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敏 《陶瓷》2005,(8):34-36
主要从坯、釉膨胀系数的差值,坯、釉中间层形成的情况,釉层的弹性与抗张强度,坯体的吸湿膨胀,粘度和表面张力等5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建筑陶瓷坯釉适应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坯釉膨胀系数的数值、坯釉混合层形成的情况,釉层的弹性与抗张强度,坯体的吸湿膨胀、粘度和表面张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建筑陶瓷坯釉适应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釉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陶瓷坯釉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源  何阳仲 《陶瓷研究》1994,9(4):192-196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提高陶瓷坯釉间的相互适应性。重点研究在坯、釉组成一定的情况下,釉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釉面砖坯釉适应性的影响,进而讨论坯釉中间导的生成情况。同时用光学显微术、热分析试验等手段,并从理论上分析说明其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4.
王敏 《陶瓷研究》2006,21(1):40-42
本文主要从坯釉膨胀系数的差值,坯釉混合层形成的情况,釉层的弹性与抗张强度,坯体的吸湿膨胀,粘度和表面张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建筑陶瓷坯釉适应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闵云杰 《江苏陶瓷》1999,32(4):12-14
简要叙述了辊道窑快速烧成陶瓷成墙砖出现的坯釉爆裂现象;通过以水代釉模仿工艺实验,初步证实了造成坯釉爆裂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坯施釉后,表层残留不汾过多,进窑后遇到高的窑道预热温度,水分汽化速度过快,通过不同坯体温度和釉浆水分的系统试验,最终找到了坯釉爆裂的真正原因是施釉坯体温度低,机械水不有得到有效排除;继而提出了调高立式干燥器出坯温度,降低釉浆水分等综合管理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影响坯与釉适应性的诸多因素,它们是线胀系数、底釉中间层、弹性、机械强度和釉层厚度,此外,还论述了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因坯体中气孔的吸湿膨胀引起的后期龟裂,同时提出了从配方、成份、工艺和胶泥等方面改善坯釉适应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徐研 《陶瓷》2004,(1):29-31
从坯釉膨胀系数、中间层、釉层厚度几方面对坯釉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次烧成釉面砖的产品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于志和 《河北陶瓷》1997,25(3):33-36,40
毛孔釉疤是陶瓷生产中常见的主要缺陷之一,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本文针对其产生原因做了深入分析,提出“釉坯的坯釉分离是产生毛孔轴疤的根本原因”这一新观点,对其形成过程做了细致的描述,认为毛孔、釉疤、水泡边,薄坯泡是同一类缺陷,并提供了克服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的裂纹釉是一种较新颖的装饰釉,它别具一格,釉纹路和平面釉色各异,五彩缤纷,且裂纹大小易于控制,可以和我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裂纹釉媲美。1裂纹釉的定义及裂纹的形态裂纹釉系指在釉中有清晰可见的裂纹,且形态不一,因此其裂纹名称也各异,如:牛毛纹、百圾碎、鱼子纹、蟹爪纹、鳝鱼纹等。2裂纹釉坯体的选择及坯式坯体的化学成分见表1。3裂纹釉的釉料成分及釉式釉用原料的化学组成见表2。裂纹釉的化学成分见表人裂纹釉的配方(wt%):35长石、工章村土、9窗玻璃/石英二6石灰石。裂纹釉的釉式:4裂纹形成机理裂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在坯釉适应性研究的1—6中论述了陶瓷器抗开裂性的比较基本的几个因素:釉应力测定方法;抗开裂性与瓷坯的热膨胀系数及其与石英、方石英含量的关系;釉应力的温度变化与瓷坯及釉的热膨胀曲线的关系;瓷坯的釉层变质、陶瓷器的高压釜处理引起的釉应力变化;以及反复釉烧产生的釉和瓷坯  相似文献   

11.
刘钦志 《江苏陶瓷》2010,43(2):37-38
利用陶瓷活性材料和添加剂等原料磨制成釉料施于坯体上,上釉的坯体釉层干燥后产生裂纹,经煅烧后釉层因张力大而收缩产生缩点现象,形成缩点釉。本文通过对原料的运用、施釉方法、施釉厚度、烧成制度等方面论述了缩点釉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詹益州 《陶瓷》2009,(2):44-47
缩点釉是一种釉面会收缩成点粒现象的釉。阐述了缩点釉产生的机理.介绍了研制经过,讨论了几个影响缩点效果的问题。并指出只要合理地选用原料.调整好坯釉配方,掌握好施釉厚度和烧成温度。是可以得到均匀、好看、美观的“缩点釉”的;若能在装饰对象和装饰方法上大傲文章,可以使这一具有“缺陷功能”的釉种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低温一次快烧生料无光釉,分析探讨了废渣无光釉的化学组成和烧成条件,该釉不仅适于一次低温快烧工艺,而且可显著降低釉料成本,在墙地砖生产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家科  刘欣 《陶瓷学报》2011,32(1):57-61
以长石、滑石、方解石、高岭土等为主要原料制备裂纹釉。研究了釉料配方组成对釉面裂纹效果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方法对釉层中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及残余应力对裂纹产生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250~1300℃、保温时间30min,以及坯、釉的物理性能具有合适的差异时,可以得到效果较好的裂纹釉,且有限元对残余应力的分析与实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珍珠岩等低质原料研制低温优质卫生陶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珍珠岩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正交原理优化设计出珍珠岩及廉价低质原料的卫生陶瓷坯料配方,并配出高强乳浊釉对其有效遮盖。经生产实际运行,产品指标均达到企业标准要求,不仅实现了用低质原料生产优质卫生陶瓷的目的,同时降低了烧成温度,缩短了烧成周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烧硼砂、石英、氧化铁、钾长石,苏州土等为主要原料制备铁系低温砂金釉。主要研究了釉料组成、最高烧成温度、析晶保温温度、析晶保温时间等对釉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油滴釉的仿制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强 《中国陶瓷》2000,36(5):12-14
本文以宋代油滴釉的化学组成参考依据,采用不同原料进行油釉的仿制实验。实验证明,油滴釉的形成首先取决于釉料的化学组成,然而,施釉厚度和烧成制度等更是决定油滴斑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A glaze slip made from a mixture of porcelain clay and flux was melted at high temperatures to form an amorphous glaze layer on a ceramic body. All information about the raw materials and recipes of the glaze was lost in this process, leading to difficult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eramic-making process performed in ancient China. Herein, the refiring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nd the thermal dilatometer (DIL),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X-ray fluorescence (XRF)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ere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in the glazes of an underfired Jizhou tea bow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opside, fluorapatite, and anorthite crystallized from the heterogeneous glaze slip, induced by the inhomogeneity of 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incomplete mixing process, during the firing process in the glazes of the Jizhou tea bowl. All these crystals melt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underfired samples in reconstructing the ancient ceramic-making technique. Diopside and fluorapatite could be potential fingerprints to identify the usage of botanic ash in the glaze recipes.  相似文献   

20.
骨质瓷通常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二次烧成工艺,其坯釉料组成和生产工艺存在复杂性,在制备过程中,常因坯釉的不适应而影响其性能和釉面质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骨质瓷坯釉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