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与多发梗塞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SAE)的CT特征和痴呆程度的对照分析。对本病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SAE为多发性脑梗塞的病理类型之一,阐明了SAE和MID为两个相互交叉概念的新观点;讨论了SAE性痴呆与大脑损害部位和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认为SAE性痴呆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别于阿尔采莫氏病型痴呆(SDAT)。不是大脑皮质的严重萎缩,而是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等白质损害。其损害的范围和程度与痴呆的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老年期痴呆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发达国家 65岁和发展中国家 60岁以上为老年。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有 (近和远 )记忆、认知、语言障碍 ,行为和人格改变 ,必须有记忆和认知障碍 ,语言障碍、行为和人格改变中有一项突出 ;不是发生在谵妄状态等有意识障碍时 ;已严重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交活动 ;历时4个月以上。临床痴呆严重程度可按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判定(表 1 )。老年期发生的痴呆为老年期痴呆。若为脑内原发性、退行性病变所致则为“老年性痴呆”(AD) ,额颞性痴呆、Lewy体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等 ,由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175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及不同类型痴呆患病率进行调查。方法2007年5-9月,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居住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具有北京市户籍且年龄≥60周岁,签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调查的老人1756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逐户访问,完成调查问卷及简易痴呆筛查量表(MMSE),对阳性病例460人及5%阴性病例62人由精神科医师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痴呆的诊断标准做出痴呆的临床诊断。结果门头沟区老年期痴呆7.16%的患病率中,阿尔茨海默病与脑血管性痴呆总患病率比较无明显差别;男性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低于女性,而脑血管性痴呆患病率高于女性;城镇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及脑血管性痴呆患病率均高于农村;年龄越大越容易患老年期痴呆,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患老年期痴呆。结论高龄、低教育水平是老年期痴呆的高发人群,全科医师或社区护士可有计划的进行调查,掌握情况,早期预防,及时发现,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多梗塞性痴呆 (MID)的性激素。方法 :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多梗塞痴呆 46例 ,老年非痴呆脑梗塞 (CI) 6 2例 ,正常老年健康对照组 38例。结果 :男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的比较 ,T值下降 ,E2 /T增高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MID组 E2 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I组与对照组 E2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女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T值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E2 更明显下降 ,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0 1) ,PRL和 PRO及 E2 / T值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性老年多梗塞性痴呆与非痴呆性脑梗塞组分别比较 T、PRO、E2 / T、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多梗塞性痴呆与非痴呆性脑梗塞都存在着性激素失衡 ,其中 ,男性 E2 / T增高 ,女性以 E2 降低最为明显。表明适当地调节性激素水平会有利于老年多梗塞痴呆及非痴呆性脑梗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D)在临床上定义为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获得性智力损害[1]。普遍认为,血管性病变是造成痴呆的第二大类原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2]。VaD的特点是,起病突然,病情呈阶梯性恶化,早期功能缺陷呈斑片状分布,有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学者将VaD分为以下几种病理类型[1]:(1)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2)单发性梗死性痴呆;(3)小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4)低灌注性痴呆;(5)出  相似文献   

6.
痴呆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有半数的痴呆患者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或者与之有关。痴呆的诊断仍然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但是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促进了痴呆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的深入。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为一异源性痴呆综合征,其受以下因素的影响:血管条件、血管相关结构的改变(如脑梗死、脑萎缩、白质病变)和患者个体条件(如年龄、教育、遗传因素)。血管性痴呆有3种主要亚型,即皮质性痴呆(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痴呆(小血管性痴呆)和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皮质性痴呆和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常由于大血管…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痴呆是指精神及智能明显低下,常伴有情感障碍。痴呆的病因甚多。痴呆可分为初老期痴呆和老年痴呆两大类。前者有Alzheimer病、Pick病、Jakob-Creutzfeldt病等,但是Jakob-Creutzfeldt病最近认为系慢病毒感染,列入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分为原发性(原因不明)变性疾病或称为Alzheimer型和脑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两类。关于痴呆的诊断标准如下:(1)显著的定向(时间和地点)障碍;(2)记忆力障碍;(3)计算力低  相似文献   

8.
<正>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以痴呆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痴呆。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30%~40%[1]。典型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PDD)与DLB的诊断依据痴呆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性痴呆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氏等1986年在老年人痴呆调查中,发现痴呆患病率为3.9%,其中脑血管性痴呆占首位,为2.4%,因此找出引起脑血管性痴呆的因素,对防治脑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50例脑血管病性痴呆患者,探讨了痴呆与影像学及脑电图学所见的相关性。对象及方法:入组对象诊断为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依据是①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②症状呈阶梯状加重;③具有脑血管病变引致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④Hachinski得分。共计病人为50例(男15例,女35例)。平均年龄79.18±7.17岁。将患者按照长谷川式简易痴呆测定的结果分为亚正常组16例,亚痴  相似文献   

11.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类型中以Alzheimer型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居多数,前者目前尚无法医治,而一部分脑血管性痴呆经过适当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因此两型痴呆的鉴别很重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痴呆的成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老年痴呆 65岁以上老人约5%患有痴呆,其主要原因为脑血管障碍(脑血管性痴呆)及老年性痴呆.一般认为日本老年期痴呆中60~70%属脑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只占30~40%;而欧美相反,85~90%为老年性痴呆.痴呆症状在开始时有记忆障碍、计算障碍,以后逐渐发生思考、判断、对时间及地点定向障碍,不能料理日常生活,遂成为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 3 4例老年人多灶脑梗死痴呆与 2 1例非老年多灶脑梗死性痴呆与 2 1例非老年多灶脑梗死性痴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以探讨老年人多灶脑梗死性痴呆的特点。现整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取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 ,头颅CT扫描证实为多灶性脑梗死且符合DSM -Ⅳ—关于多灶脑梗死性痴呆诊断标准的 5 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发病年龄自然分成老年组 (≥ 60岁 )及非老年组 (<60岁 )。老年组 3 4例 ,男 2 4例 (70 6% ) ,女 10例 (2 9 4% ) ,男∶女 =2 4∶1,发病年龄 60~ 85岁 ,平均 67 8±…  相似文献   

14.
虽然Kraepelin按照时间过程将各种临床症状汇集在一起,创立了早发性痴呆的概念;但他认为他的诊断在预后的正确性上是低的。他把早发性痴呆区分为9种结局不同的末期状态。包括“痊愈”(占2.5%)、“遗有缺陷的痊愈”、“单纯性衰退”、“伴有言语错乱的痴愚”、“幻觉性衰退”、“幻觉性精神错乱”、“妄想性痴呆”、“好奇想性愚蠢性衰退”和“迟钝情感淡漠性痴呆”。使我们能对精神分裂症“末期状态”这种异质性有所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血管性痴呆中各项因素对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方法使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测试,将住院的65例符合诊断的脑血管病患者分成痴呆组与非痴呆组,进行精神、神经症状、体征、CT、病程、卒中发作史等的对照观察,为期半年。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仅在失用、主动性差、表情呆滞存在差异P〈0.01;CT比较痴呆组复发性脑梗死18例,非痴呆组单发脑梗死21例;两组患者病程在4年以上的人数比较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痴呆发生率在卒中1次发作为27.7%,2次发作为44.8%,3次发作为77.7%;治疗后痴呆组与非痴呆组HDS测查分别提高1.4、1.6分。结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的症状与大脑痛变的大小、部位有关,多次发作梗塞是造成痴呆的主要因素,病程越长痴呆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逐年增多.其中,血管性痴呆是由脑动脉硬化所造成,许多血管性痴呆患者有中风史,而多发的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塞更被认为是血管性痴呆的先兆[1.2].为了研究腔隙性脑梗塞与痴呆的相关性,我们对首次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作了长期随访,并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5例自身免疫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治疗措施疗效。结果患者25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0:1.5)。其中,多发性硬化性痴呆9例,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性痴呆6例,桥本脑病性痴呆3例,血管炎性痴呆3例,自身免疫性脑病性痴呆4例;均主要为急性、亚急性或波动性,慢性发病较少。性别、年龄等差异在疾病种类和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记忆力下降,其中5例(20.0%)信息处理能力下降、7例(28.0%)注意力明显不集中、6例(24.0%)计算能力下降、9例(36.0%)执行能力下降、4例(16.0%)失语;治疗后各项相关检查指数分别为5例(20.0%)、1例(4.0%)、1例(4.0%)、2例(8.0%)、2例(8.0%)、1例(4.0%)、1例(4.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痴呆患者针对其原发病进行免疫学治疗疗效较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记忆力、癫痫发作、执行力下降等症状。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病程和结局。方法收集2015-12—2016-11到我院接受治疗,经专科医师确诊符合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低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因梗死灶的部位、数量、起病速度不同,病人临床表现及疾病的预后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31例多灶梗塞性痴呆(MID)的临床症状。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73.1±7.0岁。轻度痴呆9例;中度痴呆10例;重度痴呆12例。临床症状常见为情绪不稳定、幻觉妄想、口齿不清等。74.2%有神经体征,38.7%病人以功能性精神症状为早期症状。另外,结合本文资料,讨论了MID临床症状与病灶部位的关系及MID与Alzhejmer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修订Cummings和Benson设计的阿尔茨海默型痴呆诊断性临床特点调查表,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性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结果表明此调查表可100%地诊断两种痴呆。认为此调查表简单易行,对临床工作者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时可能有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