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在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光稳定性及其光敏活性,为新型光敏剂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配合物UV-Vis吸收光谱,确定单体和聚集体的吸收波长及其强度随浓度的变化,判断其在溶液中的状态及其光稳定性,采用2,5-二甲基呋喃(DMFU)为探针气相色谱法测定标题配合物在激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1O2)的速率.结果 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光谱位于理想光敏剂的较佳波长区(650~700 nm),在DMF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红光光照条件下光稳定性较好,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锌光敏产生1O2的速率明显大于其他3种相应酞菁金属配合物.结论 从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中筛选出四-α-(8-喹啉氧基)取代酞菁锌,其具备作为光敏剂的光谱特性、光稳定性和较高的光敏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一磺酸基酞菁锌 (ZnPcS) 和四磺酸基酞菁锌 (ZnPcS4),并研究这两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伏安行为.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ZnPcS和ZnPcS4,应用三电极系统测定其在水溶液中伏安曲线,测定ZnPcS和ZnPcS4在不同pH值下和红光照射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结果在水溶液中(pH 7.0),这两种配合物均呈现二个不可逆的单电子还原电流峰,峰Ⅰ的峰电位(Ep)是+0.18 V,峰Ⅱ的峰位置(Ep)-0.38 V.ZnPcS 的两个峰电流值大小与溶液pH值有关,且红光(600~700 nm)照射,其还原峰的数目和峰位置基本不变,但峰电流增大. 结论 ZnPcS和ZnPcS4电还原过程发生在酞菁环上,ZnPcS水溶液中存在单体和二聚体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3),9(10),16(17),23(24)-四(三氟乙烷氧基)酞菁锌(ZnPcF)光物理性质(包括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光敏化作用产生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ZnPcF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应用9,10-二甲基蒽为捕捉单线态氧的探针,通过测定光敏化过程中探针浓度的变化,计算ZnPcF的单线态氧(1O2)量子产率。结果 与酞菁锌(ZnPc)相比,ZnPcF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都有一定程度的红移。ZnPcF的摩尔消光系数(ε)为1.65×104 L·mol-1·cm-1,荧光量子产率为0.197,单线态氧量子产率为0.547。结论 ZnPcF有较大的摩尔消光系数、荧光及单线态氧量子产率,有进一步开发其抗肿瘤效果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氧乙烯蓖麻油(CrEL)作为磺酸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锌酞菁(ZnPcS2P2)的溶剂在移植性小鼠肿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荷U14肿瘤的小鼠,尾静脉注射ZnPcS2P224 h后,激光(670 nm)照射,继续饲养5 d后剥取肿瘤称质量;用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与含或不含CrEL的药物作用2 h后洗去药物,光辐射后继续培养24 h,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不含CrEL的锌酞菁对小鼠移植瘤的光动力抗癌作用弱,其光动力抗癌作用随CrEL含量增加而增强.ZnPcS2P2对体外培养的B16细胞的光动力杀伤作用,也明显依赖于CrEL的含量.结论CrEL能增强ZnPcS2P2的光动力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磺基酞菁锌的合成和分离及对HL60细胞光敏杀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和分离一磺基酞菁锌(ZnPcS),并研究其对体外培养人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株)的光敏杀伤效应。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ZnPcS,以HL60细胞经药物作用48h红光照射5min后测定ZnPcS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ZnPcS浓度<20μg/ml对HL60细胞没有明显暗毒性,在红光照射下,10~20μg/mlZnPcS在体外能显著杀伤HL60细胞,并呈剂量的依赖性。结论ZnPcS对HL60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光敏杀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ZnPcS与细胞原生质膜相互作用产生高浓度单线态氧(1O2),引起细胞生物分子产生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四磺酸钛氧酞菁(TiOPcS4)的中心金属原子Ti的轴向上引入天然配体苏木精,合成轴向取代酞菁配合物——苏木精-四磺酸钛氧酞菁(Ti0PcS4—hematoxylin)。方法采用高锰酸钾降解2-萘酚-6-磺酸钠合成分子碎片4-磺酸邻苯二甲酸单钾盐,通过“固相熔融法”合成四磺酸钛氧酞菁,以此为原料,DMF作溶剂,与苏木精反应合成TiOPcS4—hematoxylin,并对分子碎片以及相关化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谱(氢谱)与热重和差热分析表征。结果 表征和确定TiOPcS4-hematoxylin的组成和结构,比较TiOPcS4-hematoxylin与TiOPcS4的紫外光谱和稳定性,前者光谱红移,且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强,在水溶液中不易聚集。结论 Ti0PcS4—hematoxylin吸收波长略微红移,热稳定性良好,是一类有潜力的光敏剂。  相似文献   

7.
将2,4-二硝基苯磺酰氯(DNBS)与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TPP-NH2)通过对硫醇敏感的磺酰胺键键合,成功构建了一种失活型光敏剂5-[4-N-(2,4-二硝基苯)磺酰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TPP-DNB)。该光敏剂的荧光和单线态氧(1O2)被2,4-二硝基苯(DNB)基元有效猝灭,而在二硫苏糖醇(DTT)或谷胱甘肽(GSH)的刺激下能重新激活。通过荧光光谱检测确认TPP-DNB的荧光被DNB基元明显猝灭并且在硫醇存在下逐渐恢复。单线态氧检测结果表明TPP-DNB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为0.118;而在DTT刺激下能达到0.614,接近参比物四苯基卟啉(TPP)的量子产率(0.62);这说明光敏剂TPP-DNB的单线态氧显著失活并具有硫醇刺激激活性。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所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PDT光敏剂,它是肿瘤光动力治疗的核心物质。由于传统卟啉类光敏剂在光照时自身的逐渐降解导致光动力疗效降低,因此寻找一种对光、热稳定性高的光敏剂是提高其光动力疗效的一个途径。具有大的共轭体系的金属萘酞菁配合物由于其热稳定性高、最大吸收波长位于近红光区、单线态氧量子产率较高,光毒副作用小,有望成为新一代PDT光敏剂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离一磺酸基酞菁锌(ZnPcS)和四磺酸基酞菁锌(ZnPcS4),并研究这两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伏安行为。方法 采用高效液色谱分离纯化ZnPcS和ZnPcS4,应用三电极系统测定其在水溶液中伏安曲线,测定ZnPcS4在不同pH值下和红光照射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结果 在水溶液中(pH7.0),这两种配合物均呈现二个不可逆的单电子还原电流峰,峰Ⅰ的峰电位(Ep)是+0.18V,峰Ⅱ的峰位置(Ep)-  相似文献   

10.
两种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提取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结果和结论:首次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紫杉烷类二萜化俣物,经鉴定为14β-(2-甲基丁酰氧)-2α,5α,10β-三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1)和5α-肉桂酰氧砸碎β,9α,10β,13α-四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2)。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n effective purging techniq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provides a novel approach for this purpose. This study dealt with the purging effects of di-sulfo-di-phthalimidomethyl phthalolcyanine zinc (ZnPcS2P2)-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ZnPc-PDT). Method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cell extracts was measured using a fluoresence spectrophotometry. The proliferative potency of K562 cells and HL60 cells was detected using MTT colorimetric assay, Typan blue dye exclusion method, colony formation test. The proliferative potency of normal hematopoietic cells was evaluated using mixture colony-forming unit ( CFU-Mix),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forming unit ( CFU-GM ), and erythrocyte colony-forming unit (CFU-E) assays. K562 cells were mixed with normal mononuclear cells (MNCs) at ratios of 1 : 100 and 1 : 1000 for creating the model of simulated remission bone marrow. Colony formation test and nested-RT-PCR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ct the residual K562 cells in cell mixture. Results After a 5-hour incubation with ZnPcS2P2, the content of ZnPcS2P2 in normal MNCs was the lowest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 in K562 ceils and HL60 ceils was very high. Therefore, the time point was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one for irradiating the cell suspensions. ZnPc-PDT could significantly kill proliferative K562 cells and HL60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 μg/ml, the inhibitory rate of ZnPc-PDT on the colony formation was 100% for K562 cells, 89.7% for HL60 cells. 0.25 μg/ml ZnPc-PDT could completely photoinactivate residual K562 cells in the simulated remission bone marrow. Under an identical condition,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CFU-Mix, CFU-GM, CFU-E were 18.0% , 18.6% , and 17.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ZnPc-PDT appears to be apromising approach for bone marrow purg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机械研磨肾脏组织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法进行mRTECs原代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锥虫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DNA周期检测法分别测定和观察mRTECs传代成活率、生长情况及增殖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获得的细胞3 d后从贴壁的肾小管节段边缘长出,7 d后呈铺路石样,生长迅速可传代;传代细胞成活率达96%以上;第1代(P1)、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P1、P3细胞生长至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P1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78.9%和21.1%,P3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82.1%和17.9%;P3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角质蛋白-18及上皮型钙黏素显示细胞质内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率均达98%。结论机械研磨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能成功培养mRTECs,建立稳定、高效的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为肾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相关性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定向诱导成CIK及DC,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Ag)负载DC,第8天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14d后将联合培养的细胞(Ag-DC-CIK)分次回输给患者.治疗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35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结果(1)培养的第14天,Ag-DC-CIK细胞的增殖达(20.6±2.16)倍,对照组仅为(12.2±2.65)倍(P〈0.05);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7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CD3、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g-DC-CIK组57.14%(20例)的患者CD4/CD8比例调节至正常,与对照组(42.85%,15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g-DC-CIK治疗后51.42%(18例)的患者Thl/Th2细胞因子比例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恢复正常者仅占37.14%(13例)(P〈0.05);(4)Ag-DC-CIK治疗组中Ⅱ、Ⅲ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9.30%和28.60%,与对照组的相应期别(Ⅱ期26.90%,Ⅲ期22.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及兴奋失眠,无1例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实质脏器的损害.结论肿瘤抗原负载的DC细胞可增强CIK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大鼠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和EPO组,按缺血时间不同分为6h、1d,2d,3d组,采用RT-PCR方法观察HIF-1α变化规律,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的计数情况。结果通过各时间点比较,EPO组HIF—1α均低于生理盐水组,而MVD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EPO能明显降低急性下肢缺血大鼠的HIF-1α、提高MVD。对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及1-3岁儿童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为海南省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和系统抽样方法抽样,调查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麻疹疫苗免疫史,同时采集被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差异、免疫史和抗体水平的关系。结果海南省2010年7岁以下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95.7%;接种1针的抗体阳性率为94.1%,接种2针及以上者为9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77,P〈0.05)。各市县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2.5%以上;1-3岁和5-7岁两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96.1%,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5,P〉0.05);1-3岁儿童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8.1%。结论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麻疹IgG抗体维持在高水平,已经形成了牢固的保护屏障,有效控制麻疹病毒传播,为海南省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共60例,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简易认知功能筛查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T0时,P组和S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S组患者的MMSE值明显低于P组,且T1时S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T3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在T1、T2、T3时的MMSE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P组患者在T1、T2时的MMSE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在T3时逐渐恢复.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对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三阴乳腺癌模型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接种到每只小鼠胸部皮下脂肪垫各0.1 m L(约1×106个细胞),移植瘤接种后第2天可见接种部位有结节,成瘤率100%。将4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20、40 mg/kg)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眼眶静脉丛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分离出脾脏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记录瘤体质量和检测瘤体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各剂量组的caspase-3表达都显著增加(P0.05或P0.01),TNF-α含量、IL-6含量、瘤体质量、脾脏指数和Bcl-2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对三阴乳腺癌模型小鼠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的评价,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尿蛋白组(DM1: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M2:29例)和临床蛋白尿组(DM3:25例),另选择健康者23名作为对照组(NC)。所有受试者进行肾动态显像评价,比较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峰时(Tp)、20s残留率(C20)。结果 DM1组GFR较NC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DM3组GFR较NC组明显降低(P〈0.01);DM2组和DM3组Tp和C20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分压氧体外暴露对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 N-乙酰半胱氨酸 (NAC)的预防作用。 方法 :分离成年大鼠脾脏淋巴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置于压力舱内以 4 0 0 k Pa氧气 (含 1.5 % CO2 )培养 4 h。 NAC预防组在培养液中加入 30mm ol/ L NAC。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亚型 ,3H- Td 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 EL ISA法测定细胞经刀豆球蛋白(Con A )刺激后分泌的 IL - 2水平。 结果 :经高分压氧处理后 ,脾淋巴细胞 CD3+ 、CD4 + CD3+ 及 CD8+ CD3+ 比例均显著下降(P<0 .0 1,P<0 .0 5 ) ,CD4 + CD3+ / CD8+ CD3+ 比值未有变化 ;淋巴细胞增殖率及经 Con A刺激后的 IL - 2分泌量显著减少(P<0 .0 1,P<0 .0 5 )。培养液中添加 30 mm ol/ L NAC后 ,各指标值的下降程度均明显减轻 (P<0 .0 1,P<0 .0 5 )。 结论 :高分压氧对离体大鼠脾淋巴细胞功能有直接抑制作用 ,NAC能部分预防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