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氧化铝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定量分级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置、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辐射热、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粉尘检测点TWA、STEL合格率分别为87.2%和82.1%;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83.3%;毒物均符合标准。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经验对照、系统工程分析等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粉尘检测点合格率100.0%,粉尘单项指数为0.224 6;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97.4%,噪声单项指数为0.904 9;化学毒物检测点合格率100.0%,单项指数范围为0.001 2~0.275 2。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已达到预期评价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技改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这对控制职业病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建不锈钢西餐厨具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三氯乙烯、氨、噪声、粉尘、汽油、柴油和润滑油,试运行期间粉尘、毒物测定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1]的要求,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2]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禹州市某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控制效果。方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建设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使用的防护用品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要求,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工频电场等。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钢结构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20个检测点、噪声选择23个检测点、紫外线选择6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100.0%,紫外强度合格率100.O%,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合格率为5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3.9%。[结论]钢结构生产企业主要有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某烟草有限公司烟草薄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烟草尘、其他粉尘、氢氧化钠、硝酸、硫酸、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粉尘45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化学毒物27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物理因素51个检测点,合格率为100%。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采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合理有效,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可行,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工业废液处置工程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期为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工程的选址、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均符合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氯化氢、氟化氢、硫酸等毒物各检测点浓度均符合GBZ2.1—2007《21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该工业废液处置工程,职业卫生综合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塑料制品公司新建生产线进行评价分析,为预防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1]的要求进行评价,选择该企业老生产线进行类比调查。结果该项目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和粉尘。结论该建设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合理,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业卫生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3年灵宝市某金矿职业危害现状及其控制效果。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根据(GBZ 2.1-2007)和(GBZ 2.2-2007)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金矿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粉尘、化学毒物及噪声均无超标,防护设施效果明显。结论该矿区在建设项目中高度重视职业危害因素防治工作,开发利用新型高温高压无氰解吸技术进行黄金提纯工艺,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采取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1.
唐际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74-1976
目的通过对某煤矿1.20 Mt/a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探讨控制技术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总平面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CO、NO、NO2、SO2、H2S)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部分岗位粉尘和噪声浓度(或强度)超标。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2.
俞太念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38-2240
目的为卫生行政部门对某工程压路机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依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甲苯、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丁酯、铅尘、铬酸盐、过氧化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噪声、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川  朱锡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01-1805
目的通过对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了解其职业病危害现况,以提出合理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EPS生产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EPS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性粉尘、噪声、工频电场作业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戊烷有部分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亮  车望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07-1210
目的对云南某公司将要建设的3万t/年电子级磷酸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评价,为该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定量分析法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项目"三同时"情况、选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健康监护均符合要求,其他如防尘、防毒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个体防护用品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结论该项目虽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但在施工建设时认真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生产时加强管理维护,规范操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因此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5.
黄世文  江世强  吕林  段平宁  许晓丽  黄才千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73-1076,1080
目的识别、评价某年产30×104t再生铜冶炼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选择与该项目类似的工程作为类比项目采用类比调查法和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工程选址、总体布局、拟采取的生产工艺、设备布局、采光与照明、卫生辅助设施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备较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设计,可能存在或产生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各类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酸雾、砷化氢等是本工程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污泥处置利用工程职业病危害现状和职业防护措施情况,旨在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按照GBZ 159-2004的采样要求进行采样,按照GBZ/T 192-2007对粉尘进行检测,按照GBZ/T 189.8-2007对噪声进行检测,按照GBZ/T 160-2004对毒物进行检测,按照GBZ/T 189.3-2007对工频进行检测,按照GBZ/T 189.7-2007对高温进行检测。结果该建设项目混料工粉尘浓度为7.1 mg/m3,监仓工粉尘浓度为6.9 mg/m3超出国家标准(GBZ 2.1-2007)的要求。其余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出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项工程整体防护和个体防护需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津江  王芳  邱峰  周晓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2):163-165,168
目的对吴江市某电子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该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对该厂苯、甲苯、噪声、高温等18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发现印刷6车间的印刷岗苯检测结果不符合GBZ 2.1-2007的要求,印刷7车间的检验岗甲醇检测结果不符合GBZ2.1-2007的要求;射出车间的4个检测点的噪声检测结果不符合GBZ 2.2-2007的要求,射出车间的6个检测点的高温检测结果不符合GBZ 2.2-2007的要求。结论该厂应加强印刷车间印刷和检验工人呼吸防护,改善印刷车间的作业环境,做好射出车间的防暑降温和防噪声工作,保护注塑和碎料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8.
康志东  郭强  路建超  屈蒙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51-1453
目的对某锌冶炼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防护建议和管理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结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进行评价。结果项目选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与辅助用室等方面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铅烟、铅尘、镉、锌、CO、CO2、SO2、硫酸、氨、氮氧化物、噪声、工频电磁场等。除个别作业点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生产管理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