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依据大量勘查资料,从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它们对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层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等对岩溶塌陷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覆盖层土体结构越疏松、级配越好、强度越低、厚度越小,岩溶越发育,越容易产生土洞和塌陷;在相同条件下具有混杂结构和覆盖土层最易产生塌陷;地下水活动则促使或加速土洞及岩溶塌陷的形成。此外,地质构造、地表水与人类工程活动对岩溶  相似文献   

2.
对遵义永乐镇岩溶塌陷区域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确定,选取岩溶条件、覆盖层条件、构造条件、地下水条件等4个准则层,共13个风险因子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结合当地水文地质背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风险因子权重;确定各区域岩溶塌陷风险等级,借助ArcGI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岩溶塌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塌陷极危险区呈北北西向、不规则条带状位于研究区中部;塌陷危险区和次危险区依次位于极危险区的两侧;最外侧的为次稳定区;最南边及东边局地为稳定区。该结果与近年来发生岩溶塌陷的地理位置和塌陷危害程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对遵义永乐镇岩溶塌陷区域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确定,选取岩溶条件、覆盖层条件、构造条件、地下水条件等4个准则层,共13个风险因子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结合当地水文地质背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风险因子权重;确定各区域岩溶塌陷风险等级,借助ArcGI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岩溶塌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塌陷极危险区呈北北西向、不规则条带状位于研究区中部;塌陷危险区和次危险区依次位于极危险区的两侧;最外侧的为次稳定区;最南边及东边局地为稳定区。该结果与近年来发生岩溶塌陷的地理位置和塌陷危害程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对安溪县剑斗岩溶地面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建立各因子层次结构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可能发生塌陷的区域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剑斗岩溶地面塌陷主要与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及其岩性、地质构造、水力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花盆地塌陷灾害调查,分析了广花盆地地面塌陷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本地区地面塌陷主要为隐伏岩溶地面塌陷.岩溶的发育程度、上覆松散岩土层是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强烈地下水位变动、振动(震动)荷载等动力扰动是岩溶地面塌陷的动力条件.根据广花盆地地面塌陷的成因特点,提出了通过控制水位变化幅度、减少对土体扰动等预防措施,本研究可为本地区的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岩溶塌陷,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首先选择内聚力、内摩擦角、覆盖层厚度、覆盖层厚度减高水位埋深、覆盖层厚度减低水位埋深5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 接着以桂林市20组岩溶塌陷案例为学习样本进行计算,建立相应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 然后利用回代估计法对上述20组样本的预测结果进行逐一检验,其正确率为100%; 随后将上述预测结果与前人运用逐步判别、神经网络判别等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Fisher判别分析法具有不需进行模型和参数的选择以及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等优点; 最后将建立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用于另外的10组实际案例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结果表明:用Fisher判别分析法进行岩溶塌陷预测,简易方便,正确率高,实用性好; 该方法是岩溶塌陷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物探工作方法在岩溶塌陷勘查中对查清岩溶发育的规律,查清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探明隐伏的地质构造有较好的效果。以冷水江市铎山镇地面塌陷为例,在塌陷区开展以高密度电法为主的物探勘查工作,辅以测量、钻探、地质调查等多工作,建立了研究区的14个评价因子与岩溶塌陷易发性的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14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过程,重点介绍了以高密度电法为例的成果影像图,在其影响的3个评价因子中的赋值应用。在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中通过利用高密度电法,使评价因子的赋值更加客观、可信,从而使岩溶塌陷的易发性分区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泰安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例,从塌陷岩土体受力状况入手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预测模型——水岩耦合模型.根据已经出现的8个塌陷实例的溶洞大小、地面塌陷半径、岩土层厚度及其力学性质等基本条件,在不同的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水入渗等诱发条件下,分别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泰安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例,从塌陷岩土体受力状况入手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预测模型——水岩耦合模型.根据已经出现的8个塌陷实例的溶洞大小、地面塌陷半径、岩土层厚度及其力学性质等基本条件,在不同的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水入渗等诱发条件下,分别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武汉长江一级阶地岩溶塌陷区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分析长江一级阶地岩溶地质特征以及溶洞分布规律,提出岩溶塌陷区地铁车站概化分析模型,对车站范围岩溶塌陷机理进行分析。据此进一步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岩溶塌陷空腔程度下车站结构受力及变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站底板处于塌陷扰动区时,其受力和变形受塌陷坑尺寸影响较大;塌陷区易造成结构相对位移差或土体承载力不够,可能影响车站的结构安全;采取适当的基底处理措施阻止岩溶的继续塌陷,辅以一定的结构跨越承托措施,有利于预防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岩溶塌陷。研究结果可为此类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设计及选择合适的岩溶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遥感影像特征、模式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灾害勘查中,根据潜蚀型岩溶塌陷遥感波谱异常模型,以数字图像复合彩色增强处理为手段,通过从已知的未知的图像分析和波谱异常识别,直接从TM影像中提取隐伏岩溶土体洞隙的遥感透视信息;在此基础上,经综合地质解译,共圈定出塌陷易发区15.59km^2,提出重点详查/治理小区8个。  相似文献   

12.
综合施工地质预报技术在岩溶地区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穿越岩溶区域时,容易发生坍塌,涌水,突泥等事故,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因此,在施工时辅之以地质预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研究地质分析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某隧道中岩溶预报中的应用,提出针对岩溶地质条件的施工建议,并对照实际开挖情况,分析了由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而成的预报系统的实用性以及在指导施工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岩溶地区多见由隐伏溶洞诱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查中。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贵州岩溶地区一个地面塌陷勘查项目应用为例,建立了无物质填充、全物质填充、半物质填充三个不同岩溶模型进行反演分析,并用实测数据进行正演、反演计算,分析异常性质、规模等,最后与已知钻孔控制的地层与塌陷位置实地情况综合对比分析,利用半物质填充模型反演视电阻率断面图,发现地面塌陷下方隐伏溶洞位置。结果显示,该法能够为岩溶地区分析、治理塌陷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桂林城市热岛效应与岩溶--城市热蚀沉降及地球温室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桂林的城市热岛效应(简称CHIE),因桂林所处的特殊岩溶地质背景而对城市环境产生特殊的影响。通过对TM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清晰揭示出桂林CHIE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岩溶学理论和实测数据,从两方面对CHIE对岩溶的影响开展研究:一方面是CHIE对土层下石灰岩溶蚀的影响,另一方面是CHIE对出露石灰岩的影响。研究表明,前一种影响可导致溶蚀的影响,另一方面是CHIE对出露石灰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岩溶地区,富水、岩溶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常是制约隧道正常施工的主要因素。超前地质预报是探查地下工程开挖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情况、降低施工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序。文章提出了运用“地质调查法+TSP+TEM+超前钻探”综合地质预报方法对岩溶地区隧道不良地质情况进行探查,建立了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使用TSP长距离辅助探测技术,以小线圈瞬变电磁法为核心手段,最后再通过超前地质钻孔来验证的综合预报流程。以某岩溶地区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了“地质调查法+TSP+TEM+超前钻探”综合超前预报方法,达到了提高预报准确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质分析法在隧道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盐岩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地质灾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地质分析法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1种基本方法,也是所有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进行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基础.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在对碳酸盐岩发育地区岩溶发育条件及发育规律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法,通过对杭瑞高速公路毕都段街上隧道所揭露的岩性、构造、地形及附加岩溶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岩溶发育的重点区域,并在实际开挖当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镇江市土坡稳定性划分及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将镇江市区的土坡(包括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划分为三种稳定性状态:稳定的、基本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通过对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认为该区的斜坡破坏是自然条件及其演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提出了各类坡体的整治建议。这一研究有助于该区的城市建设规划和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崩塌和滑坡、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选取了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其评判模型的影响因素集U={岩溶塌陷点数,滑坡和崩塌点数,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土体结构,水文特征,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年平均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确定了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评判集V={轻度,中度,中高度,高度}。运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法和MORPAS3.0中信息量计算模块,对研究路段崩塌一滑坡、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以轻度一中度为主,高度危险区仅在局部发育,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弱一中等。综合评价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现状和分布特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在岩溶塌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专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阐明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岩溶塌陷定量预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结合桂林西城区岩溶塌陷预测的实例,提出了通过发展接口程序技术将岩溶塌陷预测模型与GIS技术有机结合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预测工作的思想,为科学预测重大的自然地质灾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