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研究酶法辅助超声波提取罗布麻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酶用量、酶解pH值、酶解温度、超声时间对罗布麻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以响应面试验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优化。结果显示,罗布麻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11 g/g、酶解pH5.1、酶解温度67 ℃、超声时间33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罗布麻总黄酮提取率为32.26%。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红薯叶总黄酮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薯叶为原料,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以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三因素,以总黄酮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进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薯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0.65%,酶解时间88min,酶解温度为51℃,在此条件下,红薯叶总黄酮的提取量最高,可达176.15mg/g。  相似文献   

3.
对纤维素酶法提取榕树果总黄酮的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酶法提取榕树果总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p H、酶解时间对榕树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5%,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50℃,酶解p H5.5。在该条件下测定榕树果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0.22 mg/g。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竹总黄酮。以玉竹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微波协同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40%乙醇、料液比1∶13、纤维素酶用量60mg/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40min、酶解提取2次、酶解体系pH 5.5、微波功率600W、微波处理时间10min、微波温度55℃、微波提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竹总黄酮提取率为1.75mg/g。结果表明微波协同酶法可用于玉竹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90min,酶用量4mg/g.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45%.同时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料液比.  相似文献   

6.
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紫苏叶挥发油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时间、酶解pH、酶解温度及酶用量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45min、pH 4.6、温度55℃、酶用量0.0202g/10g(紫苏叶),在最佳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0.409%。再利用Design-Experts 8.0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了各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紫苏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酶用量属于显著性影响因子,对pH和酶用量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实验空间中存在响应面,其极大值点为pH 4.84、酶用量0.0213g/10g(紫苏叶),在极大值点可获得最高紫苏油得率为0.4896%,较单因素的实验结果提高了19.7%。  相似文献   

7.
对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姜黄素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pH、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姜黄素得率的影响,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在酶解pH 4.5,酶解温度55℃,酶用量21mg/g的条件下,酶解42min后,再经超声波处理,姜黄素得率最大,可达4.901%。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酶解法提取紫薯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紫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和料液比5个因素对紫薯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再以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0μg/mL,酶解温度为43℃,pH为6.2,酶解时间为65min,料液比为1∶30(g/mL),该条件下测得提取率为5.039%,与预测提取率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响应面优化谷壳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木聚糖酶酶解谷壳提取阿魏酸,采用HPLC法对阿魏酸提取率进行测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 Expert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木聚糖酶可有效降解谷壳得到阿魏酸。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酶量1.2%、酶解时间31min、酶解温度48℃,酶解pH4.8,该条件下阿魏酸提取率为8.04mg/g结论: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谷壳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获得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大黄鱼内脏鱼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不同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大黄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内脏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对大黄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 h、酶添加量3000 U/g、酶解温度50℃、料液比1:6 g/mL、pH值8,在此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为(63.8±0.57)%。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优化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酶解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对金橘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优化了金橘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比例为1∶1的复合酶,复合酶用量1.0%,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50min,料液比1∶15(g·mL-1),pH为4.0,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46min。在此条件下,金橘叶总黄酮得率为3.01%,与预测值较接近,该工艺条件准确可靠。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橘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综上,本研究得到了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金橘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且提取得到的金橘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金橘叶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解法提取虾蛄壳中的多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时间、温度、酶量和pH值的变化对多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水平。再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优水解条件pH值为8.36,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95h,酶量0.92%,在此条件下,氨基态含量为0.896mg/g,预测值:0.88mg/g。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酶提取湘西椪柑皮中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辉  余佶  张永康 《食品科学》2010,31(12):67-70
采用响应面法对纤维素酶提取椪柑皮中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法提取椪柑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20U/mL、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140min、酶解pH4.35,总黄酮得率可达1.85%。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胡萝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研究四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进行分析,确定超声辅助提取胡萝卜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为71℃,液料比为15mL/g,乙醇浓度为72%,超声时间为40 min。在上述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42.13 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33%,说明该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可用于胡萝卜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水解提取辣木叶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运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了酶解温度、加酶量、pH、底物质量浓度与酶解时间5个因素对辣木叶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各因素对辣木叶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解温度 > 底物质量浓度 > pH > 酶解时间 > 加酶量,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加酶量800 U/L、酶解pH5.0、底物质量浓度7.0 g/L、酶解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达到了43.85%。果胶酶各因素对辣木叶蛋白质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加酶量 > 底物质量浓度 > 酶解时间 > 酶解温度 > pH,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加酶量1400 U/L、pH4.0、底物质量浓度9.0 g/L、酶解时间50 min,提取率达到了32.26%。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各因素对辣木叶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纤维素酶水解辣木叶提取蛋白质的效果优于果胶酶。  相似文献   

16.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研究纤维素酶解辅助乙醇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6个单因素对黄芪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四因素四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在纤维素酶添加量7.5μL/g,pH值4.0,温度55℃,酶解预处理1.5h后,液固比对黄芪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显著,其次是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对黄芪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液固比30mL/g,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h的最优工艺条件下,黄芪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57%。与传统醇提法(0.39%)相比,黄芪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了46.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黄芪蛋白水解液工艺条件,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温度、p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为影响因素,以DPPH 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 黄芪水解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pH 3、酶用量800U/g、酶解时间8h,该条件下水解度为52.96%,DPPH清除率为80.64%,O·-2清除率为98.93%,·OH清除率为74.83%,还原能力为2.3。结论 响应面法Box-Benhnken设计可应用于黄芪蛋白水解工艺的优化和分析,且工艺稳定可靠,得到的水解蛋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黄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利用响应面法对黄槿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四因素进行考察,利用Box-Behnken对试验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并测定黄槿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01),可以很好地对黄槿叶总黄酮提取率进行分析和预测,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4%、液料比27:1(mL/g)、提取温度76℃和提取时间93 min,在此条件下黄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8.35 mg/g,与预测值(28.48 mg/g)相差为0.46%.说明利用该方程对黄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进行优化与预测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取的黄槿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西兰花种子中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ITCs)的酶解制备工艺,分别考察了酶与底物的质量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及浸提料液比对ITCs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时间、温度及pH进行响应面试验,并使用硫脲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ITCs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95 h,酶解温度44.6 ℃,pH6.52,实验提取率达到8.36 mg/g,理论提取率为8.51 mg/g,相对误差为1.8%。气相色谱-质谱测得酶解主要产物包括4-(甲硫基)丁腈、1-异硫代氰酸丁酯、萝卜硫腈、噁唑烷硫酮以及萝卜硫素五种相关化合物,其中目标活性物质萝卜硫素的相对含量最高。综上,该提取工艺参数用于西兰花种子中ITCs的制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考察加酶量、pH值、料液比、乙醇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蒲公英总黄酮得率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蒲公英总黄酮复合酶酶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2(g/mL)、pH 4.5、乙醇浓度52%、酶解温度51℃,该条件下蒲公英总黄酮的得率为15.09mg/g。体外功能性试验显示,蒲公英总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