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北京地区部分医院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现状及变迁   总被引:87,自引:1,他引:87  
调查北京地区临床分离菌对抗生素耐药现状及变迁情况。方法将北京地区12家医院抗生素对临床分离菌抑菌圈直径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1994年发表的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1995年共分离临床致病菌10305株,耐药率如下:(1)大肠杆菌:阿米卡星8%、头孢他啶15%、其它三代头孢菌素约30%;(2)克雷佰菌属:氧氟沙星0%、头孢他啶7%、阿米卡星9%;(3)绿脓杆菌:阿米卡星16%、头孢他啶15%、环丙沙星17%、诺氟沙星15%、氧氟沙星5%;(4)金黄色葡萄球菌:去甲万古霉素0%;(5)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9%;(6)肠球菌:去甲万古霉素7%。1990~1995年的连续6年监测中,发现大部分临床分离菌对以诺氟沙星为代表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上升显著,但绿脓杆菌对除喹诺酮类以外药物的耐药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对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特别注意,及时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状况;测定几种抗菌药物对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K—B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在所收集的80株下呼吸道标本中,阴沟肠杆菌39株,其中25.6%产ESBLs、41.0%产AmpC酶、7.7%同时产.AmpC和ESBLs;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培氟沙星对产酶菌的耐药率较高在50%以上,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在30%-40%之间。在其他4种常用抗生素中,伊米配能的耐药率低,对ESBLs、AmpC和ESBLs AmpC菌株的耐药率分别为16.7%、9.5%和0;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30%~40%之间;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多数在70%以上。结论:临床分离的下呼吸道标本中,阴沟肠杆菌最多且产酶率最高;几种抗菌药物中伊米配能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其次是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越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0月自我院分离的780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从尿液标本分离的780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列前五位(47.2%、17.6%、9.9%、6.7%和5.4%)。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为45.7%,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为28.6%.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HLGR)检出率分别为74.0%和81.0H.它们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MRSE、非HLGR和非产ESBLs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仍然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尿路感染应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舍理用药,并应检测MRSE,HLGR和产ESBLs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慢性化脓中耳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6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83株,以金黄金葡萄球菌(63株)和铜绿假单胞菌(57株)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经分别为100%和71.4%,对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头抗生素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济南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二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医师不仅凭经验,而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以防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引起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引起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离率以及对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根据院内抗菌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占检出菌总数的18.6%和42.1%,呼吸系其他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泌尿系其他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是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艾希菌对环丙沙星等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在57.5%以上,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氟喹诺酮类药物销售金额占第三位,使用强度为22.38;大环内酯类药物销售金额占第五位,使用强度为5.51。结论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感染药物,同时也应分析药物成本和疗效关系选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院内致病菌。由于其可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使得治疗由其引起的感染和控制其的传播十分困难。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出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了较高的活性。但随着喹诺酮类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很快出现了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 ,并且耐药率迅速上升[1,2 ]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及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 ,本文进行了三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利福平等常用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均来自上海瑞金…  相似文献   

7.
临床分离4 364株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2003—2005年分离的4364株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软件。结果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一直为1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逐年上升,甲氧西林耐药率也逐年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从40.8%上升到61.6%,表皮葡萄球菌从69.7%上升到79.8%。G^-杆菌合计,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耐药率一直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体外产ESBLs的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为29.5%~45.5%。结论本院肠杆菌科产ESBLs比例、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和非发酵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院病原菌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6年1—12月从临床标本分离确认的1459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率统计。结果绿脓杆菌临床分离率23.5%,占首位,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16.9%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0.8%。绿脓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以头孢菌素尤甚,呈高耐药率和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18.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发生率为59%和62%。MRSA、MRSE和MRSH的耐药率分别为28.5%、57.9%和63.7%。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3.3%,麦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重视病原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细菌扩散、流行。  相似文献   

9.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  黎帆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2):41-41,63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20株淋球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淋球菌对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及头洛美沙星的耐药百分率分别为85.00%,95.00%.38,33%,59.17%.83.33%。结论 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进行淋病治疗时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998-01/04分离的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5l株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87.9%,且都为多重耐药株。14种抗生素中万古霉素活性最好,耐药率为0%;其次为利福平、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耐药率分别为23.5%、35_3%、43.1%、60.8%、64.7%;对青霉素、SMZ CO、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呋新耐药率高,均在70%以上。结果: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MRSA所占比例极高,首选用药为万古霉素,可联合使用利福平、丁胺卡那或氯霉素。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1990-2004年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1990至2004年上海地区11所医院的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细菌药敏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33495株对21种抗菌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多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在15年间呈上升趋势。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自69.0%和30.0%分别增至85.0%和71.4%。对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唑啉(24.0%-48.3%)、头孢呋辛(18.0%-45.7%)、头孢克洛(33.3%-46.8%)的耐药率均增长,尤其是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自1990年的6.0%增至2004年的35.2%。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15年间明显增高,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自1990年的11.0%增至2004年的55.4%。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缓慢上升(44.0%-54.0%)。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甲晤唑/甲氧苄啶(SMZ/TMP)耐药率始终较高。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呋喃妥因则保持了对大肠埃希菌的良好抗菌活性。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在2000-2004年间逐渐上升,自14.7%增至36.5%,产ESBL菌株耐药性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者。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在1990-2004年的15年间普遍呈明显增高趋势。 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在1990--2004年的15年间普遍呈明显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1017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谱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谱和耐药机制,为合理使州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的细菌用BD Phoenix仪鉴定,药敏用K-B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软件。结果 1017侏细菌中前6位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9.37%、17.70%、13.27%、12.09%、11.8%和7.57%。G^-杆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81.5%),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5.5%。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0%和100.0%,呋喃妥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70%。CNS和SA耐苯唑西林比率分别为78.2%和46.8%。结论 本院临床细菌产ESBLs和耐苯唑西林比率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1017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谱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谱和耐药机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的细菌用BDPhoenix仪鉴定,药敏用K-B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软件。结果 1017株细菌中前6位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9.37%、17.70%、13.27%、12.09%、11.8%和7.57%。G-杆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81.5%),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5.5%。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0%和100.0%,呋喃妥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70%。CNS和SA耐苯唑西林比率分别为78.2%和46.8%。结论 本院临床细菌产ESBLs和耐苯唑西林比率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104例患者临床分离细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标本来源和药敏结果.结果 2015年共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各694株和233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3.6%;检出最多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28株,18.4%)、大肠埃希氏菌(100株,14.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3株,12.0%);多重耐药菌中检出最多者为大肠埃希氏菌(78株,33.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株,15.9%)和肺炎克雷伯菌(29株,12.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4%和31.7%.结论 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细菌和多重耐药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形势相对缓和.持续对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可为抗菌药物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的机制。方法 Kirby Bauer琼脂扩散法测定 5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琼脂稀释法测定其中 111株对两种氟喹诺酮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直接序列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环丙沙星耐药菌株gyrA和parC基因突变。结果  5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 ,其耐药率分别为 10 9%、11 1%、11 8%、12 5 %。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 2 9 2 %、2 3 5 %和 33 7%。耐环丙沙星和ICU临床分离的菌株对所测试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6 0 %以上为多重耐药 (MDR)菌株。 80株耐环丙沙星菌株中 6 6株( 75 % )出现gyrA基因Thr83(ACC)→Ile(ATC)突变 ,5 2株 ( 6 5 % )发生parC基因Ser87(TCG)→Leu(TTG)突变 ,同时存在上述两种突变的有 5 2株 ( 6 5 % ) ,而 31株环丙沙星敏感菌中未发现上述突变。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对环丙沙星的MIC显著高于单独gyrA基因突变株和不存在上述突变的菌株 ,P <0 0 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特别是耐环丙沙星和ICU分离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  相似文献   

16.
王洪珍  陈凤  孙光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66-1667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链阳霉素类(MLS)的耐药表型。方法:用K-B法测定葡萄球菌属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D试验,测定链阳霉素类耐药表型。结果:在258株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分别为62.8%和83.4%。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磷霉素和利福平敏感率在74%以上,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195株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耐药,84.1%(69/8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结构型耐药;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56.6%(64/113)为结构型耐药,32.7%(37/113)为外排型耐药。对红霉素耐药但对克林霉素敏感的62株葡萄球菌中,18株为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论: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对常用抗生素易产生多重耐药,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方法 PCR法对5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并用琼脂稀释法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 57株阴沟肠杆菌中阴沟肠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9.5%~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64.9%、87.7%、93%、49.1%和100%。qnrA基因阳性19株(33.3%),qnrB基因阳性15株(26.3%),qnrS基因阳性2株(3.5%),qnrA基因和qnrB基因同时阳性8株,qnrA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qnrB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结论我院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该类基因的监测及临床用药监管。  相似文献   

18.
Yang QW  Xu YC  Chen MJ  Hu YJ  Ni YX  Sun JY  Yu YS  Kong HS  He L  Wu WY  Ye HF  Yang YM  Zhu LN  Guo SH  Ji P  Zhu ZH  Ren JK  Zhang LX  Sun ZY  Zhu XH  Tong MQ  Zhao WS  Mei YN  Liu Y  Zhang ZJ  Duan Q  Li D  Liu PP  Wang J  Han LX  Wang H  Xie X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9):2753-2758
目的监测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15家教学医院分离的医院获得革兰阴性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按设计方案收集非重复的1927株院内获得革兰阴性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6类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被测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均较高,而对于产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大于80%的药物只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很低(34.8%-36.1%),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则更低(13.4%~17.1%)。对于易产头孢菌素酶(AmpC)的菌株(包括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敏感率均大于80%的抗生素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另外,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包括头孢吡肟(67.3%-100%)、阿米卡星(67.3%~95.2%)、头孢他啶(52.9%-100%)和头孢哌酮-舒巴坦(51.9%~100%),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为52.5%~86.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最高(95.6%),敏感率在70%~80%之间的药物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达98.3%,继之为亚胺培南(80.8%)、美罗培南(76.2%)和米诺环素(67.4%),其他药物的敏感率低于60%。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米诺环素(85.0%)、左氧氟沙星(82.5%)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曙唑(77.5%)。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敏感性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有米诺环素(77.2%)和美罗培南(61.4%)。结论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对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较以往监测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Xiong ZZ  Wang P  Wang ZX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6):422-42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新型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基因[aac(6')-Ib-cr基因]的分布.方法 PCR检测aac(6')-Ib-cr基因并将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纸片扩散法测定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 ERIC-PCR法进行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同源性检测.结果 81株阴沟肠杆菌中,3株aac(6')-Ib-cr基因阳性(3.7%); 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第2、3代头孢菌素等显示多重耐药2株产ESBLs和AmpC,1株产ESBLs;ERIC-PCR电泳图谱型显示,3株aac(6')-Ib-cr基因阳性细菌均不属于同一型别.结论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存在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为多重耐药、非克隆传播菌株,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