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量表(SSMIS)]、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BP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中坚韧性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力量性、乐观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SMIS、SQLS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有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症状,改善其心理弹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正面意义,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病人57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定,对照组不给予家庭干预。[结果]干预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稳定期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广州市某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6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1 h的正念训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量表(SSMIS)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FFMQ总分高于对照组;SSMIS总分高于对照组,其中服药依从及药物管理、利用资源及支持、自我效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SQLS总分低于对照组,其中心理社会、动力和能量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提高稳定期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正念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许瑞芹  方艳华  柏玲 《全科护理》2012,(31):2911-2912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文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均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病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干预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BPRS、SDSS、NOSI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人文护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5.
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家庭护理方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出院后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家庭护理,对照组则无家庭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和出院后9个月采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在出院前两组患者SQLS、FAD、BPRS和SDS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9个月后实验组患者SQLS、FAD、BPRS、SDSS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改善了家庭功能,减轻精神病残留症状,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无家属陪护,观察组家属参与护理,于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病人的社会功能情况,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病人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结果]出院时观察组PSP评分和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和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增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冥想放松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德市康复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资料,将其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自我管理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冥想放松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自我管理量表(SSMI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出院6个月时,2组的BPRS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BPRS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6个月时,2组的SSMIS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SSMIS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冥想放松训练,可以改善其精神状况,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复发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社区-家庭支持性干预方案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精神专科-社区-家庭支持性干预方案,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症状控制情况[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认知能力[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社会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社会适应能力[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FE)]、康复状态[采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BPRS、SAFE、MRSS、SQL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MMAS-8、MoCA、PS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精神分裂症88例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共8周。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均能参加并完成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干预前BPRS、ADL、SQLS评定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各量表的评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S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住院S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病耻感[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激越行为[采用激越行为量表(CMAI)]、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康复效果[采用简明精神分裂症评定量表(BPR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CMAI、SQLS、BPRS、病耻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1,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期SP患者自我效能,减少激越行为,降低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自理理论联合健康教育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收治的72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Orem自理理论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精神症状[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认知功能[采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斯特鲁色词测验(SCWT)]、自理能力[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ACA)]、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BPRS、SQL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4周后,两组HVLT-R、SCWT、EA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Orem自理理论联合健康教育能改善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并有效提高其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胡艳  张传海 《全科护理》2012,10(22):2055-2056
[目的]探讨家属护理技能辅导在门急诊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门急诊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辅导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辅导组病人家属实施护理技能辅导。治疗8周后,采用18项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病人实施后BPRS总分及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评分低于实施前,且辅导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家属实施护理技能辅导,有助于门急诊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科两个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2013年3月—8月以"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干预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应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及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进行测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QLS维度心理社会及动力和精力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营造了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的环境,提高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于自我管理分型评估的特需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自我护理培训,观察组接受基于自我管理分型评估的特需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评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管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自我管理分型评估的特需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护理,能够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顾玲敏  李建华 《全科护理》2021,19(27):3793-3796
目的:探讨实施个性化教育联合同伴支持对双相精神障碍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双相精神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教育联合同伴支持,采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量表(SSMI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YMRS、HAMD及SD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GQOLI-74、SSMI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精神障碍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教育联合同伴支持模式,可明显改善病人病情,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将符合 CCMD-3诊断标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8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P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两组病人进行18个月的干预评估.[结果]家庭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种辅助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8.
曹穗妮  古美容  李志英 《全科护理》2021,19(9):1218-1220
目的:探讨医护-家庭一体化服务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医院医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家庭一体化服务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医护-家庭一体化服务干预能明显缓解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聂贝贝  徐艳华 《全科护理》2020,18(26):3504-3506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脑卒中病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家庭赋权方案护理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两组病人的不良情绪、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预后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MoCA和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赋权方案能有效减轻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促进病人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或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社会技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所有入选病例在入院时及第4周、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估并记录,并随访24周,于研究结束时(第24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量表(QOL100)进行社会技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对各组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BPRS各因子评分除激惹因子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因子变化随着护理时间延长而下降,BPRS变化随着护理时间延长而下降,8周时观察组BPRS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100量表的6个因子领域评分中社会关系性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生活领域的4个因子领域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重心理、情感支持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病情状况,能使病人拥有良好心理状况,利于病人病情稳定,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