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60%锻造形变量的00Cr12TiNb铁素体不锈钢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00Cr12TiNb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Cr12Ti铁素体不锈钢在920℃以下退火处理时主要发生组织的回复和小部分晶粒的再结晶,其屈服强度和硬度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920℃以上退火处理时发生再结晶,其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上升有所增加,硬度则趋于稳定;退火过程中,在晶内和晶界弥散析出了颗粒状NbTi(C,N);950℃退火时再结晶组织和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SEM与TEM等方法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和时效温度对C-Si-Mn-Nb系超高强冷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经冷轧退火后,综合力学性能改善,屈服平台消失.退火温度从780℃升高到820℃,带状组织逐渐消失,马氏体硬度下降,双相钢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850℃退火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显著降低,部分马氏体内部条状形貌的出现及非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导致各项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过时效温度从270℃升到330℃,马氏体岛分解,颗粒状析出相与非马氏体组织增多,导致抗拉强度降低,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升高;360℃时形成板条贝氏体组织恶化了综合力学性能.试验钢经820℃退火,300 ~330℃之间过时效,获得抗拉强度大于1020 MPa,伸长率大于16%的最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退火温度对443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微观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从880℃升高到980℃,晶粒尺寸增大,平均晶粒尺寸从32.5μm增大到64.3μm。随着退火温度升高,{111}织构增强,{111}112织构强度由6.6增加到10.3。不同退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变化不显著。经过930℃退火,伸长率和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组织均匀。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两种手段并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SUS445J2铁素体不锈钢经700~950℃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时效后主要析出了Laves相和(Nb,Ti)C两种析出物;随着时效温度的不同,析出物数量和尺寸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伸长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当时效温度为800℃时,因沉淀强化使得抗拉硬度达到最大值,伸长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两种手段并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SUS445J2铁素体不锈钢经700~950℃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时效后主要析出了Laves相和(Nb,Ti)C两种析出物;随着时效温度的不同,析出物数量和尺寸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伸长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当时效温度为800℃时,因沉淀强化使得抗拉硬度达到最大值,伸长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新型高锰低镍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固溶和时效处理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和固溶态高锰低镍不锈钢均为单一奥氏体组织,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晶粒不断长大,析出物不断溶入材料基体,使材料强度和硬度不断降低,1050 ℃固溶处理后析出物基本上已全部固溶,此时抗拉强度为1016 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67.43%和53.6%,此时塑性最好,故高锰低镍不锈钢的最佳固溶温度为1050 ℃。固溶+时效处理后高锰低镍不锈钢中的析出物主要为Cr的碳氮化物和Mn的硫化物,在750 ℃时效处理后析出物含量达到峰值,强度和硬度达到最高,故750 ℃为其最敏感析出温度。超过750 ℃析出物数量减少,850 ℃时材料塑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处理对不同Mo、Nb含量的00Cr22Mo2Nb(445)铁素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冲击性能、硬度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0.112%左右的Nb含量可以有效抑制退火再结晶晶粒的长大。700 ℃是铁素体基体中的σ相最为敏感的析出温度,而800 ℃是χ相最为敏感的析出温度,此类析出物的存在严重恶化材料的室温冲击性能;而在1000 ℃固溶5 min可以使其充分溶解。再结晶等轴晶粒经过1050 ℃×20 min处理后晶粒尺寸增大,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处理试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0.1C-18Cr-1Al-1Si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增高后保持不变,伸长率和90℃下的冲击功先增高后降低且在850℃退火达到最大值,断裂类型也从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再转变为脆性断裂;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90℃下的冲击功逐渐增高,伸长率逐渐降低;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硬度、20℃冲击功的影响不大;850℃/15 min退火后经不同温度的回火和不同条件的冷却,钢的强度和伸长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连续退火温度对550 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50 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经连续退火后基体为铁素体加少量渗碳体,同时在铁素体中含有大量Nb、Ti碳氮化物析出相。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晶粒尺寸相差不大,但Nb、Ti碳氮化物析出相数量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低碳高强钢冷轧钢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全自动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试验钢进行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试验钢带采用520~580 ℃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形态变化较小,呈变形纤维状,组织中分布的渗碳体数量较少,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变化较小,屈强比维持在0.9以上,伸长率为1%左右;采用610~700 ℃退火后,变形的铁素体周围出现了无畸变的再结晶晶粒,再结晶晶粒会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成等轴状铁素体,渗碳体的球化过程是导致组织中颗粒状渗碳体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迅速下降,伸长率迅速增加,屈强比呈下降趋势,在670 ℃时达到最小值0.86;采用730~760 ℃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充分长大,晶粒形态变化较小,组织中几乎没有游离的渗碳体存在,渗碳体仅在晶界上聚集分布呈片层状,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缓慢下降,伸长率缓慢增加,屈强比呈上升趋势,在760 ℃时达到0.91。综合考虑,试验钢带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70 ℃。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温度对400系不锈钢冷轧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400系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在不同退火温度(750~850 ℃)下的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在800 ℃以下不锈钢组织变化不大,强度和伸长率无明显变化;在850 ℃附近晶粒有少许粗化以及加热中出现了铁素体和奥氏体的两相组织,冷却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其强度明显升高,而伸长率显著降低;在800~850 ℃之间试样发生完全再结晶,使试样的性能和组织恢复到畸变前的状态;经830 ℃退火处理后,晶粒细化,伸长率最高,从而该试验钢的最佳退火温度约为830 ℃.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X10Cr Al Si18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退火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Al N和M_(23)C)6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晶粒尺寸逐渐长大,强度、硬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和60℃冲击吸收能量先升高后降低,而20℃冲击吸收能量基本保持不变;在850℃退火时,试验钢具有较优的组织和性能;晶粒尺寸和碳化物是影响冲击性能的主要因素;在850℃以上退火时,由于晶粒尺寸和条状或块状碳化物M_(23)C)6的长大,断裂特征有从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赵博  臧伟  郜飞  鲜林云  董超 《钢管》2023,(1):25-29
研究了时效温度对新型节镍双相不锈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节镍双相不锈钢在650~850℃时效30 min可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屈强比,降低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冲击功、铁素体含量和硬度;700℃是新型节镍双相不锈钢的析出最敏感温度,新型节镍双相不锈钢在700℃时效30 min时晶界、晶内均有碳化物析出。新型节镍双相不锈钢应避开在650~850℃长时间使用。  相似文献   

14.
00Cr12Ti铁素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00Cr12Ti铁素体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以及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不同温度下的耐点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5 min时,得到的00Cr12Ti铁索体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最好;同时,随着实验温度和溶液浓度的升高,00Cr12Ti铁索体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呈下降趋势,点蚀的开始位置为TiN、TiS等夹杂处.  相似文献   

15.
以冷轧态29Cr-4Mo超级铁素体不锈钢无缝钢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29Cr-4Mo超级铁素体不锈钢无缝钢管冷轧后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9Cr-4Mo超级铁素体不锈钢夹杂物主要成分为Cr2O3·MnO·Al2O3;在900 ℃下保温30 min,晶界三角连接处和夹杂物附近率先生成了少量σ相,σ相析出的平均面积分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温度升高至1000 ℃,保温50 min未见有σ相析出,在900~1050 ℃整个温度区间内未见有χ相析出;建立了Sellars模型下铁素体再结晶晶粒长大经验公式,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值与实验值,结果显示该公式能准确预测整个退火过程中的平均晶粒尺寸大小。  相似文献   

16.
对1Cr18Ni11Si4AlTi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固溶热处理试验,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与固溶处理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材料中的析出相逐渐溶解,铁素体含量增加,屈服强度随着铁素体含量增加而提高,材料硬度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1050 ℃固溶处理时硬度最低,当固溶温度达到和超过1100 ℃时,其显微组织逐渐粗化,铁素体含量明显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SUS410L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800℃退火保温10~30 min,随着退火温度、时间的增加,再结晶程度增加,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在750℃退火保温40~60min,随着退火时间延长,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经850℃退火后,钢中有马氏体生成,由于马氏体相变强化作用,使得试样的强度升高、伸长率下降;马氏体显微硬度为180~190 HV,铁素体显微硬度为130~140 HV。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两相区退火温度对TRIP59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体积分数先减少后增加,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一直减小;780~860℃范围退火时,残留奥氏体量和残留奥氏体富碳量都在820℃附近出现一个低谷,温度低于或高于820℃,残留奥氏体含量和残留奥氏体富碳量都增加,860℃退火时,残奥量和富碳量都最大;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变化对抗拉强度基本影响不大,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略有增加,伸长率在820℃出现一个低谷,退火温度低于820℃时,伸长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退火温度高于820℃时,伸长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860℃退火时,伸长率达到最大值23%.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拉伸实验研究了退火工艺对热镀锌用冷轧低碳高强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退火时,组织处于回复阶段,几乎没有再结晶; 625℃保温5 min退火后,再结晶基本完成,组织中有大量渗碳体颗粒弥散析出,并且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渗碳体沿铁素体晶界聚集粗化;在625℃保温10 min退火后,再结晶已经完成并且发生长大现象,组织为等轴状铁素体+渗碳体颗粒,晶粒尺寸约为5. 01μm; 650、675、700℃保温10 min退火后,铁素体晶粒进一步长大;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625℃×5 min退火可以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氮含量对20Cr13、20Cr13N、20Cr13HN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 ℃退火条件下,随着氮含量升高,氮化物钉轧作用增强,组织细化明显,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增加,而伸长率降低。相同淬火温度和冷速下,在固溶、析出和相变强化的作用下维氏硬度增加。随着冷速增大,相变驱动力增大,马氏体板条逐渐向细小的隐晶马氏体转变,并且硬度增加。腐蚀性能和点蚀电位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