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院1988年2月对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脑立体定向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杏仁核毁损术,这3例病人术前表现杀人、纵火、伤人、毁物等冲动攻击行为,病程长达4~11年,均多次住精神病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服多种抗精神药物无效,术后3个月至4年周期随访6次,其中l例已结婚2年,能正常参加社会工作,攻击冲动行为消失;另2例冲动行为消失,能进行家务劳动,生活自理,社会环境适应良好,疗效显著。我们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  相似文献   

2.
应用护士观察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方法将124例病人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进行测定,并根据其中激惹因子得分的高低分为冲动组和非冲动组。结果冲动组,女性病人多于男性(X^2=4.65,P〈0.05)。年龄与冲动行为无显著差异。根据病史中有无冲动行为,分为观察冲动组和观察非冲动组。在激惹因子中,有5个项目两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冲动组发生冲动行为的病人明显高于观察非冲动组。结论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护士观察量表测定,有利于了解病人的激惹情绪和冲动行为,以助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及对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认知功能、饮酒行为和冲动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84例男性AUD患者,分为实验组(rTMS联合药物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42例。采用饮酒问卷(ADS)与临床酒精戒断状态评估量表(CIWA-Ar)评估患者治疗前酒精依赖水平与是否存在戒断症状;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患者整体认知水平;冲动行为量表(BIS-11)评估患者行为冲动水平;强制饮酒量表(OCDS)评估患者饮酒渴求程度。结果:治疗两周后,实验组的MoCA总分高于对照组,BIS-11总分、认知冲动与无计划冲动水平得分较对照组低(P均<0.01)。实验组OC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MoCA量表总分均有提高(P<0.05)。两组BIS得分、OCDS得分均有下降(P<0.01)。结论:rTMS辅助药物治疗可较好地改善AUD患者认知功能,亦可抑制冲动与降低饮酒渴求。  相似文献   

4.
多靶点毁损术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对147例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行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其中138例获1~3年随访,根据CGPS评分标准,分析手术对靶症状、特别是冲动攻击行为的改善。结果术后1~3年随访,有效率为87.7%,显效率为47.8%,无效率为12.3%。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术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术后应配合药物及心理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冲动行为组,无攻击行为者(无冲动组)及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为对照,比较3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并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MOA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冲动行为组较无冲动组及正常对照组胆固醇水平显著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胆固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硬膜外血肿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8例术区出血沿原手术入路进入术区清除血肿。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3 d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1例。11例随访1~10年,Karnofsky评分100分3例,60~90分6例,30~50分2例。结论术中彻底止血、全切除肿瘤、缓慢减压及预防术后血压增高等有助于预防颅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及早发现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培林瘤腔内注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对36例脑胶质瘤病人于手术切除肿瘤后,放置Ommaya囊,瘤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4次为一疗程,定期复查CT随诊,可重复治疗2~3疗程。结果病人反应轻微,耐受性好。CT复查见残余及复发的肿瘤液化、坏死。随访8月~4.5年,存活29例,术后3年以上者21例,2年以上者26例。结论该疗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的病人,可延长其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将62例患分为冲动和非冲动两组,并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激惹因子中,两组得分有差异(p<0.05)和显差异(p<0.01)。笔认为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护士观察量表测定,有利于了解病人的激惹情绪和冲动行为,以助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及对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8岁,未婚,初中毕业。该病人因反复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障碍10年,精神异常4年。诊断为原发性癲痫伴精神障碍,自精神病院转入。抽搐发作频率约每天一次,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行为冲动,自伤自杀,性功能亢进,主动追逐男性,接吻拥抱,一年中多次人流。曾在精神病院住院三次,经抗癲痫药和精神病药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头颅CT检查无异常,ECT检查无异常,EEG检查示:痫性放电以双侧前部为主。于1990年9月15日在局麻下行双侧扣带回及杏仁核定向毁损术,手术顺利。术后继服抗癫痫药和抗精神病药。术后10天拆线后转回精神病院。术后10天精神科医师评价:情绪平稳,对人有礼貌,能合作,内省力完全恢复。对自己有适当地评价,性冲动得到控制,有廉耻感。术后随访10个月,病人在服氯丙嗪100mg/日,大仑丁0.1,一日三次,氯硝安定2mg—日三次的情况下,癫痫控制良好,共发作二次,精神症状亦控制良好。性功能亢进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121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9.59±15.57)月。复发的定义:术后复查MRI再次发现肿瘤或已降低的生化指标再次升高;或者术后残余肿瘤MRI复查示连续3个序列肿瘤直径超过2 mm。结果 121例中,术后复发20例,复发率为16.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侵袭、肿瘤增殖、肿瘤切除程度与垂体腺瘤术后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侵袭性生长是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侵袭性生长是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病人需要延长术后随访期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库欣病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延迟缓解的原因、长期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库欣病病人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延迟缓解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垂体激素水平、肿瘤大小、病理、缓解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5例病人于术后17~60 d延迟缓解,平均41.4 d。术后11个月复发1例,再次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后即刻缓解;术后6个月复发1例,予继续随访;1例术后1、3个月随访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升高,6个月复查时恢复正常;另2例未复发。结论库欣病经鼻-蝶窦入路术后未能即刻缓解的病人,可能存在延迟缓解,不建议立即二次手术,应延长随访时间,复查皮质醇水平,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智能低下伴有冲动行为给精神科的治疗和管理都带来了困难。使用锂盐治疗这类病人已有过许多研究,作者所在医院开始使用是在1976年,治疗了一例17岁的女病人,该病人咬人,极难管理,使用锂盐后缓解。为此作者对15例智能低下伴冲动自杀患者采用锂盐治疗,并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病人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复查,观察组病人G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病人的脑积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病人术后6个月GO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能够尽快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颅内压,有利于病人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成人烟雾病病例资料,其中出血型17例,缺血型61例。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共计91侧。采用SPECT、MRI、CTA及DSA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CTA提示吻合血管全部通畅。术后1年58例病人行CTA或DSA复查,其中2例颞浅动脉吻合口闭塞,另有3例颞浅动脉充盈程度及血流速度不如术前水平,其余吻合口均通畅。手术病人均在手术1周内有不同程度自觉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术后内吻合口附近脑实质少量出血,1例发生在术后24 h,表现为癫疒间持续状态;1例出血发生在术后第3天,表现为不全运动性失语。长期随访:所有病人无出血及缺血新发事件,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对成人烟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侧别前颞叶切除手术对颞叶癫痫(TLE)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行标准单侧前颞叶及内侧结构切除的44例TLE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及术后1年韦氏智力分测验即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复查韦氏记忆量表(MQ)中的理解和再生分测验结果。结果左侧手术TLE病人术后1年PIQ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右侧手术TLE病人术后1年MQ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左侧手术TLE病人术后3个月理解分测验分数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生分测验分数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右侧手术TLE病人理解分数和再生分数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侧颞叶手术主要改善TLE病人PIQ,而右侧颞叶手术则主要改善TLE病人记忆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与已证实有自伤行为的患者作了比较,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冲动行为的发生频率及因停药而出现冲动行为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人140例,①年龄18~45岁,②患者完全自愿并签署了同意书,父母及监护人同意,④患者无明显的内科疾病,⑤患者原先无酒精及药物滥用的诊断,⑥患者近期须无自伤、攻击他人或其攻击对其他病人、工作人员没有造成严重危险性,⑦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独立生活。140例患者中有97例符合DSM-Ⅲ及RDC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例为残留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期9年,3次住院,曾用足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包括氯氮平、电休克),效均不佳,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靶点为双侧扣带回+右侧杏仁核。术前和术后3月、6月分别作BPRS量表评定,术后总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可见,立体定向手术对思维障碍并无十分明显作用,而冲动攻击行为基本消失,情绪较平稳,脾气较温和,与文献报道的立体定向手术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所伴有的冲动攻击行为具有良好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幕上胶质瘤术后发生早期癫■病人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幕上胶质瘤术后发生早期癫■,总结其临床资料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3例。22例病人术后早期癫■均得到有效控制,均未发生舌咬伤、坠床、摔伤、骨折等不良事件。其中1例病人术后早期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后复查颅脑CT示术区出血,给予二次颅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再出现癫■发作。随访半年,癫■控制达Engel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对幕上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依据病人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利于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钻孔虹吸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采用钻孔虹吸引流治疗的98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8 h复查颅脑CT显示,87例血肿完全清除,6例有少量血肿残留,5例有少量颅内积气;术后,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中线移位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周复查颅脑CT示残留血肿、颅内积气完全吸收。结论钻孔虹吸引流术治疗CSDH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Chiari畸形(CM)中有20%~70%常与脊髓空洞症(SM)合并发生,单纯CM引起的症状多为后组颅神经症状,常不能引起病人注意,多以脊髓损害导致的运动异常及感觉异常而就诊。我院自1989年至1996年共收治脊髓空洞患者1080例,对术后半年有MRI复查资料的162例患者术前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