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电子束表面合金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秉刚  赵健  冯吉才 《焊接学报》2011,32(11):108-112
阐述了电子束表面合金化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电子束合金化设备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合金化做为一种新型表面合金化方法在研究领域的应用,并综述了近年来电子束表面合金化研究的发展动态,简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取得的进展.对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做出了展望,指出合金层的定量控制,电子束与表层金属间的热力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凝与激光上釉、激光合金化、激光熔敷等几种常用的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几种新的激光表面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3.
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能够赋予材料优异的表面性能,其制备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技术特点使其在民用和军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原理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涂层电子柬熔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电子束熔覆工艺对改性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造文摘》2010,(2):43-47
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能够赋予材料优异的表面性能,其制备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技术特点使其在民用和军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原理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涂层电子柬熔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电子束熔覆工艺对改性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3Cr2W8V模具钢为研究对象,通过表面镀膜和电子束表面合金化处理的方法对模具钢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分析了镀Ti膜、镀CrN膜和镀TiN膜后材料的表面组织形貌和性能随电子束改性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模具钢进行表面合金化的电子束改性可以极大提高和改善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国内外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讨论了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的特点和基于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复合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AZ31D表面电子束Al合金化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Nadezhda-2电子束表面改性设备在AZ31D表面进行脉冲束流轰击Al合金化研究,通过OM、XRD等检测手段进行分析可知,合金化改性层表层晶界有熔断现象且有典型火山熔坑,合金化层未出现第二相Mg17Al12应力梯度因素使熔坑周围产生120°碎块.合金化层腐蚀性能测试表明,随轰击次数增加腐蚀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铸造铝合金的表面性能,以Si粉作为预置涂层材料,采用高功率CO2,激光器进行表面合金化处理,在A357铸造铝合金表面制备了未熔Si颗粒均匀分布的高硅A1-Si合金涂层,整个涂层组织致密、无气孔、无裂纹,在油润滑条件下测试了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后A357合金表面改性层的维氏硬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简述了激光表面改性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特别是激光表面淬火、激光熔敷、激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熔覆等4种技术,对各项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加以描述。最后,还指出了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能够赋予材料优异的表面性能,其制备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技术特点使其在民用和军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原理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涂层电子束熔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电子束熔覆工艺对改性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铝合金激光表而处理的工艺方法和特点,包括激光重熔、激光合金化、激光熔覆等;阐述了铝合金激光表面强化层的组织特征、硬度变化及其耐磨、耐蚀性能;总结了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激光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1CrMo合金激光熔覆和埋弧堆焊层中Cr元素含量分布,研究激光熔覆替代堆焊技术用于9%Cr钢汽轮机转子轴颈表面改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与1CrMo合金焊丝成分相同的合金粉末作为激光熔覆材料,利用半导体激光熔覆系统在9%Cr钢表面制备低Cr合金熔覆层。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分析熔覆层中Cr含量分布、熔覆层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堆焊层进行了对比。结果利用激光熔覆技术成功在9%Cr钢表面制备了不同厚度、无缺陷的1CrMo合金熔覆层,熔覆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颗粒状碳化物相构成。多层熔覆层硬度在220~250HV0.3之间,与基体硬度接近。激光熔覆可有效减少基体对熔覆层的稀释,熔覆层中Cr含量降低明显,在熔覆层约2 mm厚处的Cr含量已低于2%的工作面Cr含量要求,而堆焊需8 mm左右才能达到相同的降Cr效果,激光熔覆所需熔覆层数明显少于埋弧堆焊法的堆焊层数。结论与堆焊相比,激光熔覆用于9%Cr钢汽轮机转子轴颈表面改性需熔覆层数少,表面降Cr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李刚  赵云龙  唐明忠 《表面技术》2012,41(1):48-50,53
对LY12铝合金表面进行高能电子束轰击改性处理,结果表明,合金表面出现熔坑,随轰击次数增加,熔坑数量减少,但直径变大。XRD分析得出,处理后,改性层中存在α-Al和第二相CuMgAl2,CuAl2,重熔层再结晶有择优取向。电化学腐蚀实验显示,经过轰击处理后,自腐蚀电位可从-626.92mV提高到-523.33mV,自腐蚀电流由1.09×10-7 A降低至3.12×10-9 A,耐腐蚀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激光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激光技术在纳米村料制备,表面改性和成形技术等先进制造工艺中的应用和进展。重点介绍了激光消融法制备纳米颗粒、薄膜的原理、特点段激光淬火、激光表面熔敷和激光表面合金化等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同时,对先进的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做了慨述。  相似文献   

15.
激光熔覆通过激光加热使熔覆材料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的高质量熔覆层,是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 铝合金因其硬度低、耐磨性差导致其无法满足对表面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限制了其更广阔的发展。 激光熔覆对铝合金表面改性有着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已获得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目前,铝合金激光熔覆技术研究呈上升趋势,然而缺乏系统的综述介绍。 以熔覆层材料体系为核心,按照金属基合金、陶瓷增强复合材料和一些新兴材料进行分类,综述了铝合金激光熔覆的背景、工艺以及组织性能,并对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45钢电子束扫描表面W合金化组织和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子束扫描表面合金化技术可以改善钢铁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采用等离子热喷涂技术和电子束扫描技术对45钢表面进行熔覆合金化处理. 研究电子束扫描对强化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探讨了电子束功率、扫描速度对强化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45钢经表面合金化处理后,其表面可分为合金化区、热影响区和基体区. 合金化区的显微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碳化钨颗粒,硬度为1 250 HV,是基体硬度的5倍. 热影响区的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铁素体,硬度为860 HV,是基体的3倍. 基体区的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 电子束工艺参数对强化层组织和硬度有较大影响,强化层厚度随电子束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镁合金的激光表面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激光表面熔凝、激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表面熔覆技术用于镁合金表面处理中提高其耐蚀性和耐磨性的机制,以及这些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在镁合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鉴于当前高性能镁合金的应用需求,亟待提高镁合金的表面硬度、摩擦磨损性以及耐蚀性等表面性能。新型固态加工技术——搅拌摩擦加工以及摩擦堆焊能够实现材料的大塑性变形,在镁合金表面微观组织结构改性、表面复合材料化以及金属焊敷层制备等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在介绍搅拌摩擦加工以及摩擦堆焊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分别从工艺手段、组织演变以及性能改善等方面综述了摩擦加工技术用于镁合金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搅拌摩擦加工可有效细化镁合金表面晶粒,破碎粗大第二相,导入增强粒子,实现表面复合化,进而显著提高镁合金的硬度、耐磨性以及耐蚀性。摩擦堆焊技术可在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无稀释、结合完整性高、均匀细化的金属焊敷层,有效改善镁合金表面硬度及耐磨性。通过对用于镁合金表面改性的摩擦加工技术研究现状的总结,展望了镁合金搅拌摩擦加工以及摩擦堆焊的发展前景,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模具钢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阳喜  李军 《模具工业》2007,33(9):65-68,72
介绍了激光表面淬火、激光熔覆及激光表面合金化在模具钢表面改性技术方面的应用特点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为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模具钢的表面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