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为致密砂岩气藏。通过对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集层、储层致密和成藏时间以及天然气运聚的分析,详细研究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特征。本溪组-山西组煤层是主要的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烙根为Ⅲ型干烙根,有机质成熟度高,以高-过成熟为主,为盆地天然气成藏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储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8%,渗透率在0.1×10~(-3)~0.5×10~(-3)μm~2,为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具有"小孔隙、细喉道、微裂缝不发育、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致密气藏是先致密后成藏,储层在早-中侏罗世储层演化为致密砂岩储层;而后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天然气大量充注形成气藏。天然气在气体膨胀力的作用下沿着微裂缝近距离运移聚集形成大面积连片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  相似文献   

2.
为了搞清甘泉—志丹区块上古生界气藏特征及类型,实验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压汞、重矿物等测试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现场试气资料,对上古生界储层及储盖组合特征、气藏温压特征和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气藏类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为中粒、细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主体介于2.0%~10.0%,渗透率在0.01~0.60×10~(-3)μm~2之间,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集层。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非常规岩性圈闭,是海相-海陆过渡相和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形成的多个相互邻近的中小型岩性圈闭叠置所构成的岩性圈闭群。上古生界气藏呈大面积准连续分布,天然气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和储层控制,气藏内虽多口井产水,但纯水井很少,主要表现为气水同储同出,未发现边底水,更无气水倒置。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为典型的准连续型气藏。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聚集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接替资源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通过储层岩心分析,结合压汞实验研究其孔喉结构特征,得到储层孔隙空间展布及地下微观特征,进而对比分析3种成岩作用对于储层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4类孔隙;盒8和山1的主要孔隙类型是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山2则是粒间孔,其次是晶间孔和粒内溶孔,其所占比例相当。3种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特征都有很强的改造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对于孔隙度影响最大,溶蚀作用影响最小。强烈的压实作用也导致储层的微孔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地层中广泛发育的煤层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煤层埋深为2.2~2.8 km,厚度为22~49 m,镜质体反射率为0.6%~2.5%,属长焰煤—贫煤;煤层是良好的烃源岩,其平均生烃强度为23.52×108m3/km2.煤层、砂岩储层和顶部上石盒子区域性泥岩盖层的良好空间配置是上古生界煤成气砂岩气藏形成的关键.描述了该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和泥岩中2种高角度裂缝特征,指出了裂缝的形成时期及其在煤成气成藏中的运移通道作用.最后将该地区煤成气藏近源型成藏模式细分为近源-源内聚集型和近源-裂缝运移型.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成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烃时限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成藏年代学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实现了区内由传统的定性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研究表明: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从南到北、从下至上成藏时间依次变晚.中、下部含气组合主要两期充注,分别为200.0~175.0Ma和160.0~120.0Ma,后一期为天然气的主力充注期,成藏关键时刻为135.0Ma.上部含气组合属于次生气藏,为一期充注,主要成藏时间略晚,为150.0~97.5Ma,其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试油及研究资料,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多项数据,运用最新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通过综合研究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储层特征、油藏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认为陇东地区长7油藏属于"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受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和运移动力等因素影响,石油经短距离运移近源成藏.其长7致密砂岩油藏具有平面上呈条带状准连续分布、分布规模较大、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等特征.下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厚度大,具有很强的生烃潜力,为该区优质的烃源岩,与大面积分布的厚层储集砂体垂向上叠置互层,对油藏的分布具有主要控制作用.陇东地区致密油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前景很广阔.  相似文献   

7.
以苏里格气田桃X区块上古生界二叠系盒8段储层为例,采用铸体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镜质体反射率、X线衍射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及石英、方解石和高岭石的胶结作用,而溶蚀作用对储层次生孔隙形成起到建设性作用;储层成岩作用阶段已达中成岩B亚期,根据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将储层成岩相划分为6种类型,阐述了各成岩相类型的孔隙演化模式,其中溶蚀-胶结相、高岭石-硅质胶结相为形成储层主要成岩相.1  相似文献   

8.
为搞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成藏与储层致密化关系,采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伊利石测年分析对研究区盒8段的成藏时间进行了恢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为双峰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105~120℃之间和135~160℃之间,由捕获的包裹体内气体组分推算的R0介于0.6~1.0和大于1.2两个区间,伊利石测年分析显示峰值年龄分别为160和120 Ma,确定研究区主成藏时间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通过成岩作用及埋藏热演化史分析,三叠纪末时研究区盒8段储层孔隙度已小于12%,浮力无法克服毛管阻力,天然气将无法依靠浮力成藏,即储层已致密化。由此得出研究区气藏整体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成藏特征,为在研究区寻找勘探有利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天然气成藏的地质特征,目的是预测盆地内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区块。综合采用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岩芯观察和室内分析研究等方法。研究表明,盆地晚古生代多种沉积体系发育,奠定了气藏的物质基础;沉积层序的演化控制了气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发育及其空间组合;持续供气的气源岩、大范围分布的致密砂岩储集层、多因素封盖、就近成藏和成藏期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利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指出盆地内5个有利的天然气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基于探井岩心、地质资料和分析测试成果,明确研究区二叠系沉积特征,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流体包裹体和成岩流体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划分成岩作用期次,明晰不同期次成岩演化序列,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QT1地区上古生界深层致密单一砂岩储层如何有效开发这一难题,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烃源岩分布、生烃能力,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剖析,明确了研究区成藏特征,并对产能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区内主力烃源岩的本溪组完全缺失,减薄的太原组地层和山西组山_2段煤系地层仍不失为良好的烃源岩;山西组山_1段发育一套薄层砂岩储层,是纵向唯一的优势储集层段,其上石盒子组盒_8砂体不发育,其间发育的细-粉砂岩和泥岩共同构成区域盖层;由于储层致密,岩性及储层含气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最为强烈,且与苏里格气田相比,具有"含气饱和度有效下限低、单位饱和度产气量高,以中、低产量为主"的特点。以上认识指导了研究区水平井适应性评价并快速建成2亿m~3/a产能。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含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油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油藏.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物性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等,对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延长组致密砂岩具有非常复杂的孔隙结构,大量微孔的存在使致密砂岩储层具有非常高的束缚水饱和度;高排驱压力使油气充注时阻力过大,油气仅充注在致密砂岩背景中的优质储层.延长组砂岩储层致密的最主要因素是强压实,强胶结,溶蚀作用相对较弱.绿泥石环边的出现可以减缓上覆地层的压实作用,而相对较少的塑性颗粒可以降低因压实作用而导致的塑性颗粒变形.后期溶蚀作用的强弱与溶蚀前储层的储集物性和胶结物成分有很大的关系,砂岩储层在溶蚀前孔隙较发育,则后期的溶蚀作用愈彻底;浊沸石胶结越发育,后期的溶蚀愈强烈.延长组优质储层的发育往往与弱压实、强溶蚀和裂缝发育相伴生.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延长组发育致密砂岩裂缝,准确识别裂缝的填充程度有助于更好地评价和开发致密砂岩储层。运用延长组的岩心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统计裂缝的产状、填充矿物和填充情况,确定研究区裂缝主要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填充物为方解石,通过交会图和正态分布,总结了有填充裂缝和未填充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对比了有填充裂缝和未填充裂缝的测井响应差异,选取裂缝敏感的测井参数,构建曲线变化幅度参数和曲线变化率参数,进而构建裂缝有未填充的综合指数识别方法。结果显示,感应测井对裂缝有填充和未填充响应有明显差异,孔隙度测井对裂缝有填充和未填充有一定的响应差异,岩性测井响应差异最不明显。将响应特征和识别方法应用于研究区2口井,对裂缝有未填充的综合识别率达76%。结果表明该响应特征和识别方法可为致密砂岩裂缝填充评价提供新思路,完善裂缝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对策不明确的问题,以长岭气田登娄库组气藏为例,借助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基于气体组成差异的产量劈分方法,在历史拟合基础上,开展气藏精细描述,划分剩余气分布类型,优化加密井型,优选采出程度和经济效益最佳的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气分布类型为连片集中展布型、点状局部富集型和边部分散型,剩余储量占比分别为80.3%、4.2%和15.5%;对于正对式、交错式水平井网,直井均为最优的加密井型;补孔侧钻+加密+增压方案采出程度最高;选取补孔侧钻+加密为最终的开发调整方案,预测期末采出程度可提高约5.5%。  相似文献   

15.
基于铸体薄片、岩心相、测井相、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长7储层特征,对其成岩相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有利成岩相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西峰地区长7油层组为湖底扇重力流沉积,沉积类型为砂质碎屑流、浊流、滑塌体、泥质碎屑流,储集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与浊流为主,滑塌体...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Z区块长4+5发育陆相致密油储层,致密油藏有效储层下限参数评价对甜点预测及油藏注水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运用该区长4+5大量岩性、物性资料、测井资料、压汞等资料,建立了致密油储层有效孔隙度解释方法,确定了适用于Z区块长4+5油层评价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下限标准。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其主要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粒间溶孔、岩屑溶孔及长石溶孔,孔隙度集中分布在8%~14%,而渗透率则集中分布在0.04×10-3~1×10-3μm2。岩心观察、实验分析及测井参数综合解释结果显示,本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对应油迹级含油级别下限;物性及电性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9%、渗透率0.2×10-3μm2、含油饱和度40%、电阻率15Ω·m、声波时差226.4μs/m。此外,砂岩厚度与有效厚度呈一定正相关关系,有效厚度与孔隙度也有一定正相关关系,当储层物性较好以及砂层厚度较大,油层厚度较大;反之,当储层物性较差以及砂层厚度较小时,则主要发育差油层。  相似文献   

17.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镜下的观察和统计,运用图像粒度和高压压汞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局部存在受裂缝影响发育的高孔渗段外,整体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山1段物性较山2段好,整体孔隙不发育,物性较差;孔隙和吼道的大小及连通性直接决定着物性的好坏,表现出典型的致密砂岩型气藏。在沉积相中,水下分流河道较分流河道间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好。研究区以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孔渗物性整体较好,岩屑石英砂岩次之,岩屑砂岩最差;砂岩的粒度越粗,孔隙越发育,物性越好。在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后,硅质胶结及晚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是储层致密、物性差的主要原因。黏土矿物中,伊利石、高岭石和混层类的充填胶结作用是影响渗透率的关键性因素。石英颗粒表面绿泥石薄膜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而本区有限的溶蚀作用对储层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该研究对在上古生界大面积低丰度天然气藏的背景下,发现"甜点式"的油气富集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构造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以及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等成藏要素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是一个倾角小于0.5°的西倾单斜,油源条件优越,储层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渗细砂岩,孔隙度一般小于12%,渗透率小于2×l0-3 μm2;油气藏类型为“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油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最终确定“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低孔特低渗透率的储层系统是关键;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紧密接触式生储盖组合是基础;稳定的动力学背景和平缓的构造格局是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盒8储层水平井开发地质下限,寻找适合水平井高效开发有利区,采用经济极限产量法,利用水平井单井投资成本、气井产气量等参数,对研究区水平井进行经济评价,并与致密砂岩储层实际地质特征相结合,建立适合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水平井有效开发的储层厚度、物性、含气性和电性下限标准,为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高效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经济极限渗透率为0.28×10~(-3)μm~2,经济极限孔隙度为8.85%,含气饱和度下限为53.4%,声波时差下限为230μs/m,电阻率下限为29.5Ω·m,密度下限为2.55 g/cm~3,泥质含量下限为14%。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合单井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史模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油气充注历史。结果表明:研究区次生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3大类、7个亚类,烃类和CO_2包裹体发育序列为黄色荧光烃包裹体→蓝色荧光烃包裹体→CO_2气包裹体→甲烷气包裹体;上古生界烃源岩在盆地南部最早进入生烃阶段,演化程度也最高,从南向北,烃源岩进入生烃的时间依次变晚,演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上古生界储集层主要经历两期油气充注,中晚三叠世,盆地中南部开始进入生油阶段,原油在中侏罗世早期充注到陕360和苏325地区,形成发蓝色荧光和少量黄色荧光的液态烃包裹体,未能形成工业性油藏,早白垩世中期,大量天然气生成,由南向北充注到伊陕斜坡北部,且持续到早白垩世晚期构造抬升之前,形成多个大规模工业性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