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广西3地点20个以尾叶桉为主要亲本的桉树无性系进行6、12、18个月生的性状分析与遗传测定。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在无性系、地点和无性系×地点交互效应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试验可选择出生长优良的无性系;不同地点生长量表现为:山口>天堂>犀牛脚;18个月生时性状综合分析和评定表明,12、17、18号无性系适应性广,具速生丰产性,可试行推广利用,而2、3、5、6号无性系丰产性和稳定性差,缺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5年生42个尾细桉无性系(含对照)在国营雷州林业局的年均材积生长量进行适应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无性系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增益,正向增益在10.25%~38.48%之间;适应性评价出适应品种15个,其中唐家林场5个,北坡林场4个,石岭林场6个;稳定性评价出高产稳定型无性系19个,高产不稳定型无性系5个,低产稳定型无性系7个及低产不稳定型无性系11个;3.01、LL244号无性系在好的立地上生长快,LH5和12246号在各类立地上均生长迅速,具较高生产力,生长稳定,评价结果对优良无性系选育及推广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174个桉树无性系在黔西南的生长进行研究,测定性状包括7月生树高以及20月生和34月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在各生长性状上均达极显著水平;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21~0.46,表明早期生长受低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生长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初选出6个优良的尾叶桉×细叶桉杂种无性系,34月生保存率和平均单株材积均不低于对照DH32—29,为当地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杉木无性系测定及速生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无性系测定林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从参试的60个无性系中选择出2594等10个速生优良无性系,14年生时的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达15.10 m、21.47 cm和0.302 57 m3,与第2代种子园混合种后代相比,材积的现实增益达24.25%,生长性状表现十分突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上虞盐碱地苗木基地从经过低温冻害的木麻黄林分中选出较耐寒单株,截干后移植于采穗圃中,9月采萌芽条在大棚中进行扦插繁殖成无性系,翌年春移植于大棚外容器中进行苗期生长及耐寒性试验。经冬季低温冻害后(-5.2℃),对16个月生木麻黄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和受冻害程度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并采用耐寒性唯一指标进行了耐寒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苗高、基径两生长性状和冻害程度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两生长性状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以上变异系数;木麻黄无性系2个生长性状与受冻害程度间为不显著相关。采用耐寒性唯一指标选择出了6个苗期耐寒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4个杉木无性系的进一步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杉木无性系平均树高为10.41m,平均胸径为12.65cm,平均材积为0.075 9m3,林分保存情况良好,且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对4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表现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了表现最优的2号无性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0.75m、15.56cm和0.112 7m3;估算重复力,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63、0.572和0.667,说明该批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受较高的遗传力控制,遗传稳定性很好,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选择,选择的效果会比较好;本试验按25%的入选率来估算遗传增益,其中树高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8.5%,胸径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14.6%,材积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51.2%。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经过早期选择,对进入新种质备选材料库的7 个编织柳新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各参试无性系生长进程呈S 型曲线,可以用Logistic 函数拟合,在南京地区最快生长期为5—8 月中旬;方差分析表明,新无性系JW4-5、JW0-5 的高生长显著优于其它无性系,平均高生长量分别达150、157 cm,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区域试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南部山地67个月生18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8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和干形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共有11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超过对照U6平均值0.1101m3/株;生长优良的3个无性系分别是No.8(F8)、No.16(T24)和No.2(A4),生长最差的是No.14(P0)。各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干形与单株材积、干形与胸径以及干形与分枝3对性状的相关不显著外,其它各对指标间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3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无性系5、10、16、25年生的生长性状调查值为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重复力,探索杉木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性和遗传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遗传的高度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杉木无性系各生长性状的重复力均达0.75以上,且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表明杉木无性繁殖的后代能稳定地再现其亲本在不同时期的生长表现.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早晚相关系数呈显著相关,为从杉木无性系中选择优良品种提供依据.因此,在幼龄期进行杉木优良无性系初选可行,但需提高入选率;中龄期是进行决选的最适宜的林龄,虽仍有错选、漏选,但大大缩短育种世代,提高单位时间所获得的增产效益;林龄越接近采伐期其选择结果越准确可靠,但耗费的时间成本、现实增益比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20年生高脂马尾松种子园中的优树嫁接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和产脂力在参试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各个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估计值均较高(0.860~0.919);材积和产脂力均大于参试群体平均值的优良无性系有8个,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产脂力分别为11.14 m、28.28 cm、0.31780 m~3和34.61g/d,树高、胸径、材积和产脂力的期望增益分别达到3.26%、11.69%、25.70%和30.93%,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闽西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幼林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筛选适宜闽西地区推广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对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无性系的速生性,估算不同无性系幼林生长的现实增益.结果表明:供试的86个不同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87 m、7.82 cm和0.0255 m3,分别是福建洋口国有林场第1代种子园混合子代实生苗的1.13、1.10和1.55倍;不同无性系生长存在较大差异,M34无性系生长最快,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 m.a-1,1.47 cm.a-1和0.0052m3.a-1;初步筛选出17个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与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初级嫁接种子园实生苗相比,这些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现实增益值分别达12.67%、15.86%和47.8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 < 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引进杉木无性系的生长效果及其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设杉木丰产林基地,引进浙江开化林场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在Ⅲ类地上分2片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3年生时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单株平均材积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其中38号表现最好,13年生树高达13.02m,胸径达16.82cm,单株平均材积0.1470m^3;与实生苗对照比,57号、28号可作为采穗、繁育材料;110号、3号、38号可在进一步试验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漳浦中西国有林场28个8年直干大叶相思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以及材积5个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8个无性系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效应明显;8年无性系胸径、材积有较强的重复力,分别为0.43和0.45;采用综合得分法,将无性系分为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优、良、中、差,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47%、2.73%、-2.8%、-5.71%,其中遗传增益最大为3号无性系,材积遗传增益达6.85%,根据50%的入选率选出Ⅰ、Ⅱ类为直干大叶相思优良无性系;最后根据4年、8年材积排序变化在Ⅰ、Ⅱ类型中选出速生稳定型9、1、5、7、8、21号,后期速生型10、12、3、23、6、29、7号.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外引进黑杨派29个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测定各个无性系第3年至第6年的胸径、树高及第7年的胸径、树高、材积、冠幅、胸高形数、胸高形率、树干圆满度、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和分枝角度等19个性状,各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除胸高形数和分枝角度外,其他1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46%~44.97%,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44.97%;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圆满度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615 4~0.937 7,属于高遗传力,表明这些性状受强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弱;胸高形数、分枝粗度、形率和枝下高的遗传力在0.349 2~0.463 4,属于中等遗传力。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多为正相关,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4个性状分别与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分枝角度的遗传相关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7年生试验林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第1主成分值对无性系进行排序,排在前2位的无性系是分别为21和卡帕茨。对无性系单株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无性系21和...  相似文献   

16.
大花序桉种源遗传变异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5.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分析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并进行种源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花序桉不同种源在玉林试验点的生长比在钦州试验点的快,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比钦州试验点的高11%,18%和45%;玉林和钦州2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试验点间、种源间、区组间差异极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的种源与地点互作效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根据丰产性和稳定性参数,把18个种源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柚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柚木Tectona grandis无性系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以及无性系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育优良无性系。【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开展柚木无性系区域性两点试验。【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5年生柚木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试验地点间、无性系间、无性系×立地互作间均呈极显著差异。海南定安试验点柚木无性系树高的变异系数较小(0.092),定安试验点胸径的变异系数和云南景谷试验点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都较大(0.118~0.167),定安和景谷试验点3.5年生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0.327和0.305。定安试验点柚木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重复力分别为0.873和0.852,景谷试验点柚木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重复力分别为0.851和0.773,定安和景谷试验点3.5年生单株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863和0.784。【结论】为海南定安地区筛选出速生柚木无性系3078-5、7029、7122、7514和7559,入选无性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1.11%、19.82%和60.53%;为云南景谷地区筛选出速生柚木无性系7029、Z408、7509、7559和8301,入选无性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提高31.69%、33.66%和128.24%;选择后,2个试验点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到40.26%和34.57%,其中优良无性系7029和7559为两地共有。  相似文献   

18.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方法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杉木的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材积、胸径和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06%、16.44%和12.41%.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管胞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且无性系重复力除管胞长宽比外均在0.5以上.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上呈负相关.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其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9.83%、7.58%、24.60%、-3.92%、4.65%、2.12%和1.26%.[结论]杉木无性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法可以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