海流域国家/州级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和分析了1960—2016年咸海流域社会经济和用水时空变化特征,并多情景预测2016—2030年咸海流域社会经济用水。1960—2016年咸海流域人口增幅267%,GDP增幅1100%,社会经济用水量从410亿m3增长至910亿m3。咸海流域的工农业用水效益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明显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未来的情景预测表明:若延续现有社会经济用水效率、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张(S1),至2030年咸海流域社会经济用水量达到962亿m3;而在滴灌普及率达到70%、种植面积不变的情景下(S10),社会经济用水量降至681亿m3,可有效缓解咸海危机。  相似文献   

4.
中亚五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分配与利用上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而变得日益突出,探寻各国对咸海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策略,对中亚地区水资源合理分配、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安全至关重要。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亚各国对咸海流域水资源的分配诉求及水政策,梳理各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上的合作历程,探讨中亚各国在水资源问题上采取不同策略的利弊得失。认为目前咸海流域利益得不到协调使中亚各国深陷水资源分配困局,“协调博弈”是当前令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走出“囚徒困境”的首选,将会获得最佳报酬。各国相互信任、转变观念,以利益分配取代水量分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间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困局。  相似文献   

5.
咸海危机的起因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1,10(2):76-84
根据成海国际会议的论文以及近年苏联的资料,并结合笔者的实地考察,本文阐述了咸海危机的因由、后果与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跨界流域水资源利用系统因受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政治博弈、生态反馈等许多因素的互馈影响,包含复杂的“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因果关系,形成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传统水资源规划方法中缺少对这种复杂纽带关系的约束,而目前研究这类纽带关系多基于耦合多个模型、集成建模的方法,数据需求大、对复杂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模拟能力不足。而贝叶斯网络能以概率分布代替参数确定值来模拟系统中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同时减少数据需求。本文利用贝叶斯概率网络,选取锡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量化这一因不合理用水而导致咸海生态危机的跨界内陆河流域“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中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能有效地模拟纽带中因果关系的强弱与不确定性,分析1970—2015年间不同时期影响咸海入湖水量的主要因素。为用水预测与流域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了系统性认知的基础,并展现出在较低模型复杂度和成本下建模的潜力。苏联时期,咸海入湖水量对农业开发增长的灌溉用水、上游水库建设的蓄水过程和径流量等较敏感;苏联解体后,咸海入湖水量对下游国家不合理使用的灌溉用水及上游水库蓄水量等节点高度敏感。短期内,需提高洗盐与灌溉用水效率,改良种植结构、增加粮食作物占比,并预防干旱危害;长期而言,通过普及先进滴灌技术,能大幅节约农业用水,在50%和80%的滴灌普及率下,新增咸海入湖水量将达到6.4 km 3和9.6 km 3以上,有望逐步缓解咸海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地理》2021,44(4):943-952
采用2002—2016年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JPL-RL06M数据分析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change, TWSC)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CRU TS4.03气象数据、GLDAS-Noah地表蒸散发数据和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探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呈现-3.20 mm·a~(-1)下降趋势,春、夏季陆地水储量呈盈余态势,秋、冬季呈现亏损状态;水储量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部和东部盈余,周边亏损的特征。(2)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降水量呈-1.14 mm·a~(-1)下降趋势,地表温度呈0.11℃·a~(-1)上升趋势;相比气温,水储量变化与降水量相关性更强。(3)2000—2015年,咸海流域耕地面积小幅增加1.65×10~4km~2,水域面积减少;农作物耗水和灌溉需水的增加加剧了咸海流域水量支出,咸海流域蒸散发呈21.63×10~8m~3·a~(-1)增加态势,在空间上与陆地水储量变化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74,是影响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亚咸海流域地处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中心,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过去百年来中亚咸海流域气候、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均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分析中亚咸海流域气候-水-生态-人类活动的关系,对自然与人文相近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最新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对比研究近50 a来新疆及近80 a来中亚咸海流域的气温、降水和主要河流的径流变化情况,结合二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演变历程,分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研究区生态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后借鉴中亚咸海流域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的综合关系,讨论气候变化下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应性对策。结果表明:近80 a来,新疆与中亚咸海流域气候呈现较为一致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者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呈现“暖干”向“暖湿”转型迹象,河川径流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规模与强度的迅速、持续增强,研究区生态环境呈现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恶化趋势。立足于有利的气候时期,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关键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的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对气候变化下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咸海,又名内陆咸湖,是独联体位居里海之后的第二大湖泊,位于东经58°50′~62°1′,北纬43°25′~46°53′之间,是亚洲最大的湖泊。咸海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共有水域。本世纪60年代以前,湖泊平均水位海拔53m。长428km,宽235km,最深处67m,平均水深16.1m,水域面积6.6万km~2,流域面积69万km~2,储水量1064km~3。咸海流域地处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兹别克和塔吉克国家境内。流域地势东部高、西部低。东南部是山势高峻的西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等;西北部是地势较低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亚地区的两大糊泊,咸海和里海长期以来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产生了许多困扰人们的问题。前苏联的解体使这些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化。本文概述了近年有关国家治理和保护咸海、里海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9,(9):44-45
欧洲航天局10日报告说,欧航局环境观测卫星拍摄的图像显示,从2006年至今,咸海水量流失严重,面积正在不断缩小。据欧航局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成海面积一直在缩小,尤其是近20年来,咸海先是分成了南北两部分。2000年时,面积较大的南侧部分又分成东西两片。  相似文献   

12.
咸海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合作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咸海的主要水源为阿姆河和锡尔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农业政策导致的灌溉面积的迅速扩大,河流径流被大量引入且消耗于农业灌溉,使得入湖地表径流大幅度减少。原本是地球上的第四大湖泊的咸海,目前面积已缩小到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分离形成三个主要的残留湖,湖泊及湖滨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同时,巨大的干涸裸露湖床已成为盐尘和有毒物的发源地,严重威胁周边地区的人类健康。中亚五国自独立后于1992年签订了《中亚五国水协定》,旨在通过协定和后续协议加强区域合作扭转咸海流域严重的水危机与生态危机。但事与愿违,危机事态未得到抑制且有扩大趋势。通过对相关事态进行的深入分析,认为除改变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以减少农业用水外,在公平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开展全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才是扭转目前危机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的盐尘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亚是盐尘暴高发地区之一,由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引起的沙质和盐质荒漠广泛分布。据初步估计,平均每年从干涸的咸海盆地通过空气输送出的盐尘为05×106t到20×106~30×106t不等。这些盐尘的沉降受地形、风力和距源地的距离的影响。中亚地区盐尘暴的季节性和频率受降雨的影响很大。盐尘不仅影响气候,还会给人们的健康与经济活动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过去近40年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对中亚地区盐尘暴的现状及其未来变化有了基本的认识:(1)盐尘的产生、搬运和沉积在中亚地区是目前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咸海区域。(2)过去近40年的咸海危机证明:适当的自然保护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本投入。(3)要缓和目前的现状并创建一个稳定的、健康的环境,在实施各项计划中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葛虹 《中国地名》2013,(11):5-7
六盘山古称“陇山”,海拔近3000米,是陕北和陇中的界山,也是泾河与渭河的分水岭,以“峰高华岳三干丈,险居秦关百二重”著称。史载,秦始皇立国之初曾来六盘山巡视边防;元鼎五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刘彻曾“翻越陇山,北出萧关”;唐太宗李世民曾登临并设立六盘关。  相似文献   

15.
咸海水位不断下降导致湖滨荒漠化加剧,尘暴频发,区域环境恶化。利用臭氧观测仪(OMI)气溶胶数据和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对咸海地区近期粉尘气溶胶变化及其潜在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咸海地区粉尘活动不断增强,OMI气溶胶指数年平均值、方差、中值和最大值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2013年OMI气溶胶指数平均值已经上升至1.47;OMI气溶胶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3-5月)和秋末初冬(11月-次年1月)是两个气溶胶指数峰值区;在相同时间内,春季和冬季的粉尘潜在扩散范围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且粉尘潜在扩散表现出明显的经向和纬向扩散特征;受气流和地形影响,粉尘潜在扩散主要有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黄土问题一向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关注。尤其是黄土的成因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诸如风成、冰水、洪积、坡积……等成因,至今仍在争论。我们认为对黄土成因不可一概而论,要按具体地域和自然环境而具体分析。对我国新疆境内天山地区的黄土,虽曾有人著文作过记述,对黄土成因也提出了“风成”、“水成”、“风水共成”、“洪积”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南约5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幽深峡谷,它的南面是龙头山,西为书堂山,北为虎歇坪,东面豁口建有韶山水库。龙头山山脚有一股山泉流出,蜿蜒成溪。溪上曾建有小桥,桥头边有一石洞,洞内滴水,四时不竭,回声悠扬,其韵如琴。滴水洞由此得名。  一 滴水洞是毛泽东心中永远的“圣地”。毛泽东的曾祖父母、祖父等先人便安葬于此。滴水洞豁口以下,有毛泽东的祖居地东茅塘和家庙毛震公祠。少年时代,毛泽东经常路过滴水洞前往湘乡的外婆家。滴水洞西边山上的石观音,曾被他拜  相似文献   

18.
一、今年梅雨共有“五怪”时间短、人梅晚、降水少、气温高、多雷阵雨,是上海气象部门给今年梅雨总结的五大“怪脾气”。虽说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所谓的“迟梅”、“干梅”,甚至“空梅”,但集“五怪”于一身的梅雨实在不多见。因此,自今年人梅开始,“非典型梅雨”的说法就不断见诸媒体。事实上,梅雨之怪今年蔓延于整个长江中下游。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告诉记者,长江中下游多年平均的入梅时间是6月17日,而今年该地区大部分省市普遍在6月底才人梅,足足晚了十来天。就降雨量看,正常情况下,梅雨期的雨量占整个夏季降水量的四成左右,而今年大部分地区都达不到这一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中亚水资源及其农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又分为由季节性积雪和冰川补给的河流,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流以及湖泊和灌溉渠网等组成的。地下水则可分为自由水、裂隙水、层间水、承压水或自流水。地表水在中亚农业生产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中亚河流网的特点是没有注入大洋的径流,大部分河流属咸海流域,部分注入伊塞克湖  相似文献   

20.
天然保健食品——竹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食用竹笋历史悠久,曾有“素食第一品”、“无笋不成席”之说。远在二、三千年前,竹笋已成为席上珍馔。古往今来,竹笋以特有的清香和鲜美,博得人们交口称赞。杜甫曾有诗赞笋:“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清代画家吴昌硕在《竹笋图》上留下“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的诗句。竹笋既可作为时鲜蔬菜;又可以加工成玉兰片、笋干、腌笋和笋罐头,特别是玉兰片;堪称笋中珍品。竹笋味美质嫩,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据分析测定,鲜笋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及磷、镁、铁、钙等矿物元素和多种维生素。鲜笋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