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晶石  张明波 《山西建筑》2006,32(19):151-152
介绍了RPC的材料组成及主要性能,阐述了RPC的主要工程应用情况,论述了RPC在人行天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列举了工程实例,显示了RPC具有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2.
经特殊的配制方法获得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自问世以来凭借其优越性能,如超高抗压强度及耐久性等,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与应用市场,深受工程材料界人士的青睐。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RPC的配置理论、相关性能的研究应用进展,分析了RPC目前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RPC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骨料、矿物掺合料、纤维等组成材料以及制备方式等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RPC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制备性价比优良的RPC原材料选择方面的建议和今后的主要研究及应用方向;研究认为,合理选择价格低廉的原材料甚至固体废弃物、简化制备方式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RPC,提高RPC的性价比有利于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由磨细掺合料如硅灰、粉煤灰等配制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海水侵蚀和抗冻融的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RPC具有极好的耐化学侵蚀性能和抗冻性能,但存放时间过长的磨细料配制的RPC的耐久性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废掺合料(粉煤灰、矿渣和玻璃粉)进行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制备及性能研究,研究了固废种类、掺量和掺入方式对RPC堆积密实度、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固废RPC强度模型。结果表明:粉煤灰、矿渣和玻璃粉的替代水泥量分别为15%、10%~15%和20%时,RPC强度更具有优势,工作性能和微观性能更好;固废合理的掺入可使立方体抗压强度最高提高25.8%,而且随着堆积密实度的增大,固废RPC立方体抗压强度先提高后稍有降低;结合鲍罗米公式和密度堆积模型,考虑影响RPC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固废掺合料RPC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为RPC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在混合梁斜拉桥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一座主跨260 m钢+C55普通混凝土混合主梁的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设计方案为基础,考虑结构整体和局部受力及稳定性等要求,将原桥钢主梁替换成RPC120主梁,构造了一座类似布置形式的RPC120+C55混合主梁斜拉桥方案,并对两种方案的结构静、动力性能和稳定性能及经济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从结构受力性能角度而言,采用RPC+C55混合主梁所构成的混合梁斜拉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加之同为水泥基材料的普通混凝土与RPC之间良好的相容性,使得梁内无需设置构造复杂的结合段。所提结构体系在结构受力、构造及经济指标上均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马远荣  胡钧策 《山西建筑》2007,33(21):57-58
通过对未配任何形式抗剪钢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梁做受剪试验研究,得到了RPC预应力梁受剪时的应力及应变分布、开裂荷载及破坏荷载等受力性能与破坏特征,对RPC材料的抗剪性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RPC(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超高性能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试验向RPC中添加纳米SiO2,并测定其7d及28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研究纳米SiO2掺量与RPC力学性能间联系,以期得到具有更优性质的RPC。实验表明,掺量为0.5%的纳米SiO2对RPC的抗压强度具有一定的增强效应;当纳米SiO2的掺量为水泥0.5%~1%时,RPC的7d和28d抗折强度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凭借自身优异的材料性能,在桥梁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RPC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研究现状,列举了国内外桥梁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邱捷  陈玉泉 《山西建筑》2006,32(20):63-64
介绍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点,研究了钢管RPC的受力性能,总结了影响钢管RPC受力性能的因素,展望了钢管RPC结构的应用前景,指出了该结构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性能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活性粉末混凝土 (RPC)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良好的新型混凝土。本文系统地介绍它的研究概况、配制原理、原材料选择、技术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飞 《福建建筑》2008,(8):127-129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新近开发出来的一种超高强、高韧性、极低渗透性的新型混凝土。本文扼要概述了它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及研究动态,认为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指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T梁试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粉末混凝土,简称RPC,是由水泥,石英砂,活性粉末混凝土复合掺合料等各种专用原料经过特定工艺条件生产出来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我国针对RPC的研究应用,目前主要处在模拟研究与试验探索阶段,只有一些小型构件小规模的生产应用,应用在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中还处于空白,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对采用RPC制造大型混凝土构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中铁丰桥桥梁有限公司成功为蓟港铁路北塘西至东大沽扩能改造工程预制RPC简支T梁19孔,该工程在国内是首次采用低高度、大跨度的RPC桥梁,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RPC简支T梁的试验成功并应用于生产,对今后RPC简支T梁的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不仅对于铁路桥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其它建筑领域应用RPC大型构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原材料原因,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耐久性表现出高度非线性行为,较难预测。本文研究了两种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RPC耐久性中的应用。通过卷积神经(CNN)和鱼鹰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OOA-BP),以腐蚀龄期和腐蚀溶液浓度为变量,对RPC腐蚀前后的抗压强度进行预测分析,并对未参与训练的数据进行预测验证。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神经网络对RPC耐久性的预测均有良好的潜力,CNN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The fire performance of highly flowable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is of importance and necessary to be investigated prior to the application to 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conducting a series of fire resistance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PC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ire duration. As compared to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and ordinary concrete (OC), the studied RPC not only has a higher fire endurance temperature but also possesses a larger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fter fire.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on RPC, HPC and OC specimens suffered from the same fire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weight loss of RPC is lower than others. Besides excellent workability and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studied RPC could provide better fire resistance than HPC and OC, and thus is applicable to build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6.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47  
覃维祖  曹峰 《工业建筑》1999,29(4):16-18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新近开发出来的一种超高强、高韧性、极低渗透性的新型混凝土。系统地介绍了它的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认为它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陈昌礼 《混凝土》2011,(10):124-126
为了促进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结合我国南方某在建铁路客运专线所需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对配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原材料及其掺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将粗石英砂与细石英砂按照适当比例混合,同时掺人适当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采用混凝土常规成型方式,通过蒸汽养护甚至仅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可以生产出抗压强度不低于1 30 MPa...  相似文献   

18.
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原则和技术,全面总结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构件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耐高温性能。分析表明,钢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黏结锚固长度计算时,钢筋外形系数比在普通混凝土中的大;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弯曲开裂应变为705×10-6~864×10-6,大于普通混凝土梁的80×10-6~120×10-6;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压边缘极限压应变4 100×10-6~5 500×10-6,高于普通混凝土梁的3 300×10-6;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随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大;由于斜裂缝两侧无粗骨料相互咬合,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试验值较预估值低;活性粉末混凝土相对于普通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抗冻融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合理掺加纤维可有效预防高温爆裂。扼要介绍了活性粉末试点工程,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As a new generation of concrete, 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has attracted great research attention for its ultra-high strength and high durability. In the present paper,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tests on eight prestressed RPC I-section girders failing in shear are reported herein. The beams with RPC of 120 MPa in compression were design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to carry shear stress in thin webbed prestressed beams with stirrups. The test variables were the level of prestressing, shear span-depth ratio (a/d) and stirrup ratio. Shear deformation, shear capacity and crack pattern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detail. With regard to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test beams, the predictions from three standards (AFGC, JSCE and SIA) on the design of UHPC structur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uggesting that the experimental strength is almost always higher than predicted. RPC, as a new concrete, was different from normal concrete an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urther study should be needed to develop an analytical method and computation model for shear strength of RPC be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