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RhD阴性患者输注与其血型相同的RhD阳性红细胞血液后,患者抗-D抗体的水平。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输注RhD阳性同型红细胞的20例RhD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在输血前及输血后10、20、30、60、90d的抗-D抗体水平及RhD阳性患者的效价。结果输注RhD阳性同型红细胞血液的20例RhD阴性患者,在输血后90d内有6例患者表现为RhD阳性,其中男性RhD阳性率为25.0%(3/12)、女性RhD阳性率为37.5%(3/8)。3例RhD阳性的女性患者抗-D抗体效价分别为35、278、508。结论 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同型红细胞血液,可刺激机体免疫机制,产生红细胞表面抗-D抗体,且部分RhD阴性患者的红细胞表型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患者Rh D抗原阴性患者在抢救时,输注与患者血型相同的Rh D阳性的血液。患者抗-D产生情况及效价水平。方法 Rh D抗原阴性患者输注Rh D抗原阳性血液后,5、10、20 d连续追踪3次,。使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检测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及效价[1]。结果 15例Rh D抗原阴性的患者输注同型Rh D抗原阳性红细胞后,共有4例患者血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1例女性患者5 d血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0 d后又有2例女性患者和1例男性患者血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 d后阳性标本抗体效价为4,20 d后抗体效价结果为16,3例10 d抗体效价为4,20 d后效价为16。结论 Rh D阴性患者输注同型Rh D阳性血液后,机体被所缺失的抗原免疫刺激,产生免疫性抗-D。抗体产生的几率与抗体效价的增高和输注次数及抗原量的多少呈正相关系数上升[3]。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1例RhD阴性患者输注“亚洲型”DEL红细胞后诱发同种抗-D免疫的研究分析,探讨RhD阴性患者输注DEL型策略。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ABO及Rh系统血型抗原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高分辨熔解曲线和基因测序分析检测DEL型的RHD基因分型。结果 受血者为O型,RhD阴性。供血者为RHD 1227G>A突变的“亚洲型”DEL,R h表型为Ccee。受血者输血后抗体筛查阳性,并鉴定为抗D和抗C,抗D效价512,抗C效价128。结论 RhD阴性患者输注“亚洲型”DEL红细胞会引起抗-D同种免疫。因此对于RhD阴性献血者应加强DEL型的筛查,必要时可以增加RHD基因检测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初,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发布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1]),对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注血小板提出的建议有:"首选与受血者ABO/RhD血型同型血小板输注;在紧急抢救病人生命时,发现病人血型难以判断或血小板供应短缺时,可以选择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输注;输注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应选择抗-A、抗-B效价≤64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初,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发布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1],对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注血小板提出的建议有:"首选与受血者ABO/Rh D血型同型血小板输注;在紧急抢救患者生命时,发现患者血型难以判断或血小板供应短缺时,可以选择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输注;输注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应选择抗-A、抗-B效价≤64的供者,儿童应尽量减少血小板中的血浆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h血型系统中E、c抗原随机输血所致的异型输血情况,追踪输血后患者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10月本院住院的1574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输血患者,于输注红细胞后对其输血前血液及供血者进行RhE、Rhc抗原检测,筛选出RhE、Rhc异型输血者于输血后每1个月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筛阳性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本组1574例患者中E+c+患者占56.61%(891/1574),E-c-患者占35.45%(558/1574),E-c+患者占7.37%(116/1574),E+c-患者占0.57%(9/1574);随机输血后发现E抗原阴性受血者输注E阳性红细胞达39.76%(268/671),c抗原阴性受血者输注c阳性红细胞达47.62%(270/567),追踪了其中的269例患者,输血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有15例,占比5.58%,多数患者于输血后1个月时即出现阳性,抗体效价为1:4~1:32。结论Rh血型系统的同型输注值得重视,随机输血导致的异型输注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Rh血型的精准输血,可有效减少同种异体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O非同型肝移植患者术后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早期监测和干预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对1例ABO非同型肝移植术后12d与多名A型献血员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一步进行供受者血型复检、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及抗体鉴定等检测,并统计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指标,分析该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该患者血型为A型RhD阳性,肝脏供者为O型RhD阳性;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放散后抗体鉴定提示术后过客淋巴细胞产生为IgG抗-AB和抗-A抗体。该患者因术后过客淋巴细胞产生ABO血型抗体导致配血不合。患者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但未见总胆红素等溶血反应相关指标明显升高,也没有相关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与多名A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论由于供体紧缺,血型不合的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不可避免,目前暂无有效的方法预测PLS。定期监测移植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尽早发现PLS引起的溶血反应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预后不良,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本院输血科检测的56例意外抗体筛查试验阴性但与同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且有免疫球蛋白输注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及RhD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酸放散试验。结果输注免疫球蛋白后与同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与O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均相合。其中,2例患者因输注免疫球蛋白而出现一过性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37例A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检测出了IgG类型抗-A;2例B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检测出了IgG类型抗-B;17例AB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有3例检测出了IgG类型抗-A和抗-B,14例只检测出了IgG类型抗-A;随机检测3个批次静脉输注用免疫球蛋白,IgG抗-A效价为32~64,IgG抗-B效价为8~16。结论静脉输注用免疫球蛋白中含有IgG类型的抗-A和抗-B,部分非O型患者输注后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同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此时建议输注主侧交叉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el型红细胞是否诱导RhD阴性受者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方法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Del型血液,对临床输注Del型红细胞的患者进行追踪,采集输血后1周~1年的患者血液标本,RhD抗原初筛阴性的标本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进行阴性确认。对患者血清采用凝聚胺法、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然后对筛查阳性标本用谱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并进行效价测定。结果采集到输注Del红细胞的RhD阴性受血者样本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女性均有孕产史。Del型受血者5例,男性2例,女性3例,输注Del红细胞后未发生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真实RhD阴性受血者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8例男性和5例女性患者输注Del红细胞后未发生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2例妊娠女性抗-D为阳性,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 Del型个体未检出抗-D,产生抗-D的个体未检出Del型。Del红细胞导致RhD阴性受者产生同种免疫反应的概率可能很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血型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型血液后诱发抗-D产生。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抗原及抗体检测,PCR-SSP法进行RhD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受血者ABO血型为A型,Rh分型为ccdee,直抗阴性。受血者随机输注的3位供者均为DEL RhD1227A纯合型,且受血者输血后2周抗体筛查为阳性,并鉴定为抗-D。结论 RhD阴性受血者输注DEL RhD1227A纯合型血液后可以引起初次免疫反应,并产生不规则抗-D。所以对于RhD阴性供血者应加强阴性确认,必要时可以增加RhD的基因检测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同型输注是输血的基本原则,本院1例患者鉴定血型为A型RhD(-),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对该患者的输血相关检查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严重颅脑外伤、休克入院,申请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鉴定血型为A型RhD(-),抗体筛选试验阴性。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患者在入院当天及第4、6、11天均输注了A型RhD(+)悬浮红细胞,输注后无输血反应。患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悬浮血浆ABO血型抗体效价与保存时间消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悬浮血浆中的抗-A和抗-B效价及其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盐水凝集法检测血浆IgM抗-A、抗-B效价;应用2-巯基乙醇(2-Me)破坏IgM抗体后,抗人球蛋白法检测血浆IgG抗-A、抗-B效价。结果在保存期内A、B、O型单采血小板悬浮血浆中抗-A(IgM或/和IgG)或/和抗-B(IgM或/和IgG)效价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效价不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10%O型单采血小板悬浮血浆中抗-A和抗-B效价均较高。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时可不进行血液交叉配合试验,但须同型输注;尤其是O型悬浮血浆含较高的抗-A或/和抗-B(IgM或/和IgG)效价时,不能输注给其他血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时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且生命危急的患者,启动《推荐方案》中输血方案进行抢救,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输血前与输血后1 d、7 d,Hb、Hct、TBIL、DBIL、IBIL的变化,对应用紧急输血方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0例交叉配血试验不合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需抢救输血,男性3例,女性7例,均为Rh(D)阳性患者;其中3名患者输注同型交叉配血阴性供者红细胞;4名患者输注非同型[均为O型Rh(D)阳性]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还有3名患者未筛选出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血源,为抢救生命应急选择与患者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凝集程度最弱(±或1+)的供者红细胞输注;10名患者中3名非同型输注AB型血浆;10例患者输注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提高,均无溶血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选择与患者ABO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选择O型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及直接选择AB型血浆输注是安全有效的,应当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hD变异型患者产生类同种抗-D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RhD变异型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肝硬化失代偿8年,病情加重3 d再次入院。患者血型为A型RhD阳性,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及贫血等原因多次输血,复检血型为Rh阳性D变异型,同时血清中产生类同种抗-D抗体。后选择A型RhD阴性ccdee的血液与患者血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主侧配血相符,输注红细胞2 U,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RhD变异型患者产生类同种抗-D抗体临床少见,选择避开类同种抗体的洗涤红细胞输注可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型鉴定与抗体检测方法在基层妇幼医院的应用。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孕妇ABO正反定型,对正反定型不符合者进行吸收放散试验鉴定血型。初筛RhD阴性,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存在不规则抗体或弱D。不规则抗体阳性者用谱细胞做抗体鉴定。结果检出5例正反定型不一致;1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12例RhD阴性,确认2例弱D。结论应加强ABO血型亚型、抗原或抗体减弱,不规则抗体、弱D等检测技术在基层妇幼医院应用。并制定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以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后Rh血型C、E抗原双群频率和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证明红细胞精准输注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3月本院输注ABO同型但RhC、E表型未知的2 U红细胞悬液患者296例,检测输注前患者ABO、RhD、RhC、RhE血型和输注后C、E抗原的双群频率,将RhC、RhE与输血前相比均未发生改变者定为A组135例,RhC变为双群者为B组18例,RhE变为双群者为C组116例,RhC、RhE均变为双群者为D组27例。比较4组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aemoglobin, 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水平。结果 296名患者RhD、RhC、RhE阴性率分别为0.34%(1/296)、20.27%(60/296)、67.57%(200/296)。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抗-E 7例,比例最高。输注红细胞后,C、E抗原双群频率为15.20%(45/296)、48.31%(143/296),A、B、C、D 4组RBC、Hb、H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7.
RhD阴性肝移植患者输注大量RhD阳性血液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晓卿  张捷  钟国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323-1324
RhD阴性血型在我国个体比例是很低的,约为千分之四。通常RhD阴性血型输血时应输同型血,但肝移植手术输血量大,要求血站提供大量的RhD阴性血是非常困难的。此外,RhD阴性血价格昂贵,完全输注RhD阴性血,也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如果能用RhD阳性血来代替RhD阴性血输给肝移植患者,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工作中做了这样的尝试,未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确定患儿血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的性质及效价,配合型输血,以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应用试管法检测ABO及RhD血型,使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抗球蛋白法对患儿血清及放散液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鉴定,并测定血清中抗体的效价。结果患儿血型为"O"CcDEe,血清及放散液中存在类同种抗-D,其血清中抗体效价为8。随着给予患儿输注RhD阴性红细胞输注剂量与次数增加,患儿血红蛋白值逐渐增高,类同种抗-D效价逐渐减低。结论应根据类同种自身抗体特异性,选择输注其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才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妊娠妇女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效价,探讨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妊娠妇女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421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妊娠妇女血清中,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者168例(39.9%),在2例RhD阴性妊娠妇女中检出抗D抗体1例(50.0%).结论 产前对夫妇进行ABO、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因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血型不完全抗体检测卡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0.
正1 病历摘要一8岁男童,遭卡车碾压,双下肢伤势严重,血型为O型RhD阴性,血红蛋白33 g/L,急需输血。该患者2015年7月18日15∶50入院,18∶12输注第一袋库存O型RhD阴性血液,19∶39,输注第2袋同型血液。输入4U悬浮红细胞后,病人血红蛋白上升到了88 g/L,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