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乳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以及体细胞数对牛乳在凝乳酶作用下凝固特性的影响,对不同组成成分的乳样于35℃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商品凝乳酶和氯化钙,测定乳样凝固的凝乳时间和凝乳黏度。单因素试验显示,乳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氯化钙添加量和体细胞数等因素对凝乳特性有明显影响。对这4个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其交互作用,确定最佳凝乳条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氯化钙添加量或体细胞数之间,以及脂肪含量与氯化钙添加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凝乳特性的影响显著;氯化钙添加量或脂肪含量与体细胞数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获得最佳凝乳效果的牛乳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含量4.97 g/100 m L、脂肪含量4.93 g/100m L,氯化钙添加量4 mmol/L,体细胞数≤20万个/m L。  相似文献   

2.
以羊乳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发酵乳,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分析不同发酵乳的微流变特性,并对贮藏期间的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参数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发酵羊乳和牛乳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羊乳较牛乳所用发酵时间长,分别为7.5 h和6.5 h,发酵羊乳所用发酵时间较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增殖和存活没有影响。在贮藏21 d时pH均大于4.2,滴定酸度小于100°T,未发现后酸化现象。发酵过程中微流变学分析显示,发酵羊乳形成凝胶的EI值较低,SLB值较高,形成了弹性较小的凝胶结构,整体结构特征更趋向于液体,反应了发酵羊乳形成的凝胶结构较弱,稳定性较差。在贮藏期间,发酵羊乳的黏度、持水性和各质构参数均小于同一贮藏时间点的发酵牛乳(P <0.05),显示发酵羊乳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较发酵牛乳差。本研究为发酵羊乳和牛乳实际生产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发酵羊乳的推广提供借鉴,同时可以为不同乳源发酵乳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花生乳代替部分牛乳生产新鲜干酪,对花生乳添加比例、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3个因素对凝乳效果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自合适比例后,再采用L9(33)正交试验,确定花生乳牛乳新鲜干酪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花生乳添加量20%、氯化钙添加量0.06%、凝乳酶添加量0.002%时制作出的新鲜花生乳牛乳干酪成品呈乳白色、柔软、有弹性、具有花生风味,产品出品率为16.33%。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火麻仁粕中的蛋白质,经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12h得到水解度为16.62%的火麻仁粕蛋白肽(HSMPP),探究不同添加量的HSMPP对发酵乳凝乳时间、质构及贮藏期间滴定酸度、p H、持水率、活菌数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12%的HSMPP能显著缩短发酵乳的凝乳时间,降低酸度、硬度和胶黏性,提高内聚性和弹性;对发酵乳的贮藏特性研究表明,添加HSMPP能延缓发酵乳在4℃贮藏21 d期间的后酸化程度,提高发酵乳的持水率和活菌数。综合各项指标,HSMPP添加量为6%的发酵乳品质最佳,在贮藏期内稳定性好,活菌数和感官评分较高,在第14 d时持水率达最高值31.24%,第21 d的活菌数为9.23 log(CFU/g),感官评分为86分。说明添加适量的火麻仁粕蛋白肽可以有效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并提高其贮藏稳定性,本研究为火麻仁粕蛋白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花生乳部分代替牛乳制作混合干酪,不仅可以使动植物蛋白得到互补,还可以使干酪具有花生的保健功效和特有的香味。针对花生乳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四个因素对凝乳效果和成品质量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试验,最终结果表明:花生乳添加量为10%,发酵剂添加量为3%,氯化钙添加量为0.04%,凝乳酶添加量为0.025%时,凝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为原料,通过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比例、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凝乳温度、热烫温度做单因素试验,以产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即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比例、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热烫温度,得到Halloumi奶酪最佳生产工艺为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比例4∶1、氯化钙添加量0.04 g/100 m L、凝乳酶添加量0.003 g/100 m L、热烫温度65℃。选取圆柱探头TA3/100,夹具TA-RT-KIT,测试速度为0.5 mm/s,返回速度为0.5 mm/s,形变量为50%的参数下测得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产品的质构。制得的Halloumi奶酪水分含量26.04%,脂肪含量38.81%,pH 7.40,蛋白质含量30.16%。  相似文献   

7.
对Paenibacillus spp.BD3526凝乳酶的发酵条件和凝乳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发酵时间、碳源、氮源和装液量对凝乳酶活力和活菌数的影响,并与商业化的小牛皱胃酶、重组凝乳酶、Rhizomucor miehei来源凝乳酶进行凝乳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碳源、氮源和装液量对BD3526凝乳酶活力(milkclotting activity,MCA)和蛋白水解活力(proteolytic activity,PA)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选用小麦麸皮培养基进行发酵至24 h时,MCA达到最大至3 279.76±67.11 SU/m L,凝乳性能强,PA值在整个发酵期间变化不大;添加碳源或氮源会不同程度地降低MCA值;装液量为30 m L时,发酵上清液中菌体浓度最高、MCA达到6 000 SU/m L。与商业化的凝乳酶相比,BD3256凝乳酶在凝乳过程中未使凝乳块产生过度水解,也无乳清析出现象,具有应用到干酪生产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花生混合乳干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花生乳代替部分牛乳生产干酪,既强化了干酪风味又增强了干酪的保健功能,并可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对花生乳比例、发酵剂添加量、氯化钙的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4个因素对凝乳效果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适合比例后,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凝乳效果、出品率和感官评价等进行极差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花生乳添加量为10 %,发酵剂添加量为0.03 %,氯化钙添加量为0.08 %,凝乳酶添加量为0.0025 %.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Camembert干酪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凝乳温度、排乳时间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响应曲面分析法,以凝乳效果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amembert干酪最佳制作工艺为氯化钙添加量为0.06%,凝乳酶添加量为0.02%,凝乳温度为32℃,排乳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凝乳效果得分为89.63,验证值为89.50。  相似文献   

10.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是1株分离自我国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且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该试验以菌株PC-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不同起始添加量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产品特性的影响,探究该菌株是否适合复配于发酵乳中。结果表明,PC-01的添加不会加快产品到达发酵终点的时间。同时,PC-01的添加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的pH值及滴定酸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保持活菌数持续上升。贮藏结束时,PC-01低、中、高剂量组活菌数分别由(6.27±0.022)、(6.74±0.027)、(7.008±0.004) lg CFU/mL上升到(7.84±0.010)、(8.13±0.013)、(8.22±0.004) lg CFU/mL。此外,PC-01的添加可以提高发酵乳的黏度,在贮藏14 d后添加PC-01组发酵乳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菌株PC-01对发酵乳质构的影响与添加量有关,在添加中、低剂量时,产品与对照组的质构特征更为相近。综上,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添加在不改变发酵乳基本特性的同时,可以提高贮藏期间产品的稳定性,并保持有效的活菌数,适合应用于...  相似文献   

11.
干酪乳杆菌Zhang和乳双歧杆菌V9是我国自主开发具有良好益生特性的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的最优载体之一。本研究以2株益生菌应用于发酵乳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研究发酵过程中的流变学特性,通过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测定分析发酵乳的质构特性,并分析贮藏期间活菌数和稳定性,胞外多糖(EPS)含量。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Zhang、乳双歧杆菌V9和二者复配的发酵乳中EPS含量从贮藏期起始的(546.3±31.5),(361.1±20.1),(515.2±17.5)mg/L至贮藏期末增至(1 165.4±37.8),(903.6±33.9),(1 103.8±45.6)m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Zhang组表现出较高弹性因子和低固液平衡值的流变学特性,显示形成紧密的凝胶结构。后熟后,干酪乳杆菌Zhang(包括单一和复配)发酵乳的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显著较高,乳双歧杆菌V9发酵乳硬度和黏度指数显著较高,前者的黏度和持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者的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发酵乳贮藏期间的后酸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生的EPS对发酵乳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及贮藏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且干酪乳杆菌Zhang作用较为突出。此外,干酪乳杆菌Zhang和乳双歧杆菌V9在贮藏期间活菌数在10~8CFU/mL以上,可有效保证益生菌发挥其促进健康的作用。综上,在发酵乳中添加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和/或乳双歧杆菌V9,不仅能够赋予发酵乳益生功效,而且能够改善质构特性和贮藏稳定性。本研究为实际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同时为益生菌发酵乳的发酵及贮藏特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抗性淀粉在发酵乳中的作用,选用RS_2型玉米抗性淀粉(G)和微波-湿热法制备的RS_3型马铃薯抗性淀粉(W),研究它们在发酵乳加工、贮藏过程中含量和形态的变化。以未添加抗性淀粉的发酵乳为对照,观察其微观结构,分析发酵乳凝胶过程的流变学特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W相对于G残留量较高且维持在60%左右;2种抗性淀粉均保留着淀粉颗粒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损耗,主要集中在发酵后期与贮藏期;W更有利于发酵乳形成完整、均一的微观结构;含W的发酵乳微观弹性较强且有利于酪蛋白颗粒结合形成更加坚固的结构;含W发酵乳的微观稳定性优于含G的发酵乳。  相似文献   

13.
使用3株嗜热链球菌分别与保加利亚乳杆菌ND02复合发酵牛乳,评价在37℃发酵过程中及4℃贮藏期间黏度、酸度及活菌数等变化。利用微流变技术研究不同嗜热链球菌对发酵乳凝胶化过程的影响,筛选出1株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嗜热链球菌。结果表明:3组发酵乳样品在发酵过程及贮藏期间黏度、酸度有显著差异(P0.05),活菌数高于1×10~6CFU/mL。3株嗜热链球菌在发酵乳凝胶形成过程中,对凝胶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嗜热链球菌GW21-4可以改善发酵乳品质,强化凝胶结构,其在乳制品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嗜酸乳杆菌发酵生产低脂干酪凝乳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脂乳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发酵进行预酸化,对其生产的低脂干酪凝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选取凝乳pH、氯化钙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凝乳温度4个影响因素,以干酪产率、乳清中非脂乳固体物质残留量、嗜酸乳杆菌活菌数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凝乳pH6.0,氯化钙添加量0.02%(w/w),凝乳酶添加量0.01%(w/w,酶活20000u/g),凝乳温度35℃,以此条件生产的低脂干酪脂肪含量小于5%,干酪产率29.41%,乳清中非脂乳固体物质残留量5.66%,嗜酸乳杆菌活菌数在109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三株不同的乳酸菌:瑞士乳杆菌S3,副干酪乳杆菌D21,乳酸乳球菌Y6,在单独发酵和与酿酒酵母菌K23混合发酵时,发酵过程中pH、酸度、活菌数、蛋白水解程度的变化及发酵乳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添加酵母能降低发酵乳的酸度,特别是在冷藏过程中能有效降低乳酸菌后酸化的影响,同时能促进乳酸菌在冷藏期间的活菌数稳定。瑞士乳杆菌S3和副干酪乳杆菌D21与酵母混合发酵乳的蛋白水解程度大于单独使用这两株菌的发酵乳,而乳酸乳球菌Y6添加酵母发酵乳的蛋白水解较差。发酵乳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的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两株乳杆菌添加酵母混合发酵后多肽的三种测试指标的结果都高于采用单一菌种发酵的结果。瑞士乳杆菌S3和副干酪乳杆菌D21分别与酵母组合作为菌种发酵的发酵乳,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脱脂乳为原料,研究发酵剂和乳糖酶的比例、发酵温度、后熟时间3个单因素对鲜奶酪乳糖水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出乳糖水解率最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感官评定研究发酵时间、后熟温度、凝乳酶添加量、糖的添加量4个单因素对低乳糖脱脂鲜奶酪品质的影响;由正交试验得出低乳糖脱脂鲜奶酪的最佳加工工艺:发酵剂添加量2%,乳糖酶添加量2.9‰(体积分数),凝乳酶添加量0.016%,糖的添加量5%,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6 h,后熟温度4℃,后熟时间28 min。鲜奶酪的乳糖水解率为90.95%,高于乳糖不耐受症对乳糖水解率为70%的要求。其脂肪含量低于2.5%,组织状态良好,乳清析出适量,酸甜适宜,为一种新型低乳糖低脂鲜奶酪,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以奶粉和马铃薯为原料研制马铃薯酸奶。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对酸奶发酵工艺的影响,以及搅拌速度、搅拌时间、马铃薯浆添加量对搅拌工艺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贮藏期间马铃薯酸奶水分含量、pH、酸度、持水力、质构、流变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粉添加量0.0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4.5h;最佳搅拌工艺为马铃薯浆添加量25.5%,搅拌速度90r/min,搅拌时间25min;在贮藏期间,马铃薯酸奶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减,但与空白组相比变化幅度更小,说明品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酪蛋白水解物对低脂发酵乳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Neutrase、木瓜蛋白酶PA2、碱性蛋白酶Alcatase2.4L和胰蛋白酶PTN6.0S)的酪蛋白水解物对低脂发酵乳的发酵参数(滴定酸度、pH值下降速度、终点酸度和产酸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酪蛋白水解物具有明显促进低脂发酵酸奶发酵、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中性蛋白酶的促进发酵效果最好,木瓜蛋白酶次之,碱性蛋白酶和胰酶的效果相差不大;各添加样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速度都高于空白样,甚至高于双倍接种量的空白样。综合考虑,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酪蛋白进行水解后产物最适添加到低脂发酵乳。  相似文献   

19.
将茶叶提取物添加到奶酪中,在茶叶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凝乳酶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茶奶酪生产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茶叶添加量1%、发酵剂添加量0.3%、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7h和凝乳酶添加量2mg/L,此条件下的茶奶酪色泽美观、香味浓郁,口感优良,水分含量为29.20%,感官评分为94.78分。  相似文献   

20.
凝乳酶对低脂干酪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脂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水解程度对干酪本身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低脂乳为原料,添加不同剂量的凝乳酶制备低脂干酪,测定干酪不同成熟期的熔度及质量分数为12%的TCA-SN并观察干酪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低脂干酪中添加双倍的凝乳酶时可以减少干酪的硬度、增加熔度和改善其感官状态;当添加3倍凝乳酶时将会导致产品比添加正常凝乳酶量时更有胶弹性.因此,添加双倍凝乳酶时能有效改善低脂干酪的质构、功能特性及感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