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钯配合物[PdCl2(py-n-COOH)2].2DMSO(n=3,4;DMSO=二甲亚砜),并对其进行光谱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2个吡啶羧酸配体作为单齿配体通过N原子与Pd配位,形成一个反式的平面四边形构型,未配位的羧基通过强的分子间氢键作用与DMSO中的2个氧原子相连。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钴(Ⅲ)配合物[Co(L) (AcOH) (H2O)]2·(ClO4)2·H2O[H2L=乙二胺缩-3-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23 5(2)nm,b=1.309 1(3)nm,c =2.197 2(4)nm,α =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 nm3,Z=2,Dc=1.366 g/cm3,GOOF=0.994,R1=0.071 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Ⅲ)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Ho2(bpdc)3·(H2O)4].5H2O单晶(bpdc为2,2'-联吡啶-6,6'二羧酸).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含有2种独立配位模式Ho3+,其配位构型都是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一种为一个配体H2bipy上的2个氮原子和2个羧基氧原子采用螯合配位占据四方反棱柱体的4个顶点位置,同时余下4个顶点位置被4个配位水分子占据;另一种是2个配体H2bpdc上的4个氮原子与4个羧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与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6-甲基-吡嗪-2-羧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具有二维超分子结构的配合物[Co(C6H5N2O2)2(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测定.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o(Ⅱ)与2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一个六配位的轻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Co2+与来自两个配体上的2个N原子和2个O原子螯合配位,形成赤道平面,Co2+的轴向位置被2个水分子占据.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KAuCl4与tpptpy(tpptpy=4-′p-三苯基膦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加合物[H2(tpptpy)(AuCl2)Cl2]2.H2O,该加合物经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该加合物由[H2(tpptpy)]^3+,[AuCl2]^-和两个氯离子构成,并通过分子间(内)的C—H…Cl,O—H…Cl,N—H…Cl和C—H…O氢键形成了三维疏水孔洞结构。AuCl4^-使水分子氧化产生H+从而使三联吡啶配体质子化,进而抑制了Au(Ⅲ)与tpptpy的配位反应,同时质子化的配体可以与AuCl2^-形成难溶加合物,促进了Au(Ⅲ)向Au(Ⅰ)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几种二元弱酸在离子强度μ =0.1(KNO3),V(乙醇)/V(水)=10%混合溶剂中的电离常数及其与Cu2+形成的MAB(M=Cu2+;A=水杨酸、5-硝基水杨酸、5-甲氧基水杨酸;B=丙二酸、苯丁基丙二酸)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弱酸中取代基官能团对电离常数及配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芳环的配体水杨酸中引入吸电子基团时电离常数降低,引入推电子基团时电离常数升高.对于丙二酸配体,增长碳链电离常数增加,配体芳环之间的堆砌作用可以增强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自制的柔性1,6-双(苯并三氮唑)烷烃为桥连配体,以溴离子为第二桥连配体,以期与 d10过渡金属Cu(I)通过自组装反应获得具有新颖结构和优良荧光性能的配位聚合物.在乙醇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uBr]4(BBTH)}n .X-射线单晶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 ,晶胞参数 a=12.7298(13)?,b=15.4556(16)?,c=12.9395(13)?,β=94.5380(10)°,V =2537.8(4)?3,Z=4.配位聚合物的两个中心铜原子均采取变形的四面体配位模式分别与一个来自配体(BBTH)的氮原子和三个桥联溴原子进行配位,每个Cu+或Br-连接相邻的三个Br-或Cu+形成一个新颖的梯子链状结构,进而通过配体(BBTH)的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X桘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固体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全面的表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在300℃以下无分解反应,耐热性好.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位聚合物在392 nm (λmax )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8.
用2-羟基-1,3-丙二胺(L)与高氯酸铜反应得到了一个三核铜金属杂环配合物[Cu3(L^-)3](ClO4^-)3,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表征了其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491(2)nm,b=1.0808(2)nm,c=1.2467(2)nm,a=74.451(3)°,β=70.635(3)°,γ=63.661(3)°,V=1.1829(3)nm^3,Z=4,R=0.0587,wR=0.1363.在配合物的阳离子中,三个铜离子均与相邻配体上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桥联氧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平面四方形构型,且通过与三个配体2-羟基-1,3-丙二胺上的桥联氧原子连接形成一个由Cu^2+和氧原子交错联接的六元杂环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Ni(ptc)(bipy).4.5H2O]单晶,(H3ptc为2,4,6-吡啶三羧酸,bipy为4,4’-联吡啶).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体H3ptc上的一个氮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与Ni^2+螯合配位,而另一个配体bipy的一个氮原子为端基配位,金属Ni^2+离子的轴向位置被两个水分子占据,形成一个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2,2′:6′,2″—三联吡啶(tpy),Eu(NO3)2.6 H2O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配合物由一个Eu(Ⅲ)离子、一个三联吡啶、两个硝酸根离子、三个水分子组成配位一价阳离子内界,另一个硝酸根为外界.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80 3(6)nm,b=11.223 5(7)nm,c=11.746 1(7)nm,α=88.850 0(10)°,β=69.103 0(10)°,γ=74.604 0(10)°,V=1050.83(12),Z=2,R=0.015 3,wR=0.059 8,Eu3+的配位数为10并形成双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配体2‐醛基‐8‐羟基喹啉与Yb(ClO4)·6H2 O反应,得到8‐羟基喹啉‐2‐甲酸甲酯镱配合物,配体中醛基在甲醇、乙腈溶液中转化为甲酯基,转化后的甲酯基与镱离子配位。配合物为零维单核结构,3个配体对镱离子形成包裹型配合物,并表现出镱离子的近红外荧光性质,固态下的荧光寿命为12.01μs ,甲醇溶液中的荧光寿命为10.07μs。  相似文献   

12.
以2,2′:6′,2″—三联吡啶(tpy),Eu(NO3)2.6 H2O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配合物由一个Eu(Ⅲ)离子、一个三联吡啶、两个硝酸根离子、三个水分子组成配位一价阳离子内界,另一个硝酸根为外界.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80 3(6)nm,b=11.223 5(7)nm,c=11.746 1(7)nm,α=88.850 0(10)°,β=69.103 0(10)°,γ=74.604 0(10)°,V=1050.83(12),Z=2,R=0.015 3,wR=0.059 8,Eu3+的配位数为10并形成双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3.
用苯基丙二酸、硝酸镉、邻菲啰啉为原料合成一个新的配合物[Cd2(phen)4(pmal)(H2O)].2NO3.5H2O(phen=邻菲啰啉,pmal=苯基丙二酸),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测试,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参数为:a=1.308(4)nm,b=1.554(5)nm,c=1.692(5)nm,α=91.603(6)°,β=109.518(5)°,γ=113.712(6)°,V=2.915(16)nm3,Z=2,D=1.529 g/cm3.镉(Ⅱ)离子与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八面体结构.化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网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 39(6)nm,b=1.149 23(11)nm,c=1.443 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HMPB)为配体,采用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合锌,利用元素分析、IR光谱、MS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配体通过氮原子和氧原子与Zn2+以二齿形式配位,配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能力,其最大吸收峰位于340 nm.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具有特定配位方式的Eu(Ⅲ)杂多元配合物的靶向合成,首先采用稀土硝酸盐与β-萘酰三氟丙酮(NTA)和二苯基亚砜(DBSO)配体反应合成先导化合物,然后利用对甲氧基苯甲酸(POBA)取代先导化合物中的硝酸根实现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并通过利用先导化合物中β-萘酰三氟丙酮和二苯基亚砜配体形成的较大空间位阻阻禁羧基桥式配位,实现了羧基双齿螯合配位的靶向合成。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相关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根据表征结果推测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比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与更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出现主发射峰劈裂弱,发射峰半高宽变锐的特征;而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比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具有稍好的热稳定性。得到了2种鲜艳红色的高效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具有特定配位方式的Eu(Ⅲ)杂多元配合物的靶向合成,首先采用稀土硝酸盐与β-萘酰三氟丙酮(NTA)和二苯基亚砜(DBSO)配体反应合成先导化合物,然后利用对甲氧基苯甲酸(POBA)取代先导化合物中的硝酸根实现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并通过利用先导化合物中β-萘酰三氟丙酮和二苯基亚砜配体形成的较大空间位阻阻禁羧基桥式配位,实现了羧基双齿螯合配位的靶向合成。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相关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根据表征结果推测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比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与更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出现主发射峰劈裂弱,发射峰半高宽变锐的特征;而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比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具有稍好的热稳定性。得到了2种鲜艳红色的高效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3,3',4,4'-偶氮苯四甲酸、邻菲啰啉与醋酸镉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d(phen)3(]H2abtc).0.5(H4abtc).CH3OH(1)(phen=邻菲啰啉,H4abtc=3,3',4,4'-偶氮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镉原子与三个邻菲啰啉的六个N配位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体3,3',4,4'-偶氮苯四甲酸未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C-H…O形成2D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芳香族二羧酸的配位性能,评价金属镉离子与芳香族二羧酸配位几何结构对其骨架的影响,基于2,2’-联吡啶-5,5’-二羧酸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配合物 {[Cd(L)]·DMF·0.5H2O}n。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仪对镉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d离子与配体采用六配位模式,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400 ℃ 前,配合物骨架并未分解,475 ℃ 后配合物热降解曲线趋于平稳,表明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为2,2-联吡啶-5,5-二羧酸基MOFs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3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Cu2(SO4)2(H2O)8]·2H2O}n(1),{[Ni3(SO4),(H2O)6]·2H2O}n(2)和{[Cd3(SO4)3(H2O)6]·2H2O}n(3).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发现:配位聚合物中的硫酸盐基团配体各自的配位形式不同.配位聚合物1包含一维Cu—SO4链,并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延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位聚合物2和配位聚合物3是以硫酸盐基团为一维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类似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