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病联合门诊管理模式对控制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在3个乡镇卫生院成立由县级医院专科医师与卫生院全科医师组成的慢性病联合门诊,对辖区73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1年,观察糖尿病患者在慢性病联合门诊工作开展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血脂和BMI等指标。结果在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干预1年后,735例患者糖尿病控制指标值除LDL、BMI外,FBG、2 h BG、SBP、DBP、TG和Hb A1c均值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FBG、2 h BG、SBP、DBP、TG和Hb A1c的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联合门诊管理模式是提高农村2型糖尿病控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分别进行检测及计算,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FBG、糖化血红蛋白、LDL—C、TG、SBP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 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分别进行检测及计算,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FBG、糖化血红蛋白、LDL-C、TG、SBP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 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门诊和住院的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单纯糖尿病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早期DN伴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DN伴大量白蛋白尿组,血糖信息化管理随访1年,测定SBP、DBP、FPG、Hb A1c、TC、TG和LDL-C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比较三组患者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干预后,各组患者FPG、Hb A1c、TG、TC和LDL-C水平下降,且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微量白蛋白组患者SBP下降,e GFR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Hb A1c、TC、TG和SBP指标达标率升高,低血糖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利于血糖、血脂和血压指标达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普陀区10个社区在册管理的408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及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08例T2DM患者,其中男性186例(45.59%),女性222例(54.41%),平均年龄为(66.86±6.97)岁。合并高血压者占61.27%,合并血脂异常者占60.05%,超重或肥胖者占56.6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7.43±1.52)%。血糖(Hb A1c7%)、血压(140/80 mm Hg)、血脂达标(LDL-C2.6 mmol/L)的患者分别为48.77%、26.23%和26.72%,只有2.70%的患者Hb A1c、血压、LDL-C同时达标。T2DM病程大于10年者,Hb A1c达标率最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糖达标的独立因素分别为吸烟、病程长、BMI高,影响血压达标的独立因素为睡眠时间≥7 h/d、超重/肥胖、腰臀比(WHR)高,影响血脂达标的独立因素为女性、腰围大。【结论】普陀区社区管理T2DM患者中,血糖、血压、血脂综合防治达标率不尽如人意,应加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大港油田地区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现状,并分析其与慢性并发症、合并症的关系,为加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并行糖尿病并发症检查的2 4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AC)、血脂等生化指标及感觉震动阈值、眼底照相、骨密度检查结果。以Hb Al C7%为血糖达标标准进行血糖达标率分析。结果 2 459例成人T2DM患者平均Hb A1C为7.6%±1.5%,血糖达标率为39.8%。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微血管病变、血脂异常对平均Hb A1C及血糖达标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与无家族史及上述合并症者相比较,血糖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微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病程10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Hb A1C未达标患者比较,Hb A1C达标的T2DM患者中,微血管病变、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病程、BMI、舒张压(DBP)、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血压、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血糖达标存在明显相关。结论天津大港油田地区成人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较低,但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对糖尿病病程长、Hb A1C未达标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其慢性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静  黄瑞珠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490-1492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2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治疗加氯沙坦,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I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为75.4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P<0.0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t=16.25,17.34,P<0.01;DBP:t=18.10,17.04,P<0.01);对照组FBG、UAER、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TG、TC、LDL-C、HDL-C、FBG、UAER、Scr、HbA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TG、TC、UAER、S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DN较常规治疗加氯沙坦在减少尿微量白蛋白作用方面更具优势,且能加强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按MAU水平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各100例。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踝肱指数(ABI)。检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B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等。结果①社区高血压并微量白蛋白尿组MAU水平高于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ABI低于NAU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SBP、DBP、FBG、TG、TC、L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U组的MAU与ABI呈负相关(r=-0.266,P<0.05)。结论 MAU和ABI密切相关,提示微量白蛋白尿和高血压肾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 (MAU)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7例 2型糖尿病合并MAU的患者和 56例 2型糖尿病非合并MAU的患者的病程、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空腹胰岛素 (FINS)和空腹C肽 (F -CP)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同时将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的病程、舒张压 (DBP)、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非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 ,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 -C)则明显低于后者 ;UAER与年龄、病程、血压、空腹C肽 (F -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APOB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 :UAER与HbA1C、F -CP、TG、SBP、病程、APOB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的病程长和以高TG、高APOB和低HDL为特征的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HbA1C、高F -CP水平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合运动方案干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26例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有氧运动方案,观察组则采取组合运动运动方案(有氧运动+阻抗训练),在常规药物和饮食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运动干预;在运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FPG、2h PG、Hb A1c、BMI、TG、TC、HDL-C、LDL-C、SBP、DBP和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PG,2h PG和Hb A1C水平及其控制达标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观察组内,较干预前,FPG,2h PG和Hb A1C水平及其控制达标率也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对照组内,较干预前,2h PG及其控制达标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在BMI,TG,TC,LDL-C,SBP,DBP和生存质量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观察组内,干预后,TG,TC,LDL-C,SBP,DBP显著下降,生存质量各维度明显改善(P0.05);而在对照组内,干预前后,LDL-C,SBP,DBP也显著下降,生存质量中,心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和总分也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氧运动及组合运动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均有助于血糖控制,调节血脂和改善生命质量,但组合运动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合运动方案干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26例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有氧运动方案,观察组则采取组合运动运动方案(有氧运动+阻抗训练),在常规药物和饮食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运动干预;在运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FPG、2h PG、Hb A1c、BMI、TG、TC、HDL-C、LDL-C、SBP、DBP和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PG,2h PG和Hb A1C水平及其控制达标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观察组内,较干预前,FPG,2h PG和Hb A1C水平及其控制达标率也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对照组内,较干预前,2h PG及其控制达标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在BMI,TG,TC,LDL-C,SBP,DBP和生存质量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观察组内,干预后,TG,TC,LDL-C,SBP,DBP显著下降,生存质量各维度明显改善(P0.05);而在对照组内,干预前后,LDL-C,SBP,DBP也显著下降,生存质量中,心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和总分也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氧运动及组合运动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均有助于血糖控制,调节血脂和改善生命质量,但组合运动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1 995~ 1 998年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在北京地区慢性病社区防治研究中积累的1 2 4 6例 2 5~ 74岁居民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不同人群体质指数 (BMI)、腰围 (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 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糖 (FBG)及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 41 7%及1 4 6 % ,女性为 32 0 %及 2 0 4%。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 C、HDL C TC呈显著负相关 ,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为早期预防慢性病 ,应对BMI>2 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社区管理的1 62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达标情况。结果 1 624例被调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平均值为7.5%±1.7%。患者Hb A1C达到控制目标(Hb A1C7.0%)的比例为43.6%,血压达标率(130/80 mm Hg)为14.3%,血脂3项[甘油三酯(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达标率为13.2%,Hb A1C、血压和LDL-C同时达标的患者仅占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为郊区、年龄小、病程长、不控制饮食及中心性肥胖;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为郊区、年龄大及超重;影响血脂达标的因素为女性、超重及中心性肥胖。结论目前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够理想,尤其需关注郊区、超重或中心性肥胖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信息化分阶段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T2DM患者资料,通过文献复习和定性访谈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连接,纳入1 62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33)实施传统血糖管理模式,观察组(n=1 193)实施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指标。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FBG、 2hPBG、 HbA1c、 TG、 LDL-C、 SBP和DBP水平均随管理时间增加而下降,且观察组FBG、 2hPBG、 HbA1c、 TG、 LDL-C、 SBP和DB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HbA1c、血压和LDL-C达标率均随管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观察组的HbA1c、血压和LDL-C达标率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对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对2型糖尿病社区的管理效果。方法在社区医院建立糖尿病健康小屋,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管理,对建档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理念,进行为期24个月随访、追踪管理效果。结果 325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均较管理前有所下降。管理24月后,HbAlc达标率由56.4%提高至78.1%,FBG达标率由59.6%提高至79.4%,餐后2h血糖达标率由59.0%提高至73.2%,血压达标率由71.5%提高至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建立糖尿病健康小屋,通过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人群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高校1 507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校教职工人群DM和IFG的检出率分别为4.8%和3.0%,男性DM检出率(7.5%)高于女性(2.9%);DM和IFG的检出率随年龄、BMI、TG、LDL、SBP和DBP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值均0.05);低HDL组和中HDL组DM检出率均为5.3%,高于高HDL组0.7%(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HDL和SBP是DM的独立危险因素,IFG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BMI、TG、LDL和SBP。结论该高校教职工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低,年龄、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压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经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管理后,其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转归及达标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94例,将其分成新诊断组和长病程组,观察患者首次确诊时和经MMC管理1年后相关指标及其达标率,以及综合达标率(血糖、血压和血脂均达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经MMC管理1年后,FBG、HbA1c、TC、TG、SBP、CKMB、CKMB/CK和LDH均较入组时显著改善(P<0.05),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与综合达标率均升高(37.18%vs 45.39%,P=0.002;67.72%vs 75.36%,P=0.001;44.09%vs 51.37%,P=0.004;16.43%vs 40.78%,P<0.001)。其中新诊断组FBG、HbA1c、TG、TC、SBP、CKMB、CKMB/CK和长病程组FBG、HbA1c、TC、SBP、DBP、CKMB/CK明显改善(P值均<0.05);与基线相比,新诊断组血糖和血脂达标率提高(31.60%v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微量白蛋白尿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11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MI,FBG,FINS,HbA1c,TG,CHO,LDL和微量白蛋白尿水平比对照组高,ISI和HDL均比对照组低。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上海市≥35岁自报糖尿病患者生理生化指标与饮食状况的关系,为下一步慢性病营养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35岁自报糖尿病患者的生理生化监测和饮食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社区自报糖尿病患者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HDL-C、LDL-C、血脂4项综合达标率分别为18.08%、37.81%、57.30%、17.14%、53.30%、63.70%、35.83%、7.11%,其中血脂单项和综合的达标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1)。除TC外,血压、空腹血糖、HbA1c、TG、HDL-C不达标可能与其相关膳食因素摄入不足或超量及饮酒有关。【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应加强降糖、降压、调脂等综合干预,开展科学的营养干预,在保持能量平衡的同时确保各类食物摄入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摄入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血红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血压、血脂、血糖、肥胖)的相关性。方法以河北省某矿业集团在岗职业健康检查人群为研究对象。按血红蛋白(Hb)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以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其Hb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体质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煤矿工人MS患病率17.73%,MS组Hb[(150.26±11.12)g/L],显著高于非MS组Hb[(144.64±12.3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Hb的水平与年龄、SBP、DBP、TC、TG、HDL-C、FPG、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最低四分位组到最高四分位组,随着Hb水平的上升,SBP、DBP、TC、TG、FPG、BMI各指标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通过Pearson分析,研究对象的Hb与TG、TC、FPG、SBP、DBP、BMI等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9、0.165、0.144、0.237、0.218、0.127,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r值为-0.17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后显示,Hb的升高与MS发病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β=0.123、0.185、0.122、0.130、-0.204、0.104)。结论煤矿工人Hb与MS及血压、血脂、血糖、BMI存在相关性,可为该人群MS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