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A组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B组静注奥美拉唑和立止血治疗,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A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手术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联合静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成功率高,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物蛋白胶和曲安奈德对犬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后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 健康12月龄普通家犬2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2 ~15 k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 = 5): 联合治疗组、生物蛋白胶组、曲安奈德组和对照组,ESD术于食管距门齿30~34 cm处剥离食管黏膜3/4环周,建立创面,分别于创面喷涂生物蛋白胶+ 曲安奈德混悬液、生物蛋白胶溶液、曲安奈德溶液,对照组不用药物.术后6周胃镜检查后处死实验犬取食管标本观察大体形态、比较狭窄率,狭窄组织行HE染色和针对α-SMA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胃镜下见狭窄处瘢痕皱襞.大体标本见瘢痕处管壁变薄.相比曲安奈德组(P< 0.05) 和对照组(P< 0.01) ,联合治疗组狭窄率更小;生物蛋白胶组较对照组狭窄率也更小(P< 0.05) .HE染色见黏膜下层广泛的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固有肌层萎缩.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曲安奈德组和对照组α-SM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 0.01);与生物蛋白胶组比较,曲安奈德组(P< 0.01) 和对照组(P< 0.05) 表达量也增加.结论 食管ESD术后创面局部喷涂生物蛋白胶+ 曲安耐德混悬液或生物蛋白胶对术后狭窄有预防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减少黏膜下层纤维化和炎症反应有关,而单次喷涂曲安奈德对术后狭窄无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胶在治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甲组采用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治疗;乙组采用胃镜下喷洒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结果甲组有效率为93.33%,乙组有效率为94.59%,两组比较,x2=0.056,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成功率高,操作安全,病人耐受性好,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丙泊酚麻醉下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16例分为无痛麻醉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A组予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待患者平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平稳后进行硬化剂治疗术;B组患者直接行经内镜硬化剂治疗,观察并记录胃镜插入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胶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甲组采用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治疗;乙组采用胃镜下喷洒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结果甲组有效率为93.33%,乙组有效率为94.59%,两组比较,χ2=0.056,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成功率高,操作安全,病人耐受性好,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8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观察组在奥美拉唑+血凝酶治疗的基础上,在胃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检15例,与内镜活检标本符合率为93.3%(14/15),20例未取检者超声胃镜符合率为95.0%(19/20),超声胃镜总符合率为88.6%,有6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患者无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用时短,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Barrett's食管(BE)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4例BE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及内镜下氩气凝固术+药物治疗组(C组)各18例,分析各组治疗后的临床总缓解率、内镜下BE黏膜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治疗后临床总缓解率明显升高,C组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黏膜未见明显改变,而C组BE黏膜消失.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氩气凝固术+药物是治疗BE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付力 《微创医学》2012,7(6):640-641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联合应用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WS)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所诊治的52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行内镜下注射+金属钛夹治疗,B组行单纯内镜下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时间、止血效果和再出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3.5±2.3)min;B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9.3±3.5)min。52例患者经两种方法治疗后均可有效止血。A组无患者再次出血,B组患者有3例患者再出血。结论内镜下注射+金属钛夹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止血效果确实可靠、定位准确和操作简便,可作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出血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胶内镜下喷洒治疗Dieulafou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4例临床确诊病例,均给予生物蛋白胶内镜下喷洒。结果:4例全部止血。结论:生物蛋白胶内镜下喷洒治疗Dieulafou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内镜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意义。方法 :本文随机比较了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差异 ,比较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对食管黏膜的影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对内镜治疗的影响。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出血的重要性。结果 :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高于非门静脉高压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的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 ,并且再出血发生率亦高于无或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者。术中、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可促进内镜治疗后黏膜愈合及预防出血的发生。结论 :门静脉高压易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诱因 ,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促进内镜下治疗后黏膜的愈合 ,并可预防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2.
李池添  袁帅  石胜利  胡宝英   《四川医学》2019,40(4):368-371
目的探讨有利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诊治的首次胃镜检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胃镜诊疗的5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胃镜诊疗时机选择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7例。A组于入院后24小时内有活动性出血期间行急诊胃镜检查,B组经治疗后无活动性出血时行胃镜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胃镜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A组胃镜检查时间窗为入院后(12. 26±9. 95) h,B组为(21. 55±18. 37)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病灶检出率低于B组(74. 07%vs. 100%,P<0. 05),A组首次内镜下治疗成功率与B组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 100%,P>0. 05)。A组内镜检查并发症显著高于B组(22. 22 vs. 0%,P<0. 05)。两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次胃镜诊疗中,过早胃镜干预有较高的内镜诊疗并发症和漏诊风险,以病情为胃镜检查的时机选择靶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检出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FG)进行止血的疗效。方法:对35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内镜下发现出血病灶后,通过专用导管将医用生物蛋白胶直接喷洒于出血部位,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33例止血成功,止血总有效率为94.3%,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内镜直视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迅速,且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胃镜下静脉套扎术(EVL)和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术(EIS)治疗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2例1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组织胶注射,42例)和B组(套扎治疗,30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住院成本。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6%(41/42)和9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总体再出血率分别为7.1%(3/42)和13.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8.1%(37/42)和9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1.4%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成本效益比(C/E)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组织胶注射术相比,内镜下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套扎术在不降低总体有效率、不增加副作用的情况下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组织胶内镜下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均先行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接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随访3个月,了解其有效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不良反应和再出血率.结果 16例患者中,仅1例在拔针后有少量渗血,经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后止血,显效率25%,有效率68.7%,总有效率93.7%,再出血率18.8%.结论 组织胶内镜下注射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和)出血,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而轻,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片治疗,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环周状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P)法与普通黏膜下注射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法治疗2 cm左右结肠广基息肉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对本中心结肠镜检查发现的5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广基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环周状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黏膜下注射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法治疗。比较两组病灶一次性切除率、圈套器使用次数、残留灶处理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出血率、手术时间及切除后创面使用金属夹封闭组和创面暴露组术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切除率、圈套器使用次数、残留灶处理率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率、术后出血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创面不同处理方法术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MR-P法治疗2 cm左右的结肠广基息肉具有一次性切除率高、切除标本完整、残留灶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内镜微创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后诊断为起源于食管黏膜肌层肿瘤患者54例,直径≤1.0 cm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直径> 1.0 cm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肿瘤.结果 54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食管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内镜小探头检查明确的23例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圈套切除术治疗,记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均完整切除,术中基底部渗血2例,经氩等离子凝固术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发生,术后复查胃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理均提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与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一致。19例患者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无复发及残留,无食管狭窄,所有患者无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结论经超声内镜检查初步确诊的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伴发上消化道肿物的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自2010 年 1月至 2021 年7月经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8例上消化道肿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包括早期食管癌4例,早期胃癌6例,胃增生性息肉8例。静脉曲张应用LDRf分型方法进行诊断,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套扎术或硬化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采用栓塞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物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总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内镜下治疗方法、病理结果、随访等情况。 结果 18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3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均小于1.5,所有病例中消化道肿物位于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之上或临近部位4例,8例患者曾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进行了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其中5例患者先行内镜下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在治疗后1~6个月择期复查胃镜,观察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后,对上消化道肿物采用EMR或ESD治疗,随访观察内镜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治疗、EMR或ESD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显示切缘干净,在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无患者死亡。结论 EMR、ESD对于肝硬化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发上消化道早癌、息肉等肿物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干预,可降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李巧勤  祝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15-3216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护理。方法:以8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分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喷洒组)和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组(注射组)止血治疗及护理。结果:注射组的止血率及再出血率分别为88%,12%,喷洒组分别为63%,37%。注射组的止血率及再出血率明显优于喷洒组(P<0.01),再出血率也明显减少(P<0.05)。平均输血量也明显少于喷洒组(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