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40岁,农民,2003年8月出现双眼睑下垂,胸部MR发现胸腺瘤,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当时在外院行胸腺瘤摘除术,术后口服强的松20 mg每天一次维持.2004年10月7日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头痛,体温38.4℃,血分析WBC 10.4×109/L,GRAN 8.8×109/L,初起外院按"感冒"治疗,症状未缓解,后行颅脑CT及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先后给予氨苄青霉素、罗氏芬、舒萨林等抗生素,配合激素、嗅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经上述药物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患者头痛逐渐加重,10月27日发生过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一次,脑膜刺激征阴性,当时考虑颅内压增高,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后头痛可缓解.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对原治疗的反应差异颇大,病死率较高。现就我院近十几年间收治的经病原学证实的18例隐脑病例,报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学生6例,工人4...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也最为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AIDS)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近年随着艾滋病患者增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脑炎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副肿瘤综合征,但近年来随着其特异性抗体的发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012年Prüss等[1]首次报道了44 例不伴有肿瘤的单纯疱疹脑炎患者体内抗NMDAR抗体阳性,提示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和CM相关免疫重建脑炎综合征(IRIS)的临床识别与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100例CM患者,其中仅有26例(26%)符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IRIS(CM-IRIS)的诊断标准。对26例脑CM-IRIS病例进行分组比较,1组:未出现脑IRIS,未使用糖皮质激素;2组:出现脑IRIS,未使用糖皮质激素;3组:出现脑IRIS,使用糖皮质激素2 w。此外,将CM分为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组作比较,计算两组脑IRIS发生率。结果 2组较1组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总数2组均较1组减低,而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组较2组脑脊液压力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脑IRIS发生率高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组P<0.05。结论 CM患者在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CSF指标改善,临床表现突然加重,CSF压力再次升高、CSF白细胞总数不增多、淋巴细胞比率升高,MRI影像出现多发性脑白质斑片状信号,可诊断脑CM-IRIS;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CM-IRIS组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和MRI影像可获得明显改善;有效抗真菌治疗6 w后,CM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脑CM-IRI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0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症状,累及脑实质者可出现癫发作、偏瘫、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误诊率较高,尤其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对疑似患者,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菌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联合氟康唑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外科手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的有效方法。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疑似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菌涂片,结合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为我院 197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2 .5岁。鸽粪接触史 3例。 1例曾使用多种抗生素。确诊前病程 2 0天~ 40月 ,平均 2 2 5天。确诊前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 ,误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2例。1.2 症状和体征 急性起病 3例 ,亚急性起病 4例 ,慢性起病 2例。头痛 9例 ,呕吐 7例 ,发热 6例 ,颈项疼痛 3例 ,腰痛 1例 ,癫痫发作 1例 ,幻觉 1例 ,视物模糊 3例 ,复视 1例 ,耳鸣 1例 ,行走不稳 2例。意识障碍 6例 ,颈项强直 7例 ,kernig’s征阳性 2例…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詹霞王远臣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69岁,20~40岁7例,平均3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5~190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各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9例,6例伴有呕吐...  相似文献   

9.
本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者优于氟康唑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主张氟康唑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治愈后巩固治疗及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者。两性霉素B+5一氟胞嘧啶治疗痊愈病例平均疗程6个月,两性霉素B静滴总量平均6.3g,最大可达8.5g,鞘内注射量平均26.4ms最大43.5mg。痊愈标准应以临床症状消失,连续三次(每次间隔7天)脑脊液涂片未找到隐球菌为准,而隐球菌培养阴性仅作参考指标。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均可致药物性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5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5年来文献报道的453例及本院10年来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9例病例,平均年龄34.2岁,445倒报道芡病前健康者237例(53.3%),有鸽粪接触史者54例(12.1%),有基础疾病者150例(33.7%).长期使用抗生素者4例(0.9%)。初诊误诊率218/392(55.6%),共24种疾病。首次腰穿隐球菌阳性率38.1%(118/312),2次以上阳性率57.7%(180/312)。治愈率36.8%(135/367)。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真菌培养,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隐球菌抗原检测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测的阳性率,首次使用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法,对13例患者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100%。该方法快速、敏感和可靠,是诊断隐球脑膜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时致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出现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期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免疫力低下者可急性发病,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导致蛛网膜粘连而引起多组脑神经受损;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脑积水.病情进行性加重,未治者常在数月内死亡,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可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发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经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笔者认为,对于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等疑似症状的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胞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的30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结果 30例CNM患者,仅1例有明确鸽子接触史,6例合并有致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11例发病前为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3例为急性起病,6例亚急性起病,21例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头痛,伴有发热、非喷射性呕吐。平均经2.1次腰穿确诊,发病至确诊天数平均为24.3天,21例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15例患者失访,1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其中仅3例使用(Am B或脂质体Am B+5-FC)-FCZ序贯治疗。完整随访的15例中,死亡2例,存活13例,生存率为87%。结论 CNM在正常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均可发生,由于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结果不典型及确诊手段不敏感,导致发病至确诊周期过长,误诊率高。虽然临床实际应用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但总体生存率较高,积极治疗有助于CNM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8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55~1990年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80例,住院期间死亡38例(47.5%)。本文重点分析死亡原因并讨论降低死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10天~150天,平均43天;患肺结核病3例,手足癣1例,有养鸽史2例;入院时确诊1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9例,脑炎2例。 2.主要表现:头痛、呕吐各12例,发烧9例,视物模糊4例,失明2例,抽搐1例,呛咳1例。昏迷3例,视乳头水肿7例,视神经萎缩1例,外展受限3例,听力减退2例。双下肢无力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采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抗原。结果隐球菌脑膜炎是AIDS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病死率高,易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本病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正>1 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因“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3.5 h, 意识障碍1 h”于2022-6-28入院。入院前3.5 h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可抬起,左手握力减退,可站立,身体向左侧偏斜,伴言语不清,尚能正常交流,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不清、视物旋转、肢体麻木等,1 h前出现意识障碍,躁动不安,问话不答,无抽搐、大小便失禁,遂就诊于作者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