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ABCD2评分标准,进行110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0例TIA患者中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的预测价值高,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BCD评分和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ABCD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评分,观察2 d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97例TIA患者2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9.6%;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0.9%。预测2 d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法与ABCD2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1(0.47~0.75)和0.71(0.57~0.84);预测7 d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法与ABCD2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2(0.50~0.74)和0.74(0.62~0.85)。结论ABCD2评分法可能优于ABCD评分法。  相似文献   

3.
周松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62-63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照ABCD2评分标准评估95例TIA患者的评分,并根据评分分值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95例TIA患者中评分为低危组者18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1%;评分为中危组者66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6%;评分为高危组者11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64%.结论 ABCD2 评分法一套可操作性强、简便、准确的评估方法,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其对医院设备要求不高,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于会青  何斌 《河北医药》2011,33(18):2805-280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神经内科的急症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超级预警信号。据报道,TIA发生后,在1周内有5%~10%,90d内有10%-20%的患者发生卒中。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预测及快速危险分层至关重要。目前常用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来评估TIA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强  任明山  杨毅 《安徽医药》2009,13(5):560-56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脑梗死,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评分法来评估TIA的卒中风险。本文就ABCD。评分法在TIA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评分法评分,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7 例TIA 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2.2 %.ABCD2、ABCD2F、ABCD3及ABCD3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71、076和0.84,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3F评分法可能优于其他三种评分法.  相似文献   

7.
张立新  李景荣 《安徽医药》2013,17(12):2105-210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一部分患者要进展为脑梗死.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2 评分法来预测TIA后卒中风险[1-2].近年研究表明[3-4]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对脑梗死有预测价值,ABI小于0.90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进行早期规范的干预治疗,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目前尚缺乏联合应用ABCD2评分法和ABI预测TIA卒中风险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7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此方法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DL-C+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法和LDL-C+ABCD2评分法分别测定106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LDL-C+ABCD2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49(0.771-0.927)和0.844(0.768-0.920)。采用LDL-C+ABCD2评分中TIA患者中低、中和高危组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1%、33.3%和64.3%,不同脑卒中风险分层的脑梗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BCD2评分法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有效的方法 ,结合LDL-C检查结果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25例TIA患者临床和CTA检查资料,按Johnston提出的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3组;按CT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23例(18.4%)在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低危组与中危组、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6.9%、21.1%、37.9%)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脑梗死发生率31.2% (39/125),显著高于动脉狭窄<50%组(P<0.01).ABCD2评分<4分、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20.0%(25/125),显著高于ABCD2评分<4分、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是预测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进一步结合头颈CTA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根据CT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对患者出现TIA后7 d之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进行观察。结果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管狭窄低于50%组(P<0.01)。并且ABCD2评分处于低危组患者中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同样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预测患者出现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ABCD2评分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4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TIA患者为观察组,给予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并与40例未溶栓治疗的TIA患者对照分析。采用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各亚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次数为(1.16±0.34)次,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1.86)次和15%(P<0.05),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间TIA发作次数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内随危险度升高,TIA发作次数明显增加(F=10.406,P<0.05),且高危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χ2=8.550,P<0.05)。结论 TIA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降低急性脑梗死风险,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8例,均为首次发病.依据发病前有无TIA发作将患者分组,其中无TIA者80例为对照组,合并TIA者38例为试验组.记录两组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比较其脑梗死面积、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脑梗死面积[(5.3±1.8) cm3比(8.7±2.1) cm3]及MESSS评分[(15.4±3.2)比(19.6±3.4)]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64.4±5.7)比(52.6±5.5),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5.8±1.1) mg/L比(8.5±1.6) mg/L,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3.0±0.6)g/L比(3.8±0.8) g/L,P<0.05].结论 老年性TIA有助于降低继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影响,针对危险因素,提供有效的、可操作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从而有效减少TIA的不良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首诊为TIA患者125例,首诊为脑梗塞患者68例,详细记录入选患者基数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TIA和脑梗塞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结果TIA组患者在吸烟、饮酒、NIHSS评分、MRS评分与脑梗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TI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发生TIA的患者,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重点环节,各个击破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协助其戒烟戒酒,控制饮食,积极降低LDL和Hcy水平,从而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及30d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对82例TIA患者进行评分,观察7d及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DSA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结果ABCD2评分0~3分TIA1周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34%,4~5分脑梗死发生率为16.22%,6~7分者为31.82%。30d时分别为13.04%,18.91%,40.91%。血管狭窄≥50%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6.15%,30d内高达61.54%;血管〈50%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3.57%,30d内为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D2评分联合DSA检查是预测TIA7d及30d脑梗死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拟诊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总结2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ArCBF值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2组患者的CTPI值、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9)。CTA检查显示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均有与病灶区相关的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的狭窄,而TIA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大脑后动脉有轻度狭窄,且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结论TIA进展为脑梗死与ArCBF下降程度、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颅内动脉狭窄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有多次或发作时间长的TIA患者,应进一步行头颅CTPI和CTA检查,了解颅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及有无动脉狭窄,积极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入院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179例,其中男100例,女79例,年龄(66.2±7.8)岁。根据TIA发病后90 d随访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