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1123~1423 K、0.1~10 s-1条件下对18.7Cr-1.0Ni-5.8Mn-0.2N节Ni型双相不锈钢进行70%大变形量热压缩研究。利用OM、SEM和EBSD分析热变形组织。结果表明,铁素体动态再结晶(DRX)主要发生在1123 K较低变形温度,随应变速率增大,晶粒细化程度增加,晶粒不均匀程度减小。应变速率对铁素体DRX影响较大,而奥氏体DRX对变形温度更加敏感。在1223 K、10 s-1条件下,铁素体相发生了以小角度晶界(LAGB)向大角度晶界(HAGB)转变的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而在1323 K、0.1 s-1条件下,奥氏体相以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为主。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升高温度易诱发DDRX,而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易发生CDRX。在高温低应变条件下,奥氏体相晶粒取向主要为(001)和(111)再结晶织构,而铁素体相在(001)和(111)织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拟合获得临界应力(应变)并确定了其与峰值应力(应变)的关系。随着应变增加,热加工失稳区缩小,且稳定区逐渐向高温高应变速率方向移动,1323~1423 K、0.01~6.05 s-1的热参数条件最适合热加工。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模拟、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热变形参数对23Cr-6.2Mn-2.1Ni-0.28N节Ni型双相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耐蚀性对应变速率、变形温度比较敏感,晶粒细化有利于提高试样的耐点蚀性能。在1和10 s-1的较高应变速率下,随变形温度升高,试样的耐蚀性先增加后降低,1050℃耐蚀性最好。随应变速率增加,再结晶晶粒细化程度降低,钝化膜稳定性减弱,试样耐蚀性逐渐降低。点蚀坑主要分布在δ相和δ/γ相界,随应变速率增加点蚀坑数量明显增多,尺寸变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在应变速率为0.01 s~(-1)和变形温度为300~1050℃的条件下,对23%Cr不同Mn含量(6.26%~14.13%,质量分数)节Ni型双相不锈钢进行高温拉伸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拉伸变形时的主要承载相为奥氏体相,且Mn含量增加提高了奥氏体相的体积分数,有利于增强热塑性,但对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在550~1050℃变形时,随着Mn含量的增加断面收缩率增加,但在300℃变形时,断面收缩率有所下降。Mn含量的增加使得较低温度拉伸(450和750℃)的"易裂敏感点"略有增大,不同Mn含量条件下的最佳塑性温度区在500~650℃和850~1050℃。300℃变形时,Mn含量对加工硬化率影响小,1050℃变形时高Mn含量有利于在较低应变量下发生动态再结晶。不同Mn含量试样拉伸变形组织主要受奥氏体相位错结构演变影响,Mn含量较高(14.13%)时奥氏体相上形成的大量高密度、小尺寸位错胞可细化晶粒,有利于提高热塑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频感应炉制备了节Ni型Cr25Mn10Mo4Ni2N双相不锈钢并进行了固溶处理。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材料的耐蚀性能,并选取2205双相不锈钢及316L奥氏体不锈钢作为对比,研究了3种材料在人工海水、模拟油田及模拟地层水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节Ni型Cr25Mn10Mo4Ni2N双相不锈钢耐蚀性能最好,2205双相不锈钢次之,316L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最差;材料在模拟地层水介质中的腐蚀程度最严重,其次为模拟油田介质,人工海水介质腐蚀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轧态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900~1150℃、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根据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材料在热压缩变形时的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加工硬化率与应力关系曲线,确定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基于Avrami方程,建立动态再结晶体...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850~1250℃,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程度0.91条件下对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在真应力应变曲线上没有出现明显应力峰值,金相观察表明,316LN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316LN不锈钢的热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并给出了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以及Zener-Hollomon参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热拉伸、热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氮含量的022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的热加工行为和软化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钢高温抗拉强度随N含量增加而提高,该影响关系在较低变形温度区间尤为明显;在1100℃平面压缩达到稳态流变之后,试验钢的流变应力很快再次上升,出现二次硬化现象,N含量提高致使试验钢在更低的应变条件下更快地进入二次硬化阶段;试验钢高温变形过程中的应变主要传导到高温更软的铁素体相中,该相积蓄的较大应变能促进了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启动;022Cr25Ni7Mo3N双相不锈钢的软化机制主要是铁素体的动态回复和动态连续再结晶。  相似文献   

8.
龚利华  李洋 《上海金属》2022,44(1):22-2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动电位极化法以及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950和1 100℃固溶处理对节镍型LDX2101以及00Cr22Ni5Mo3N(SAF2205)双相不锈钢中析出相、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950℃固溶处理使两种钢的微观组织均匀性变差,尤其是2205双相不锈钢中σ相的析出使其耐点蚀及应力腐蚀性能明显下降,耐点蚀性能甚至劣于点蚀当量(PREN)较小的LDX2101双相不锈钢; 1 100℃固溶处理对两种钢的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行为影响较小,但钢的塑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对节镍奥氏体不锈钢J4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率越小、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量越大,J4钢越易发生动态再结晶.J4钢在(ε)<0.1s-1、T≥950℃和(ε)=0.1s-1、T> 1200℃时,将发生动态再结晶.在(ε)=0....  相似文献   

10.
2205双相不锈钢的高温变形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1223-1523 K, 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2205双相不锈钢热压缩变形实验, 测定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分析了变形组织. 结果表明: 奥氏体分布在随温度升高而含量增加的铁素体基体上, 升高温度和降低应变速率可促进奥氏体发生动态再结晶. 基于热变形方程计算得到了热变形激活能Q=451 kJ/mol, 表观应力指数n=4.026.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存在的“类屈服平台”效应与Z参数有关, 随着Z参数的减小而逐渐增强. 基于简化应力函数的ln Z与σp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临界点(ln Zc=38.18)发生偏移;峰值应力与温度及应变速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σp=20.6lnε+1118002/T-266.8(ln Z>38.18); σp=9.1lnε+493874/T-701.9(ln Z≦38.18)  相似文献   

11.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铸态00Cr25Ni7:Mo4N双相不锈钢在应变速率为0.1s-1~10s-1,变形温度为1000~1200℃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以及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同一应变速率下随温度的升高峰值应力值σp减小;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峰值应力值σp也减小,并获得了在热变形条件下该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方程以及其它热变形参数,计算出该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33kJ/mol.  相似文献   

12.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铸态00Cr25Ni7Mo4N双相不锈钢在应变速率为0.1s^-1。10s^-1,变形温度为1000,1200℃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以及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同一应变速率下随温度的升高峰值应力值σp。减小;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峰值应力值σp也减小,并获得了在热变形条件下该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方程以及其它热变形参数,计算出该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33kJ/mol。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节镍型双相不锈钢的种类及其主要的生产工艺,并从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焊接性能三个方面概述了节镍型双相不锈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物理模拟压缩实验获得退火态20MnNiMo钢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作为计算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底层数据.基于d σ/dε-σ曲线,识别了真应力-应变曲线上能表征动态再结晶演变过程的特征点: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及最大软化速率应变ε*.引入表征晶体动力学的双曲正弦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求解得到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建立流变应力本构方程.设计无量纲参数Z/A,对已修正的Avrami方程作线性回归分析,表征了不同变形条件对退火态20MnNiMo钢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演变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动态结晶对应力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应变速率下,在应变后期发生剧烈软化;在中等应变速率下,发生剧烈的软化后趋于稳定;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出现硬化和软化的周期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对一定冷变形00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1000℃开始依次增加50℃至1200℃,通过XRD的检测,确定了试样组织由β、γ两相组成,在再结晶退火温度下没有新相产生;经退火处理后得到大小均匀的等轴晶;在较高退火温度下的铁素体的体积分数明显比在较低退火温度下的铁素体的体积分数要高;较低退火温度比较高退火温度的品粒细化的效果要好.在较高退火温度下导致晶粒的长大;不同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与试样的显微硬度表现出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挤压态42CrMo高强钢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热压缩实验获得真应力-应变曲线,作为研究其高温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底层数据。基于d#/dε-#曲线,识别了真应力-应变曲线上能表征动态再结晶演变过程的特征点: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及最大软化速率应变ε*。引入表征晶体动力学的双曲正弦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求解得到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建立流变应力本构方程。设计无量纲参数Z/A,对已修正的Avrami方程作线性回归分析,表征了不同变形条件对挤压态42CrMo钢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演变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动态结晶对应力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应变速率下,发生剧烈的软化后趋于稳定;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出现硬化和软化的周期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粉冶金属钼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粉冶金属钼在应变速率为0.01~10s-1,变形温度为900~1450℃条件下的热加工性能。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粉冶金属钼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θ-σ和θ/σ-σ曲线,并依据应变硬化率θ与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曲线确定了粉冶金属钼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εc;最后确定出金属钼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D与Z参数的关系为:lnD=3.65597–0.05409lnZ,为粉冶金属钼的开坯与热加工工艺制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频感应炉熔炼制备了经济节Ni型铸造双相不锈钢Cr25Mn10Mo4Ni2N,利用OM、XRD、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1000~1150℃温度区间对其显微组织及固溶处理后在人工海水中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处于1000~1100℃区间时,材料的组织由α、γ及σ相组成。随着固溶温度升高,σ相的形貌由细小岛状向粗大岛状变化,且数量不断减少。当固溶温度升高至1120℃时,σ相完全消失,组织仅由α和γ两相组成。节Ni型双相不锈钢Cr25Mn10Mo4Ni2N经1120℃固溶时,其腐蚀电流密度最小,电荷转移电阻最大,耐蚀性能最佳;1150℃固溶时,耐蚀性能次之;在1020~1100℃温度区间固溶时,随着温度的升高σ相含量减少,材料耐蚀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TP347含铌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单道次等温热压缩试验。热压缩温度为900~1150℃,应变速率为0.005~0.05 s-1。由流变应力曲线的回归分析得到TP347钢的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及有关的材料常数。通过金相检验揭示了TP347钢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变化。研究表明,TP347钢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含铌,导致在相同变形条件下,与304不锈钢相比TP347钢的稳态应力更高,晶粒更加细小。这主要是由于TP347钢中高温析出碳化铌并对晶界及位错运动起钉扎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0.
王建刚  刘少坤 《铸造技术》2014,(9):1924-1926
通过对低碳高强度钢Q690qENH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其动态再结晶和动态回复行为。通过计算再结晶激活能,建立了高精度的临界应变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硬化奥氏体动态再结晶晶粒变大,锯齿状晶界趋于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