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48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血管造影资料,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和影像学改变.同时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对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价值做了比较.结果 (1)本组患者中,下腔静脉肝后段膜性闭塞是Budd-Chiari综合征的主要原因.(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的敏感性高于CT,但准确性较CT差.结论 早期的诊断和采用合理的介入治疗是改善Budd-Chiari综合征预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及下腔静脉造影结果。结果6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1例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其中2例为恶性肿瘤患者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致下腔静脉阻塞。除2例恶性肿瘤患者未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其余4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与超声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及其疗效。方法本组9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7例行MRI检查、6例行DSA检查、3例行CT检查。有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超声诊断BCS合并IVC血栓形成9例,MRI和DSA诊断6例,CT诊断3例,其中DSA和超声检查最敏感、准确。6例介入治疗均成功,术后下腔静脉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无急性肺动脉栓塞、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学检查对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诊断确切,介入治疗是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分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及适合于治疗的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表现。结果 Budd-Chiari综合征的直接征象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并据此分为三型:I型下腔静脉阻塞型6例。Ⅱ型肝静脉阻塞型2例。Ⅲ型混合性阻塞8例。间接征象表现为肝大15例,尾叶大12例,脾大13例,肝内侧支血管13例,副肝静脉5例,肝外侧支血管14例,腹水8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3例。结论 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00~2011年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对Budd-Chiari Syndronme,BCS(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9例患者中肝癌继发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13例;下腔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瘤样扩张后狭窄1例;肝炎肝硬化继发肝癌、下腔静脉癌栓2例;右肺肿瘤下腔静脉受压1例.结论:旨在探讨布加综合征的彩超表现,使基层医生增加对此病的认识,以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增强成像(CE-MRV)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5T MRI成像仪对6例原发性PIVCLMS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V)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患者中,3例起自下腔静脉中段,其中1例并发下段血栓,另3例起自下腔静脉下段,其中1例侵犯右心房。瘤体平均直径4.3 cm(3.0~5.5 cm),3D CE-MRV清楚地显示病灶全貌和肿瘤累及范围。结论 MRI结合3D CE-MRV对PIVCLMS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传统的血管造影,作为诊断PIVCLM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告5例Budd-Chiari综合征,其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30~61岁,病程5月~1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水,肝大和门静脉高压。其中4例作了下腔静脉造影,均显示下腔静脉肝段狭窄。3例作了超声检查,其中2例显示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狭窄,1例示肝静脉扩张。  相似文献   

8.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影像学诊断手段,评价其介入治疗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资料。24例患者均行患肢彩色多普勒影像诊断术(CDFl)检查,16例行血管造影检查,8例行MRI检查。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15例行静脉内导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A组);9例行超声血栓消融结合导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B组)。结果:经CDFI、血管造影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8只下腔静脉滤器均展开良好,无移位。2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均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愈显率为62.50%,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的溶栓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的尿激酶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CDFI、血管造影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的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MRI和超声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MRI和超声在Budd Chiari综合征 (BCS)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BCS的术前超声、MRI和血管造影结果 ,以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 ,比较MRI和超声显示下腔静脉 ,肝静脉 ,副肝静脉 ,肝内、肝外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术前超声对血管内膜性病变的确定优于MR(P <0 0 5 ) ;对伴副肝静脉形成肝静脉型正确分型强度相对数分别为 17 65 %和 61 5 4% ,两者有差异 ;超声对肝内侧支血管的显示优于MR(P <0 0 1) ;MR对肝外侧支血管的显示优于超声 (P <0 0 1)。结论 超声是BCS诊断的首选方法 ,而MR与超声在BCS的分型诊断上有很大的互补性。BCS的分型诊断应先行超声检查 ,再结合MRI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隔膜型(MOVC)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术后复发的可能病因。方法对20例MOVC型BCS介入术后复发患者行MRI及DSA检查并行介入治疗,观察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类型、隔膜与肝静脉位置关系。结果下腔静脉(IVC)内仅有血栓形成5例,下腔静脉内同时有血栓及隔膜形成12例,下腔静脉内仅有隔膜形成3例;复发隔膜位于肝右静脉以上13例,位于肝右静脉以下2例。结论下腔静脉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为MOVC患者术后复发的始动因素,血栓与隔膜形成之间关系密切,为复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随}方情况。结果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职业多为农民及打工者(68.4%)。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78.9%)、肝脾肿大(占47.4%及63.2%)、侧腹壁静脉曲张(57.9%)、腹水(36.9%)、下肢水肿(26.3%)、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或溃疡(31.6%)。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率达80%和84.6%。16例患者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其中12例介入治疗者测下腔静脉直径由术前(24.58±3.85)mm缩小为(17.92±3.05)mm(P〈0.01),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3.08±0.38)kPa降为术后(1.89±0.28)kPa(P〈O.01)。结论门脉高压表现重或伴有下腔静脉高压而肝大、肝功能损害轻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介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肝癌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牟玮  李强  刘海燕 《当代医学》2010,16(11):184-185
目的研究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5例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肝癌的资料,分析症状和临床辅助检查所见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治疗后转归。结果及结论5例患者中的4例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肝癌患者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3例活动后心悸、气喘患者及2例下肢红肿疼痛伴发热患者症状消失。体能明显恢复。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对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肝癌患者能有效缓解症状,是临床治疗的理想供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徐向东  郑东 《中外医疗》2013,(25):28-2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其它影像检查证实的21例布-加综合征的二维超声表现及血流变化特点。结果肝静脉病变(Ⅰ型)5例,下腔静脉病变(Ⅱ型)1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Ⅲ型)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19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9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能做出非常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布加-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5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4:1.0,发病年龄20~70岁,病程0.5~25年;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和肝肿大;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25例X线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术;35例曾被误诊,误诊肝硬化3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3例,腹腔肿瘤2例。结论: 应重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可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对32例布-加综合征的血流形态特点进行统一诊断分析,并根据不同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为肝静脉阻塞型,20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3例为混合型。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肝静脉间交通支形成,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肝静脉、下腔静脉内血流变细呈花色或无血流通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类型,准确反映下腔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的血流方向及流速,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布加氏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鸿  游箭  钟立明  魏欣  杨林  缪南东  任勇军 《西部医学》2009,21(12):2107-2108,2111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0例BCS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其中9例行MR检查、4例行CT检查。介入治疗采用①经颈静脉和股静脉双向会师行下腔静脉开通;②经颈静脉行肝静脉开通;③经颈静脉和下腔静脉造影并测压。结果诊断肝静脉型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2例,混合型7例,其中超声误诊3例。10例12次介入治疗,11次获成功,1例失败和1例复发,再次介入治疗成功。4例采用球囊扩张术加内支架植入术,其它均行球囊扩张术。结论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介入治疗BCS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溶栓加成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6例,采用经血管行IVC血栓内溶栓、大球囊成形术、球囊分次扩张加支架压迫血栓成形术;其中21例置管溶栓与我院早期18例全身静脉溶栓对照。结果造影发现26例IVC肝段上方呈膜性孔型狭窄或闭塞,膜下血栓形成。21例行IVC置管溶栓,溶栓效果明显高于全身静脉溶栓(P<0.01);7例血栓消失后行球囊成形术,14例血栓缩小后行球囊加支架成形术。5例急症患者行球囊加支架成形术。24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2.3%。术前下腔静脉压力(28±6)cmH2O,术后压力(14±4)cmH2O,术前术后下腔静脉压力下降明显(P<0.05)。并发症2例,1例内支架闭塞,1例肺栓塞,占7.7%。随访3-72个月,平均36个月,2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5例明显缓解,1例3个月后再次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介入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具有微创性、可重复、安全有效,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42-184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柏-查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对18例柏-查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测,并提示客观的超声诊断。结果:下腔静脉阻塞型7例(38.89%),肝静脉阻塞型6例(33.33%),混合型5例(27.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柏-查综合征的声像图表现,在柏-查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可连续、实时地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监测,可作为柏-查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