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单磁芯可控电抗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调节特性。为研究电抗器与直流偏磁磁势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在常规单磁芯可控电抗器的结构中增加个检测绕组,给出了描述可挖电抗器的B-H曲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NMULINK仿真环境,建立了该物理模型的仿真模型.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研究表明,文章获得的有关研究单磁芯可控电抗器的工作特性的仿真模型,对于优化设计可控电抗器的结构和电气参数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王玮 《中国科技博览》2011,(31):297-297
介绍了一种新型涉及矩形绕组加热固化成型装置,尤其是能使矩形线圈干燥、预紧施加压力、绕组固化成型作业一次性完成的变压器矩形绕组加热固化成型装置。能使绕组成型工艺逐步向高效率、高技术、低成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同轴比率臂属于感应比率臂的先进结构,它是由同轴导线,在铁芯上绕成绕组形成IVD(IVD是感应分压器的国际术语)结构,但这个结构很特殊,它有两个IVD绕组,其一是由芯线构成,另一是由皮线(屏蔽线)构成.而且芯线IVD被皮线IVD所包围。两个IVD共存且有相同的电位梯度,在两个同轴IVD中间处处存在着等电位梯度的横截面(笔者称它为等位面)。同轴绕组构成一个电桥的新型比率臂(笔者称它为同轴比率臂),如图1所示,ZA和ZB为两个同轴绕组,它构成一个新型IVD。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主要包括了绕组短路、绕组断路、绕组接地等故障,并分析了其故障原因、检查方法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直流无刷电机(即BLDC)具有高能效、低噪音的优点,但成本较高;单绕组直流无刷电机兼具以上优点,而且整体成本相对三相BLDC有所下降。带有自适应功能的单绕组BLDC驱动板使得在不修改机组风道的前提下直接替代交流感应电机成为可能,有利于产品的大规模替代推广。  相似文献   

6.
如何消除多星联接换相变极绕组中每相三条支路间的环流.是这种变极绕组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已有的消除环流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地用单、双层绕组消除了常用槽数和极比的Q=54槽4/6极、6/8极多星联接变极绕组中的环流。  相似文献   

7.
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蕾 《硅谷》2008,(17):16-17
介绍高压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绝缘结构、对地绝缘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以及防晕的措施,并应用于10500V三相同步发电机上,获得成功.为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结构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黎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4,(48):304-305
据电力变压器事故的历年统计,35kV及以上等级的电力变压器因短路故障导致的事故占了事故总数的50%。吊罩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短路故障造成了变压器不同程度的损坏。作为变压器的关键部件之一,绕组通常是此类事故受损较为常见的部位,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变压器绕组出现了变形和破坏。常见的绕组故障主要有:辐向变形、轴向变形、绕组之间错位,在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绕组扭曲和断股等恶劣情况。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处理器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监测系统,在变压器短路电抗与变压器绕组变形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电压电流法在线监测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方法,分析了在线监测系统软硬件结构,为设备投入实际运行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汪国迅 《工业计量》2010,(Z2):150-151
<正>1电压互感器正确接线一般情况下,用户通常采取两具单相电压互感器接成V-V型,V-V接线的电压互感器是由二个相同的单相组成的,每个单相的一次绕组(高压绕组)的二个引出端分别标有A和X,而这个单相的二次绕组(低压绕组)的二个引出端分别标有a和x;标准的接法是第一个单相的高压引出端A接电源A相,第一个单相的高压引出端X与第二个单相的高压引出端A按在一起,接到电源B相,第二个单相的高压引出端X接到电源C相,组成AX-AX接线。一、二次  相似文献   

11.
鉴于变压器绕组刚度及阻尼特性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确定变压器绕组刚度系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模态分析中的结构动力修改与灵敏度分析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变压器绕组刚度系数。由该方法确定的刚度系数既包括了绕组垫块及端圈刚度的非线性特性,又考虑了诸多材质,结构,制造,安装,环境等理论上难以考虑的影响因素。经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可作为变压器绕组设计,结构特性重分析及故障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董春禹  张鑫 《工业设计》2011,(12):54-54
无刷双馈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电机,不仅具有无刷可靠的结构,而且具有良好的起动和运行特性,并可方便地实现异步、同步、双馈和发电等多种运行方式。无刷双馈电机的运行原理与传统的交流电机有较大的差别,定子上有2套不同极数的三相对绕组,分别称为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转子采用笼型或磁阻型结构,实现无刷化,通过电机转子的磁动势谐波对定子不同极数的旋转磁场进行调制.实现电机能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胡彦超  陈章位 《振动与冲击》2011,30(12):261-264
宝钢大型精扎F4三相同步电机因二倍频电磁力引发定子端部绕组线圈振动受损,通过对定子端部绕组线圈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获取了结构的前几阶重要的基础模态。并且,由实验结果得到了固定装置的合理分布位置,指明了电机绕组固定装置的检修部位以及易造成振动引发的短路、磨损部位  相似文献   

14.
翟爱春 《硅谷》2013,(6):71-73
为了降低高效电机的杂散损耗,本文重点分析了双层同心式绕组的线圈匝数比、绕组系数及线圈设计方法,完善了电磁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设计出一台双层同心式绕组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并进行了样机试制,试验数据证明双层同心式绕组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电机成本,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结构振动问题在大型汽轮发电机中普遍存在,尤其定子端部绕组的振动问题最为突出。定子绕组端部的振动模态分析是减小端部振动的有效手段。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态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在不同模型结构和绕组安装工艺条件下的变化,总结出线棒的截面结构和加固结构对电机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比较完整系统的模态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证实了模态分析计算的有效性。分析结果对定子绕组端部结构设计和安装工艺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宇达  邱家俊 《工程力学》2005,22(2):189-194
采用正交各向异性叠层复合材料加筋圆锥壳模型,对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整体结构的固有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复合材料加筋圆锥壳体的基本运动方程,以及用位移形式表示的定子端部绕组固有振动控制方程,并采用复合材料理论给出了确定单根绕组及整体结构弹性常数的计算表达式。然后,采用伽辽金积分法推得了确定端部绕组固有振动频率的广义特征值方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到了在不同支架支承条件下发电机端部绕组整体固有振动的频率值及变化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以600 MW大型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的高精度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的模态参数;对定子端部绕组进行数字化机理建模,将双层绕组结构视为壳体,内外层支撑结构作为环肋与筋条,基于离散单元法可将端部绕组等效为叠层加筋加肋圆锥壳模型。借助适用于各种复杂弹性边界条件的改进傅里叶级数的瑞利-里兹法,建立了端部绕组的固有、受迫振动方程。通过计算得到端部绕组模态参数的解析解,并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等效数字化机理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可为后续端部绕组电磁振动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电力变压器绕组的模态参数识别与绕组结构振动特性及其优化设计、绕组振动故障诊断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识别电力变压器绕组的模态参数意义重大。根据某10 kV实体变压器绕组的轴向模态实验结果,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的优化带宽限制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变压器绕组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该方法首先在实测振动信号的经验模态分解中引入屏蔽信号,然后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最佳的屏蔽信号频率,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现有经验模态分解算法中的模态混叠现象,提高了绕组模态参数的准确率。与目前通用的频域识别方法 PolyMax法的识别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变压器绕组的前四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合于识别变压器绕组这类结构复杂的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绕组温控仪及其配套匹配器的入网检定和温度控制节点的整定进行了讨论,对绕组温控仪的实际使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结构的复杂性提出了用圆锥面展开图实现空间三维形状的线棒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绕组的结构及设计成型和组装原理,建立了线棒参数化建模及装配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三维建模的关键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次开发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UG/NX平台的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参数化自动建模系统.以某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为例,验证了该建模方法及参数化自动建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