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建筑业效率对于实现长江经济带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2009-2018年间各省份的相对效率及其变化规律,并基于回归模型探讨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建筑业生产效率逐步下滑,2014~2018...  相似文献   

2.
程慧  任春悦 《室内设计》2023,38(3):60-66
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长江经济带人居 环境研究为基础,运用综合评价模型、空间自 相关、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对该区域2010— 2019年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进 行分析,并借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进一步探究其 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的四大准则层均低于0.150,总体水平偏低,除 经济环境外,其他三大准则层均呈小幅度上升态 势;长江经济带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 平缓上升态势,各省份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莫兰指数均通过 1%的相关性检验,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 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湖北境 内,并向西南方向偏移;标准差椭圆主要分布于中下游地区;污水年排放量、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口密度、社会消费平零售总额等对长江 经济带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大,且各省份驱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 出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以来的发展现状和时空演化格局,论文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围绕人口、土地、经济、交通、生态等5个关键维度,识别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综合水平(与全国比较)及其内部的区域差异,把握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在国家战略驱动下,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发展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经济带内部区域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不均衡性,呈现“从西到东递增”和“两端高、中部低”的空间特征;(3)全域协同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各省市间的差距在时序上呈不断缩减态势。建议未来在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中游地区的发展建设,进一步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沛  李丹  李晶 《华中建筑》2015,(2):132-137
山岳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山岳型景区规划日益重要,而景区空间结构模式是山岳型景区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山岳型景区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的辨识与分析,总结旅游客流的时空特征,从旅游者行为特征的角度出发,研究时空尺度对于山岳型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从而分析在不同旅游空间尺度下山岳型景区的空间结构模式。采用空间结构要素组合与旅游时空分层的复合方式,以拓扑结构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不同旅游时空尺度的山岳型景区空间结构模式。为山岳型景区规划提供决策及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山岳型景区规划。  相似文献   

5.
快速高效地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并准确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障。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稳定灯光数据,采用阈值法分别提取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扩张速度、重心转移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指标或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显著增长态势,表现出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的态势;城镇建设用地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均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镇扩张趋于放缓,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将成为未来城镇扩展的新增长极;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受到人口数量、GDP、产业结构、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发展阶段各因子影响效力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必须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固废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0)
本文在分析了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建设现状和湖北省生产力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对生产力布局调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以流域经济理论、交通经济带理论为支撑,结合湖北省各地区区域优势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对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建设与生产力布局调整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5)
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为贵州提供的机遇,然后对贵州省在长江经济带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论证,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托长江经济带打造贵州区际分工新格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0)
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协同发展,不但可以打破区域壁垒,增强区域经济互动与合作,更有利于发挥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带动作用以及湖北在全国长江经济带中战略支点的重要作用。从资源、产业、城镇体系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分析湖北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指出"两带"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发展不平衡、资源整合不充分、产业竞争力不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并从战略层面、资源层面、基础设施层面、产业层面以及环保层面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首先总结了30年来国内对于长江经济带空间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过去期望通过梯度转移,实现从东到西的发展逻辑并没有出现;其次,结合长江经济带空间发展的新趋势,梳理出从沿海经济转向流域经济、雁行模式转向平行区域化、从“核心-边缘”转向韦伯结构三条空间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经济带产业的区域化特征明显,自主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性城镇群开始出现,有潜力的节点城市是城镇群的重要支撑等新的观点;最后,认为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可表述为“一带两廊,三区四群”的新空间结构,通过空间结构重塑带动长江经济带复合交通走廊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的高速发展致使沿线城市房建工程事故易发。为了探究区域事故规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010~2019年间1795 起事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政府官网等途径采集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房建工程事故案例,运用柱状图、折线图和数据地图等对事故案例进行统计;结合事故数量与伤亡人数,分析事故等级类型、时间和空间分布等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房建工程事故具有一定的区域发生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防控建议。对长江经济带地区房建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航  高凯  龚政 《中国园林》2024,40(4):109-115
工业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变革,也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是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要依据。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使得其工业发展同中东部地区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选取西南地区48处国家级工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分布看,西南地区工业遗产具有时间跨度大、历史延续性强、阶段性突出的特征,且以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主;2)西南地区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呈“东多西少”的不均衡态势,其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表现出“大集中、小分散”“东密西疏”的聚集特征,形成了“一核一副、带状分布”的分布格局;3)在影响因素方面,西南地区的工业遗产分布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环境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成果形成西南地区工业遗产时空分布及其内在机制的地域特征的前沿探索研究,对西南地区工业遗产研究具有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各扬所长,通过差异化的空间分工形成发展合力。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基于空间均衡理论,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空间分工需要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社会公平三个基本准则;结合国家和各省市主体功能区要求,提出未来一体化空间分工格局,明确重点都市圈的功能定住和发展导向等;最后提出一体化空间分工来来研究趋势与重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正在经历经济地理的变迁。借鉴全球城市理论与网络城市理论,基于工商总局的企业大数据以及人口统计资料,运用价值区段、关联网络、人口流动的分层城镇化等分析方法,从等级化与网络化两个维度,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地理变迁的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功能等级与关联网络、人口规模与流动网络的演变特征,进而探索长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多中心、网络化的主要特征与城市体系再集聚与再分散的未来趋势。并提出有的城市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而崛起,有的城市在被边缘化,城市的起落关键是要融入区域关联网络。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的城市和区域发展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长三角区域已经成为出口导向的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笔者以资本、产品、人员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为表征,考察和分析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既呈现出空间扩散的趋势,又显示出与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解析长三角城市绿地与人口的关系,对于推进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引入标度律模型,选取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2000—2020年城市绿地要素的标度因子时空特征。[结果]1)全域特征方面,长三角城市绿地面积由超线性演化为亚线性模式,公园绿地、公园面积处于亚线性模式,规模效应显著,城市绿地各要素的增长模式均受建成区面积亚线性模式的约束。2)城市绿地要素的标度因子比较方面,呈现“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面积>公园面积”状态,公园绿地面积的标度因子略高于城市绿地面积,趋近于线性增长模式,公园面积标度因子的亚线性模式最明显,三者标度因子较全国水平均较低。3)空间分异特征方面,城市绿地要素标度因子在省级行政区划上呈“江苏>浙江>安徽”的状态;在时序演化规律上,三省标度因子逐渐趋近,亚线性模式的共性特征日趋明显。[结论]研究揭示了城市绿地的规模效应及其标度因子的时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以期为统筹区域城市绿地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在城市化迅速推进和城镇空间快速扩展过程中 ,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统一的空间发展框架的意义与内容 ,以及上海在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 ,如何关注长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大背景 ,衔接、促进并建立起更大范围的整体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