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度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旨在度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工作进展。该文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框架下设计度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含有状态指标、压力指标、驱动力指标、响应指标以及分离指标共5类指标集合。其中,分离指标集合作为循环经济的特征指标来表征经济发展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分离的效果和趋势。考察贵阳循环经济规划案例表明:贵阳如果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经济制度和技术范式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我国水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水资源循环经济力图使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既符合水循环自然规律,又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实现水循环与经济循环的和谐统一。水资源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我国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必须改革现有机制和体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水资源制度、技术和观念创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体现了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社会,又承载着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居于十分重要地位。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应当制定以公共财政为主全社会多渠道投入支持林业建设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以“3R”原则为指导和出发点,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树型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三层指标体系)。并形成了理论指标体系和操作指标体系,分别面向推广应用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据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南通市循环经济规划进行预评价。分析发现:随着循环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但是其提升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是:2002—2007年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延续与改造,因而仍处于相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状态。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污染减量排放和资源减量化;2008—2010年是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轨的阶段,此阶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减排和治理;2011-2020年进入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源集约型和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5.
国家环保总局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六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落实中央领导有关批示以及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言,国家环保总局近期将采取六大措施推进循环经济,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搭建政策平台。近年来,我国在三个层次上逐渐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工业集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循环经济实践还处于试验阶段。为在全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的实施,国家环保总局决定采取六大措施搭建政策平台,促进循环经济“起跳”。一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规划框架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市层次上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本文以贵阳市为例探讨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框架。贵阳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分析充分表明,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是贵阳市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机遇,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大核心系统,八大循环体系”的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区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局限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政府介入生态补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财政政策工具在解决生态补偿问题中,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是财政体制基本上还是建设财政,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地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上,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尽管在财政理论上提出了平级区域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但是存在理论缺陷:①存在区域产权,区域产权规定了区域的公共财政收入只来源于本区域(经济),因此区域财政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严格限定在本行政区域之内。②生态服务具有俱乐部物品性质,或者具有全国性公共物品性质,现有的公共财政理论不支持一个区域为其他区域的生态服务提供财政转移支付;三是分税制体制使得基层政府履行事权所需财力与其可用财力高度不对称,成为现在的突出矛盾,导致其进行生态补偿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选择了涵盖18个指标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因子分析法找出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程度、再利用及资源化程度是现阶段影响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它们对循环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8.09%、17.88%、13.97%和11.1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衡量,长三角地区明显发育着三个亚城市圈,说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根据三类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功能定位,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有侧重,充分体现长三角大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上海市应当发展以金融、贸易、物流等为主的服务业,以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为主的二类城市,政策重点是支持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制造业,构筑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常州、湖州、嘉兴等城市为主的三线城市重点发展资源回收产业和农游合一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开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参考大量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18项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循环经济综合指数,并对其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②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上升,循环经济水平呈不规则“W”变化。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乡镇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将成为我国各省(市)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和21世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磐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循环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由于我国区域间在国土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在构建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的测度,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一方面,我国各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我国不同水平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地区中,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地区处于控制地位,反映了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仍然任重道远.尽管我国目前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仍面临着一些障碍,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应遵循三个原则:服务于我国循环经济概念与内涵原则。服务于循环经济实践的原则。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和补充缺位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应包括四大类:基本政策、核心政策和基础性政策。技术政策可以融入这四类政策之中。基本政策是统领循环经济所有政策的根本。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的综合性政策。基础性政策是指为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实践创造良好制度环境的政策。大致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经济制度、基础性激励政策和考核政策等。核心政策是直接推动循环经济重点实践领域的政策。在核心政策中。需要切实落实和用足用好的现有对循环经济发展较有利的政策有:生态工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清洁生产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税费优惠政策。能源节约和再生能源政策。环境友好型产品标志(标识)政策;需要完善的薄弱政策有:生态工业园建设政策。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政策。生态农业政策。资源开发利用政策;需要新建立的缺位政策主要涉及消费领域、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能源节约型城镇基础设施和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则成为我国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和建设意义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思路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circular econom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ystem theory. Circular economy is a kind of complicated economic activity, and it is a wholly new ecotype economy proposed by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y had summed up many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raditional economy. It is an entirety and has many layers. It keeps an open and dynamic balance. Because the system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we should systemically analyze and study circular economy 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 correctly grasp its operational laws, improve its service functions, and realize human bei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theory and the idea of circular economy. Then it analyzes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system theory can promote the functions of circular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措施和难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地方政府的自利性、选择性偏差、调控手段和行政分割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区域分类指导、加快立法与强化执法、制定相应的经济制度与政策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离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自发转型模式、辽宁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模式和西部地区典型的跨越发展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的终极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高的社会福利。因此,我们应该以减物质化为首要原则,依靠人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探讨了如何通过“两个替代”.即以服务流替代物质流,以人力资本替代自然资本.来改变原先那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生活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后.对应“两个替代”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制度重构设想:①使价格体系正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真实成本;②使市场主体为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负责;③建立社会资谭投向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投资主导型的经济模式中环境保护要素的缺失导致我国工业化发展旱、中期的资源、能源约束、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在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刻不容缓。循环经济政策是依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而制定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日韩三国在地缘关系、政治传统、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彼此趋同,反映在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上也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对三国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有益于我国的经验,无疑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演变的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深入全面地考量其指导思想和举措的选择动机,系统广泛地从多方面研究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并将三者加以比较,以得出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涵盖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在综合分析经济、环境和社会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评判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循环经济发展度。通过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筛选,确定由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43个指标构成循环经济发展度。最后介绍了循环经济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借鉴“范式”理论探讨和研究了循环经济范式替代末端治理范式的变革:①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重估。循环经济范式中将自然资源列为最重要的资源形式。认为它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源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②不同生态伦理得到整合、提升。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基础强调“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主张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承认“生态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它既包含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兰种生态伦理追求人类道德完善的合理成分。又补充了各自其不完善的方面o③生态阈值的研究得到深化。循环经济范式的基本前提之一是认为生态阈值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在生态阈值的范围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原来的仅对人力生产率的重视转向在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切实有力地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④深层生态学的研究得到加强。循环经济范式是一种深层生态学。符合天人调谐的理念。它不仅强调技术进步.而且将制度、体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注重观念创新和生产、消费方式的变革.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杜会的演变、动因、主要做法及其执行效果、对其他发达国家的废弃物管理措施、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值得我们关注。为此.特提出国际经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包括战略选择、法规法律、政策制度、体制与机制、优先领域、技术与信息、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等。经过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目前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法律和关键制度.选择合适的优先领域.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践、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