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对农广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面对青海对农广播现状,认识青海广大农牧区发展对农广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注重广播的社会效益,创新农牧区广播管理机制,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精准广播节目定位,是实现青海对农广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赵渊 《理论界》2012,(1):153-155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对农传播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农传播制度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即对农传播制度体系的制定必须着眼于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媒介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着眼于更好地厘清对农传播的现实路径走向;着眼于现有媒介发展格局的科学判断;必须以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的提升为依据。论文还从实现分层设计与梯度推进、注意与媒介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的兼容性、不能割裂与对农传播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对农传播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农电视存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学角度看,城乡长期存在二元结构,农村受众多为弱势群体,城乡之间存在信息鸿沟,农村受众遭受传媒歧视.从传播学角度看,某些媒体决策者以经济效益为重,传播者决定制播的节目内容、决定节目何时播放,传播者缺少对农村受众需求的系统分析研究.从电视学角度,对农节目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回报率低,对农电视节目资源匮乏,在节目内容的选题、主题、选材、针对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对农广播的受众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由于历史的、经济的诸多因素,农民这个群体的政治、科技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对农广播要办出特色,办得受农民喜爱就必须结合地区特点,了解农村的实际,了解农民思想和农民需求的实际,依据农民自身的接受能力,把传播科技、信息、政策和法律乃至生活常识等实用性的知识放在重要地位,增强节目的服务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农广播价值的实现就体现在对农广播的贴近性上,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对多种媒体有着充…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夕,鉴于"复兴农村工作"和"加强农业金融发展"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农本局,以流通农村资金和调整农产运销.农本局着力于"全国农业仓库网"和"合作金库网"的建设,举办各类农产贷款,调剂运销.这对于支持抗战,保证军需民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农本局并未实现复兴农村的初衷.随着各种专门机构的设置,农本局的职能不断萎缩.乃至最终被取消.  相似文献   

6.
农转居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区类型,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治理问题,内在地要求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与成熟的城市社区相比,当前农转居社区治理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相关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偏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层党组织转换不彻底、政府服务缺位、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等,制约了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在优化各治理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强化各主体的能力建设,注重形成整体合力,以提高农转居社区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具有定向、整合、认同、激励等功能,在大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莱农精神是几代莱农人培育和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和历史积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大力弘扬“莱农精神”,丰富“莱农精神”的内涵,为莱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近代农村的经济危机,南京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国农民银行和农本局作为国有农村经济机关以经营农贷业务,两大机构发放的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的金融枯竭.但它们在机构制度和业务经营上有同有异:农本局以培育民营的农村金融制度为目标,辅导成立了数百所合作金库和农业仓库,发放了数千万元的农村贷款,并且尽力促成合作金库的民营化,还以金融力量提升了近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在良种推广和水利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中国农民银行以提供正规的农村金融服务为目标,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在各地广设分支机构,发放的农村贷款是农本局的数倍.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矿业与农村关系状况呈现出“转型时秩序滞后”的现象,要解决矿农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运转,需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机制支撑。为此,应完善调解制度,确立“补偿有余原则”,并实施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进行设立矿业专门法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陈廷  马立党 《理论界》2006,(8):31-3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字号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实践中存在着制约“农”字号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要加快“农”字号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优化发展环境,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并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11.
付桂军 《阴山学刊》2009,22(2):96-101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这一生态脆弱地带的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促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战史专题是现代中国历史学中最为特殊的一项专题。它与研究和著述中外农民战争史的一般农战史有明显的不同,其目的主要是贯彻和阐释毛泽东的农民战争理论。1939年,毛泽东提出系统的农民战争理论。但是在其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并没有产生在毛泽东理论指导下的农战史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新政权的干预下,农战史专题才正式形成。此后,在领袖、政权和史家三重因素作用下,农战史专题盛极一时,成为中国的显学。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史学家主体意识的提高,对农战史专题的反思及对传统农民战争理论的批评与日俱增,中国历史学逐渐摆脱了领袖言论的束缚,最终得出史学家自己的自觉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离农就业及其分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离农就业活动在典型农业地区的两个理论模型和六个计量模型的对比,发现大陆农村的离农就业主要由同村人的外出就业及收入信息、劳动者的年轻程度等因素所推动,而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人均耕地、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大陆外出离农就业者所带来的家庭收入增长为在农就业者的10倍,在家离农就业者的增长贡献也为在农就业者的4倍。而台湾的离农就业主要受文化程度、劳动者年轻程度等因素所推动,其离农就业户的收入为在农就业户的2.5倍。大陆的相关政策,除了强化扶贫、改善教育等措施外,还应注重扩大农民的入市权利和机会,以及构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载体  相似文献   

14.
李小鸥 《东岳论丛》2011,32(8):98-101
台静农的乡土文学创作无论是在事实层面,还是在创作风格上,都与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因此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小说,如《天二哥》与鲁迅的《阿Q正传》之间就有着借鉴与学习的痕迹,同时又体现了台静农自身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乡土文学的创新与深化。  相似文献   

15.
朱丽婷 《江淮论坛》2001,21(2):98-101
作为乡土文学重要作家之一的台静农创作 ,深受鲁迅影响。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开掘 ,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及艺术手法的使用 ,都与鲁迅作品的熏陶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人性尊严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是基本人权保障的根源与基础,是最上位的宪法原则.农嫁女征地补偿权的宪政保护是由人性尊严主体开放性、内容平等性及目的发展性等特点推导出的必然结果.保护农嫁女征地补偿权,应该以保障人性尊严为前提与核心,只有通过对人性尊严的保护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农嫁女征地补偿权的歧视.  相似文献   

17.
农民合作社禀赋是影响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西省224份合作社的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合作社禀赋对其"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社员文化程度越高,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越强烈,参与程度也越高;随着合作社注册资金的增加,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和参与程度都会显著提升;拥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的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意愿和参与程度更高;合作社的供货规模会促进其"农超对接"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合作社的市场开拓能力,会降低其"农超对接"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奶农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分析了其技术效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三类养殖方式下的奶农均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散养奶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最低,小区养殖奶农的平均技术效率略高于散养奶农,牧场奶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最高;精饲料比重、养牛年限、教育水平和年龄对奶农的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不产奶的牛数和养殖方式(小区、牧场)虚拟变量对奶农的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必须着眼于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使工农业关系协调发展,这是贯穿现代化建设始终的根本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以工促农"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制度上的创新。1从已有文献看,"以工促农"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从产业角度阐述"农"和"工"的关系。认为"农"单纯指三大产业中的农业,"工"则单指三大产业中的工业,"以工促农"就是以工业促进农业;认为"农"不单指农业,还指农民、农村等与农业相关的其他方面,而"工"则包括了除农业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还包括城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新区建设中,城市郊区农民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农转居”居民,他们需要实现新的就业。由于现行就业制度、社会就业环境和自身的原因,他们的就业具有就业率偏低、稳定性差,就业区域狭窄、技术含量低,希望的就业途径和实际的就业途径存在矛盾以及就业收入和就业期望值差距较大等特点。在促进“农转居”居民就业问题上,应特别强调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加速经济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统筹理念,建立常态机构;提高“农转居”居民素质和实用技术能力;支持”农转居”居民实现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