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湖北汉族人群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的多态性与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104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病例组)及其中42例(子代组)的双亲(双亲组)血样, 12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对照组)。 PCR-SSCP与DNA测序确定并比较EDNRB基因外显子4的突变与多态性位点(SNPs)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差异,分析sHD表型与SNPs的关联,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3样本家系SNPs的传递不平衡。结果:EDNRB基因外显子4,检测到c831 G→A(L277L)多态性位点,未发现突变;病例组c831 G→A位点的等位基因A频率(68%∶53%)和纯合子AA基因型频率(49%∶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等位基因A频率明显高于双亲组(68%∶54%,P<0.01);短段型(SSA)患者等位基因A频率明显高于长段型(LSA)患者(76%∶63%,P<0.05);TDT检验未发现亲子代间在c831 G→A(L277L)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结论: 中国湖北汉族人群EDNRB多态性与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关系密切,尤其与短段型表型 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内皮素B受体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巨结肠 (HD)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有研究表明 ,原癌基因RET ,内皮素B受体基因 (EDNRB)、内皮素 3基因等是HD有关致病基因。我们应用单链构像多态分析技术 (SSCP) ,对我院1998~ 1999年收治的 5 7例HD患儿的EDNRB基因第 5外显子进行分析 ,以探讨该基因与HD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HD患儿 5 7例 ,男 48例 ,女 9例 ,年龄 3个月~ 11岁 ,平均年龄 5 .5岁。散发性 49例 ,家族性 8例 ;常见型 3 7例。短段型 13例 ,长段型 7例 ,均经术后病理切片证实。对照组 :健康无便秘史儿童 2 0例。2 .引物 :引物参照文献 [1] ,由…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巨结肠症 ( Hirschsprung病 )由于肠神经节细胞缺乏 ,并常与内皮素 - 3( EDN3)和内皮素 B受体( EDNRB)编码的基因有关 ,但散发性巨结肠症则无此基因连接 ,巨结肠症的肠神经节细胞缺乏与 EDN3或EDNRB突变致病者存在相同性 ,推想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在无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受到影响 ,由此作者对散发性巨结肠症组织标本进行 EDN3和 EDNRBm RNA的测定以观察 EDN3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对 10例散发性巨结肠症患儿的有神经节细胞和无神经节细胞的结肠段组织提纯 RNA和DNA,并取 10例年龄配对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 ,分析 …  相似文献   

4.
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RET基因第11外显子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RET基因第11外显子碱基序列,明确RET基因突变与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的关系。方法 提取17例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基因组DNA,PCR扩增RET基因第11外显子,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 分析测序图发现1例病例在该基因第15165位碱基处C→A突变,导致丝氨酸^691→赖氨酸错意突变。结论 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RET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突变率较低;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致病的关键基因可能位于该基因的其他外显子或其他基因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sHD)G蛋白藕联受体家族的内皮素受体-B(EDNRB)易感基因的突变与多态性特征,探讨碱基改变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关系。方法收集104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与其中42例患儿(子代组)的双亲血样,12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与DNA测序确定并比较EDNRB基因外显子1、2的突变与多态性位点(SNPs)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差异,分析sHD表型与SNPs的关联,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三样本家系SNPs的传递不平衡。结果EDNRB基因外显子1、2均未发现突变,外显子1检测2个SNPs,c311A→T(N104I)为新发现位点;病例组c311A→T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99C→T位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T检验发现亲子代间在c311A→T(N104I)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杂合体双亲优先传递等位基因T给子代;临床表型与SNPs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关联。结论中国汉族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EDNRB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中国福建地区汉族散在的多指(趾)、短指畸形患者中HOXD13基因的分析,了解其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方法 采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接受治疗的多指(趾)和短指畸形患者6例,以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本科室医务人员在内的正常志愿者40例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及DNA序列分析法,对6例散在型患者及40例正常志愿者HOXD13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无家族史,其中5例HOXD13基因第1外显子发生c.291C >T(p.A60A)杂合同义突变,1例短指患者及40例志愿者均未发现有HOXD13基因突变.结论 中国汉族散在型多指(趾)畸形的出现,可能与HOXD13基因的高频杂合同义突变c.291C>T(p.A60A)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中胚层后方同源物2(mesoderm posterior 2,MESP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发生的关系。方法: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60例(病例组),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5~23岁,平均13.2±3.8岁;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2~16岁,平均12.9±2.7岁。两组对象均为中国汉族人群,性别相匹配。CS患者分型:形成障碍26例,分节不良13例、混合型21例。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e Bank中人类MESP2基因外显子(共2个外显子,exon 1和exon 2)序列设计引物将该基因的两个外显子序列全部扩增出来,然后应用DNA自动测序仪对扩增出来的目的产物进行测序,将病例组MESP2基因两个外显子测序结果与对照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美国NCBI基因库里公布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进行比对,将对照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与美国NCBI基因库里公布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也进行比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MESP2基因的exon 1和exon 2均未见突变及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论:中国汉族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MESP2基因外显子无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中MESP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散发非综合征型CS发病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WNT8b和SHH基因突变与中国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症(HSCR)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东北地区72例散发性HSCR患儿术前全血标本(病例组),同时选取72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对照组).提取上述外周血标本基因组DNA后,应用PCR方法对WNT8b基因第1外显子和SHH基因第1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将突变样品进行自动测序分析.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WNT8b和SHH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 病例组72例HSCR患儿的WNT8b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3例WNT8b基因编码区发生突变,其中杂合性缺失(A缺失)8例(11.1%),碱基置换突变5例(6.9%);SHH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1例SHH基因编码区发生突变,其中杂合性缺失(A缺失)7例(9.7%),碱基置换突变4例(5.6%);从而引发氨基酸的改变;而对照组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WNT8b和SHH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0.01±1.13、17.33±0.62和28.25±1.27、18.9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SCR患儿外周血WNT8b和SHH基因存在突变和异常表达,这两种基因可能与东北地区中国儿童HSC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RET基因)突变与中国人群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4例家族性和26例散发性HD患者的基因组DNA针对RET基因第15外显子(E15)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结果2例家族性患者的E15扩增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发现有泳动变位。结论RET基因突变对家族性HD患者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银染PCR-SSCP分析方法是检测RET基因突变的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