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牦牛血抗氧化肽最佳制备方法,以牦牛血为原料,分别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法、碱性蛋白酶解法、菌酶联合法制备3种牦牛血抗氧化肽,依次简写为BF、AP、BA。应用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还原力4种体外抗氧化实验,对比3种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以超滤、凝胶层析法对制备的较高活性产物进行分离。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肽活性大小为BABFAP,BA有最大的·O_2-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表明制备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方法为菌酶联合法;超滤分离菌酶联合制备产物获得分子量5 kD的抗氧化肽活性高于分子量10 kDa、介于5~10 kDa的抗氧化肽,对·OH的IC50值为1.62 mg/mL;该组分经凝胶层析分离后得到4个组分,其最高活性组分Ⅰ对·OH的IC50值达到0.72 mg/mL。  相似文献   

2.
猪皮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猪皮胶原蛋白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肽。为了得到抗氧化活性高且纯度高的抗氧化肽,本实验采用多种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研究超滤获得的各分子质量段猪皮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依次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对猪皮胶原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超滤分离获得5~10ku的抗氧化肽较其他分子量范围的抗氧化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两种分离方法分步分离能达到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7个组分,其中组分P1对O-2·清除率最高,多肽浓度为0.85mg/mL时,清除率为46.30%,IC50值为1.24mg/mL;该组分经过凝胶色谱分离后得到2个组分,其中组分P1-B对O-2·清除率最高,多肽浓度为0.9mg/mL时,清除率为49.43%,IC50值为0.98mg/mL。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裙带菜为原料制备裙带菜蛋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碱性蛋白酶为裙带菜抗氧化肽制备的最佳酶,最优酶解条件为:料液比4%、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5h、加酶量7500U/g、pH 10.0,该条件下制备的裙带菜多肽的还原能力最强,700nm处的吸光值为0.411。对制备的裙带菜多肽进行超滤分级,从O_2~-·清除率、·OH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4个方面,探究了不同分子量裙带菜多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裙带菜多肽对Fe~(2+)的螯合能力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对O_2~-·和·OH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且总体呈现低分子量肽段的抗氧化活性较强,高分子量肽段的抗氧化活性较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具有低过敏性和抗氧化作用的牛乳酪蛋白活性肽乳基料,以水解度和·OH清除率为指标,先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凝胶过滤色谱分离、纯化酪蛋白酶解物。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合酶解牛乳蛋白6h,其产物具有较高的水解度(36.80%)和较好的抗氧化活性,·OH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3.12mg/mL;酶解物通过LS10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后,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洗脱液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OH清除率的IC50值为0.14mg/mL;体积分数75%的乙醇洗脱组分经凝胶过滤色谱分离、纯化后,得到4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肽段,其中抗氧化活性较强肽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5.38~854.89,其·OH清除率的IC50值为0.09219mg/mL,与酶解物相比其抗氧化活性扩大33.84倍;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38.05的多肽占纯化后多肽总量的60.32%,30.09%多肽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牛乳酪蛋白经复合酶酶解后其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过敏性明显降低,喷雾干燥后可以直接制备乳基料。  相似文献   

5.
木瓜蛋白酶酶解核桃粕蛋白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木瓜蛋白酶酶解核桃粕蛋白产物的抗氧化特性.方法:测定不同酶解时间下的酶解液的抗氧化性;用葡聚糖凝胶分离活性肽段并测定其抗氧化性.结果:在酶用量6 000 U/g 底物、底物质量分数3%、pH7.5、温度55℃的酶解条件下酶解210 min,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较高,0H·清除率55.43%,O2-·清除率64.23%,DPPH·清除率79.32%,总抗氧化能力98.74%单位/mL;通过葡聚糖凝胶分离并与已知标准品对照,木瓜蛋白酶酶解核桃粕蛋白产物抗氧化活性多肽的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321~607 Da,该分子质量片段活性多肽对0H·的清除率为42.26%,对02-·的清除率为57.33%,对DPPH·清除率为74.43%,总抗氧化能力88.43单位/mL.结论:木瓜蛋白酶酶解核桃粕蛋白210 min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较高,抗氧化活性多肽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 321~607 Da之间.  相似文献   

6.
以水解度为指标,试验研究了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水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海参蛋白的水解能力,确定以复合蛋白酶为最佳用酶。以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为试验因素,水解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79%、料液比1︰5.35 (g/mL)、酶解时间3.93 h。在此条件下,海参蛋白水解度为21.38%。分别用截留分子量3 kDa和1 kDa超滤膜对海参肽进行分级分离,得到分子量大于3 kDa, 1~3 kDa和小于1 kDa 3种海参肽,将不同分子量海参肽分别在ABTS+·清除活性、还原力、DPPH·清除活性、O_2~-·清除活性4种体系下比较三者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分子量小于1 kDa海参肽对ABTS+·、O_2~-·清除活性最强, 1~3 kDa海参肽次之,大于3 kDa海参肽最弱;分子量大于3 kDa海参肽还原力以及对DPPH清除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胰蛋白酶水解条件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条件,得到最终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2%、酶解时间5 h、加酶量12000 U/g、pH 7.5,此时DPPH清除率为46.2%。再将多肽溶液进行超滤分离,得到不同分子质量的水解产物,收集产物并进行冷冻干燥,测定不同分子量肽的抗氧化活性。分子量3 kDa的抗氧化活性最高,达到70.4%。对活性最高的组分(3 kDa)进行稳定性的研究,最终得到元宝枫籽抗氧化肽在20~60℃、pH为7、NaCl为0.2%或0.5%、葡萄糖为1%~2%的条件下抗氧化肽较为稳定,DPPH清除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酶解核桃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木瓜蛋白酶酶解核桃分离蛋白制备小分子活性肽,并研究了不同分子量段核桃小分子肽的抗氧化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木瓜蛋白酶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pH8.5,温度50℃,酶与底物浓度之比[E]/[S]=3:100,底物浓度[S]=3.5g/100mL,酶解时间5h。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3kDa和10kDa的超滤膜将核桃粗肽液分离成<3kDa、3~10kDa及>10kDa3个分子量段,并对不同分子量段核桃多肽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3kDa的核桃多肽的抗氧化性大于其他两个分子量段。  相似文献   

9.
以草菇为原料提取蛋白质,蛋白酶酶解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草菇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通过超滤分离纯化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肽段,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法测定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优酶解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70 h,加酶量3.81%,底物质量浓度3.11 g/100 mL,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9.85%±2.52%。通过超滤分级制备所得分子量最小的肽段F1(<3 kDa)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分别为78.81%±1.56%、91.05%±1.65%、0.47±0.02。草菇抗氧化肽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杜昕  肖岚  李诚  温馨  田甜  周恒量  宋丽坤  刘静  范尹译 《食品与机械》2016,32(3):165-168,205
为优化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制备牦牛血抗氧化肽工艺,以酵解液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为主要指标,研究发酵时间、接种量、底物浓度对酵解液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在该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75g/L,接种量2.5%(V/V),发酵时间69.5h。在该条件下制备出·OH清除率为74.48%的牦牛血抗氧化肽,·OH清除率理论值为75.78%,最终发酵上清液多肽含量为2.31m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红花籽蛋白抗氧化肽活性的稳定性。方法:以脱壳红花籽粕为实验材料,经复合酶酶解分离制备抗氧化肽,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 radical,O2?·)及羟自由基(hydroxyl free radicals,·OH)清除能力为指标,探讨温度、pH、食品原辅料、金属离子及模拟胃肠消化等环境因素对不同分子量红花籽抗氧化肽活性的影响。结果:红花籽蛋白酶解物<3 kDa(SSPH-Ⅰ)、3~5 kDa(SSPH-Ⅱ)较分离前活性显著增加(P<0.05),SSPH-Ⅲ(5~10 kDa)和SSPH-Ⅳ(>10 kDa)较分离前活性显著降低(P<0.05),选取活性显著增加组分研究发现SSPH-Ⅰ抗氧化活性更加稳定,能在60~121 ℃高温、pH6~8弱酸弱碱条件下保持活性,各自由基清除率维持率达到90%以上,10 g/100 mL NaCl和葡萄糖、0.2 g/100 mL柠檬酸对SSPH-Ⅰ抗氧化活性有增强协同作用,各自由基清除率维持率增加至105%左右,10 g/100 mL的蔗糖和0.2 g/100 mL的防腐剂对活性影响不大,添加Cu2+、Zn2+和K+金属离子对SSPH-Ⅰ抗氧化稳定性显著下降(P<0.05),其影响顺序为:Cu2+>Zn2+>K+>Mg2+>Ca2+,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活性较稳定,维持率为80%。结论:筛选得到<3 kDa红花籽蛋白抗氧化肽组分活性较高且稳定,为其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Alcalase蛋白酶酶解从玉米脱脂蛋白粉中分离得到的玉米谷蛋白,对酶解产物采用超滤、凝胶过滤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玉米谷蛋白抗氧化肽,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lcalase蛋白酶酶解玉米谷蛋白获得的抗氧化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低于1 kDa,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0.46%、81.36%。凝胶过滤层析得到抗氧化活性较高的组分P6、P7和P8,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2.05%、24.43%、14.19%,多肽含量分别为0.638、0.253、0.158 mg/mL。高效液相色谱对这3个组分进一步分离纯化分别得到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油莎豆粕蛋白质进行复合酶解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确定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此外,评价了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最适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1,酶的质量分数5%、底物质量浓度46 mg/mL、酶解温度61.7℃、酶解pH 6.7、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8.45%。油莎豆粕抗氧化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良,当油莎豆粕抗氧化肽为5 mg/mL时,DPPH·清除率达88.69%、·OH清除率为42.57%、O■清除率为39.17%、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87.98%,还原能力为0.2627。油莎豆粕抗氧化肽具有热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但不耐受碱性条件,经胃肠消化后,活性下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蛋壳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膨化协同酶解工艺制备壳膜多肽。以总氮回收率、D-葡萄糖醛酸提取量及抗氧化性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压膨化温度140℃,螺杆转速100 r/min,水分含量20%,酶解时间6 h,加酶量12000 U/g,温度55℃。在该条件下总氮回收率达60.8%,D-葡萄糖醛酸提取量达12.4 mg/g,壳膜多肽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29.46%(0.1 mg/mL),OH自由基清除率为26.58%(5 mg/mL),Fe2+螯合能力为50.25%(0.4 mg/mL),细胞抗氧化活性达65%(10μg/mL)。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壳膜多肽中主要成分为低聚肽(252~2435 Da),占81.8%。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壳膜肽中Asp和Glu含量较高,与抗氧化活性有关的氨基酸含量为44.70 g/100 g蛋白。因此,蛋壳膜多肽有潜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或化妆品领域。  相似文献   

15.
研究p H渐变条件下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分步酶解猪皮得到的不同分子量胶原蛋白肽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猪皮预处理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分步进行酶解,酶解液经超滤得到M1 k Da、1 kDaM3 kDa、M3 kDa 3个不同分子量肽段,以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各组分肽含量,通过测定各组分肽段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清除实验评价各组分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再以不同分子量肽段酶解液对小鼠进行灌胃,以试剂盒测定小鼠灌胃后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微量丙二醛含量评价各组分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综合体内外抗氧化实验数据,各组分肽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小于1 kDa组分1 k Da~3 kDa组分大于3 kDa组分。pH渐变条件下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分步酶解的各组分猪皮胶原蛋白肽在体内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且分子量越小,抗氧化活性越强,可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牡蛎干肉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牡蛎多肽,研究牡蛎多肽酶解工艺、抗氧化活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方法:以多肽含量为指标,运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牡蛎最佳酶解工艺;以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为指标,通过与Vc的对照试验研究牡蛎多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研究牡蛎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牡蛎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水比为1:18、pH值为10.0、温度为55 ℃、加酶量为800 U/g、酶解时间为3 h。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牡蛎多肽,其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484~19582 u,多肽得率为46.27%。抗氧化性研究中,Vc在浓度为0.4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8.16%,在其浓度为0.004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76.95%。牡蛎多肽浓度为3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3.89%,在其浓度为5 mg/mL,对DPPH·的清除率为97.81%。结论:所确立的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能较好地酶解牡蛎中的蛋白质,使其转化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小分子多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具有高抗氧化性的大鲵多肽,以大鲵肌肉为原料,经复合酶(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后,水解度达到44.12%,制得多肽得率为90.28%的大鲵多肽酶解液,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20、5、2、0.3 ku的超滤膜将其分离成5个分子量段,研究不同分子量段大鲵多肽对DPPH·、·OH和O-2·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段的大鲵多肽组分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0.3~2 ku组分2~5 ku组分小于0.3 ku组分5~20 ku组分。分子量为0.3~2 ku的大鲵多肽抗氧化活性最高,其对DPPH·、·OH和O-2·的EC50分别为0.4、0.7、1.5 mg/m L。因此,采用截留分子量为2 ku和0.3 ku的超滤膜可以分离得到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大鲵多肽。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魔芋飞粉蛋白制备抗氧化多肽的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OH清除率为响应值,研究酶解温度、酶用量、酶解p H值对制备抗氧化肽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分子质量魔芋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参数:底物质量分数2.25%、温度55℃、酶用量3 228 U/g底物、p H 7.84、水解时间270 min。该条件下抗氧化多肽(18.35 mg/m L)的·OH清除率为73.41%,多肽得率为75.37%。通过Sephadex G-25和Sephadex G-15串联柱分离得到5个多肽组分,其中分子质量为1 500 u和1 000 u的组分抗氧化活性较高,其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2.82 mg/m L和3.65 mg/m 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9.03mg/m L和14.16 mg/m L;抑制大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0.21 mg/m L和0.66 mg/m L;抑制大鼠红细胞H2O2诱导氧化溶血的IC50分别为0.11 mg/m L和0.22 mg/m L。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连续串联超滤技术对鳙鱼蛋白酶解物进行分离,比较各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5 kDa滤过物对受到·OH攻击的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鳙鱼酶解物中大多是分子质量小于5 kDa的短肤,采用串联连续超滤技术分级后,56.7%的肽段留在此滤过液中.滤过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原酶解物,且清除DPPH·的EC50从2.739mg/mL变为1.556mg/mL.通过电镜观察经·OH诱变的红细胞,结果发现经5 kDa滤过物保护后的红细胞畸变率较低,鳙鱼酶解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对鳙鱼酶解物络合金属离子能力的研究表明,其抗氧化活性与其络合过渡态金属离子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复合酶进行鳀鱼蒸煮液制备,分析其水解肽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三氯乙酸氨溶液指数(TCA-NSI)对复合酶制备鳀鱼蒸煮液效率进行评价,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进一步优化鳀鱼蒸煮液中水解肽制备工艺,分析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结果:鳀鱼蒸煮液制备时的酶解时间最佳为45分钟、酶解温度为55℃水解肽中的分子量在1500Da内的多肽含量为81.941%。同时,结果显示水解肽对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2.45mg/mL,对羟自由基为1.37mg/mL,对超氧阴离子为3.45mg/mL,意味着水解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在鳀鱼蒸煮液制备时,应用复合酶能够获取抗氧化活性极高的水解肽,为开发源于海洋生物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