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与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至2005年43例(43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其中,25例给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底激光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简称青光眼阀组);18例给予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简称冷冻组)。术后记录视力、眼压、炎症反应、用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眼压>21 mmHg的患者分别为青光眼阀组28.0%、冷冻组27.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8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比较青光眼阀组明显优于冷冻组(P<0.01)。术后1周和2个月冷冻组炎症反应明显重于青光眼阀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均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光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与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方法均疗效持久且安全,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其中青光眼阀组术后炎症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好,适合于术前视功能较好且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冷冻组术后炎症反应重,更适合于术前视功能差且经济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26眼,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随访12mo,成功:16例眼压<21mmHg(61.54%),无明显眼部刺激症状。术前眼压平均49.78±14.17mmHg,术后眼压下降到平均18.45±8.91mmHg。末次复诊视力提高14眼(53.85%),视力不变12眼,无视力下降或丧失者。26眼中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1眼,部分消退5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6眼(23.08%),前房少量积血3眼(11.54%),引流管内口堵塞2眼(7.69%),引流盘纤维包裹1眼(3.8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 Ahmed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术、Ahmed阀植入,合并的白内障同时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随访12~36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和并发症等。
  结果:术后15眼中10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6,12 mo眼压与术前眼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Ahmed阀植入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十分顽固难治。本文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方法:严格控制好血糖,配合降眼压药物应用,采用结膜下注射α-干扰素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在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角膜恢复透明,眼压正常,眼底清楚的情况下,即可作全视网膜光凝。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红变患者6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为12~17mmHg(1mmHg=0.133kPa),5例视力增进至0.03~0.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仅余很少,角膜透明,前房已无积血,眼底均可见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无视网膜脱离。4例术后作全视网膜光凝。随访6月~1a,4例患者视力保持在0.03~0.2,眼压正常。1例未能及时作全视网膜光凝,再次出血,虽眼压正常,视力仅存手动;另1例术后眼压正常,视力不变,虹膜新生血管减少,由于玻璃体出血机化,建议作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未同意手术。结论:α-干扰素通过抑制DNA合成来干扰细胞增殖,使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刺激丧失应答能力,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发挥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手术,达到持久降低眼压,消除虹膜新生血管,恢复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青光眼。本文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3例(13眼)采用在小梁切除术的同时根据眼底可见情况分次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全部患者均随访5月~2年。结果患者13例13眼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视乳头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4例视力提高,8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促进新生血管消退,防止再出血和眼压升高的发生。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梁婧  张黎  佘兮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740-174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12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wk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mo,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mo后,患者视力提高10眼,无变化1眼,视力下降1眼.平均眼压由术前41.22±8.29mmHg降至术后3mo的16.08±4.9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植入术后1眼患者发生了浅前房,1wk后完全恢复.1眼患者术后出现了少量前房积血,3d后完全吸收.1眼激光光凝术后1 mo发生了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后视力部分恢复,眼压控制良好.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植入Ahmed青光眼阀和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a来住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6例58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5例25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1例23眼,视网膜血管炎5例5眼,颈动脉狭窄4例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例1眼,平均年龄50.6岁,均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治疗,其中47眼于手术前后行全视网膜光凝,11眼于手术中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术,平均随访18.0±6.2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力:术后43眼有不同程度地提高,15眼无变化,无视力下降者。眼压:随访6mo时眼压由术前49.56±8.25mmHg降至17.86±5.25mmHg,总成功率为85%;随访12mo时,眼压由术前50.25±7.18mmHg降至18.80±6.81mmHg,总成功率为78%;24mo以上随访19眼,眼压由术前51.05±8.10mmHg降至20.12±7.01mmHg,总成功率为74%,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出血、前房延缓形成、引流管内口堵塞、引流盘纤维包裹,经术后处理均得到了恢复。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4只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新生血管青光眼病例资料。结果随访3~29个月,眼压控制良好、〈21mmHg者19只眼;眼压控制一般但症状基本缓解(21~30mmHg)11只眼;眼压控制不佳,〉30mmHg者4只眼。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0/2013-09就诊于我院30例36眼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及治疗后1 wk;1,3 mo的视力、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5d,36眼的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全部消退,平均消退时间3.7±1.4d;治疗前平均眼压30.5±3.6mmHg,治疗后1wk;1,3mo的平均眼压分别是18.2±2.1,16.8±3.1,17.2±2.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较治疗前无下降或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均无眼内出血,术后无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随机分为2组.A组18例(18眼)行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25 mmol·L-1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2例(12眼)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组术中均应用0.4 g·L-1丝裂霉素C.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结构变化.结果 A组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2~3 d后,所有患者的虹膜新生血管消失.4周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注射2个月后,18眼眼压大于30 mmHg(1 kPa=7.5 mmHg),前房角为关闭状态;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为7~12 mm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0~37 mmHg.B组4周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虹膜新生血管部分消退.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1周,眼压为10~16 nnn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0~35 mmHg;术后6个月随访,2组患者在眼压控制、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成功率:A组(83.33%)高于B组(66.67%).A组未见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6眼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1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青光眼阀植入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效果,其中6眼同时行晶状体摘出,4眼同时行晶状体摘出、玻璃体切除。术后随访8~24个月,分析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5.90±7.84)mmHg(31—67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周为(14.15±3.35)mmHg,2周为(16.30±4.20)mmHg,4周为(17.85±3.15)mmHg,12周为(15.60±2.75)mmHg,末次复诊眼压(18.50±3.75)mmHg。术后末次复诊视力提高11眼,视力不变5眼,无视力下降或丧失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积血3眼,前房形成迟缓及低眼压6眼,引流管堵塞1眼,脉络膜部分脱离1眼。16眼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临床症状缓解。结论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拯救或提高视力,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贺斌 《眼科新进展》2011,31(11):1053-1055
目的观察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眼科确诊并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7例(27眼),记录术前、术后1周、1a的眼压、视力、并发症等,并检测患者视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1周,完全成功率55.6%,部分成功率为29.6%;术后1a完全成功率48.1%,部分成功率33.3%。术前平均眼压为(50.2±10.3)mmHg(1kPa=7.5mmHg),术后1周平均(13.0±8.6)mmHg,术后1a平均(14.1±7.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视力有所提高者15例,不变者12例;术后1a视力有所提高者17例,不变者10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328.5mm-2,术后1周为2298.7mm-2,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平均为2009.2mm-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角膜内皮丢失率为13.8%。早期术后并发症有滤过作用过强、前房出血等,所有患者未见引流管口暴露、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毅  钱志刚  史慧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58-2360
目的:观察 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GV植入术中应用MMC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的41 例41眼NVG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眼压变化、视力变化、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眼压49.8±4.3mmHg,术后1,3,6,12mo分别为18.30±4.50,19.40±5.37,18.45±4.60,17.85±3.66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20.25±4.2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mo,手术成功率为93% ,其中完全成功36眼(88%),部分成功2眼(5%),失败3眼(7%)。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早期低眼压4眼(10%); 术后浅前房1眼(2%); 前房少量出血3眼(7%); 引流管内口阻塞1眼(2%)。

结论:AGV植入术中应用MMC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NVG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NVG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4例64眼,首先行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球结膜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12mo,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平均眼压自术前47.89±6.74mmHg随访末降至18.41±2.16mmHg,控制在21mmHg以下者53眼(73%)。结论: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睫状突视网膜光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睫状突光凝术,合并的白内障同时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随访(12~18)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和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16只眼中 9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为(30.1~65.2)mm Hg(1mm Hg=0.133 kPa),平均(45.9±8.4)mmHg;术后1月眼压为(8.4~31.4)mmHg,平均(20.7±5.9)mmHg;术后6月、术后12月眼压分别为(10.4~28.1)mm Hg,平均(18.9±4.2)mm Hg、(9.7~26.4)mm Hg,平均(17.7±3.9)mmHg,术后1月、6月、12月眼压与术前眼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大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睫状突视网膜光凝治疗术能有效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and pa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in manage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retrospectively. Methods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and pa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were performed on 15 cases (16 eye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2 to 18 months. The change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visual acuity,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visual acuity of 9 eyes was improved post-operation. Compared to pre-operation. the mean of IO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l month, 6 months,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P <0.01).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s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and pan 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can manage neovascular glaucoma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黎铧  朱勤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2011,31(4):344-345,349
目的评价经睫状体扁平部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复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19眼)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复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经睫状体扁平部引流阀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指标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1~2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随访期,19眼中有13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68.4%);有3眼加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2眼发生引流盘周围瘢痕增生,1眼出现引流管堵塞,眼压持续增高。19眼中3眼因术后眼压持续升高,视力下降至光感;12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眼视力稳定不变(手动-0.04)。结论经睫状体扁平部引流阀植入术,可有效控制复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为其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例(31只眼),分别多次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结果观察及随访1~12个月2,2只眼眼压〈21 mm Hg,成功率占70.96%,5只眼视力有提高,占16.1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达100%。未见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氪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疗效确切、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