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同言 《佛山陶瓷》2014,24(9):24-26
本文介绍了在陶瓷生产中废弃物的种类、来源以及陶瓷废弃物的利用途径,对陶瓷企业节能减排以及陶瓷废弃物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瓷》2015,(10)
笔者介绍了陶瓷生产中废弃物的种类、来源以及陶瓷废弃物的利用途径,对陶瓷企业节能减排以及陶瓷废弃物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的物流布局对生产系统运行过程的物料搬运费用、搬运效率、实际产能和生产效率等会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物料搬运费用占生产经营活动总开销的比例高达20%~50%,因此高效合理、科学化的布局设计,可使物料搬运费用每年至少降低10%~30%,而不合理的布局设计会给后续的生产活动造成一系列问题。生产布局与设计是生产物流  相似文献   

4.
《陶瓷》2009,(12):58-58
答:1陶瓷废料的主要来源 陶瓷废料主要来源于陶瓷生产及储运过程中,包括成形、干燥、施釉、搬运、烧成、后期磨削加工及储运等工序。其来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相似文献   

5.
物料搬运(Mnterial Handling)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辅助生产过程,它是工序之间、车间之间、工厂之间物流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国外统计,在中等批量的生产车间里,零件在机床上的时间仅占生产时间的5%,而95%的时间消耗在原材料、工具、零件的搬运、等待上,物料搬运的费用占全部生产费用的30%~40%。为此,设计合理、高效、柔性的物料搬运系统,对压缩库存资金占用、缩短物流搬运所占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佛山陶瓷》2010,20(2):5-5
<正>陶瓷生产过程中约有5%~25%的陶瓷废弃品,由于陶瓷碎片千年难以风化,难以处理,环保费用高。把陶瓷废弃物回收制成再生陶瓷,可使陶瓷企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甚至可以实现零排放,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江苏陶瓷》2006,39(3):14
VSM公司将在德国CERAMITEC陶瓷博览会上展出其两款最新式的瓷砖施釉机,其可满足骨灰瓷等种类的瓷器喷釉和浸釉生产的需要,同时配有搬运装置、免施釉区域防护附件以及红外探头和干燥等附属部件。  相似文献   

8.
苑金生 《陶瓷》2010,(2):53-55
新世纪人类面临环境、资源和人口3大难题,可持续发展成了各国追求的理想发展模式。对于陶瓷机械制造业而言,一方面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刺激消费从而淘汰旧产品,另一方面消耗资源进行大量生产的同时,废弃物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陶瓷机械制造业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弃物,根本的方法就是采用绿色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陶瓷砖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与资源、能源、废弃物排放之间的矛盾。陶瓷砖薄型化是建筑陶瓷行业实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陶瓷薄板的生产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原料、配方组成、制备工艺、生产企业等,并展望了陶瓷薄板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黄惠宁  柯善军 《佛山陶瓷》2013,23(8):1-5,16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陶瓷砖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与资源、能源、废弃物排放之间的矛盾。陶瓷砖薄型化是建筑陶瓷行业实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陶瓷薄板的生产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原料、配方组成、制备工艺、生产企业等,并展望了陶瓷薄板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陶瓷行业第三方物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吴志农 《陶瓷学报》2004,25(3):203-206
本文试图从陶瓷行业物流需求发展与物流服务现状入手,分析加快我国陶瓷产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以物流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发展陶瓷物流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陶产区新经济的增长点-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革  刘玲 《山东陶瓷》2003,26(2):31-33
我国建陶产区只有突破传统的商业观念、管理方式、交易模式,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加快采用IT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才能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步并进入全球网络化供应锭循环之中,成为社会经济系统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搜索引擎、网络文献数据库、网络图书馆、网络信息指南及陶瓷专业网站等进行网络资源的获取方法,同时介绍了可以利用陶瓷专业的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11):15622-15628
The recovery and reuse of industrial wast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nvironment. Today, a large amount of waste is produced due to marble production, and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bring such wastes to the ceramic industry, to solve the pollution problem and to provide cost-efficient ceramic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marble waste was used for ceramic earthenware glaze and body formulations. Marble waste was used in two different formulations as glaze and body. Chemical analysi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crystallographic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were made with XRF, SEM and XRD, respectively. When the hardness test results of the ceramic body and glazed samples were examined, the hardness values of the marble waste added samples increased by 1.9%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has been seen that using marble waste in the ceramic 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 for both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reasons.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陶瓷固体废物作为原料引入陶瓷砖配方中,替代部分矿物原料。研究了陶瓷固体废物化学与工艺性能,分析了抛光废渣等固体废物加入量对产品工艺与性能的影响,以及选用陶瓷固废精细化处理技术,制备出性能指标达到标准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陶瓷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陶瓷废料的日益增多,不但影响了城市环境,而且限制了经济发展和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陶瓷废料的主要来源和分类,并且探讨了国内外对陶瓷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陶瓷工业废料已逐年增多。潮州是一个瓷都,然而陶瓷废料已对本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将这些陶瓷废料变废为宝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试验证明,掺杂40%瓷土和一定比例淀粉的废陶瓷粉,在800℃下煅烧成型的多孔陶瓷对铅离子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铅去除率达49.2%。上述多孔陶瓷经过再生实验,也取得了理想的再生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陶瓷废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瓷废料的日益增多,不但影响了城市环境,而且限制了经济发展和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陶瓷废料的主要来源和分类,并且探讨了国内外对陶瓷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抛光废渣在陶瓷砖中的应用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质抛光砖生产所产生的废料日益增多,不仅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还影响了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抛光砖废渣的处理与利用显得非常的重要。抛光砖废渣是目前陶瓷行业最难利用,也是利用得最少的废料;对抛光砖废渣进行再利用将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抛光废渣的组成及烧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抛光砖废渣在陶瓷砖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抛光砖废渣在陶瓷砖中的发泡机理。  相似文献   

20.
陶瓷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陶瓷工业中大量的固体废料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废料处理给生产厂家增加了成本.如果将陶瓷废料回收利用,经一定加工后用于制造其他产品的原料,不但给陶瓷生产厂家带来利益,还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一举两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