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好发于由于疾病(如瘫痪或昏迷)而长期卧床患者,该类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骶尾部形成褥疮经换药等对症治疗长期不愈,且部位特殊,容易感染.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7月,采用双蒂对称旋转筋膜皮瓣对7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2~ 65岁.褥疮产生原因:因外伤导致长期卧床4例,1例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2例由会阴部直接外伤形成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深达深筋膜下层,部分骨质外露,创面表面有少量脓苔覆盖.软组织缺损面积8 cm×8cm~4cm×4cm.  相似文献   

2.
腰臀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2 0 0 2年 ,我们共收治了 8名骶部褥疮患者 ,应用以第四腰动脉后支为血供的腰臀筋膜皮瓣进行修复术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6~ 5 7岁 ,平均 4 5岁 ,褥疮最大者 10cm× 9cm ,最小者 4cm× 5cm。其中完全截瘫 3例 ,不全截瘫 4例 ,骶部被摩托车撞破后溃烂经久不愈 1例。病程 2~ 8个月 ,平均 4个月。1.2 方法 所有褥疮均于入院后彻底扩创 ,清理坏死组织后积极换药 ,同时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待炎症控制、肉芽生长良好时行手术。术前设计以第四腰动脉后支为血…  相似文献   

3.
骶尾部褥疮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的总结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骶尾部褥疮及改进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意旋转皮瓣、臀大肌皮瓣及设计以臀骶或腰部动脉皮穿支为蒂的穿支蒂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35例。结果30例皮瓣包括所有穿支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5例出现边缘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褥疮面积最大12 cm×11 cm,最小6cm×5 cm。随访6个月~3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2例褥疮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骶尾部褥疮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褥疮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难治性褥疮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5月~2005年3月,收治22例29处褥疮患者,年龄36~92岁。褥疮范围4cm×2cm~18cm×15cm。骶尾部18处,坐骨结节部6处,股骨大转子部5处。口服肠内营养素,创口采用五黄一号药纱布贴敷包扎8~15d后手术。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术前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患者年龄、褥疮部位、范围及深度等选择皮瓣类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3处,皮瓣范围6cm×4cm~12cm×10cm;筋膜皮瓣修复10处,皮瓣范围10cm×7cm~20cm×17cm;臀大肌皮瓣修复9处,皮瓣范围13cm×11m~17cm×14cm;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6处,皮瓣范围11cm×6cm~14cm×7cm;直接缝合修复1处。术后睡气流悬浮床7~14d。结果22例29处褥疮,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创口用五黄一号换药,治疗8~15d,血红蛋白超过100g/L,白蛋白超过30g/L,褥疮部位坏死组织脱净,肉芽组织红润,创面分泌物减少,创周无红肿,全身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术后皮瓣均成活,切口期愈合。获随访6个月~5年,原手术部位无褥疮复发,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应用综合方法治疗难治性褥疮效果显著,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生肌愈皮膏治疗重度褥疮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超  邓海云  吕富勤 《中国骨伤》2003,16(5):300-300
自 1 995年以来采用生肌愈皮膏治疗重度褥疮患者 56例 ,共 72处Ⅲ~Ⅳ度褥疮创面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6例中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1 8~ 92岁 ,平均54 5岁。Ⅱ度褥疮 2 1处 ,Ⅲ度 33处 ,Ⅳ度 1 8处 ;褥疮创面最小 2cm× 4cm ,最大 1 5cm× 1 3cm× 4cm(深 ) ;发生部位 :骶尾部 41处 ,大粗隆部 1 7处 ,足跟部 8处、外踝 5处、肩胛骨 1处。发生的原因 :脊髓损伤后长期卧病人 32例 ;老年人慢性疾病长期卧床 2 4例。生肌愈皮膏 (天津医院生产 ,津卫医药 :A0 4 - 1 7- 3 ,批号 950 848,主要成份 :生象皮、当归、…  相似文献   

6.
<正> 骶部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护理有一定的难度,常需通过临近的臀大肌皮瓣或腰骶筋皮瓣局部转移治疗。自1997年~2002年我科收治骶尾部深度褥疮15例,我们通过心理护理,术前后护理,支持了临床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5例,男性年龄在33~68岁,骶尾部褥疮面积  相似文献   

7.
脊柱骨折并截瘫及长期卧床患者,因护理不当极易发生骶尾部褥疮,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手术治疗骶尾的褥疮已成为首选,单侧或双侧臀大肌推进肌皮瓣,因供区可直接缝合,手术较为简便,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有大量报道。本文介绍一种改良的单侧臀大肌推进肌皮瓣,其推进幅度大,修复面积广,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 本组共5例,均为男性,年龄17~52岁。其中脊柱骨折并截瘫3例,全身多发骨折1例,有机磷中毒昏迷史1例。病程3~5个月,褥疮面积4cm×6cm~9cm×10cm,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骨外露。 1.皮瓣设计:与传统的V-Y臀大肌推进肌皮瓣一样,在褥疮的一侧设计一个三角形皮瓣,三角的底边为褥疮边缘,首先用Doppler测定肌皮动脉穿支,并在皮肤表面标出,皮瓣内应包含至少一到两支动脉,皮瓣的脊柱缘宽应不小于褥疮的宽度。与传统的V-Y推进皮瓣不同的是,V型切口做成锯齿状切口,每侧约3~4个锯齿即可,两侧对称。 2皮瓣切取:皮瓣切取前应彻底切除炎性糜烂的褥疮皮缘,清理炎性肉芽组织,对于骶骨外露者,将骶骨表层骨质凿除,再以碘伏液浸泡创面5分钟。沿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 骶尾部深度褥疮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一般以常规换药治疗,特别是范围超过3cm×3cm的创面往往时间长,效果不明显。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治疗5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9~71  相似文献   

9.
笔者使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DN)合并褥疮感染 ,并配合适当的护理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自 1996年 9月~ 2 0 0 2年 7月住院患者36例 ,男 14例 ,女 2 2例 ;年龄 4 2岁~ 6 7岁 ,平均 5 3.5岁 ;均为Ⅲ~Ⅳ度褥疮 ;褥疮部位 :骶尾部、髋部、脊柱隆突处及足跟 ;褥疮面积 :2cm× 3cm~ 7cm× 9cm。本组患者褥疮均为院外带入。2 治疗方法  (1)用 2 .5 %碘伏消毒褥疮创面及周围皮肤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再用 2 .5 %碘伏消毒创口 ,并用生理盐水冲净后 ,硫酸庆大霉素 8万单位撒于创面 ,2次 /d ,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切取肌皮瓣面积14 cm×10 cm~10 cm×6cm,随访1~2年,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供区无需植皮、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臀上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3月,收治骶尾部褥疮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8~95岁,平均63岁。褥疮发生时间3个月~2年6个月,平均8.5个月。褥疮范围6 cm×5 cm~18 cm×13 cm。按褥疮范围及病变程度分度:Ⅲ度23例,Ⅳ度20例。采用改良菱形皮瓣设计方法,应用单侧(19例)或双侧(24例)臀上部筋膜皮瓣移位修复。一侧皮瓣切取范围为6.5 cm×4.5 cm~18.0 cm×11.5 cm。结果术后7 d发生皮瓣下积液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经引流、换药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8个月褥疮复发;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皮瓣颜色正常,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采用臀上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设计及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损伤小的优点,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中腰椎向前、骶椎向后,故仰卧位时,骶尾部是人体的最大受压负重部位。骶骨上无肌肉附着,且局部皮下软组织血运相对较差,因此因截瘫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率较高。小面积褥疮的治疗还相对容易,而深达骶骨的Ⅲ度大面积褥疮治疗困难,经久不愈的创面感染和较多的炎性渗出,使患者体力消耗很大,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6月以来,采用317L不锈钢丝牵拉固定臀大肌原位肌皮瓣一次性闭合骶尾部巨大褥疮,获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1~67岁,平均48岁。褥疮面积(8~10)cm×(16~20)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采用腰臀穿支筋膜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7例骶尾部Ⅲ度压疮.男5例,女2例:年龄35~75岁.高位截瘫2例,双下肢瘫痪5例.溃疡范围4.2 cm×3.5 cm~10.0 cm×7.3 cm.术中采用6 cm×4 cm~11 cm×8 cm腰臀穿支筋膜皮瓣移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皮瓣质地和外观良好,压疮无复发.结论 腰臀穿支筋膜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修复创面较大,是修复骶尾部压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骶尾部深度褥疮患者在临床上常见 ,一般以常规换药治疗 ,特别是范围超过 3cm× 3cm的创面往往时间长 ,效果不明显。我科自 1 993年以来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治疗 7例患者 ,均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 7例。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7~ 68岁。 1例为脑中风后瘫痪者 ;3例为截瘫后长期卧床者 ;3例为大面积烧伤者。褥疮部位均发生在骶尾部 ,时间 2个月至 1年余 ;褥疮创面最小为 7cm× 8cm ,最大为 1 2cm× 1 4cm ,深度均达骶尾部骨质及深筋膜层。2 典型病例 某女 ,32岁。全身深Ⅱ~Ⅲ度烧伤 75 %TBSA(Ⅲ度占55 % ) …  相似文献   

15.
自制米垫预防压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预防长期卧床病人发生压疮 ,笔者于 1987年自行设计制作了“预防压疮米垫” ,经临床使用 17年 184 0例病人 ,效果满意 (未发生 1例压疮 ) ,介绍如下。  材料与制作 :取白色棉布缝制成 15cm× 2 5cm、18cm× 2 2cm规格的长方形布袋 ,分别装入大米 1kg后缝口备用。数量根据病人的需要制作 ,一般每例病人制作 6~ 8个。  使用方法 :将病人皮肤擦洗干净 ,垫入米垫 ,15cm× 2 5cm规格米垫置腰及骶尾部 ,18cm× 2 2cm规格置膝下或两膝之间、枕后、肩胛部及足跟等处。每天检查米垫 1次 ,如有潮湿即拿出晒干或烘干 ;常规 4d更换 1次 ,以免米垫…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6年始,采用高压混合氧治疗截瘫褥疮16例.效果较为满意.本组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6岁,截瘫病史1~2年.患褥疮时间平均96天:褥疮部位:坐骨结节部6例,大粗隆部4例,骶尾部6例.褥疮面积6cm×10cm1O例11cm~15cm6例:褥疮分期:16例均为Ⅲ期褥疮患者.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采用我院自行设计制造可容纳16人的中型高压  相似文献   

17.
高负压吸引法治疗难愈性褥疮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从 1995年 9月至 1999年 11月 ,采用高负压吸引法对 6例难愈性褥疮进行术前创面准备。现结合文献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男性 5例 ,女性 1例。年龄最大者 90岁 ,最小者 5 1岁 ,平均 6 8岁。创面面积最大 10cm× 8cm ,最小者6cm× 4cm。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32天。其中 5例褥疮部位在尾骶部 ,1例褥疮部位在右侧股骨大粗隆部。经应用高负压吸引后 ,8~ 12天出现肉芽生长 ,经行皮瓣或植皮治疗后均一次性治愈 ,平均住院 2 6天。  方法 :材料选用医用聚乙烯醇泡沫 (coldex) ;多孔引流管 ,直径 0 5cm ,一端有多…  相似文献   

18.
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15 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15例骶尾部褥疮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9~75岁.Ⅲ度褥疮6例,Ⅳ度9例.褥疮范围5 cm×4 cm~10 cm×8 cm.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上、骶旁或腰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褥疮.采用旋转移位皮瓣修复 11 例,皮瓣周围完全切开的岛状皮瓣修复 4 例. 结果 术中出血50~300 mL,无需输血.手术时间 1~2 h,无特殊不适.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3 例伤口Ⅰ期愈合,2 例出现血肿和感染,经换药后愈合.住院时间20~40 d,平均29 d.随访1~5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皮肤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较好,褥疮无复发. 结论 穿支动脉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褥疮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翻转臀大肌-脂肪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臀大肌-脂肪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月,应用臀大肌-脂肪筋膜瓣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处腔隙18例,该复合组织瓣大小为5cm×6cm~7cm×8cm,然后拉拢两侧创缘闭合创面。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I期愈合,1例发生感染,1例血肿,均予换药后愈合,复发率5.6%。结论:臀大肌-脂肪筋膜瓣血供丰富,易成活,应用该翻转组织瓣可消灭创面处死腔,可有效防止术后褥疮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臀部穿支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对骶尾部褥疮患者20例,褥疮范围7cm×6cm~12cm×10cm.一期实施清创手术后进行持续负压引流7~14d,同时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二期采用大小为8 cm×6 cm ~ 14 cm × 12 cm的臀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经持续负压治疗后,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创面明显缩小,为二期手术提供了良好条件,再行二期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除2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外,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2年,褥疮无复发. 结论 正确应用VSD技术可有效减少褥疮感染和渗出、提高穿支皮瓣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