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术后不同拔除胃管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泌尿科2006年6-9月收治的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1例,依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其中23例手术后清醒后即予拔除胃管(6h组)。另18例直到排气才予拔除胃管(保留胃管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腹部症状。结果6h组拔胃管后24h内排气17例占73.9%。保留胃管组24h内排气8例占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h组排气时间在24~48h4例对比于保留胃管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自感症状6h组明显低于保留胃管组,而且研究还表明手术时间越长,排气需要的时间越长。结论对于后腹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中,6h拔除胃管的总体效果要优于保留胃管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不舒适感,缩短了排气时间,从而加快了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增生腺体急性充血水肿可引发急性尿潴留(AUR)。导尿术是处理AUR最常用的方法。我院泌尿外科2002—2005年共收治BPH患者140例,因AUR住院后即行留置导尿术99例,其中28例导尿管拔除后复发尿潴留。本文总结导尿术的临床应用及预防拔管后复发尿潴留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停留胃管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准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暴露术野及减少穿刺时胃的损伤,有利于手术安全及顺利进行。但LC术前插胃管给患者带来痛苦、恐惧和术后停留胃管带来不适。为了患者手术安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有些医生把停留胃管还是作为术前常规。从2005年1月-2006年1月,笔者对普外LC术后全身麻醉清醒后拔除胃管和胃肠功能恢复时拔除胃管进行观察,探讨术后胃管拔除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留置及拔除胃管最佳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留置及术后拔除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7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全麻后置管,清醒后拔管)和对照组49例(麻醉前置管,排气后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术后24h内肛门排气和12h内下床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h内肛门排气和12h内下床活动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成功后留置胃管可以减轻患者术前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术后麻醉清醒后立刻拔除胃管有利于胃肠道的恢复,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5.
肝脏手术后早期拔除胃管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肝脏手术常规放置胃管,持续减压并引流胃液,直至3~5 d肛门排气后方才拔除胃管。这对于预防术后腹胀、急性胃扩张等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许多患者有明显的口咽部不适,少数患者插入胃管及留置过程中持续存在恶心、呕吐等不适感,部分患者甚至发生因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拔除导尿管的时机。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65例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拔除导尿管,对照组60例按术后护理常规于术后24h拔除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排尿困难2例(3.1%),对照组8例(13.3%);观察组并发尿路刺激症状3例(4.6%),对照组15例(25.0%);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4.53±0.75)h,对照组(26.24±1.34)h,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无不适53例(81.5%),对照组无不适11例(18.3%),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拔除导尿管有利于减少排尿困难的发生,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肠道手术后患者不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71例经腹腔镜行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9例,A组患者手术后不留置胃管,B组患者安置胃肠减压管进行胃肠减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腹胀、肺部感染、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经腹腔镜肠道手术后可以不留置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8.
9.
后腹腔镜术后导尿管不同拔除时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宁宁  叶志宏  谷波 《护理研究》2010,(1):128-12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案为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病人住院号奇偶数进行分组,奇数进入治疗组,偶数进入对照组。治疗组术后24h拔管,对照组术后48h~72h拔管;观察两组病人自行排尿成功例数和尿白细胞阳性例数。[结果]两组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细胞阳性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24h拔除导尿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间.[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案为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病人住院号奇偶数进行分组,奇数进入治疗组,偶数进入对照组.治疗组术后24 h拔管,对照组术后48 h~72 h拔管;观察两组病人自行排尿成功例数和尿白细胞阳性例数.[结果]两组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细胞阳性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方法.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112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66例,肾上腺手术1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嗜铬细胞瘤4例,皮质醇腺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无功能皮质腺瘤2例,皮质增生1例,肾上腺囊肿2例,髓性脂肪瘤1例),乳糜尿肾蒂淋巴管结扎术6例,单纯性肾切除术4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肾孟榆尿管癌肾输尿管全切术5例,肾盂输尿管成型术3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8例.结果 111例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经验体会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对260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病变切除术,其中肾上腺肿瘤25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16例,皮质醇症29例,无功能腺瘤78例,嗜铬细胞瘤26例,肾上腺神经节瘤5例),肾上腺囊肿6例。结果260例手术除2例嗜铬细胞瘤体积较大出血转开放手术外,其余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5—65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20~150ml。引流管1~3d拔除,无大出血、气胸等并发症,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5d。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提高手术技巧与总结经验为肾上腺外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与传统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的术后效果,探讨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择本院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同组医生完成的活体供肾切取术45例,分为腹腔镜组25例和开放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护理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均顺利.术后腹腔镜组的引流管和尿管留置天数、术后禁食天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腹腔镜活体供者肾切取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天数少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RLA)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20例因肾上腺病变行RLA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症、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瘤体大小、术后病理类型和肿瘤位置等。以手术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140 min)为分界点,手术时间超过140 min的,定义为手术时间延长。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RLA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因素对RLA手术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结果 96例(22.86%)出现手术时间延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 ≥ 31 kg/m2、术者经验( ≤ 30例)、手术方式(肾上腺全切)、瘤体直径 ≥ 3.6 cm、病理类型(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瘤),与RLA手术时间延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 ≥ 31 kg/m2、术者经验( ≤ 30例)、瘤体直径 ≥ 3.6 cm和嗜铬细胞瘤,是引起RLA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病理类型(嗜铬细胞瘤)、性别(男性)、术者经验( ≤ 30例)、BMI ≥ 31 kg/m2和瘤体直径 ≥ 3.6 cm为预测因素,AUC为0.735(95%CI:0.678~0.793)。结论 RLA手术时间延长与性别、BMI、病理类型、术者经验和瘤体直径等因素有关,术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识别,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79例接受肾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组,行传统开放式肾切除术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 d、5 d、10 d的CD3+、CD4+、CD8+细胞含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术后1 d时CD3+、CD4+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自身正常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0例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患者为观察组,32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较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早、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与传统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的术后效果,探讨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组医生完成的活体供肾切取术45例,分为腹腔镜组25例和开放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均顺利。术后腹腔镜组的引流管和尿管留置天数、术后禁食天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腹腔镜活体供者。肾切取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天数少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12月253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组125例,开放手术组1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122例手术获得成功,3例中转开放手术。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住院时间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及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疗效满意,安全性及应用价值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持气腹压力的持续排气法在预防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皮下气肿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52)。对照组术中使用常规人工间歇吸引排气法,观察组采用持续吸引排气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气腹实际压力值、擦拭镜头次数、手术时间及术后皮下气肿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49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皮下气肿,且均为1~2级;对照组52例患者中,10例发生了1~2级皮下气肿,3例发生了3~4级皮下气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中擦拭镜头次数[(3.18±0.99)次]少于对照组[(6.41±2.91)次],手术时间[(135.73±45.40)min]及住院天数[(15.50±3.89)d]亦短于对照组[(158.71±61.95)min及(16.04±4.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术中持续腹压监测曲线图表明,观察组术中腹腔内实际气腹压力波动于11~13 mmHg,较对照组(5~18mmHg)更趋于平稳。结论 保持气腹压力稳定的持续排气法可明显提高腹膜后入路腔镜手术操作的流畅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