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菊苣、葛根、金银花、蒲公英相互配伍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配伍前金银花中黄酮含量最高,菊苣中黄酮含量最低;配伍后金银花与葛根配伍黄酮含量最高,菊苣与蒲公英配伍黄酮含量最低;通过对配伍后黄酮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除了葛根与菊苣、葛根与蒲公英配伍后黄酮实测值略高于理论值外,其他的配伍组合黄酮实测值均低于理论值。本研究采用的黄酮测定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2.
以蒲公英和金银花为原料,研制蒲公英金银花复合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蒲公英提取液30%,金银花提取液30%,白砂糖15%,柠檬酸0.08%。复配稳定剂为0.1%CMC-Na和0.1%海藻酸钠。所得饮料为浅棕黄色,澄清透明,均匀一致,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葛根汁,通过对葛根汁发酵过程中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GABA)、游离氨基酸、有机酸、乙醇和挥发性化合物等组分进行分析检测,探究了发酵前后营养与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6 d葛根汁总黄酮含量(0.71 g/L)比葛根汁(0.59 g/L)提高了17.72%;GABA质量浓度(3.64 g/L)比葛根汁(0.98 g/L)增加了279.17%;必需氨基酸总量比葛根汁增加了65.58%;乙醇产率下降,乳酸浓度增加;发酵产品中的风味物质如醛类、醇类和酯类等的含量比葛根汁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竹笋(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草酸,每100克鲜笋中的含量从462毫克(顶部)到157毫克(根部),竹笋的上面一半柠檬酸含量较丰富,下面3/4的笋内则以苹果酸含量较多,在笋的顶部1/4的部位内,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几乎相等,在下半部笋内,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也很丰富。竹笋的游离氨基酸中以酪氨酸含量最为丰富,色谱-质谱仪的测定结果表明,竹笋经热烫后产生的白色凝聚物主要是酪氨酸,其含量可达89%,除酪氨酸外,白色凝聚物中还含淀粉5.5,水份4.9%和矿物质0.6%。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葛根液化糖化制汁过程中成分变化及利用情况,以鲜葛根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葛根酶解糖化工艺参数,研究了葛根酶解糖化制汁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黄酮和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鲜葛根加1.5倍水打浆,用0.2%α-淀粉酶于90℃液化3.5 h,浆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9°Brix;然后用0.3%糖化酶于65℃糖化3 h,还原糖含量达到18.24%。用此方法制作葛根汁,葛根干物质利用率最高,为77.90%,总黄酮利用率为70.29%。微结构显示,葛根未破碎前淀粉颗粒被纤维素包裹,打浆后淀粉颗粒从纤维包裹中充分释放,糊化使葛根淀粉颗粒受热膨胀,部分淀粉颗粒崩裂,α-淀粉酶使淀粉颗粒裂解变小,糖化使淀粉小颗粒消失,但残渣中尚残存少量淀粉颗粒,残存淀粉颗粒可能是葛根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番木瓜果肉的糖类成分,以寻找活性化合物。方法:干燥的番木瓜干经95%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脱脂后的水相采用聚酰胺、MCI、ODS、ODS-AQ柱层析进行纯化,并通过MS和NMR鉴定。结果:从番木瓜果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4个糖的衍生物,分别为乙基α-D-果糖苷(Ⅰ)、乙基β-D-果糖苷(Ⅱ)、苄基β-D-葡萄糖苷(Ⅲ)、2-O-β-D-葡萄糖苷-3,6-二羟乙基-5-苯基-1,4-二氧已基-2-醇(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葛根、白芍、甘草 3 种药材不同配伍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测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肝脏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给予保肝作用综合评分,求得葛根、甘草、白芍的最优配伍。以小鼠肝脏中GSH含量、血清中GPT和GOT水平以及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为指标,研究最优配伍低、中、高剂量组对亚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影响,计算肝指数,同时取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染色观察。结果:葛根护肝片最优配伍组合为葛根4 g、白芍2 g、甘草2 g。与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比较,该配伍的中剂量组可降低小鼠血清中GPT和GOT的活性,显著降低TBIL、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VLDL的含量(P<0.05),肝细胞以疏松变性为主,未见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变性的程度得到有效减轻。结论:该葛根护肝片最优配伍为葛根4 g、白芍 2 g、甘草 2 g,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辅助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然葛及葛根淀粉的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娟  李慧  黄贤刚 《食品科技》2006,31(11):102-104
葛是药食两用的野生植物。对葛叶、葛茎、葛根以及由葛根经传统方法加工的葛根淀粉进行了常规理化指标的分析,并对葛根、葛叶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研究,为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同批次蒲公英茶在不同贮藏期的浸出物、叶绿素、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总酚和黄酮含量,研究蒲公英茶在室温避光贮藏期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平均每1年货架期,蒲公英茶浸出物含量降低8.7%、叶绿素含量降低16.4%,维生素C含量减少8.8%,总糖含量降低17.5%,黄酮含量降低16.4%;还原糖和总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蒲公英茶贮藏12个月内总体品质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10.
11.
赵丛枝  唐霞 《食品科技》2012,(8):108-112
对影响菊苣根软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菊苣根用0.04mm厚的PE袋包装,在0、-2℃条件下可以很好地贮藏150d,且2个温度下的贮藏效果差异较小。在菊苣根的软化过程中,向软化用水中充入空气,可以明显地提高芽球的质量、产率、体积,并且菊苣根的侧根生长的也比较发达;采用营养液进行菊苣根的软化,同样可以显著提高菊苣芽球的质量、产率、体积、高度和直径,但是由于芽球的膨大,芽球的结球度降低;短时间的光照对菊苣的软化影响不大,较长时间的光照不仅对芽球的生长产生影响,使芽球质量、产率降低、结球度下降,而且可以明显增加芽球的苦味和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赵月  李荣  姜子涛 《食品科学》2016,37(16):36-42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0∶1(mL/g)、乙醇体积分数71%、提取温度65 ℃、微波功率400 W、超声功率50 W、提取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栽培菊苣籽中黄酮的含量为93.23 mg/g。通过动态纯化的方式确定AB-8大孔树脂纯化菊苣籽总黄酮的条件为:上样液pH 4、上样液和洗脱液流速2 BV/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结果显示,栽培菊苣籽总黄酮主要是由绿原酸和洋蓟素两种化合物构成。离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HPLC法显示,洋蓟素比绿原酸对DPPH自由基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二者对游离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4.11%和61.65%。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蒲公英中黄酮、甾醇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抑菌、抗肿瘤活性。为蒲公英的大规模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蒲公英保健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根霉、毛霉、米曲霉菌分别对一定量的豆渣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6个时期豆渣的营养成分、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豆渣的品质明显提高。豆渣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均升高;豆渣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明显提高,脂肪含量有所降低。豆渣中蛋白酶活力及淀粉酶活力在发酵前期为最大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且毛霉产蛋白酶能力较强,最大值达到96.4 U/g,而根霉产淀粉酶能力较强,最大值达到13.2 U/g。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叶抑菌成分的提取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金银花叶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抑菌效果。以抑菌圈大小为评价指标,通过比较普通回流、超声提取、索氏提取三种方法的效果确定相对较佳提取方法,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普通回流提取,温度为70℃、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15 g/m L的条件下提取时间1.5 h,金银花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500μg/g和250μg/g,MBC分别为1 000μg/g和500μg/g。结论:采用普通回流提取法能较好地提取金银花叶抑菌活性成分,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金银花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建立金银花露和金银花水提液的共制备方法,探讨共制备过程中的多种水溶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组装共制备提取装置,分别选用料液比为1:30、1:40、1:50,制备时间为3 h,水提液和金银花露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水提液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法考察金银花露中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獐牙菜苷、异绿原酸B的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异绿原酸A的含量逐渐减少,异绿原酸C先增加后减少;综合考虑采用1:50的料液比,共制备时间为90 min,既能保证金银花露与水提液较好的提取率又能保证生产效率。该研究创新了金银花饮品的原料生产方式,为相关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一定量的某批棉花,其含水率的变化,只会影响磅见重量,但是通过准重率的扣补计算后,其准重量应保持不变——“准重不变”。水分与磅重变化对应关系式为: 设:原实际含水杂率之和为 x%,标准含水杂率之和为y%;变化后含水率较原含水率增加或减少的变化量为△x%;原磅重为g;含水率变化后的磅重较原磅重的增减变化量为△g。可得下式:  相似文献   

18.
以黄豆为原料、纯种毛霉发酵腊八豆后发酵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低温后发酵不同时段的腊八豆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共鉴定出包括烷烃类(2)、烯烃类(29)、杂环类(6)、醇类(10)、醛类(1)、酮类(1)、酸类(2)、酯类(8)、醚类(3)等9类62种化合物。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杂环类、醛类、酮类等风味化合物有所增加,醇类与酸类化合物的减少伴随着酯类的增加,1-辛烯-3-醇等不良风味逐渐减少,低温发酵有利于减少褐变,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灵芝发酵液中糖类成分降解规律,为开发灵芝为原料的益生菌保健品提供理论支持。以灵芝子实体为主要原料配制培养液,接入纯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在36℃,46℃下分别进行发酵培养,测定0~60 h内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浓度及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数。36℃发酵液中总糖和多糖含量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46℃发酵液中总糖和多糖含量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再下降上升的趋势;两者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完全不同。大部分发酵过程中,46℃发酵条件下发酵液的总糖、多糖、还原糖的含量高于36℃发酵条件中糖类物质含量。36℃发酵条件下菌落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46℃发酵条件下菌落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从降解糖类程度和活性菌体数量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灵芝子实体培养液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46℃,发酵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香菇发酵液中糖类成分降解规律,为开发香菇为原料的益生菌保健品提供理论支持。以香菇子实体为主要原料配制培养液,接入纯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在36℃,46℃下分别进行发酵培养,测定0~60 h内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浓度及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36℃发酵液总糖和多糖含量变化均呈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46℃发酵液总糖和多糖含量的变化均呈先下降上升、再下降上升的趋势。两种温度条件下发酵液的还原糖含量变化非常相似,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两种发酵条件下菌落数的变化趋势差别较大。从降解糖类程度和活性菌体数量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香菇子实体培养液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46℃,发酵时间3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